写作方法——联想
写作方法:联想与想象

创新是结果。
练习:
根据下面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构思作文:
这首诗后两句供了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说明。
第二节 联想
一.联想的定义
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 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 物的思维活动。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 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 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这就 指出了联想的另一个要点:知识的积累。
联想: 谢家 谢安、谢灵运••••••
谢家才女谢道韫
南国大雪
《世说新语》记录:
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 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 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 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 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 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 若柳絮因风起。”
(三)发达的想象力还可以使人反应迅速。
三.想象力的培养
中国电脑第一品牌“联想”在刚刚推向市 场时,设计了一则令人叫绝的广告语——如 果人类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广 告的创意确实高超,它启迪人们在对联想的 品味中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品牌。
(1)临摹仿效
想象力的培养、模仿往往是第一步。 正如你临摹字帖,天长日久就可以写好字。 模仿是一种再造想象。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 圆
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 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会 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 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 能在社会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 和生存环境,成就快乐惬意的人生,建 立。功名和大业。
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如同一对 孪生姐妹,形影不离,在 作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联想生动造语_3000字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联想生动造语_3000字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联想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联想是一种从已知事物出发,通过类比、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思考的方法。
联想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联想方法。
1. 类比联想: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或强调某种特点或情感。
例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3. 夸张联想: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他的能力无人能及,简直是神一般存在。
4. 联想场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画面,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例如: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温暖而宁静。
5. 想象联想:通过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或理念。
例如:我想象着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战争和贫困的美好社会。
联想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情感真实: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不要过于虚构或夸张。
2. 适度使用:联想是一种手法,使用过多可能会让作文显得夸张或失真。
应该适度地运用,力求贴近主题和情感。
3. 形象生动:联想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要选择具有形象力和感染力的联想方式。
4. 切合主题:联想要与作文的主题紧密结合,不能脱离作文的内容而独立存在。
5. 逻辑清晰:联想要符合逻辑,不能随意联想,要通过逻辑的推理和比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联想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来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方法。
通过联想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和吸引人。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使其与主题和情感紧密结合,形成有力的表达。
学会写作文联想的方法

学会写作文联想的方法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
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
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
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
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
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
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联想的表现手法知识点汇总 有什么作用 有哪些好处

联想的表现手法知识点汇总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好处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作用: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综合运用: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有更真切形象的感受。
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
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
联想的内容都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想象通过思维产生新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不过,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一是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二是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把两件事物联想在一起,主要看它们有没有共同特征。
三是最好得有创造性,想得新鲜、独特。
联想的表达效果是什么作用有哪些使人身临其境,便具有诗情画意。
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例如: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联想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联想的作用是什么联想这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
在写作中培养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
联想力首先有助于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
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
联想还有助于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
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
2想象的表达效果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联想写作手法的

联想写作手法的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现象,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写作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对比联想:是一种有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
比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接近联想:指的是相邻事物因空间或时间的接近而引发的联想。
相似联想:指由对一件事情的感受引起的同该事物性质形态相似的事物的联想
追忆联想: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物,引起人们对经历过的生活、见闻、知识等回忆。
《祝福》中写祥林嫂在爆竹声中死去时回忆她的一生用到了此法。
因果联想:指一种由因想到果,由果想到因的思维方法。
推测联想: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推测不知道的事情的一种方式。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编者按】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
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
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
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
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语文教材中的几种“联想”方式

浅议语文教材中的几种“联想”方式联想,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跨越时空界限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指在写某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按一定方式写进文章。
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为古今中外名家所公认。
陆机认为,写作时只有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进一步肯定了联想的作用,他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这段精彩论述,说明作家写作时,经过跨越时空的联想,写出了珠圆玉润的文章。
巴尔扎克说得更形象,他说,作家进行联想时,他的“心灵始终飞翔在高空”,“他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
他本人在创作小说时,常常借助联想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一面写,一面自己跟自己吵架,其实他是代联想中的人物争吵,说明他在联想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同样,没有联想也不会有好的文章。
联想,有纵、横联想,虚、实联想等多种,这里以中专语文教材为主,对几种常用的联想方式略加浅析。
一、相似联想。
这种联想是借助事物之间相似之处展开的联想,又分三种。
(一)、取其“形似”。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谢安冬天与家人聚会论文,突然下起大雪,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堪称这种联想的生动事例。
《珍珠赋》中,由珍珠联想到稻谷象“金黄的珍珠”,棉花象“雪白的珍珠”,莲蓬象“碧绿的珍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复盆子联想到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鲁迅《秋夜》,由小青虫联想到向日葵子的形状。
9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之一《0的联想》,取材于诗歌《0的断想》,诗中由“0”联想到镜子、救生圈、战鼓等。
是一个很好的联想作文题。
这种联想常通过比喻修辞手段,把所要描写的事物表现得形象、鲜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作联想的技巧

写作联想的技巧
写作联想是指通过联想的方法来产生创意和启发灵感,帮助写作更加丰富和富有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写作联想技巧:
1. 图像联想:通过观察周围的图像,如照片、绘画或物体等,来激发创意。
试着用这些图像来描述场景、人物或情感,从而展开你的写作。
2. 词汇联想:聚焦于某个特定的词汇,然后尝试将其与其他词汇联系在一起。
例如,你可以使用同义词或相关的词汇来丰富你的用词选择。
3. 故事联想:听取他人的故事或回忆,去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或是想象一个情节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
这些故事可能会启发你以不同的方式创作。
4. 外部联想:通过观察外部世界的事物来激发灵感。
例如,去公园散步、旅行或观察人们的行为等,这些活动可以提供许多写作的素材。
5. 内部联想:通过回想自己的经历,深入思考内心感受,提取情绪和情感的灵感来写作。
将个人经历转化为故事或文章,以使读者能够与你的作品产生共鸣。
6. 环境联想:改变你的写作环境来激发创造力。
尝试在不同的地方写作,或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取得新的灵感。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写作。
7. 阅读联想:读取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章、诗歌或报刊等,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自己产生新的创作思路。
总之,写作联想是一种有助于创作的技巧,可以通过观察、思考、感受和体验来激发创造力和灵感。
无论选择哪种联想技巧,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以便充分发掘和利用写作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方法——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即由此及彼,推物及人。
展开合理的想象,第一点是要抓住事物特征边看边想。
当我们掌握了事物的特征后,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它像什么,给人的感觉怎样?它使你想到了什么,使你产生什么回忆?它给你
哪些启发,激起你的什么感情?
第二点是要抓住重点,边写边想。
当我们准备写文章时,要考虑实物的特征,哪些内容运用联想能表达得更充实、更丰富、更具体。
例如:我们在写雨景的时候,大雨可以联想到“无比
宽大珠帘“;小雨可以联想到”牛毛细雨如烟、如雾、如尘“。
另外,联想必须紧扣文章的中心,与中心无关的联想写得再美,也不能使文章增色,相反,还有碍于文章中心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