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胃针法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恢复期30例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综述

【 文章编号】 1 0 0 7— 8 5 1 7( 2 0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1 5 — 0 0 9 6— 0 2
2 针 灸 治 疗
中风病是常见病 、多发病 ,其发病率 呈逐年上 升趋势。 中医药疗法是 中风 病 目前 重要 的治疗 手段之 一 ,尤其 在 中 风后遗症康复方面 。本文通过采用查 阅与复习文献 的方法 , 对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 的临床概况综述如下 。
针灸 治疗 中风病 及相关 并发 症 的疗 效是 肯定 的 ,从 目 前针灸 病 谱研 究 结 果 看 ,在 神 经 系 统针 灸 病 谱 中 占第 一 位 。取穴上 ,多在 传统 取 穴 的基 础上 配合 辨证 选 穴法 , 1 中药 内服 如杨 继 采取普通 针刺 治疗 中风 8 8例 ,气虚 血瘀 重在 补 1 . 1 辨证论治 辨证施治是 中医药 防治疾病 的特点与优 势 气活血 ,穴位 主要 选 肩髑 、 曲池 、外 关 、足 三 里 、合 谷 、 所在 。黄月芳等 … 总结发 现 ,目前 临床上 ,中风病 的辨证 环跳等 ;肝阳上亢重在平肝潜 阳 ,穴位 主要选 风池 、大椎 、 以阴虚风动型 、气虚 血瘀型 和痰 浊阻滞 型 3型 出现次数最 曲池 、外关 、合谷等 ;痰 浊阻 窍重 在化痰 开 窍 ,穴 位 主要 多 。阴虚风动型 治予补 益肝 肾 ,镇肝熄 风 ,方选 天麻 钩藤 选哑门、上廉泉、天突 、通 里 、丰 隆等 。石 学敏教 授在 2 0 饮 ,或地黄饮子 ,或 青蒿鳖 甲汤 ,或镇 肝熄 风汤 ;气 虚血 世纪 7 0年代初期创立的 “ 醒脑开窍” 针法 ,目前应用较 为 瘀型治予益气 活血 ,方 多选补 阳还 五汤 ;痰 浊阻滞 型治 予 广泛。其取穴是 以阴经穴 位和 督脉穴 位为 主 ,主要 穴位 为 化痰通络 ,方选半夏 白术天麻 汤 ,或温胆汤 ,或导 痰汤等 。 水沟、内关、三阴交、极 泉、尺泽 和 委 中穴。在 针灸 方 法 在治法方 面 J ,中风病 急性 期 的主要 治 法有 活 血化瘀 法 、 上 ,多采用普通 针刺 。但 近年来 ,电针 疗法 应 用较 多 ,它 清热解毒法 、化 痰通腑 法 、醒脑 开窍 法 ,经过 实验 研究 表 是在针刺的基础上结合 电刺激 ,可 以提高疗 效。匡 田 采 明均有较好疗效 ;在 中风恢 复期 运用 和研究 较多 的是 益气 用电针治疗 中风偏瘫总有效率达到 9 4 . 4 4 % 。此外 ,还 有头 活 血法 。 针疗法 。头针疗 法 是 根据 大脑 皮 质 中枢交 叉 支配 的原 理 , 1 . 2 分期论治 中风病有一个 发生进展 的动态过程 ,临床 针刺偏瘫患者对侧 头部运 动 区,具有较 好 的恢 复 肢体 功能 上 不同病期 在治疗 上须 有其侧 重点 』 :中风 先兆 症重 益气 的作用 。传统的针 刺方 法及 电针虽 然 已经 比较 成熟 ,但 还 活血 、熄风化 痰 ;急性 期重通 腑醒 神、化瘀 涤痰 ;恢 复期 不够完 善 ,只有 结 合 头 针 ,中风 偏 瘫 的治 疗 效 果 才 能 更 重健脾 益 肾、活血 通络 ;中风 后遗 症 期痉 挛 重 滋 阴养 血、 好 。穴位 注 射也 是 较为 常 用 的治 疗 方法 。临 床 观察 表 明 ,穴位注射治疗 中风病疗 效优 于普通 针疗法 。报 道显 柔 筋活络。 示 ,灯盏细辛注 射液 穴位注 射血海 穴治 疗缺 血性 中风 ,对 1 . 3 经方治疗 经方 是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方 剂。 。穴位 1 . 3 . 1 大承气汤 为 急下存 阴之 良剂 ,用 于 阳明腑实 、内 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 的改 善具 有非 常 良好 的疗效 J 热炽盛之证。然 中风闭证 ,多见 昏不知 人 、壮 热气 粗、 口 埋线疗法是治疗 中风病 的 又一针灸 疗法 ,它是通 过异 体蛋 l 报 道 采用 天 噤不语、二便闭塞 不通 、肢 体强 直、面 色潮红 、脉弦 大有 白的穴位刺激 从 而 起 到治 疗 作 用。杨 贺 一 _ 力 ,此属阴液亏损 、风 阳亢 盛 无 疑 ,此 时 急取 承气 之 意 , 枢 、关元 、气海行穴 位埋 线疗 法 ,治 疗 中风后 便秘 2 2例 , 使腑气得通 ,亢盛 之火 随之 下泄 ,火热 既去 ,则 不再 内耗 疗效满 意。医用 生物 羊肠 线穴位 埋线 治疗 中风病 ,不 但可 真阴 ,不再扰乱 神 明,倾 刻之急 ,庶 可解 除 。有临 床观 以提高 临床疗效 ,而且还 可以有效 地解决针 刺治疗 时间长、 察表 明 j ,大承气汤加减灌 肠配合 西药 治疗缺 血 中风 昏迷 门诊 治 疗 不 方 便 以及 刺 激 量 不 足 、 针 感 得 不 到 有 效 维 持 等 病人临床疗效明显 优于单 纯西 药治疗 ,可缩短 患者 意识 障 问题 。 碍恢复时间 、改 善神经 功能 缺损程 度 、减少 并发 症 、降低 3 推拿治疗 死亡率 。 对 中风病迟缓期 的患 者 ,推拿较 西 医康复 手段具 有更 加 J ,其 原 因 在 于该 期 患 者往 往 肢 体 肌 肉松 1 . 3 . 2 黄芪桂枝五物 汤 此方 功能 通 阳行痹 、调 和 营卫 , 为显著 的优 势。 除可治疗营卫俱虚 的血痹外 ,还可用于治疗 中风后遗症 。 弛 ,肌 张力 下降 , 自主运动 受 限或丧失 ,不具 备主 动运 动 临床上 ,柳迎春 以此方为基础加味 ,用 于病久气 血亏虚 、 能力 ,西医康 复作 为要求 患者 主动参 与 的治疗方 法 ,就 受 阳气不足 、经脉瘀滞 的偏瘫肢体 痉挛状态 3 0例 ,取得较 满 到很大的限制 ,而 推拿此 时就 可 以发 挥其 治疗作 用 。推 拿 意疗效 。 治疗对 于诱 导卒 中弛缓期 患者 出现 主动运 动 ,改善 上肢 功 1 . 3 . 3 桂枝茯苓丸 本方有化瘀 生新 、调和 气血之功 。如 能具有 较好 的效 果 。在此 基础 上加用 点压 井穴 的手法 ,可
脾胃针法

王乐亭针灸治疗体系中的脾胃思想脾胃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在针灸治疗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乐亭曾任北京中医医院( 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针灸科主任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 现首都医科大学) 教授,北京中医学会( 现北京中医药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 现北京针灸学会) 理事,是京城针灸文化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 脾胃思想的概念《素问·太阴阳明论》云: “脾者,土也,治中央。
”脾为土脏,灌溉四旁,主运化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脾胃主一身之气机,脾升胃降,升降平衡一身之气机才可正常运行。
脾气升发向上,则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王乐亭教授提出“治其本,以胃为先”的观点,在其针灸治疗的处方、刺法等各方面均重视脾胃之正气,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均体现出其脾胃思想。
2 脾胃思想的具体体现2. 1 针灸处方2. 1. 1 手足十二针: 组方: 合谷、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
其中合谷、曲池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同名经; 三阴交、足三里分属于足太阴脾胃经、足阳明胃经的表里两经。
诸穴相配可五脏兼顾,进行整体机能的调节,尤以健脾和胃,理气和血为要。
2. 1. 2 十全大补方: 《医学发明》中十全大补汤,由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组成,王教授仿效此方拟定针灸”十全大补方”。
组方: 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此方为手足十二针加中脘、太冲、章门、关元而组成。
章门为脾之募穴,中脘、关元属任脉,补脾健胃,诸穴共济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络之功,尤以荣养脾胃为要。
2. 1. 3 老十针: 王教授效仿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拟定,组方: 中脘、足三里、上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
其中中脘、足三里为主穴,其余为配穴。
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取之可助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 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用补法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用泻法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 上脘、中脘与下脘统称三脘,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胃腑受纳、腐熟和吸收水谷之功; 气海( 丹田) ,为元气生发之所在,取之可温固下元、调理下焦气机; 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肠胃、行气机、分水谷、消积滞; 内关为手厥阴经之络穴,可宽胸理气、守神和胃、理三焦气机、助升清降浊。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1. 中风后遗症患者男,58岁,中风后遗症,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左侧肢体力量明显恢复,言语清晰。
2. 颈椎病患者女,45岁,颈椎病,颈部疼痛,手臂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手臂麻木症状消失。
3.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60岁,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
经过15次针灸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减轻,下肢麻木症状改善。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女,62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行动能力提高。
5. 面瘫患者男,35岁,面瘫,面部表情僵硬,口眼歪斜。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面部表情恢复正常,口眼不再歪斜。
6. 头痛患者女,42岁,头痛,经常性头痛,影响生活。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
7. 失眠患者男,50岁,失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变得容易。
8. 肠胃炎患者女,38岁,肠胃炎,腹痛,腹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腹痛缓解,腹泻症状消失。
9. 鼻炎患者男,28岁,鼻炎,鼻塞,呼吸不畅。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鼻塞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变得顺畅。
10. 肩周炎患者女,55岁,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肩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1. 耳鸣患者男,40岁,耳鸣,耳朵嗡嗡作响,影响生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耳鸣症状消失。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女,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疼痛,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双下肢疼痛减轻,麻木症状改善。
13. 哮喘患者男,7岁,哮喘,呼吸困难,咳嗽。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咳嗽症状消失。
14. 网球肘患者女,48岁,网球肘,肘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肘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5. 牙痛患者男,32岁,牙痛,牙齿疼痛,影响饮食。
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后呃逆

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后呃逆曹洪涛【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灌肠对中风后呃逆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胃复安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灌肠,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不良反应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灌肠可使中风后呃逆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06【总页数】4页(P811-814)【关键词】中风后呃逆;清热化痰通腑汤;中药灌肠;穴位注射【作者】曹洪涛【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呃逆一般是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不断,频繁而声短,不能自行止呃[1]。
中风合并呃逆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呃逆多呈顽固性,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持续性呃逆可使患者饮食更加困难,容易出现疲劳和精神萎靡,并且引起很多病症,如营养缺乏、吸入性肺炎、呼吸抑制、水电解质紊乱、抑郁和体质量下降等,明显延长脑血管病患者的恢复期,增加病死率[2]。
目前治疗上,单纯应用西药或者中药,呃逆很难得到彻底控制,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注射合清热化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中风后呃逆3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全部 66例均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36~82岁,平均(63.6±5.37)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21例。
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37~81岁,平均(62.8±5.72)岁;脑出血11例,脑梗死22例。
针灸调理脾胃的好处是什么?

针灸调理脾胃的好处是什么?关于《针灸调理脾胃的好处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针灸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康复理疗的方式,平常关键用以活血化瘀散瘀,还可以用于针对一些病症开展预防,会出现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功效。
自然觉得到脾胃不和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中医针灸的方式来开展合理的调养。
下边,网编就来详细介绍关于中医针灸针对健脾养胃的一些较为显著的益处。
肠胃病中的脾虚失衡造成的脾不统血证。
以前我们说过脾系统针对身体几个作用,一是脾能够消化吸收水液,将人体中水液带去根据三焦下渗膀光变成尿里排出来身体之外,二便是运化水谷精准。
饮食搭配入胃的食材历经胃的基本消化吸收,在其中甜美的一部分被脾带去上败给肺,上败给心。
以进行人体新陈代谢营养物质的需要。
三便是脾还统血,简易的说便是保持血液在血管里一切正常运作,不许血液外渗血管具备统摄的功效。
今日便说说这一脾的统摄功效,一切正常状况下身体是依照特定的线路运作,当脾的功能出現孱弱的病症是,它的统摄作用可能变弱,便会使血液非专业与脉外,出現人体部位青一块紫一块的状况,这类状况普通百姓叫鬼拧青。
便是不知道如何的入睡起來一看察觉自己人体上面有淤血的位置,这类状况非常容易产生在人胖和老人的的身上,针对女士而言还会继续出現月经紊乱,便是月经时间太长,一直淋漓不尽的带血产生。
这类证在經典的病症有有一种成药合适这一,归脾丸便是调养脾不统血。
针对情绪抑郁与生空气的女士而言要注意了,情绪抑郁与生空气都是造成肝火瘀滞,肝藏血,这时候肝丧失肃降引起肝血波动导致月经不调,假如時间久了肝火会横逆犯脾引起脾虚湿困,造成脾不统血会久而淋漓不尽。
这时候应当调肝火,先让肝火顺了再调脾,调节肝火也不会太难,简易的穴道就可以调节回来,当生了空气的情况下能够轻按脚底的太冲穴,它是肝经的原穴,也是三焦经原气根据的地区,按揉的情况下要从下往往上拉,沿着经脉迈向推,打倒了实际效果不太好,起不上功效,在一个便是膻中穴,从上到下推,我们日常生活人生道路了气揉胸脯的地区便是膻中穴,能够理清肝火,让上逆的气降低,由于发火时血随和都上冲与脑,有些人发火头痛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再加头上的百会穴,便会让气静下心来,现实生活中发火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立即的疏通,不必使气横逆在人体中,那般会得不偿失哦。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76例

部常规消毒 , 百会、 四神聪, 0 3 啪 × 5 Ⅱ 毫针直 用 . — 2 n n
刺 。让患者伸 出舌 头 , 消毒 后 的镊 子 夹住 舌 尖 向上 用
窍、 补心益肾健脾、 调理气血、 疏通经络。取百会、 四神
聪、 金浆 、 玉液 、 上廉 泉 以醒 脑 开 窍通 利 咽喉 , 门、 哑 通
唇方向牵拉 , 并用 0 3咖 × 0Hn . 7 Ⅱ 毫针快刺金浆、 玉
液, 刺入 深度 0 3 0 5 , 留针 。上廉 泉 用 0 3l .~ .寸 不 . 砌 ×5 0咖 毫针 刺 向舌 根 方 向 , 入 深度 0 8~10寸 。 刺 . . 四肢穴位 均 用 0 3t ×5 . 砌 0衄 毫针 刺 入 , 刺入 深度 l
中风 失语是 中风 病 所致 的言语 障碍 , 中风 病 的 是
05I 加当归注射液 2I) .I l g 1 n 后用 6 号针头刺入穴位 , 出 现针感 , 每穴注入混合液 1 l , m 局部有酸困感。穴位注
射每 3日 1 次。
五大主症之一 , 多由现代 医学的脑血管病 引起。中医
等。 2 治疗 方法
痊愈: 治疗后 说话 能力基本恢 复 , 以进 行 日常交 可 谈 。显效 : 治疗后 可 以进 行简单字 句 的发 音 。无效 : 治
疗前后 无 明显 变化 。
4 治疗 结果
7 6例患者 治疗 4个疗程 后痊愈 4 例 , 2 有效 3 例 , 4
总有 效率 l0 0 %。 5 体会
认 为其发 病原 因多与 心肝脾 肾有关 。针灸疗法 一直是
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 近年来 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
注射治疗 该病 7 例 , 6 现报道 如下 。
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30例

我 国广 大 农 村 地 区仍 处 于 经 济 相对 落后 状 态 , 些 进 口 、 一
者 治疗 的依 从 性 , 真 正 意 义上 提 高 高 血 压 治 疗 率 和控 制 率 , 从
特 别 是 在 我 国农 村 地 区 , 举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此
[ 参 考 文 献 ]
[ ] 科技部 , 3 卫生部 , 国家统 计局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J .中
国 心 血 管 病研 究 杂志 ,0 4 1 () 9 9—9 2 2 0 ,2 2 :1 2
[ 稿 日期 】 2 0 收 0 6—1 2—1 1
皿 _ 日 ‘ l l
配合 穴位 注 射治 疗 胃下垂 3 0例
俞 温 针 灸 5壮 , 灸 完 1 行 1 针 。取 针 后 在 双 侧 足三 里 、 每 次 次 胃俞 、 俞 穴 注 射 黄 芪 注 射 液 各 1 。 治 疗 每 日 1次 ,O次 脾 mL 2
会 成 为 沉 重 的 经 济 负 担 , 之 对 疾 病 认 识 相 对 不 足 , 者 往 往 加 患
会 自行 停 药 。 降 压 治 疗 的 收 益 主 要 来 自 降压 本 身 … , 多 数 价 格 相 对 大 较 低 的 国产 降压 药 基 本 具 备 安 全 保 证 下 的 降 压 能 力 , 易 被 容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结合中药治疗胃轻瘫30例

胃复安双侧足三里注射结合中药治疗胃轻瘫30例朱为乙1 王佳丽2(1浙江丽水市中医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2浙江丽水市中医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胃轻瘫是危重病人常见的合并症,胃轻瘫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甚至会加重病情。
足三里穴为临床治疗腹部脏腑疾病的主要穴位,“肚腹三里留”是数百年来指导临床医家的要诀。
在众多穴位中,足三里穴是最常用的治疗穴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针刺足三里穴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之效。
在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果均显示针刺或药物注射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
我院重症医学科科采用足三里穴注射胃复安治疗,辅以中药鼻饲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全是我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19例,女11例。
年龄40~87岁。
脑血管意外18例,颅脑外伤术后8例,慢阻肺4例,均根据临床表现、CT/MRI检查确诊。
病程最短5d,最长20d,6例入院前曾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
10例昏迷,6例嗜睡,其余病例神志清楚。
2、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取20㎎胃复安,常规皮肤消毒,快速刺人足三里穴2~3cm,轻微提插,待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先后在双侧穴位各注入10㎎胃复安,每日1次,一个疗程7天。
同时辅以中药治疗:以健脾益气、行气通腑、活血化瘀为治则,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各30克,甘草6克,大黄、陈皮、半夏、厚朴、枳实、桃仁、赤芍各10克,鸡内金15克,每日一剂,浓煎至100毫升,分3次从鼻肠营养管或胃管注入。
3、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8例,无效2例(为重症颅脑外伤),有效率92.5%。
最快者5天疗效明显,最慢15天后患者胃轻瘫症状较前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4、讨论药物胃复安能增加胃肠运动,加速胃排空。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经合穴,能调理脾胃、和中降逆、通腑宽膈止呕。
且胃经有支脉通过横膈,络属于胃。
中医学认为,针刺足三里穴可调节胃运动,影响胃酸的分泌,可对黏膜起保护作用,因此足三里穴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要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 一 :大都 , 白右, 太 解溪 左, 足 致 的复杂的病理过程 , 、 、 、 风 火 痰 瘀是其 三里 , 门左, 神 阳谷右, 陵 , 大 支沟右, 丰 隆 左, 孙 右, 公 三阴 交左, 阴陵 泉右, 中脘 , 内关 左 阳陵泉 。 ,
[] 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 中患 2全 脑卒
者 临 床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程 度 评 分 标 准 (9 5 [] 19 ) J.中华 神经 科 杂志 ,19 ,9 9 6 2
选穴 : 足三里一 血海 , 丰隆一 阴陵泉 , 俞一 健脾 以化 痰 , 消则风与热都无所 附 ; 脾 痰 气 胃俞 ,三组 穴位 每次选 1 ( 组 双侧共 四
穴 ) 交替使 用 , , 每穴 注射 复方 当归注射
液 1m 。 l
合针灸 、穴位注射治疗脑缺血 引起 的中
风恢复期患者3 例 , 0 疗效 满意 , 现报道如
不易接受 , 还有操作体位 等问题 , 省去小
海 、 宫、 劳 天井 穴。辅穴的选取也是 围绕
相求 的原 则 , 导开穴 。主 穴 : 指 大都 、 太
白 、 溪 、 三里 、 解 足 少府 、 门 、 神 阳谷 、 小 海、 劳宫 、 陵、 大 支沟 、 天井。辅穴 : 中脘 、 丰 隆、 内关 、 公孙 、 阴陵 泉 、 阴交 、 三 阳陵
1 . 治疗 原则 以补土 思想 为指 导 , .1 2 突出从脾 胃论 治 ,根据五腧穴 的五行属 性 , 照子母 补泻法 , 按 虚则 补其母 、 同气
级 。进步 : 能缺损评分减 少1 %' 5 功 8 - %。 4 无变化 : 功能 缺损 评分 减少 不足 1%。 8
2 结果 . 2 本组3 例 ,基本 治愈 1 例 , O 5
3 讨
论
1 . 具体针 灸处方 .2 2
中医认 为 中风 的发生是 多种 因素导 主要 的病因。 、 、 风 火 痰浊 、 瘀血等病邪上 扰 清窍 , 导致 “ 窍闭神 匿 , 神不 导气 ” , 时 则 发生 中风。 根据 以上致病 因素 , 中风疾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 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 各类脑 血管疾病 诊 断要 点 (95 [] 19 ) J. 神经 科杂 志 , 中华
下。
治疗 1 为1 0d 个疗程 ,疗程间 隔3d ,
1 临床 资 料 与 治 疗个疗程后评定
补血 、 活血之功 。 因此选用复方当归注射 液 以滋养 阴血 。 针灸扶补 阳气 , 穴位 注射 滋养 阴血 , 气血 同补 , 效果显 著。
根据 本经补泻理论 ,脾 胃经按 五行
・
针 灸 经络 ・
健脾 益 胃针 法合穴位注射治疗 中风恢 复期3 例 0
黄永超
罗敏然 关键 词
广西 中医学院20 级硕士研究生 500 南宁市明秀东路19 06 30 1 7号
广 西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50 2 30 3
健脾 益 胃针 法 ; 穴位注 射 ; 中风 恢复期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30 l(090 一0 5 O 10 —7 92o )l02一 l
者。 1 治 疗 方 法 . 2
21 疗 效标 准 .
根据 19 年 全 国第 四 95
属 土 , 补益 脾 胃 , 要 取火 生土 之意 , 取脾 胃经上 之火 、 土穴 , 故取 大都 、 白、 太 解 与小肠经 ,心包经与三焦经属火 ,火生 土, 取诸 经上之火穴 、 土穴 , 故得少 府 、 神 门、 阳谷 、 海 、 宫、 小 劳 大陵 、 支沟 、 天井 。 考虑到小海穴 的特殊 电麻感 ,许多患者
泉。
占5 % ; 0 显著 进 步 8 , 6 %; 步4 例 占2 . 进 7 着健脾益 胃的原则 。 根据 中风 的特点 , 以 例 , 33 无变 化3 , 0 总有效 李东垣 的培 土思想为法 ,以经络五腧穴 占1 . %; 例 占1%;
率 为 9 %。 0
的五 行属性 为则 , 调补脾 胃 , 补益 气血 , 可取得 良好 的临床疗效 。
11 一般资料 .
本组3 例 ,均为 20 ~ 疗 效 。 0 07
2 疗效 观 察
20 年广西 中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门诊 08 患者 , 平均 年龄5 . 66 岁 , 19 年中 45 .  ̄ 8 按 95 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 性脑卒 中( 脑血栓 形成 和脑 栓 塞 )病程 , 为发病后2 半年 ,均为 中风恢复期患 周一
脑卒 中患 的诊断标 准… 经C 或MR 确诊为缺血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制定 的 《 1, T I 拟 定 。基 本 治愈 :功 能 缺损 评 分 减少 9 %~ 0%, 1 10 病残程度0 级。显著进步 : 功 能缺损评分减少4 % ̄ 0 病残 程度 1 3 6 9 %, —
者 临床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 溪 、 三里 。而根据 他经补泻理论 , 足 心经
中图分 类号 : 266 R 4.
阴陵泉 、 中脘 针 针灸对 中风病的治疗有其 独特的优 采用补 法。其 中足三里 、
实脾 , 在健脾 的基 础上加 以疏泄肝火 , 则
患者取 仰卧位 , 留针 势和疗效 , 特别是 中风恢 复期 , 中风后 刺加艾条温 和灸 法 , 对
遗症状的减轻或治愈有着立竿 见影 的效 3 i, EI 。出针后进行穴位注射 , 0r n 每 l S a
果 。 此笔者秉 承李东垣 的培土思想 , 据 结
可平息暴 亢之阳 ; 风痰与痰热 : 两者都 其
有共 同的病 理因素“ , 痰” 脾为生痰之源 , 虚、 阴虚都与脾 胃关 系密切 , 胃为后天 脾 之本 ,气血 化生之源 ,气血足则瘀 不得 成, 阴血同 源 , 阴血足 则经脉 得 以濡 养 , 风动不成 。当归味甘辛 , 归肝心脾经 ,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