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意境

合集下载

论散文的诗意美

论散文的诗意美

论散文的诗意美散文是“美文”(周作人)。

袁鹰认为“散文自当有浓郁的感情,即使直抒胸臆,也应该象诗那样醇净;散文也需要恰当的结构和剪裁,虽然能收能放舒卷自如,却应该象诗那样精粹;散文的语言如行云流水,甚至一泻千里,但也象诗那样凝练;散文也可以写得洋洋洒洒、大开大阖,但也要象诗那样蕴藉,含有余味。

”[1]可见,诗意美是散文的内蕴。

本文试从语言、结构、意境三方面论述散文的诗意美。

一.语言。

散文语言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它既有诗歌语言的含蓄、蕴藉、洗练,又具有畅达、生动的特点。

周作人在《〈燕知草〉跋》中说散文应“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构成了缤纷的散文语言。

(一)语言的质感。

同一模样的艺术品,由不同质地的材料构成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

如雕塑,用青铜塑成显得苍劲;用花岗岩的显得刚毅;用大理石雕成的显得温柔。

罗丹在观赏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像时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温暖。

”语言的质感类似于余光中所说的“质料”[2]。

它是字或词的质地和它所赋予的特定的美感,并决定了散文的旨趣和境界,也决定了散文的“弹性”和“密度”[3]。

如朱自清在《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用了“踞”、“浮”等字,不但将梅雨亭的位置、情状准确地表现出来,而且化静为动,充分展示亭的突兀险势,极尽描绘的能事,富绘画美。

“踞”字展示了亭的“稳”,任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遒劲精神内蕴;而“浮”字则传神地写出亭四周的空阔,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个字极写出梅雨亭的险、稳、奇、峻、俏等风韵,对于亭的形状虽然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古词新用也能加强文字的质感。

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杏花。

春雨。

江南。

”这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它们被赋予特定的内涵。

而余光中这里要表达的正是对故国的神思。

优美散文诗句摘抄简短

优美散文诗句摘抄简短

优美散文诗句摘抄简短
以下是一些优美散文与诗句的简短摘抄,它们各自蕴含着独特的意境与美感:散文摘抄
1.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

2.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
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3.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
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诗句摘抄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
这些摘抄的散文与诗句,有的表达了深邃的人生哲理,有的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有的则抒发了真挚的情感。

它们各自以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艺术魅力,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美妙的世界。

浅谈诗意散文的鉴赏

浅谈诗意散文的鉴赏

浅谈诗意散文的鉴赏散文如花,而散文中的诗意则是花上的露珠,晶莹的露珠使花朵更加妩媚、绰约。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不仅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同时也具有浓郁的诗意、深挚的感情。

鉴赏富含诗意的散文,可以让人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如何鉴赏诗意散文呢?一、领悟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优美充沛的感情一篇优美的散文,因为有了巨大的抒情力量,才能叩开人们的心扉,也由于它的形式和内容比较自由宽松,容许作者直抒胸臆,较直接地披露自己的主观世界,表达自己的爱憎、体验、评价,因而字里行间寓托着作者的思想,形象之中浸透了作者的情感。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所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仅因为他以生花的彩笔,描绘了洞庭湖“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两种奇丽景色,更重要的是他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了封建时代难能可贵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鉴赏此文,我们深深感动于作者豁达的胸襟和深刻的政治思想,并从中得到了人生的启迪。

在我国当代作家中,朱自清以他饱含诗情的散文,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他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中的佳作。

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蒙眬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

那里有美丽的画,浪漫的诗,深邃的意境,充沛的情感。

他以诗人灵敏的触觉去感受身边的事物,融入自己的真情,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塘月色”。

在文中,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重浓郁的诗意,一重深挚的情感。

朱自清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

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抒写了自己真挚的情怀,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境散文片段

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境散文片段

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境散文片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这句古诗,简洁而富有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恬静的山水画中。

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而南山,则是指南方的山川。

“采菊”二字,更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场景中,人们无忧无虑地采菊,放眼望去,却能看到遥远的山脉。

这样一幅画面,勾勒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

悠闲地采菊,顺手一把采下,将带有淡淡清香的花儿插在衣襟上,闻着芬芳,一切烦恼都仿佛烟消云散了。

而南山在远处静静立着,仿佛在守护这片宁静的田野。

从山脚上起,一片片翠绿的树木沿着山势生长,形成了一道道层层叠叠的纹理。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个南山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任谁看了都会沉醉其中。

这种意境的传达,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一种诗意阐释。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里,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累,忘记了生活本身的美好。

而当我们置身于这样的大自然中,悠然自得地采菊赏景时,才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宁静和美好。

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句意境散文片段,不仅仅是描述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观,更是传递了一种生活的境界。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去欣赏身边的一草一木,感受自然的魅力,让心灵得到洗涤,找到内心的平静。

愿我们都能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方净土,像诗人一样,悠然见南山。

第二篇示例:东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淡雅清幽的山水画面,让人不禁想起那一抹淡淡的清风,一阵轻轻的花香。

这句诗句所呈现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田野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隐逸之美。

在东篱采菊的画面中,一位身穿轻纱白衣的女子,手持花篮,慢悠悠地沿着篱笆边逐一采摘着盛开的秋菊。

她的身影若隐若现,仿佛有一种淡淡的飘逸之感,让人不禁心生向往和神往。

在清风徐来的时候,她的裙摆也随之轻轻扬起,在阳光下,她的身影愈发娇媚动人。

意境美到极致的散文诗

意境美到极致的散文诗

意境美到极致的散文诗《梦入桃源》嘿,朋友!跟你说哦,我最近做了一个美到不行的梦。

我走进了一片粉色的花海,微风轻轻拂过,花瓣就像小精灵在空中跳舞。

那花香呀,甜丝丝的,钻进我的鼻子,让我的心都变得软软的。

沿着花海的小路,我来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边。

溪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好像在唱着一首欢快的歌。

水底的石头五彩斑斓,鱼儿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它们一点儿也不怕我,还调皮地吐着泡泡。

溪边有一座小木屋,屋顶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

我推开门,里面布置得简单而温馨。

有一张小小的木床,床上铺着柔软的棉被,还有一个小窗户,窗外是一片翠绿的竹林。

我走出木屋,继续往前走。

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种满了果树。

红彤彤的苹果像小灯笼,黄澄澄的梨子像胖娃娃,还有那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让人看了就流口水。

我爬上山顶,极目远眺。

天边的晚霞像一幅绚丽的画卷,红的、橙的、紫的,交织在一起,美极了。

山下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那是家的味道。

在这个梦里,我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只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真想永远留在那里呀!《月光下的漫步》亲,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在月光下散步,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月亮像个大银盘挂在天上,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

我走在小路上,脚下的影子跟着我一起移动,就像我的小跟班。

路边的草丛里,传来了蛐蛐儿的歌声,它们好像在开一场音乐会。

萤火虫也来凑热闹,一闪一闪的,像是天上的星星掉落到了草丛里。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片荷塘。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粉色的、白色的花瓣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娇嫩。

一阵微风吹来,荷花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

荷塘边有一棵柳树,柳枝长长的,垂在水面上。

我伸手轻轻地抚摸着柳枝,那触感柔软而顺滑。

水面上倒映着柳树和月亮的影子,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我坐在荷塘边的石头上,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此时此刻,我的心变得无比平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我和这片美景。

散文诗赏析

散文诗赏析

散文诗赏析哎呀,说起散文诗啊,那可真是个心灵的温柔乡,字里行间都透着股子不一样的味儿。

今儿咱们就一块儿溜达溜达,赏赏那些能触动心弦的散文诗篇,保证让你觉得这文字啊,比那春日里的暖阳还让人舒坦。

一开头,咱们得先聊聊那散文诗的“魂”。

它不像小说那样长篇大论讲故事,也不像诗歌那样严格讲究韵律和格式,散文诗就像是位穿着休闲装的智者,边走边聊,随意中透着深刻。

它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你在不经意间,就被那情感的小船带入了深邃的海洋。

1.1 咱们先品一品那画面感。

好的散文诗,就像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山川的秀美、人物的轮廓。

比如,它可能会说:“月光洒在老槐树的枝头,像是给这寂静的夜披上了一层银纱。

”这画面,是不是立马就在你脑海里清晰了起来?1.2 再来说说那情感。

散文诗里的情感,就像是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不张扬却深入人心。

它可能是在诉说一段逝去的时光,也可能是在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但不管怎样,那份真挚和纯粹,总能让你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成了诗中的一部分。

二、接下来,咱们聊聊散文诗的“味儿”。

这“味儿”,啊,可不是指饭菜的香味儿,而是指那种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意境美。

2.1 语言上,散文诗讲究的是自然流畅,不刻意雕琢。

它就像是老朋友之间的对话,亲切而又真诚。

那些生动的比喻、巧妙的排比,还有那不经意间蹦出的成语俗语,都让文章读起来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深度。

2.2 而说到意境美,那就更是散文诗的拿手好戏了。

它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细节,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氛围和情绪。

你读着读着,就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有山有水有云有雾,还有那些只存在于梦中的情感和思绪。

三、最后啊,咱们得说说散文诗的“后劲”。

这“后劲”,指的就是它留在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和启迪。

3.1 感动,是因为散文诗往往能触及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它可能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爱、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论散文的诗意美

论散文的诗意美

论散文的诗意美散文是“美文”(周作人)。

袁鹰认为“散文自当有浓郁的感情,即使直抒胸臆,也应该象诗那样醇净;散文也需要恰当的结构和剪裁,虽然能收能放舒卷自如,却应该象诗那样精粹;散文的语言如行云流水,甚至一泻千里,但也象诗那样凝练; 散文也可以写得洋洋洒洒、大开大阖,但也要象诗那样蕴藉, 含有余味。

”[1]可见,诗意美是散文的内蕴。

本文试从语言、结构、意境三方面论述散文的诗意美。

一.语言。

散文语言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它既有诗歌语言的含蓄、蕴藉、洗练,又具有畅达、生动的特点。

周作人在《〈燕知草〉跋》中说散文应“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构成了缤纷的散文语言。

(一)语言的质感。

同一模样的艺术品,由不同质地的材料构成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

如雕塑,用青铜塑成显得苍劲; 用花岗岩的显得刚毅;用大理石雕成的显得温柔。

罗丹在观赏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像时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温暖。

”语言的质感类似于余光中所说的“质料” [2]。

它是字或词的质地和它所赋予的特定的美感,并决定了散文的旨趣和境界,也决定了散文的“弹性”和“密度”[3]。

如朱自清在《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 这里用了“踞”、“浮”等字,不但将梅雨亭的位置、情状准确地表现出来,而且化静为动,充分展示亭的突兀险势,极尽描绘的能事,富绘画美。

“踞”字展示了亭的“稳”,任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遒劲精神内蕴;而“浮”字则传神地写出亭四周的空阔,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这两个字极写出梅雨亭的险、稳、奇、峻、俏等风韵,对于亭的形状虽然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古词新用也能加强文字的质感。

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杏花。

春雨。

江南。

”这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它们被赋予特定的内涵。

而余光中这里要表达的正是对故国的神思。

诗意生活优美散文(精选18篇)

诗意生活优美散文(精选18篇)

诗意生活优美散文(精选18篇)诗意生活优美散文篇1你不是诗人,你可以诗意的生活;你可以诗意的生活,你便是诗人。

——题记所有的生活敞开在天地之间,所有的诗意散落在时光眷恋的流年。

稚气的语言描绘不出生活的惊艳,它意境如酒,甘甜,清新,馥郁;如歌,高昂,低沉,悲泣;如画,明丽,黯淡,素雅;如诗,典雅,厚重,清幽。

繁华世间,草木为羡,生活诗意,情怀难弃。

我曾试用想象来揣摩生活的模样,却是无功而返。

零碎的字句,拼凑不出生活的诗句。

想象逝去的地方,诗意还在零散地生长,如此不解人意的傲慢,教人心生念想,欣羡非常。

曾看那清晨的阳光,直爽地洒落在每一株生命之上,温软地抚摸着一切轮转的迹象,诗意非凡;曾见那午后的柳枝,庸懒地摇曳在河畔之上,惬意地摆弄着微风里的温暖,羡煞旁人;曾望那暮色时分的烟缕,身着犹雾朦胧的纱衣,舞动着旋律的奇迹,尽是得意。

诗意,生活里竟拥有如此动情的美丽,纯粹而不失细腻。

记忆那久藏的时光里,谷雨天的天气,雨下得淅沥,没有地方躲避。

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说:“没关系,来,我们甩着手从雨中的缝隙穿回去,这样就不会被淋湿了。

”如此动人的话语,这般教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深深触动了自己那颗敏感的心。

无语评说的诗意,语言早已苍白无力。

新意,生活总有让人难以预料的结局,难以躲避的雨季。

无法逃避,可否选择一种诗意的方式去感受欢喜,去怀念境遇?这样不也是所祈望的生活的寄语?诗意地栖居,是陶翁采菊把酒的闲情雅致;是诗仙太白游梦仙山的豪情俊逸;是庄周入梦戏蝶的悠游欢喜;是和靖先生梅妻鹤子的宁静祥和。

假若携友三五个,清风长日,窗下对饮,不失为快意情趣,正衷怀欲。

虽有言花折一朵遥想离人殇,情悠长,未尝不可拥有吹尽落英三千烦恼忘的心境,诗意豪情记于心。

遥想生活中诗意的人,眼眸里纵使有着狂风暴雨的痕迹,然而拥有更多的却是看到彩虹的那一抹笑意,生活给予的苦难便也不值一提。

什么时候,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忙碌的气息。

山,水,云,木再也唤不回我们匆匆的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意境
写散文诗不难,但是,能写出好的散文诗却非常难。

散文诗的作者既要懂得写诗,又要懂得写散文。

诗和散文的特点都要了解和掌握。

诗的音节、对仗、格律和诗的凝练,虽说未必深入钻研,但诗的情绪、诗的跳跃节奏、诗的凝聚概括,这些都是散文诗本身形式所必须的。

另外,还要谙练散文的抒情和议论,把散文中的这些因素和特点汲取到散文诗中来,使得散文和诗的特点自然有机地揉和到散文诗中,这就是写散文诗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除此之外,无捷径可走。

在优秀散文诗中,艺术手法凝重、婉约而显阴柔之美,其文偏重于诗;艺术手法明快、坦直而具阳刚之美,文则偏重于散文;又因它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诗和散文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文体。

其次,是散文诗的文体。

大概可分为:哲理(寓言)体、抒情体、叙述体。

哲理寓言体有运用寓言对话形式来写散文诗,通俗、活泼,寓言有深刻的比喻,思想性强,可防止空泛。

抒情体写作形式多样,是通过一个情景、一个事物侧面或侧面的一个点、一个片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与抒情散文的不同在于它的跳跃性、片断性,是一个独立的点、独立的片断。

由于是抒情散文诗,其情感、情调、意境、想象、幻觉主观成份浓郁,通体显隐约含蓄。

抒情散文诗愈有作家独特的个性,感情就愈深刻真挚动人。

此类散文诗如果解决不好与时代、实际生活相结合问题,一是情感不够而显得苍白无物,或主旨不明无积极意义;二是散文诗写得看不懂,或把情感隐藏起来,或写出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还自觉高超“朦胧”。

我们说艺术的比喻、含蓄、隐约,要通过感情的形象表达,这才是艺术的技巧,与那些看不懂说不明的东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叙述体散文诗是把叙述的景物、人事放在第一位,客观通过描绘一定场景、片断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特点是明朗、粗犷、结合现实较紧。

生活气息浓。

初学写作者从叙述体入手,以此为基础藉以情感抒发,再上升到一定哲理。

此类散文诗一要防止情景事物停留表面描述而发掘不深;二要防止就事论事。

以上三种文体有时是互相交替的,哲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也常见。

再次,谈谈散文诗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决不能忽视散文诗的思想性。

有人甚至名家也说过散文诗不可能反映大的主题思想,这是误区。

散文诗如果只是短小,起一种“生活中的小摆设”的作用,那么,散文诗就走进了一条狭小的死胡同,也就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事实并非如此,近些年来散文诗的创作者在形式上、内容上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突破,反映重大深刻主题的优秀散文诗长卷层出不穷,散文诗的革命必将推动散文诗质的飞跃。

再说,我们写一些容量小的散文诗,也可以做到“小中见大”,反映较大、较多的内容,问题是要求我们精于选材,善于选材。

选取题材一个侧面,取题材侧面一个点,而且是最典型最本质的侧面和点,也就是说用题材最小最本质的一部分,来反映题材的全部内涵。

这是短小散文诗的优越性,散文诗作者必须遵循这个创作规律。

散文诗要通过情景(意象)、事物,形象地、生动准确地反映作品的主题思想。

反对公式化、口号式和生硬地在作品中写主题思想以及僵化的说教,这些都不是艺术。

优秀的散文诗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有位散文诗名家说过这样的话:散文诗的作者是爆破手,摄取最少的最优质的炸药,爆发出最大的热能。

要做到这一点,只能从生活中感受和挖掘深刻的主题思想,进行最优质的典型的题材选取。

第四,说说散文诗的结构。

散文诗的结构是最严谨的,形散神聚。

题材是精选的典型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断,可把一、二个(或更多的)精选出来的典型侧面、片断结构在一起,就能够准确表达作者主题思想,构成一篇完整的散文诗。

禁忌拖泥带水,禁忌出现无意义画面,禁忌含有多余废笔。

散文诗结构特征是跳跃性,诗化的跳跃是扩大容量必然的要求。

要从一个联想飞跃到另一个联想,要从一个场景迅速转换到另一个新的场景,意象摇曳、叠加,贯穿连结的是相通的点。

不能繁琐地从头说到尾,不能平淡、空洞、言之无物。

散文诗的结构美是片断到片断,是一、二个(乃至多个)点的巧妙连接,是跳跃的美和暂歇的美,是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白美。

散文诗结构中,一个片断接一个片断,这种跳跃性在读者情绪中留下短暂的空白,也叫暂歇。


是散文诗独特的空白美。

第五,散文诗的语言和思想情感。

散文诗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是语言艺术,而且是要求更严、标准更高的语言艺术。

驾驭文字、培育情感、发掘主题是散文诗作家基本的文学素养。

散文诗的语言如何?如何寻求散文诗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必将反作用于散文诗的取材和反映的思想感情。

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最终决定一篇散文诗的好坏和成败的关键。

决定散文诗取何材、写什么东西,从何角度写,如何写都要受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支配,特别是散文诗要通过浓厚的作者思想情感去反映事物。

如何培育思想情感,是一个如何写好散文诗的根本性问题,要从复杂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新生的美好事物,获得尖锐的眼光、独到的思想、深刻的情感,才能在主题思想酝酿、艺术表现手法、言语文字运用上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