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

合集下载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易引发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本文介绍一种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的护理技术。

一、治疗原理及操作步骤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贴上特定的药物或按摩穴位的方式,达到调节身体内部机能的效果。

在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时,我们可以选择贴上“足三里”、“关元”、“天枢”等穴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好贴敷药物和贴敷工具。

贴敷药物可以是贴片或中药敷贴,贴敷工具可以是水杯或毛巾。

2.选择待贴的穴位和药物。

足三里穴位在小腿前外侧,以膝盖外侧第一个横纹上三横指的距离下方为准。

关元穴位在脐中央。

天枢穴位在脐旁两寸的位置。

3.将药片放入水杯或加热后敷贴中药敷贴;用水杯或毛巾将药片热敷或冷敷;将药物粘在穴位上。

4.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位时,用拇指或无名指揉按,每日每次抖搂5~10分钟。

按摩关元穴位时,用拇指或掌根揉按,时间相同。

按摩天枢穴位时,用拇指在穴位处颤动,每日3~5次不间断地进行。

5.贴敷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贴敷可持续1小时左右,每天1~2次。

二、效果和注意事项穴位敷贴治疗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和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

同时,按摩穴位还能调节气血流通和身体的免疫能力,提高身体自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贴敷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嘱托,针对不同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药物和穴位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掌握好贴敷的时间和压力,避免因过度刺激而引发身体不适和损伤。

在贴敷过程中要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及中医护理进展分析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及中医护理进展分析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及中医护理进展分析摘要: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秘主要是指粪便长期堆积在病人的肠道内,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病人毒素积蓄、排便困难量少。

严重的便秘甚至会导致病人出现肛裂的现象。

关键词: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中医护理进展骨科卧床病人出现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像病人的心理因素、年龄、下肢骨折、手术状态和牵引动作等等都有关。

通常情况下高龄的卧床病人以及下肢骨折病人便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1.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是导致骨科卧床病人出现便秘的主要因素[1]。

在病人术后进行休养的过程中,家属错误的饮食认知往往会导致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

在病人修养的过程中,探望者和陪床家属为了病人的快速恢复往往会给病人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没有意识到蔬菜对于病人恢复的积极作用,而且大部分家属往往认为水果能够取代蔬菜[]。

病人食用的膳食纤维不足,导致病人肠道蠕动速度变慢,最终导致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3]。

同时在病人术前多数需要禁食,病人术后进食时间延迟也会增加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

1.药物因素骨科卧床病人使用的药物也有部分会刺激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4]。

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药物:第一就是卧床病人在手术前后使用的麻醉剂以及镇痛类药物都会导致提高病人出现便秘几率[5]。

麻醉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病人排便中枢活动受到抑制,进而不会形成排便条件反射,病人感受不到自己身体排便的意愿。

而镇痛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之前收缩,最终导致病人的胃肠蠕动减弱,提高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

第二就是病人在恢复过程中使用到的一些临床药物也会增加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像环丙沙星就容易导致病人出现便秘的现象[6]。

1.卧床因素骨科卧床病人为了保证能够快速恢复健康,所以需要长时间的卧床静养[7]。

因为病人的长时间卧床,所以病人的运动量减少,降低病人的消化速度和胃肠蠕动速度,进而提高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8]。

同时一些病人的手术对病人患处的持牵引和制动设备也会增加卧床病人出现便秘的几率。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摘要】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技术。

本文从穴位贴敷的原理、选择适当的穴位、制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穴位贴敷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腹胀便秘症状。

在选择适当的穴位时,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制作穴位贴敷方法简单易行,但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卫生和安全。

通过对护理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技术在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并开展更多相关研究。

【关键词】穴位敷贴、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穴位贴敷原理、选择穴位、制作方法、注意事项、护理效果评估、应用前景、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期卧床病人往往面临着腹胀便秘等护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传统的护理方法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穴位贴敷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对于其具体的治疗原理、适用的穴位、制作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探讨穴位贴敷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的护理技术,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畅通,达到治疗腹胀便秘的目的。

针对长期卧床病人的特殊情况和护理需求,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在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穴位贴敷的原理、适当的穴位选择、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指导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

穴位敷贴治疗长期卧床病人腹胀便秘护理技术
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腹胀和便秘是常见的问题,合理应用穴位敷贴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穴位敷贴治疗腹胀便秘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肠道蠕动活力,从而改善腹胀和便秘症状。

确定穴位:可以选择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关元、中极、四白、大肠俞等。

然后,准备敷贴材料:一般选择富有弹性的艾绒布,尺寸根据病人的需要适当调整。

接下来,进行穴位敷贴:
1. 准备艾绒布:选择一块适量的艾绒布,将其整齐地剪成适当的大小,并清洗干净。

2. 热敷:将艾绒布用清水稍微湿润后,放到电热毯或蒸锅内蒸热,待其达到适度的温度后取出。

3. 敷贴:将热敷好的艾绒布放在病人的腹部,将其覆盖在选择的穴位上,并用一根细的绒线或胶布固定住。

4. 热敷保温: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方法对敷贴区域进行热敷保温,保持温度在40~45摄氏度之间。

5. 存留时间: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穴位敷贴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1小时左右为宜。

在穴位敷贴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不要过度刺激。

在敷贴结束后,要及时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

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建议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敷贴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不能单纯依靠此方法来缓解腹胀和便秘症状。

病人应始终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便秘的中医护理

便秘的中医护理



6.适宜技术
实秘者,可按揉或推按天枢、中脘、足三里、 大肠俞、支沟、曲池;虚秘者可轻揉中脘、足 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后,横擦肾俞、 命门和八髎穴,以透热为度。耳穴埋豆可选 穴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脾、三焦。 热秘者可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研成细 末后,用香油调制外敷于神阙穴;冷秘者可用 葱白、生姜、食盐制圆药饼敷于神阙穴。阳 虚秘者可用肉苁蓉或吴茱英炒热后于腹部进 行热熨,以温补肾阳。


(3)阴虚秘 证候表现: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 两颧红赤,潮热盗汗, 心烦不寐,头晕耳 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通便。 (治疗代表方:增液汤加减)


(4)阳虚秘 证候表现: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胱白, 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腰膝酸冷,小便清 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护治法则:温阳通便。 (治疗代表方:济川煎加减)


Βιβλιοθήκη 气机郁滞者,属气秘,症见欲便而不得出,伴院 腹胀痛,嗳气频作,胸肋痞满,苔薄腻,脉弦; 气虚秘症见粪质并不干硬,但临厕努挣乏力,甚 则汗出短气,伴神疲气怯,舌嫩苔薄; 血虚秘症见粪便干燥,排出艰难,伴面色无华, 头量心悸,舌质红而少津; 阴虚秘症见粪质如羊屎状,伴潮热盗汗,五心烦 热,头晕耳鸣; 阳虚秘症见大便不干结但排出困难,伴四肢不温, 脘腹冷痛,小便清长。


(二)病机 主要是大肠传导失司,其病位在大肠,与 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 关。若为单纯性便秘,其预后较佳;老年 性便秘和产后便秘,多属虚证,则病程较 长;若为疾病兼便秘者,则须察病情的新 久轻重而定。 长期便秘者 易发生痔疮 和肛裂。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二)辨证分型 (三) 护理措施 (四) 健康教育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

便秘的中医护理措施便秘是指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或排便次数减少的症状。

在中医中,便秘被归类为“便秘证”,并有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措施,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习惯与便秘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饮食调理是缓解便秘的关键措施之一。

1.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充足的水分对于保持肠道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2.高纤维食物的摄入:膳食中纤维的摄取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问题。

建议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中医认为饮食结构的合理安排对于缓解便秘有一定的作用。

避免暴饮暴食、过于油腻的食物,适当控制饭量,定时定量进食。

4.食疗调理:中医有许多食疗方案可以调理便秘。

比如常见的温水泡脚、喝粥、吃芒果等方法,都有一定的缓解便秘的效果。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食疗方案。

身体调理中医鼓励人们通过身体调理来促进肠道的正常运转,缓解便秘问题。

1.合理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便,从而缓解便秘。

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散步、瑜伽等,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2.按摩腹部:中医经络理论认为腹部是许多经络的汇聚地,通过按摩腹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可采用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的方法,每天坚持按摩数分钟。

3.足底穴位按摩:足底有许多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肠道的作用。

可选择专业按摩师进行足底按摩,或者在家中自己按摩足底穴位。

4.良好排便习惯: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非常重要。

中医鼓励定时排便,尽量养成每天固定的排便时间,帮助肠道建立规律的蠕动节律。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缓解便秘的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便秘通常会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来开方,因此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

1.桂枝茯苓丸:此丸通便效果较好,常用于治疗肠道湿滞型便秘。

但是使用桂枝茯苓丸时需注意剂量,避免过度服用。

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2篇

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2篇

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精选2篇(一)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不畅或大便次数过少的一种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1. 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预防便秘非常重要。

建议每天饮用至少8杯水。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并软化大便,从而缓解便秘。

建议增加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和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 鼓励进行适量的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可以鼓励便秘病人进行散步、慢跑或其他有氧运动。

4. 建立定期排便习惯:便秘病人可以尝试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段去厕所,以建立定期排便的习惯。

5. 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长时间过度用力可能会造成痔疮或其他肛门问题,容易引起疼痛和不适。

6. 低剂量的轻泻剂: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便秘病人使用低剂量的轻泻剂来帮助排便。

7. 心理支持和教育:提供便秘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了解便秘的原因和管理方法,减少焦虑和压力对排便的影响。

请注意,在给予护理措施之前,最好与医生或护士进行咨询,以了解特定情况下应采取哪些措施。

便秘病人的护理措施精选2篇(二)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可以通过以下护理措施来缓解便秘问题:1.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粗粮、蔬菜、水果等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合理安排饭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

2. 生活习惯调理:- 定时排便,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排便;- 注重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肠蠕动,提高肠道蠕动速度;- 避免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适当活动身体。

3. 中药调理:- 中医药调理常采用草药配方,如芦荟、大黄、郁李仁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药方;- 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保济丸等,但需请医生指导使用。

4. 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刺激肠道,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 可选择经络穴位,如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

骨折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

骨折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

骨折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摘要】根据患者的便秘辨证分型,对患者采取特色中医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其他护理,以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解除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便秘辨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40-02中医学认为便秘多因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或情志失和,气机郁滞,或劳倦内伤,气血不足等,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排便艰涩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临床常见的证型有气滞血瘀型,热盛津枯型,肝肾亏虚型,气血两虚便秘型,中医治疗便秘,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来施方用药。

笔者通过对便秘进行辨证分型施护,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1 病因病机主要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骨伤早期,皮肉筋骨损伤引起气滞血瘀,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失调,使肠胃消化、传导功能障碍,非用利导剂则不能排便。

骨伤晚期,便秘多为肠胃气虚或肝肾阴虚,使肠胃运化功能减弱或肠胃津液亏乏,而引起排便困难。

所以,骨伤科便秘应该辨证施护,不应单纯攻伐利导[2]。

2 病例资料便秘患者,共194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118例,年龄28~76岁。

按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52例,热盛津枯型45例,肝肾亏虚型44例,气血两虚便秘型53例。

均3日内自发排便少于1次;胃肠无器质性改变;伴有骨伤科疾病。

3 一般护理3.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如紧张、恐惧、激动。

3.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及润肠通便食品,忌辛辣生冷刺激食物。

3.3观察大便性质、颜色、量、大便次数,大便时伴发症状。

3.4基本推拿疗法3.4.1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者的右侧,用双手掌在腹部做摩法,约1m i n。

然后在小腹部用单手掌做顺时针揉法,约100次,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后点按中脘、天枢、大巨、水道、足三里,1~3min/次,以酸胀或者有传导感为度。

3.4.2患者俯卧,用双手掌在患者腰部背部的膀胱经路线上自上而下做推法,约10次;在腰背部骶棘肌处做拔法,自上而下,然后再自下而上反复五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
便秘在传统医学当中称为“大便难”、“脾约”等,其证型可分为“虚秘”“实秘”两种。

目前,国内外对缓解便秘的研究多数为内服中西药泻剂、直肠栓剂、灌肠剂、润肠剂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容易形成依赖性,使患者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严重便秘的诱因。

以下为我们近年来用中医护理方法护理此类病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与方法。

行为治疗制定有规律的排便锻炼,增加参与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对排出阻滞型和结肠通过正常型便秘有一定的效果。

因长期卧床引起的便秘应选择在早餐后容易引起胃一结肠反射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借此时的排便反射,已逐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此方法惟一的影响效果的因素是病人能否坚持,与年龄、性别、体质其他因素无关,只要病人坚持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针灸、电磁疗法主要取穴为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热解便秘可配合合谷、曲池穴热解伤阴便秘者可配合三阴交、太溪穴肝火便秘配合气海、阳陵泉。

实秘针用泻法,虚秘针用补发,寒秘针用灸法。

用电磁疗法对每个穴位治疗分钟左右。

运动调节对于精神紧张、恐惧的病人每天至少进行一分钟松弛训练医学教育|搜集整理,可以做操,散步,跑,做深呼吸或气功,扭展腰肢等。

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可缓解因便秘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虑等症状。

推拿按摩首先温暖腹部再用点穴压手、脚疗穴位。

强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支沟等穴位。

每个穴位一分钟。

情志护理对便秘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变患者排便时忧虑、恐惧的心理因素影响,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愉悦的心情,可减轻因精神紧张、惧焦虑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助于便秘的改善和恢复。

同时保证良好的睡眠,生活起居有规律也对改善便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有效地心理预防,能有效的解决便秘问题医学教育|搜集整理,达到减少痛苦尽早康复的目的。

根据所了解的因素,给予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护理,病人一般在天内能够顺利排出大便。

给予足够的水分餐前半小时,喝杯淡盐水或白开水。

或者在睡前及起床后各饮杯白开水,或用蜂蜜匙冲水饮服。

如无禁忌每天至少摄人的液体。

中药缓泻大肠热结所致的便秘,可用生大黄,开水泡服。

大肠积热所至的
便秘可用番茄液一开水泡服。

但不可长期使用,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

应用中药缓泻,护士应及时观察了解病情,见效后酌情停用,不宜长期使用。

饮食调理膳食纤维的合理搭配,对治疗便秘有非常好的效果。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营养饮食搭配合理。

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和谷物,如芹菜、韭菜、菠菜、香蕉、苹果及杂粮等。

因为这些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可刺激肠蠕动有利于粪便的形成与排出。

忌食油炸、熏烤、辛辣、海鲜等发物。

同时要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嗜好,如偏食、吃零食、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

对脾虚气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着,可每晨以温开水冲服蜂蜜一杯对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者,可每晨饮冷开水一杯。

肾虚便秘者可食核桃仁粥血虚便秘者者可食黑芝麻何首乌粥阴虚便秘者可食生地粥气虚便秘者可食郁李仁粥。

护士掌握中西的辨证方法,有针对性对病人进食疗指导。

局部按摩使用按摩护理方法,给予患者腹部按摩,因中医讲以逆时针方向为补,顺时针方向为泻,故可自病人右下腹沿结肠走向,用示、中、无名指从右至左环形的顺序进行腹部按摩,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每日早晚两次,一次分,分钟次,天为个疗程。

慎重用药功能性便秘的病人不主张过多的药物治疗。

以免形成肠道对药物的依赖性。

不利于肠道神经调节功能的重建及肠蠕动的恢复。

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灌肠解除便秘。

同时禁用或慎用其他易引起便秘的治疗药物。

如止痛剂、肌肉松弛剂、抗惊厥及抗抑郁药、抗胆碱药、神经节阻滞剂、含钙铝秘等抗酸药及利尿药。

耳穴埋豆选穴有脾、打场、三焦、直肠下段配穴交感、肺、肾等,用中药王不流行籽,胶布剪成等正方形贴附于最敏感的耳穴上,每日按压一次,每次一分钟。

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或足底按摩。

此方法对于体位性便秘,包括强制性卧床,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减少等,适应性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

目前,所运用的中医护理治疗方法中“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运转性便秘”,此方法对于便秘有一定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其缺点是患者对于使用深刺的方法具有恐惧感,而且存在晕针的可能,在临床使用中不易被患者接受。

讨论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一天或更长时间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便秘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一般可无明显症状。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原则。

便秘出现与许多因素有关,除了心理方面的因素外,还与环境、饮食、压力、疾病、疲劳、生活起居的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习惯忍便,忽视便意。

护理人员要关注便秘给患者带来的不便既对健康的危害,善于运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协助患者解决便秘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