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师报有感5月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生活在小地方,信息闭塞再加之性格内向“一心只教书,两耳不闻事”,所以直到前些日子看到学校贴“征文比赛通知”才知贵报刊的存在。
看都没看过怎么写读后感呢?我想《中国教师报》这么知名报纸应该有电子版吧,于是就开始和《中国教师报》一段情缘。
随着我一次次,一期期的阅读《中国教师报》,我渐渐认识到《中国教师报》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认识到她的理念——零距离贴近教师,认识到她的办刊宗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
《中国教师报》每个周三出版,一到周三,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中国教师报》的网站,一个栏目、一个栏目的浏览,寻找、阅读自己关注的文章。
每次我都能有新的收获。
但是我特别的钟爱《中国教师报》的新闻、海外和新观察这三个栏目。
在新闻版中的《一周教育新闻榜》特别吸引人。
在这个栏目中总是汇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媒体、资讯关注的教育界的焦点新闻,特别能开拓教师的视野,引人深思。
我常常把这个栏目看作是全国教育界动向的风向标和最好的教育新闻搜索引擎。
每每浏览了这个栏目之后,我就能知道教育界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教育方面的那些问题有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一旦我想关注什么教育焦点新闻,我都会一期期浏览《一周教育新闻榜》,看看她都收集那些媒体对这个问题的报道,我就能很快的通过这些信息找到这些新闻所在的媒体,深入的了解新闻前前后后。
可以说这样做比在百度里更高效,更准确也更加的权威。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吉林高考案件的始末,新高考作文引发的争议,人们对高考加分的高度关注,农村教育的种种不足等等。
海外版又是我关注的一个栏目。
人们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这个栏目收集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动态,同时还有很多的国内著名学者对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动态的观察和感悟,特别的发人深省。
在这里我了解了国外的教育制度,英美国家考试制度,英美国家优秀教师……。
其中有许多对我们一线教师是特别有帮助,特别值得一读的。
我就介绍此栏目中介绍的极为优秀的作品之一来说明这个栏目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优秀7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本学期,我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精选《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欢迎阅读!篇一: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
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
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
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doc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范文【心得体会】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于是每每见到好的书籍、报纸杂志便欣喜不已。
一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中国教师报》,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书香冬季”史峰老师的《无“读”不丈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深深的感染了。
仔细回顾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追本溯源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多读些书,为自己的水桶加满水”之类的话。
可是那时候却不以为然。
而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体会更深的是,一桶水也有不够的时候。
这是时候才真正明白--读书对我是那么重要。
曾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握住身边逝去的日子,美好的学生时代就在一次次蹉跎中白白流逝了,留下现实无尽的懊悔。
每次上完课后这种感觉变得更为强烈。
词语的晦涩,使原本生动精彩的故事,变得平淡无味;言不达意,让学生听得也不够透彻。
孩子们对语文的热情慢慢冷却。
望着那一双双为求知而不满的眼神,我心里着急万分。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
想要我们的话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多读书是必由之路。
我下定要看书的决心,就为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好在我的语文课上能充分发挥。
双休日一到,泡上一杯暖暖的茶,强迫自己静下心,重新拿起那一本本不曾被我重视而一直放在角落里的书,抖掉上面的灰尘。
打开书,静静地阅读。
我才明白,我为自己打开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
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
从书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更清楚的了解了多位语言大师,他们运用语言的技巧让我如获至宝。
渐渐地我喜欢上读书,我为书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沉醉,为书里人物的命运而牵肠挂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更让我鼓起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
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
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
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
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
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
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
关于中国教师报有感征文

关于中国教师报有感征文篇一:中国教师报征文《中国教师报》是一份适应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发挥引导教师、帮助教师、为教师服务作用的报纸。
它始终坚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宗旨,努力做到贴近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际,让我受益匪浅。
阅读之后,我回顾过去,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如何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令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敬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职业,献身教育事业。
教师一定要端正的一个观点就是教师不是“教书匠”,不能把教师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将它置于人生目标,人生追求的崇高位置,真正将它看做是育人的重大工程,它所担待的责任是一种未来的希望。
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们,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社会利益的一个准则。
的确,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去更多地去思考怎样把课上得更好,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自我。
无论领导安排什么样的工作,都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去完成。
因为热爱教育,所以会积极地去探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专业技能。
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才会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其次,要爱生。
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因为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要做到从心底来爱护他们,那是真的很不容易的。
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爱,我认为要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最基本的就是热爱学生,没有学生,又何谈教育呢?学生,通常似乎都是被划分为两类的,一类是众多人的宠儿——“优秀生”,另一类则是永远被大家遗忘在角落里的“学困生”,这个称呼似乎还近乎人情,有些老师甚至就会毫不客气地称他们为“差生”,这样严格地分级称呼对于孩子来说,是一辈子背负的阴影,在他们幼小脆弱的自尊心上烙下了生铁铁的印记。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

2023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篇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
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__。
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__。
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
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
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篇一: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去年在上级的推荐下,让我有幸阅读了《中国教师报》。
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篇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
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
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
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
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
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生气,"",断前进。
就是人品,表现就是道德。
自从教十余年来,我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善始善终,正像崔校长所说的,不能把工作视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工作其实就是人格的写照,是品行的一种反衬。
把工作上升到一种做人、修养、品格,这算抓住了根本。
教师只有在做人上加强修炼,反复地区推敲、思考、提炼,形成高尚的道德功底,那么做事时就能将低俗的趣味摈弃殆尽,无私无悔。
没有功利的干扰,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想的是集体、是他人、是学生。
人只有达到忘我、无我时,才是真功力,才能尽身心,才能为公益。
我是一名普通的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认为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一的小初中生们,在初一时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学会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走向社会才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牛国宁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坚持阅读《中国教师报》,发现里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有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校长和主任的精彩发言,同时还有好多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诠释。
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课堂,课堂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堂课都与众不同。
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课堂中追溯到原因,也都必须经过课堂去解决。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原点,同时又是撬动教育、推进发展的支点,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创造精彩而高效的课堂!
中国教师报里的《精彩课堂在于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一文,给我的感触颇深。
文中说“课堂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教师讲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
如果一节课教师与学生没有精神上的…相遇相知‟,教学技术即便再娴熟,也是旧的课堂;相反,即使教学技术有一点瑕疵,但是师生之间有思想的交流,有心灵的对话,那也是新的课堂。
”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我个人觉得,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精彩。
因此我们的教师作为教育人,要搞好教育。
搞好教育,首先就要搞好课堂;要搞好课堂,首先就要搞好与学生精神上的“相遇相知”。
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不成熟的见解和想法:
一、课堂教学需“用心”
做生意需要经营,才能赚到钱,而课堂也需要去经营,才能充满活力。
爱心是我们的资本,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是我们的资本,不辞辛苦的备课、判卷子、批改作业这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怎样将这些资本转化为效益,这确实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经营的。
会不会经营,课堂也就有了好坏之分。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要想让你的付出获得最佳的效益,你就必须学会经营。
其实这一点也是我这两年一直在坚持做。
精心备每一节课,改变自己的课堂语言和教学方式,捕捉孩子的稚嫩心灵,巧妙的抓住课上生成资源,与学生尽力做到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这样学生便会不自觉的跟着你的思想前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课堂教学需“深入浅出”
关注学生经验,说学生能懂的话,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沟坎,让教师和课堂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
我很欣赏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吴老师总是尊重学生朴素的语言,尊重学生的原生态,在尊重、等待中,等到了学生明明白白的话语。
在我的教学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虽然学生和书上的说法不一样,但是学生理解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课堂教学需“心灵对话”
课堂教学,给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观察视角、敏捷的思维能力为课堂带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为课堂留下了
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草地,他们会让它繁花似锦;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他们会让课堂精彩纷呈。
相信学生,爱护学生的每一颗“向上之心,前进之心”,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展示才华,让学生的生命因课堂而精彩!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用智走进课堂,那么我们便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打造精彩纷呈的课堂,让每一堂课的精彩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