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武守祥身为一名农村教师,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倍加珍爱。
悉心拜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认真领会其中关于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多年来,她伴我走过教育生活的风风雨雨,成了我教学的助手,心灵的益友,让我受益匪浅。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些好方法记下来,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我深知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兴趣和各种奇妙遐想,教师应随机应变,把这种兴趣和遐想视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以表扬、鼓励、激发,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正气,把握关键,合理诱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此,我在《中国教师报》中积极寻找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学校、班级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教师报》更是我心灵的益友。
每在工作疲惫之时,它可以让自己得到放松;在遇到困惑无能为力之时,能在其中寻找到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慢慢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能找出工作中的各种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
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慈善的心去关爱学生,不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本学期,我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_1

2023年《中国教师》读后感9篇《中国教师》读后感1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中国教师报》。
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__。
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__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__。
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
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扬师德 之帆,起教育之航 李中力

扬师德之帆,起教育之航姓名:李中力读《中国教师报》有感进步是来自于对知识的探索学习和发自内心的自省。
在我从教的生涯中有幸偶读《中国教师报》甚是荣幸。
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我前进的道路指明方向。
它是无垠沙漠中的一汩清泉,为我探索真理的途中补充能量。
它是长途跋涉中的一座驿站,为我奔波疲惫之余提供了歇脚之地。
在此,感谢《中国教师报》带给我的快乐和慰藉,在读报中我看到师德的光辉闪光熠熠,为我提供了丰盛的知识大餐,领悟到强化自身修为,强化师德,善于学习和总结才能让自己在教育的大道上实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水有源固其流不穷,木有根固其生不穷。
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师德教育的强化,师德光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高效课堂的探索中,从高精端教育模式的发展到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开展中,无不感知到师德教育的春风拂面而来,让人倍感欣慰。
正所谓,既生繁花,亦生野椑。
无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还是在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有违师德师风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强化师德教育还需正本清源,切中肯綮,只有如此,才能让教育的航程充满惊喜,走的更远、更顺、更踏实。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时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习总书记把理想信念作为第一条标准,可见,树立终身从教的理念难得可贵。
93岁高龄的徐光宪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教育家,曾两次获得“何梁何利奖”,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的“稀土之父”。
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推动了我国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的全面革新,大大提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得知徐光宪在高校从教的60多年间,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其撰写的《物质结构》等教材和主讲的课程广受师生欢迎,刘延东深有感触地说,您是我国杰出的化学教育家,是终身从教的楷模。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
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__。
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__。
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
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李宝金《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等奖

实用挚友——读《中国教师报》有感2011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顺利通过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并被分配到溪口镇的一所山村小学任教。
当初我满怀着信心和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但是我现在知道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得有能为我指明方向,答疑解惑的引导者。
《中国教师报》就是我的教育事业的引导者、领航者。
在她的引导与帮助下,我不断地成长,通过品读其中的文章,我受益匪浅。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既要教授学生知识又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自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我只是个初出茅庐年轻教师。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中总是有很多迷惑。
起初,一堂课下来,总是发现学生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我想:‚是不是自己的课讲得不精彩,吸引不了学生?‛就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中国教师报》走进了我的生活。
她里面那一线教师贴近教学生活的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减少了我教学上很多的弯路!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再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不再只顾自己个人一味地讲课。
慢慢地,我的课不再枯燥无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自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之后,我对自己实践教学更加有信心了。
‚以手为心,以心为首‛这是我坚守的宗旨。
自从我踏上这三尺讲台起,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以手为心‛手是身上重要的部位,学生也是,是手心的一块肉,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爱生如子;‚以心为首‛用真心对待学生,用心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育好一个人。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布朗先生说,我不是你的朋友,我是你的老师!师生之间,不会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教师是承担着责任来引领孩子们的,不是来和孩子们纠缠这些‘恩恩怨怨’的。
‛我认为:‚老师与学生只有将心打开了,才可以获得彼此的信任,真心交融,学生才可以顺利地从我们身上获取更多的知识。
‛我们是施教者,是学生的最好朋友,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到学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022年秋季,喜爱看书的我在《中国教育报》、《教学与治理》、《德育报》等报刊杂志,几乎同时见到有关《中国老师报》的创刊消息。
当时的我,还仅仅只是记住了它的广告词,《中国老师报》----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这也可能是中国老师自己的的第一份报纸,再看看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老师,她的办刊宗旨-----一心一意为老师服务。
我当时就想:以前征订过《老师报》,老师们都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特别适合我们一线老师看,但是,过几久,就被它很多功利性的征文给吓跑了。
虽然这只是部分老师的观点,但至少,我心里也有这样一种担忧。
《中国老师报》,听起来觉得亲切,但会不会是糊弄糊弄我们的,上面还不知刊登些什么呢?是不是都是些政策文件呢?过不久,我正好有一篇文章要寄给《辅导员》杂志,是关于我校开展同学评价改革的文章----《欢乐成果袋》,编辑老师立刻说要发表,并建议我上“成长论坛”看看。
当我走上“成长论坛”,除了学习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建议外,就积极发帖子,这时候,我发觉这里有《中国老师报》的两位编辑,网名为“wury”,还有一位网名为“帘卷西风”的老师,我就给她们发短信,说自己有几篇随笔想寄给她们看看,两位热忱的编辑马上说:“好啊,欢迎上我们的论坛看看。
”我这才知道《中国老师报》的实力还很强大呢,除了报纸,还有自己特地的读者论坛,可见那里云集了许多颇有性格、颇有技能的编辑老师。
接着,我更加对她产生了新奇,知道了报纸的地址,学校也破季订阅了这份报纸,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老师报》时,心里早已拥有了几份欣喜。
正如广告上说的:“这是我们自己的报纸埃”每一期有16版,编辑阵容强大,里面精品荟萃,涉及教育热点、难点,新闻跟踪报道,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教育动态,信息量掩盖面特别广……我一页一页、细心地读过去,有新奇转为惊态,有惊态转为感慨,再有感慨触发了很多灵感……读着每一期的报纸,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很多在新课程实施中迷惑的东西在看了杨伟广老师主持的“创新课堂”栏目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后,立刻豁然开朗起来。
中国教师报征文荐读

中国教师报征文「荐读」中国教师报征文「荐读」范文一:中国教师报征文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捧着她,端坐在办公室里,阅读着她的精彩文章,品味着她的清香油墨,她的这一切带给我充实而快乐的每一天。
她让我视野开阔、抒发了人文情怀;她——《中国教师报》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使我在生活中乐观开朗;对我来讲她不是报纸,而是一份引导我、帮助我、一生不可或缺的朋友。
她内容蕴盖丰富,栏目精彩纷呈,《新观察》、《特别报道》、《健康人生》、《深度访谈》、《区域教育周刊》、《海外》……每每读到她们,我都乐此不彼.在遇到困惑时,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就成了我的最佳求助热线,寻求专家们、同行们的解惑妙方。
教学中有了成功的案例和喜悦,我会向她发出以求共享的信息。
《教师论坛》里的“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海外》中的“课改,绕不过的是大问题”《班级在线》中的“当好班主任的五要素”等类似话题成为我茶余饭后和同事们讨论的热题, 《班级在线》让我感受到了班级工作需要从点点滴滴抓起,科学理智的去对待班级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用自己的爱心、科学的眼光来引导,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家校彩虹》帮助我领会了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方法。
悉心拜读,领会她关于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
诸如:“发散思维”“和谐课堂”、“网络资源”、“创新思维”令我耳目一新;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沈阳的立人学校、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模式, 展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幅幅壮丽篇章;杰出教师贺洁、茅卫东、陈小华、焦照峰、袁卫星等等,激发我许多真切的感受。
放飞理想、轻松作文、激情课堂令我激情迸发。
信任、宽容、尊重、民主等词语让我感到教育的希望;人生、讲台、灵魂之窗更让我感受到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的尊严。
《中国教师报》贴近教学生活,事例生动,给人启发,可操作性强,是一份真正的“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
她其中许多指导性的文章都给我很多感悟,《解开心结,重在沟通》一文让我懂得在做学生工作时,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少埋怨孩子,多改变自己;《还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文更是让我意识到:给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又不注重身心的调解放松;看重了书本知识,反而远离了本色的生活,疏离了自然,这势必造成教育的顾此失彼;《中国教师报》使我真正意识到,教师对孩子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闭塞再加之性格内向“一心只教书,两耳不闻事”,所以直到前些日子看到学校贴“征文比赛通知”才知贵报刊的存在。
看都没看过怎么写读后感呢?我想《中国教师报》这么知名报纸应该有电子版吧,于是就开始和《中国教师报》一段情缘。
随着我一次次,一期期的阅读《中国教师报》,我渐渐认识到《中国教师报》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认识到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教师,认识到她的办刊宗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
《中国教师报》每个周三出版,一到周三,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中国教师报》的网站,一个栏目、一个栏目的浏览,寻找、阅读自己关注的文章。
每次我都能有新的收获。
但是我特别的钟爱《中国教师报》的新闻、海外和新观察这三个栏目。
在新闻版中的《一周教育新闻榜》特别吸引人。
在这个栏目中总是汇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媒体、资讯关注的教育界的焦点新闻,特别能开拓教师的视野,引人深思。
我常常把这个栏目看作是全国教育界动向的风向标和最好的教育新闻搜索引擎。
每每浏览了这个栏目之后,我就能知道教育界
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教育方面的那些问题有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一旦我想关注什么教育焦点新闻,我都会一期期浏览《一周教育新闻榜》,看看她都收集那些媒体对这个问题的报道,我就能很快的通过这些信息找到这些新闻所在的媒体,深入的了解新闻前前后后。
可以说这样做比在百度里更高效,更准确也更加的权威。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吉林高考案件的始末,新高考作文引发的争议,人们对高考加分的高度关注,农村教育的种种不足等等。
海外版又是我关注的一个栏目。
人们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这个栏目收集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动态,同时还有很多的国内著名学者对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动态的观察和感悟,特别的发人深省。
在这里我了解了国外的教育制度,英美国家考试制度,英美国家优秀教师……。
其中有许多对我们一线教师是特别有帮助,特别值得一读的。
我就介绍此栏目中介绍的极为优秀的作品之一来说明这个栏目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关注。
栏目连载的《西方教师学生管理策略精选》一文对我感触极深。
在这连载文章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实用的教师用的一些管理学生的策略,不仅可以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可以
和国内已有的一些方法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不足和优点。
在这一文章中介绍的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可是说,会让很多的中国教师汗颜。
西方教师和他们学生的家长沟通是多么的讲究技巧,多么的富有人文关怀,多么的专业,让人感叹。
这一文章值得许多的班主任教师一读。
海外版就是这样的一个栏目,在这里教师们可以拥有全球性的视野审视自己的工作。
最后我来说说新观察这个栏目。
这个栏目专注于当今流行于教育界的一些弊病进行剖析,给人警示。
有了这样的一面明镜,教师们可以时不时的照一照,找一找自身的一些不足,是不是自己也再不知不觉中跟风学习,而没有深入的理解一些流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走入了误区。
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我特别钟爱这几个栏目。
其实《中国教师报》的每一个栏目都是精品,都值得每一个老师深入的学习。
我相信每一个教师都能像我一样,在《中国教师报》中找到自己热衷的栏目,能够在《中国教师报》的指导下成长和进步。
在这里我也祝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继续为广大教师指引方向,继续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心灵的家园,也祝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