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ppt 85页)
合集下载
第七讲税收制度(1)

(1)个人所得税:以法定纳税人个人的工资、利 息、租金、股息等收入为税基的税收。
(2)公司所得税:以公司组织形式的企业利润为 税基的税收。
§ 所得税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对一些特 殊项目进行扣除、减免。
§ 所得税通常实行累进税率,这在税负担分配上,符合支 付能力原则。
§ 所得税属于直接税,短期内税负担转嫁比较困难,但公 司也有可能为了保持利润水平而抬高产品价格,从而将 税负担转嫁给消费者承担。
第七讲税收制度(1)
§ 例选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比较
(占政府经常性财政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国家
印度 菲律宾 委内瑞拉
韩国 英国 意大利 法国 美国
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
1981-1990 1991-1995 1996-1999 2000-2004
16.0 19.7 23.1 30.0 23.6 29.2 37.0 N/A 63.9 56.1 32.0 N/A 29.1 38.5 37.2 40.0 56.1 52.1 55.5 57.2 70.0 65.8 67.0 67.7 59.7 51.8 61.3 66.7 83.8 85.4 87.6 91.1
第七讲税收制度(1)
2020/12/6
第七讲税收制度(1)
第一节 现代国家税制基本情况与变化趋势
§ 一、主要税种 § 二、税制结构 § 三、税收负担轻重的比较 § 四、税制改革
第七讲税收制度(1)
一、主要税种
§ 复合税制:由多种税系的多个税种组成国家的税
收体系。
§ 单一税制:以一种税系,或少量税种组成国家税
2000——所得、利润、资本增益税,划分为两类: (2100)——家庭、机构缴纳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增 益税。 (2200)——公司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增益 税。
(2)公司所得税:以公司组织形式的企业利润为 税基的税收。
§ 所得税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对一些特 殊项目进行扣除、减免。
§ 所得税通常实行累进税率,这在税负担分配上,符合支 付能力原则。
§ 所得税属于直接税,短期内税负担转嫁比较困难,但公 司也有可能为了保持利润水平而抬高产品价格,从而将 税负担转嫁给消费者承担。
第七讲税收制度(1)
§ 例选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比较
(占政府经常性财政收入总额的百分比)
国家
印度 菲律宾 委内瑞拉
韩国 英国 意大利 法国 美国
所得税与社会保险税
1981-1990 1991-1995 1996-1999 2000-2004
16.0 19.7 23.1 30.0 23.6 29.2 37.0 N/A 63.9 56.1 32.0 N/A 29.1 38.5 37.2 40.0 56.1 52.1 55.5 57.2 70.0 65.8 67.0 67.7 59.7 51.8 61.3 66.7 83.8 85.4 87.6 91.1
第七讲税收制度(1)
2020/12/6
第七讲税收制度(1)
第一节 现代国家税制基本情况与变化趋势
§ 一、主要税种 § 二、税制结构 § 三、税收负担轻重的比较 § 四、税制改革
第七讲税收制度(1)
一、主要税种
§ 复合税制:由多种税系的多个税种组成国家的税
收体系。
§ 单一税制:以一种税系,或少量税种组成国家税
2000——所得、利润、资本增益税,划分为两类: (2100)——家庭、机构缴纳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增 益税。 (2200)——公司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增益 税。
第九章 税收制度 《财政学》PPT课件

• 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 从税收公平看,累进税率是较优的选择。 • 从税收效率看,比例税率又是较优的选择。 • 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选择,本质上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
择。 • 一般说来,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宜采用累进税率,商品课税
宜采用比例税率。 • 目前的普遍倾向是:为提高经济效率,应适当降低税制的累
• 也称“加法”,即把企业构成增值额的各个项目,如工资薪 金、租金、利息、利润等直接相加,作为增值额。然后将增 值额乘以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 计算公式
增值额=本期发生的工资薪金+利息+租金+其他增值项目+利润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
• 税基相减法
• 也称“减法”,即从企业一定期间内的商品和劳务销售收入 中减去同期应扣除的项目作为增值额。然后将增值额乘以税 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 一般营业税的税基是流转额,增值税的税基是增值额。 • 一般营业税在多环节对流转额课税,易造成税上加税的税负
累积效应,增值税只对各个环节上的增值额课税,可税负累 积效应。
表9-1 增值税与一般营业税的比较
产销阶段
采矿 冶炼 机械制造 批发 零售 合计
购买额
0 40 100 300 400
销售额
40 100 300 400 480
应纳税额
不含税价格 1-税率
税率
• 从量课税
中国的消费税
•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 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 征税范围: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
• 税率
• 比例税率 • 定额税率
营业税
• 营业税是对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营业收入额课征的一种 税收。
• 从税收公平看,累进税率是较优的选择。 • 从税收效率看,比例税率又是较优的选择。 • 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选择,本质上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
择。 • 一般说来,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宜采用累进税率,商品课税
宜采用比例税率。 • 目前的普遍倾向是:为提高经济效率,应适当降低税制的累
• 也称“加法”,即把企业构成增值额的各个项目,如工资薪 金、租金、利息、利润等直接相加,作为增值额。然后将增 值额乘以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 计算公式
增值额=本期发生的工资薪金+利息+租金+其他增值项目+利润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
• 税基相减法
• 也称“减法”,即从企业一定期间内的商品和劳务销售收入 中减去同期应扣除的项目作为增值额。然后将增值额乘以税 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 一般营业税的税基是流转额,增值税的税基是增值额。 • 一般营业税在多环节对流转额课税,易造成税上加税的税负
累积效应,增值税只对各个环节上的增值额课税,可税负累 积效应。
表9-1 增值税与一般营业税的比较
产销阶段
采矿 冶炼 机械制造 批发 零售 合计
购买额
0 40 100 300 400
销售额
40 100 300 400 480
应纳税额
不含税价格 1-税率
税率
• 从量课税
中国的消费税
•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 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 征税范围: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
• 税率
• 比例税率 • 定额税率
营业税
• 营业税是对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营业收入额课征的一种 税收。
税收制度

机、杂志、饲料、化肥、煤炭制品、图书、报纸、天然气、 沼气、居民用冷气、煤气、石油液化气、农产品、暖气、热 水、粮食、食用植物油。 17%(基本税率):一、二以外的其他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 劳务。
二、消费税
(一)消费税的概念和类型 消费税是以一般消费品或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 而征收的一种税(属于商品劳务税的范畴)。 消费税的种类
1.按税源划分税制结构 亚当•斯密,三大税系:土地税系、利润税系和工资税系 2.按课税客体性质划分税制结构 阿道夫•瓦格纳,三大税系:收益税系、所得税系和消 费税系 3.按负担能力划分税制结构 小川乡太郎,三大税系:所得税制系统、流转税制系统 和消费税制系统 4.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划分税制结构 马斯格雷夫:(1)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课征,相 应地形成商品课税体系和所得课税体系。(2)对资金 存量或过去财富课税的税种。主要有土地税、房屋税、 遗产税、继承税、赠与税等。
(二)增值税的特点
征收范围广泛,税源充裕(增值额遍及生产 流通的各个领域各个经营单位) 实行多环节课税,但不重复课税(道道课税 ,但只对增值额征税) 具有税收“中性”效应(税负均衡,避免对 商品比价的扭曲) 纳税人之间相互制约(上游单位偷逃税必使 下游单位多缴税) 有利于出口退税(按全额征税出口退税不彻 底,按增值额征税出口退税彻底)
中国的税制经历了由流转税(间接税)为主体的模式向 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结构模式的转化。
中国的税制
我国共有19(20)个税种,包括 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关税 、船舶吨税;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 增值税等;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调节税(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等; 其他税:烟叶税等。 其中16个税种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 海关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
税收筹划(PPT-85张)

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
1
税收基本常识
2 税收筹划相关知识
3 常见流转税税收筹划
4
所得税税收筹划
5
税收筹划风险
野蛮者抗税 愚昧者偷税 糊涂者漏税 聪明者避税 1精明者做税收筹划
➢ 案例思考 ➢ 案例分析 ➢ 常见问题
抗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 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 的行为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分摊费用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摊入 成本。费用分摊就是指企业在保证费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 想方设法从账目找到平衡,使费用摊入成本时尽可能地最大 摊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避税。
➢一次费用分摊 ➢平均摊销和 ➢不规则摊销
通过名义筹资避税
这一原则就是利用一定的筹资技术,使得企业达到最 高的利润水平和最轻低的税负水平。一般说来,企业 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主要有三个渠道:
A公司年利润额=(8.3—6.0)×100=23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30×15%=34.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0—5.2)×100=80(万元)
该企业经营的是机电产品,属于非紧俏商品,基本上是买方 市场,购货单位先付款后提货的可能性较小,经查阅其业务 日报表和销售部门的发货记录,发现付款单位已将货提走, 但发票未开从而确定为属于销售货物的行为,只是部分余款 未结。经过逐项核实,发现该企业将销售货款挂“预收账款”, 未转入“商品销售收入”,少报销售额515502.62元(其相应 的商品成本为443502.62元)。
印花印、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税收基本知识
• 税与税法 ➢ 税法的种类 ✓ 税收实体法—《个人所得税法》 ✓ 税收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 税法的构成要素 ✓征税人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率 计税依据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减免税 法律责任
1
税收基本常识
2 税收筹划相关知识
3 常见流转税税收筹划
4
所得税税收筹划
5
税收筹划风险
野蛮者抗税 愚昧者偷税 糊涂者漏税 聪明者避税 1精明者做税收筹划
➢ 案例思考 ➢ 案例分析 ➢ 常见问题
抗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 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 的行为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分摊费用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摊入 成本。费用分摊就是指企业在保证费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 想方设法从账目找到平衡,使费用摊入成本时尽可能地最大 摊入,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避税。
➢一次费用分摊 ➢平均摊销和 ➢不规则摊销
通过名义筹资避税
这一原则就是利用一定的筹资技术,使得企业达到最 高的利润水平和最轻低的税负水平。一般说来,企业 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主要有三个渠道:
A公司年利润额=(8.3—6.0)×100=230(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230×15%=34.5(万元)
B公司年利润额=(6.0—5.2)×100=80(万元)
该企业经营的是机电产品,属于非紧俏商品,基本上是买方 市场,购货单位先付款后提货的可能性较小,经查阅其业务 日报表和销售部门的发货记录,发现付款单位已将货提走, 但发票未开从而确定为属于销售货物的行为,只是部分余款 未结。经过逐项核实,发现该企业将销售货款挂“预收账款”, 未转入“商品销售收入”,少报销售额515502.62元(其相应 的商品成本为443502.62元)。
印花印、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税收基本知识
• 税与税法 ➢ 税法的种类 ✓ 税收实体法—《个人所得税法》 ✓ 税收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 税法的构成要素 ✓征税人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率 计税依据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 ✓减免税 法律责任
第二章 税收制度基础 《中国税收》PPT课件

第一节 税种的基本要素
• 三、税收优惠
(二)税基式优惠、税率式优惠、税额式优惠 、时间式优惠
– 1. 税基式优惠 – (1)税收扣除 – (2)亏损结转 – 2.税率式优惠
第一节 税种的基本要素
• 三、税收优惠
(二)税基式优惠、税率式优惠、税额式优惠 、时间式优惠
– 3.税额式优惠 – (1)直接的免税和减税 – (2)税收抵免 – 4.时间式优惠
惠。 – 2.地方性优惠 – 地方性优惠,即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地方政府规定的优惠
。
第一节 税种的基本要素
• 三、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
(一)纳税期限
– 纳税期限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期限,包括税款计算 期和税款缴纳期。
第一节 税种的基本要素
• 四、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
(二)纳税地点
– 纳税地点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地点。不同的税种, 由于征税对象和纳税人的性质不同,对纳税地点的 规定也不同。
–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应当承 担纳税义务的起始时间。
第一节 税种的基本要素
• 二、税基与税率
(一)税基
– 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 以实物量为税基的税种称为从量税;以价值量为税
基的税种称为从价税。以价格与税收的关系为标准 ,从价税可将税收划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内税 是以含税价格为税基的税;价外税是以不含税价格 为税基的税。
第二章 税收制度基础
第一节 税种的基本要素
• 一、征税对象、纳税义务人与纳税义 务发生时间
(一)征税对象
– 征税对象是应当纳税的物件或事实。它表明政府对 什么东西征税或经济社会中的什么东西应当纳税。
– 征税对象可以包括物与行为两大类。
第一节 税种的基本要素
第五讲税收制度

△ 第五讲
税收制度
△一、税制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一) 、税收制度的概念
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简称税制) 是指一国各种税收及其要素的构成体系。 从法的角度分析,税收制度是一国税收 法律、法规、规章的统称。以法律规范 形式出现的制度体系,也称为“税收法律 制度”,是政府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 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税收制度即税收法律制度,简称税制,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征 纳关系 的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征税依据和工作规程。它包括国家各种税收 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等。 税收制度在内容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体系及 各项征收 管理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各税种的税制要素的总和,即国家设臵某一具体税种 的课征制度。对广义的税收制度的外延,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从一般概念上 来说,广义的税制和狭义的税制,构成了我国的税收制度。
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了解)
(一)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体系及其弊端 (二)1980年---1983年进行的税制调整与改革
1、初步建立了涉外所得税制 2、利改税第一步改革,建立国营企业所得税制度 3、在部分行业试行增值税 4、开征若干特定行为税,体现国家政策
(三)1984年的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全面改革
四)、我国现行增值税征收制度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令第134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已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自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 1、征税范围: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 。 2、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 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 和个人。 3、增值税税率:基本税率——17%;
税收制度
△一、税制要素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一) 、税收制度的概念
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简称税制) 是指一国各种税收及其要素的构成体系。 从法的角度分析,税收制度是一国税收 法律、法规、规章的统称。以法律规范 形式出现的制度体系,也称为“税收法律 制度”,是政府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 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税收制度即税收法律制度,简称税制,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征 纳关系 的法律规范,是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征税依据和工作规程。它包括国家各种税收 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等。 税收制度在内容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收制度是指税收体系及 各项征收 管理制度;狭义的税收制度是指各税种的税制要素的总和,即国家设臵某一具体税种 的课征制度。对广义的税收制度的外延,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从一般概念上 来说,广义的税制和狭义的税制,构成了我国的税收制度。
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了解)
(一)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制体系及其弊端 (二)1980年---1983年进行的税制调整与改革
1、初步建立了涉外所得税制 2、利改税第一步改革,建立国营企业所得税制度 3、在部分行业试行增值税 4、开征若干特定行为税,体现国家政策
(三)1984年的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全面改革
四)、我国现行增值税征收制度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令第134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已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自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 1、征税范围: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 。 2、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 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 和个人。 3、增值税税率:基本税率——17%;
第五章 税收制度 《 税收基础》PPT课件

C.车船税
D.土地使用税
E.房产税
【解析】计税依据按照计量单位的性质划分,有两种基本形态:
价值形态和物理形态。价值形态包括应纳税所得额、销售收入、
营业收入等;物理形态包括面积、体积、容积、重量等。企业
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都是企业所得。故选BCDE项。
二 征税对象及相关概念
(三)税目
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税目反 映了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征税对象质的界定。设置税目的目的 首先是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凡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 入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其次,划分税目也是贯彻国家税收 调节政策的需要,国家可以不同项目的利润水平及国家经济政策 等为依据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以体现不同的税收政策。但是, 并非所有税种都需要规定税目。有些税种不分征税对象的具体项 目,一律按照征税对象的应税数额采用同一税率计征税款,因此 无须设置税目,如企业所得税;有些税种的具体征税对象比较复 杂,因此需要设置不同的税目,如消费税、增值税等。
➢ 用公式表示为: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税额-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 ➢ 公式移项得: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接上例,某人某月应纳税所得额为6 000元,如果直接用6 000元乘以所对应级次的
税率20%,则对于第一级次的5 000元应纳税所得额就出现了重复计算的部分(5 000×(20%-10%))。因为这5 000元仅适用10%的税率,而现在全部用20%的税率 来计算,故多算了10%,这就是速算扣除数。如果用简化的计算,则此人该月的应 纳税额为700元(6 000×20%-500)。
额=1 000×20%=200(元) ➢ 其该月应纳税额=500+200=700(元) ➢ 目前,我国采用这种税率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
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ppt 85页)

的租赁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 之间支付的利息
公益性捐赠
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 定的公益事业(已公布2批公益单位名单)
通过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公益性社会团体 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 不允许扣除的可能原因:
-不属于公益性捐赠 -直接捐赠给受赠人 -超过规定比例
职工教育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直接扣除 超过部分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
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 培训经费。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其一次性单项支出 较高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支出,避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 育培训经费开支。 纳税调整: -提取未实际使用的部分 -超过2.5%的部分
社会保险支出和住房公积金
基本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按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级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扣除
补充保险:养老、医疗
在工资总额5%的范围内列支
住房公积金
按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级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扣除
纳税调整:超过规定标准部分
商业保险支出
1、人身安全保险允许扣除 2、财产保险允许扣除 纳税调整:除上述两项以外的其他商业保
2、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视同销售处理: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用于交际应酬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用于股息分配 -用于对外捐赠
3、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 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增值税、营业税价外费用的规定
公益性捐赠
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 定的公益事业(已公布2批公益单位名单)
通过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公益性社会团体 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 不允许扣除的可能原因:
-不属于公益性捐赠 -直接捐赠给受赠人 -超过规定比例
职工教育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直接扣除 超过部分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
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 培训经费。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其一次性单项支出 较高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支出,避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 育培训经费开支。 纳税调整: -提取未实际使用的部分 -超过2.5%的部分
社会保险支出和住房公积金
基本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按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级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扣除
补充保险:养老、医疗
在工资总额5%的范围内列支
住房公积金
按国务院主管部门或省级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扣除
纳税调整:超过规定标准部分
商业保险支出
1、人身安全保险允许扣除 2、财产保险允许扣除 纳税调整:除上述两项以外的其他商业保
2、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视同销售处理: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用于交际应酬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用于股息分配 -用于对外捐赠
3、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 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增值税、营业税价外费用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纳税额 = 不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
2. 从量课税 以每单位应税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或 容积等为计税依据。
四、营业税 (一) 营业税的定义和特点 • 营业税是对企业商品和劳务的营业收入额
课征的一种税收。 • 纳税人发生营业行为,就要课税。
(二)营业税的课征范围和课征环节 • 课征范围一般选定一个或几个环节课征。 • 特种营业税可以选定产制、批发、零售中
的任一环节课税。
• 政府倾向于选择在产制或批发环节课征。 纳税人数量少,便于税收稽查管理。
• 企业愿意选择在零售环节课征。纳税环节 在后,在价格和资本垫支额方面,对企业 影响最小。
(三) 营业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 • 营业税从价计税,实行比例税率。 • 计税依据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毛收入。
• 如何选择主体税种? • 主体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经济水平、政治经
济制度和税收职能等。 • 按主体税种不同,复合税制可分为以所得
税为主体、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和流 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
二、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 • 经济发展水平; • 管理能力; • 财政支出结构; • 税收政策目标; • 周边国家示范效应。
第五章 税收制度
学习目的
• 理解税收如何分类。 • 理解和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的
含义及计税方法。 • 理解财产课税的相关内容。 • 了解我国现行税制和税收管理体制。
第一节 税收分类 @
一、按课税对象不同 • 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交易额为征税对象
的税收,对生产、流通、分配各环节都可 征税。税种有关税、增值税、营业税等。
第三节 流转课税 @@@@
一、流转课税的特点 1. 稳定、及时。 2. 具有累退性。盈利愈少,税负相对愈重;盈利 愈多,税负相对愈轻。 3. 税源普遍,课税隐蔽。 4. 征收管理简便。
二、增值税 (一) 增值税的定义 • 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新增
价值课征的税收。 • 增值额指企业利用购进的商品和取得的劳
第二节 税制结构
一、税收制度类型 (一) 单一税制@ • 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 • 基本特征是将某一类税收作为整个税收体
系的基础。
(二) 复合税制@ • 复合税制是多种税同时并存的税制结构。 • 由于现代经济多目标化以及经济主体收入
多样化,不同税收有其特定作用,可以相 互补充,各国普遍采用复合税制。
课征范围为10-15个传统应税品目,主要有 烟草、酒精、石油、车辆及娱乐活动等。
• 中间型消费税 课征范围涉及有限型课征及下列品目: 粮食 制品、乳制品等;纺织品、鞋类、火柴、 肥皂、清洁剂、刀叉餐具、玻璃制品、家 具、药品等广泛消费的品目;奢侈品;保 险、金融、运输、公共设施等服务。
• 延伸型消费税 课征范围最广,除中间型品目外,还包括 更多奢侈品,如空调、电视等电器;一些 生产性消费资料,如钢材、铝制品、塑料、 树脂、橡胶制品、电缆等。
(二) 消费税的特点 1. 课征消费税目的是为调节消费,进而调 节收入。 2. 消费税一般内含于消费品价格之中,最 终转嫁给消费者。 3. 消费税通常在生产单一环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
(三) 消费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 1. 从价课税
应纳税额 = 应税商品售价×税率 • 税率为不含税价格设计
应纳税额 = 应税商品不含税售价×税率 • 税率为含税价格设计
四、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 • 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易转
嫁的税收,如所得税、财产税等。 • 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他人的税收,
主要是对商品流转额征收的如营业税、消 费税、增值税等。
五、按税收管理和税款使用权限划分 • 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管理、支配
的税收。 • 我国的中央税包括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
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
• 地方税是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征收管理和 支配的税收。
• 我国的地方税包括部分营业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土地增值税等。
• 共享税是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配后归属各 自支配使用的税收。
• 我国共享税种主要包括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印花税:中央97%,地方3%。
3. 消费型增值税 • 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
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 的数额,再减去本期资本性支出的余额作 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
(三)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1. 税基列举法
• 增值额 = 本期工资薪金+利息+租金+其他增值项目+利润
•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
务进行加工生产或经营而增加的价值额。
(二) 增值税的类型 1. 生产型增值税 • 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销售收
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 的余额作增值额,据以课税。
2. 收入型增值税 • 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销售
收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 出以及资本品的折旧的余额,作为增值额, 并据以课税。
• 所得税是对纳税人所得或收益课征的税收。 所得或收益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从事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减去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后的余额。
•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的财产课征的税收,来 源是财产的收益或财产所有人的收入。税 种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
二、按税收的计量标准 • 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价格为依据,按一定
2. 税基相减法
• 增值额 = 本期应税销售额 - 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
•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 = 增值额 × 适用税率
3. 税额相减法
•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 当期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 - 当期外购项目已纳 增值税额
三、消费税 (一) 消费税的定义和类型 • 消费税是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课征的税收。 • 有限型消费税
比例课征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等。 • 从量税是以课税对象的特定标准(重量、面
积、数量等)为计税依据课征的税收。如资 源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 • 价内税是税金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
即税含在价中。如消费税等。 • 价外税是指税金作为价格附加的税收。如
增值税等。
2. 从量课税 以每单位应税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或 容积等为计税依据。
四、营业税 (一) 营业税的定义和特点 • 营业税是对企业商品和劳务的营业收入额
课征的一种税收。 • 纳税人发生营业行为,就要课税。
(二)营业税的课征范围和课征环节 • 课征范围一般选定一个或几个环节课征。 • 特种营业税可以选定产制、批发、零售中
的任一环节课税。
• 政府倾向于选择在产制或批发环节课征。 纳税人数量少,便于税收稽查管理。
• 企业愿意选择在零售环节课征。纳税环节 在后,在价格和资本垫支额方面,对企业 影响最小。
(三) 营业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 • 营业税从价计税,实行比例税率。 • 计税依据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毛收入。
• 如何选择主体税种? • 主体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经济水平、政治经
济制度和税收职能等。 • 按主体税种不同,复合税制可分为以所得
税为主体、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和流 转税并重的复合税制。
二、决定税制结构的因素@ • 经济发展水平; • 管理能力; • 财政支出结构; • 税收政策目标; • 周边国家示范效应。
第五章 税收制度
学习目的
• 理解税收如何分类。 • 理解和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的
含义及计税方法。 • 理解财产课税的相关内容。 • 了解我国现行税制和税收管理体制。
第一节 税收分类 @
一、按课税对象不同 • 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交易额为征税对象
的税收,对生产、流通、分配各环节都可 征税。税种有关税、增值税、营业税等。
第三节 流转课税 @@@@
一、流转课税的特点 1. 稳定、及时。 2. 具有累退性。盈利愈少,税负相对愈重;盈利 愈多,税负相对愈轻。 3. 税源普遍,课税隐蔽。 4. 征收管理简便。
二、增值税 (一) 增值税的定义 • 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新增
价值课征的税收。 • 增值额指企业利用购进的商品和取得的劳
第二节 税制结构
一、税收制度类型 (一) 单一税制@ • 指以某一类税收构成的税制结构。 • 基本特征是将某一类税收作为整个税收体
系的基础。
(二) 复合税制@ • 复合税制是多种税同时并存的税制结构。 • 由于现代经济多目标化以及经济主体收入
多样化,不同税收有其特定作用,可以相 互补充,各国普遍采用复合税制。
课征范围为10-15个传统应税品目,主要有 烟草、酒精、石油、车辆及娱乐活动等。
• 中间型消费税 课征范围涉及有限型课征及下列品目: 粮食 制品、乳制品等;纺织品、鞋类、火柴、 肥皂、清洁剂、刀叉餐具、玻璃制品、家 具、药品等广泛消费的品目;奢侈品;保 险、金融、运输、公共设施等服务。
• 延伸型消费税 课征范围最广,除中间型品目外,还包括 更多奢侈品,如空调、电视等电器;一些 生产性消费资料,如钢材、铝制品、塑料、 树脂、橡胶制品、电缆等。
(二) 消费税的特点 1. 课征消费税目的是为调节消费,进而调 节收入。 2. 消费税一般内含于消费品价格之中,最 终转嫁给消费者。 3. 消费税通常在生产单一环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
(三) 消费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 1. 从价课税
应纳税额 = 应税商品售价×税率 • 税率为不含税价格设计
应纳税额 = 应税商品不含税售价×税率 • 税率为含税价格设计
四、按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 • 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易转
嫁的税收,如所得税、财产税等。 • 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他人的税收,
主要是对商品流转额征收的如营业税、消 费税、增值税等。
五、按税收管理和税款使用权限划分 • 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管理、支配
的税收。 • 我国的中央税包括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
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
• 地方税是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征收管理和 支配的税收。
• 我国的地方税包括部分营业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契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土地增值税等。
• 共享税是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配后归属各 自支配使用的税收。
• 我国共享税种主要包括 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 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印花税:中央97%,地方3%。
3. 消费型增值税 • 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收
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 的数额,再减去本期资本性支出的余额作 为增值额,并据以课税。
(三)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1. 税基列举法
• 增值额 = 本期工资薪金+利息+租金+其他增值项目+利润
•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
务进行加工生产或经营而增加的价值额。
(二) 增值税的类型 1. 生产型增值税 • 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销售收
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出 的余额作增值额,据以课税。
2. 收入型增值税 • 指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商品和劳务的销售
收入,减去其所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支 出以及资本品的折旧的余额,作为增值额, 并据以课税。
• 所得税是对纳税人所得或收益课征的税收。 所得或收益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从事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减去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后的余额。
•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的财产课征的税收,来 源是财产的收益或财产所有人的收入。税 种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等。
二、按税收的计量标准 • 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价格为依据,按一定
2. 税基相减法
• 增值额 = 本期应税销售额 - 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
•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 = 增值额 × 适用税率
3. 税额相减法
•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 当期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 - 当期外购项目已纳 增值税额
三、消费税 (一) 消费税的定义和类型 • 消费税是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课征的税收。 • 有限型消费税
比例课征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等。 • 从量税是以课税对象的特定标准(重量、面
积、数量等)为计税依据课征的税收。如资 源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 • 价内税是税金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
即税含在价中。如消费税等。 • 价外税是指税金作为价格附加的税收。如
增值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