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诗歌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写作课教案

诗歌写作课教案课程内容
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 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征
- 识别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诗歌写作的基础知识
- 如何选择主题和表达方式
- 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技巧
3. 诗歌创作实践
- 学会借助外界事物创作诗歌
- 练描述细节和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4. 诗歌创作技巧与写作风格
- 学会如何利用对比、联想、夸张等修辞手法创作诗歌
- 探索个人写作风格和创作思路
授课方式
- 通过讲解、范文解析、创作指导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创作成果并进行反馈
课程目标
- 理解诗歌的定义及其特点,提升审美水平
- 掌握诗歌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 通过实践创作,探索个人创作风格和思路
- 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提升诗歌写作的综合素质
评估方式
-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40%
- 期末作品占总评成绩的60%
教师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创作。
同时,希望大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以提升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学写儿童诗|语文S版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杨舒一、激趣导入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熟悉、非常好听的儿童歌曲。
请欣赏:(课件播放儿童歌曲《数星星》。
)2、师:你知道吗?这其实就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
儿童诗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
今天,老师想变成一个魔术师,把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变成一个小诗人,你们愿意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儿童诗的世界。
(板书课题:学写儿童诗)二、读诗体验,交流感受(一)感受想象1、想象魔法训练营(1)出示图形О,想象它像什么。
(2)生想象回答。
(3)师:有一个孩子,他用线条画了一个“○”,由“○”他想到了“蛋”,由“蛋”他想到了:(出示诗歌)《蛋》这个皮球不圆嘛!也可以滚吧?滚呀滚……“啪嗒”。
(4)师:想想看发生什么事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回答)(5)师:从蛋里跑出的是一个个惊喜!你们的回答更让我惊喜!2、赏读《爸爸的鼾声》(1)出示诗歌《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2)师: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同学们,请齐读第二句,说说作者由爸爸的鼾声想到了哪些事物?这样写美吗?(3)讨论:你觉得儿童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板书:充满想象)(4)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这首儿童诗。
师小结:在儿童诗中,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在儿童诗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话……(二)感受童趣1、儿童诗就是这样简单有趣,老师这里还有一首金波爷爷的儿童诗,课件出示儿童诗《树叶小耳朵》(节选)并范读:有一天,小鸟又在唱歌,它们忽然发现,树枝上突然钻出了许多嫩芽芽。
不久,嫩芽芽张开了,变成了小树叶。
每一片,就像绿色的小耳朵。
2、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说说它有趣在哪儿?(金波爷爷的想象多有趣呀!居然把小树叶想象成了小耳朵!你一定想知道这些小耳朵会听见什么奇异的声音吧?)3、儿童诗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是非常有趣的,而且形式上也是新颖多变的呢!(出示几首图象诗)4、读《瞌睡虫》,并让1-2位学生上来表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读。
初中写诗歌教案

初中写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意象、情感、节奏。
2. 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感受情感,体会节奏。
3. 诗歌创作技巧: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把握节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创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基本特点讲解:介绍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节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
3. 诗歌鉴赏方法讲解:教授如何抓住意象、感受情感、体会节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诗歌鉴赏实践:让学生欣赏经典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诗歌创作指导:教授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把握节奏的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6. 诗歌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7.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人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诗歌的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经典诗歌文本:用于教学和鉴赏实践。
2. 诗歌鉴赏指导资料:辅助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方法。
3. 诗歌创作素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作的灵感。
4.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作品和相关资料。
学习诗歌教案

学习诗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诗歌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意义,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不同形式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等;3.学会识读和欣赏各类诗歌作品;4.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不同形式的诗歌;3.诗歌的鉴赏方法;4.诗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或朗读一首经典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例如诗歌的节奏、韵律和形式等。
3.介绍不同形式的诗歌(15分钟)分小组让学生自主查找不同形式的诗歌,并向全班做简短的介绍,如抒情诗、叙事诗、写景诗等。
4.诗歌的鉴赏方法(20分钟)讲解学生如何识读和欣赏一首诗歌。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和结构等方面,并进行实例分析。
5.欣赏名家诗歌作品(20分钟)播放或朗读一些名家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其中的美和力量。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6.诗歌创作实践(30分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主题,让他们自由创作一首诗歌。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7.互动讨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并进行互动讨论和点评。
教师在其中给予正面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
8.总结和反思(10分钟)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进步进行反思和评估。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收集学生的诗歌创作和鉴赏作品;3.通过小组讨论和书面评价,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4.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品质量,评价教学成果。
五、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活动或诗歌朗诵会;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社团或创作团队;3.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并开展相关的读书分享活动。
小小诗人小学一年级诗歌教案

小小诗人小学一年级诗歌教案一、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学生能够欣赏简单的儿童诗歌并加以朗读。
3.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创作简单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能够欣赏和朗读简单的儿童诗歌。
3.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创作简单的诗歌。
三、教学准备:1. 板书:诗歌的特点:简短、富有节奏、富有想象力。
诗歌的形式:四言、五言。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利用一幅图画或者一首简短的儿童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向他们展示诗歌的美丽和神奇。
Step 2: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诗歌通常非常简短,富有节奏感,同时也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亲自朗读几首简单的儿童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
Step 3:欣赏诗歌(1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秀的儿童诗歌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欣赏。
然后,教师可以选择几首简单的儿童诗,朗读给学生听,引导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4:朗读练习(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童诗歌,并进行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朗读出最动听的诗歌。
Step 5:模仿创作(25分钟)教师告诉学生他们也可以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模仿已学的儿童诗歌的形式和风格。
教师给予一些简单的提示,例如以季节、动物、家人等为主题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创作,并向全班朗读自己的诗歌。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篇自己创作的儿童诗歌,并在下节课向全班分享。
六、板书设计:诗歌的特点:简短、富有节奏、富有想象力。
诗歌的形式:四言、五言。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欣赏和朗读简单的儿童诗歌。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写诗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写诗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恰当形象,创造具有意境美、情感美的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比较、讨论探究、点拨、练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了解一点写作诗歌的意义1.直接导入:在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四首现代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歌的创作。
2.请同学们说一说,高中学生学写现代诗歌有哪些意义呢?教师总结归纳:通过写作进一步提升认识,提高诗歌的艺术鉴赏水平;通过学写诗歌,激活心灵中最本真、最美好的情感体验;学写诗歌养成锤炼、推敲词句的写作习惯。
二、忆一忆,梳理一下已学诗歌的特点本单元第2课,我们学习了四首现代诗。
请同学们回顾这四首诗歌,梳理归纳一下每一首诗的写作特点。
教师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补充完善:1.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其写作特点可以归纳为两点:①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象。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这些自然形象中浸染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
②构思奇妙,想象奇特。
从诗的构思上看,诗人设想站立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声呼喊,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概,正所谓构思奇妙,想象奇特。
2.闻一多的《红烛》特色鲜明:①每节诗都以呼告开头。
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红烛啊”,这一呼告,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红烛比拟为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红烛变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
这样的红烛形象就是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诗人抒情的依托。
②诗情流动,波澜起伏。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扪心自问,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是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先后三次发问,这三问形成抒情的三个层次,使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
小小诗人学前班诗歌课程教案

小小诗人学前班诗歌课程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前班的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性,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简单诗歌表达内心世界。
教学对象:小小诗人学前班的学生,年龄区间为3至5岁。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形式的诗歌书籍和海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概念,告诉学生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用简明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想法。
二、音韵训练(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旋律欢快的儿童诗歌。
2. 教师引导学生哼唱、拍手或跟随节奏摆动身体,培养他们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三、诗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别具心意的儿童诗歌,为学生们朗诵。
2. 在朗诵过程中,教师强调每个词语的语调和韵律,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节奏。
3. 朗诵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们分享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主题或图片,要求学生们用简短的句子描述或描绘。
2. 学生们可以个别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 教师鼓励学生们在创作中尽量运用押韵和节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们依次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
2. 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欣赏和赞赏彼此的作品。
3. 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修改或改进,进一步完善他们的诗歌作品。
六、游戏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一个诗歌配对游戏。
2. 游戏规则是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出的韵脚或词组,找出对应的完整诗句。
3. 游戏旨在提升学生们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们可以口头表达或简单绘画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创作诗歌的质量,以及他们对诗歌理解和表达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初中诗歌写法教案模板

初中诗歌写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知识介绍2. 诗歌的写作技巧讲解3. 诗歌写作实践4.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基本知识介绍:简要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诗歌写作技巧讲解:a. 选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的选用,力求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b. 注重节奏和韵律:讲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知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到这些技巧。
c. 发挥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d. 表达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真挚的情感融入诗歌中。
4. 诗歌写作实践: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5.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选取几首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学习优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诗歌写作技巧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诗歌作品质量:评估学生在课堂写作中的诗歌作品,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库:提供各类诗歌素材,方便学生在写作时进行参考。
2. 诗歌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写作方法和技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作品和写作素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写作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诗歌教案教学设计
□ 诗歌
教学目标
1、能按照要求写出一首诗歌,
2、要注意诗的意境,
3、诗的节奏,
4、诗的语言。
5、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6、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完整地写出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注意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诗歌的特点
自学《我走了》、《我的同桌》、《你好是什么》
找出这三首诗歌的特点
教师小节:
1、每句诗都比较短,和文章比较它有一种跳跃性。
2、想象力都和丰富,如:说了一句你好,车子快了许多,花池亮了许多,两个国家近了许多……
3、重章叠句,有几段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变换了几个词语
二、补写诗歌
1、你把带给
为了(让)
2、你好是什么
来到(哪里)说一句你好
这时(谁)会(干什么)
(什么东西会怎样)
以上两题各写两组以上
3、学会想象
举例说明
1、林间的树叶把阳光撕成碎片
把一枚枚铜钱撒落在小路上
这句诗里那些东西是我们平时想不到的(树叶会把阳光撕掉)
(把路上的阳光比做铜钱
2、在时间的流水线上
夜晚和夜晚紧紧想挨
我们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
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
在我们的头颅
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
在我们身旁
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
这句诗我们那些地方不明白,
(时间的流水线指什么)
(小树为什么发呆)
4、学生拟题
参考题目:
1、景物方面:
春春风暴雨雨秋
大海山……
2、事情方面:
课间活动放风筝回家上学打电话
早自修……
3、人物方面
爸爸老师我的同桌交警叔叔……
4、副词
也许假如这么……之间……
5、学生动笔,
6、教师巡回指
7、导
1、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
2、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中再辅导。
3、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小集中再辅导
8、修改诗歌
优、中、差的诗歌各一篇,选取部分内容抄在黑板上共同修改。
七、誊写
资料提供者:杨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