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中西医病名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中风病TCD:BNG080。
2、西医病名诊断:脑梗死ICD-10:I63.900。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日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滞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一)根据中风病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l)软瘫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I-II级。
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

2 1 气虚 血瘀 型 .
症 见 :神志 清楚 ,倦 怠 乏力 ,或 呆滞 ,汗 出气急 ,语
声低微 ,口淡 ,脉细弱 。 治则 :益气活血 ,祛瘀通 络。
方 药 :补 阳还 五 汤加 减 。 2 2 痰 浊 上犯 型 .
症 见 :神 志 不 清 ,多 痰 ,胸 闷气 促 ,舌 淡 而 胖 ,脉 细数 。 治 则 :除痰息风 ,燥湿化痰 。 方 药 :半夏 白术 天麻 汤或导痰汤加减 。
发怒 ;
《 素问 ・ 调经论》 云 : “ 血之 与气 ,并走 于上 ,则为大 厥 ,厥则紊乱 ,气复 反则 生 ,不反则 死 。 ”说 明血 之 于气 , 为 中风 的物质 基础 ,并 走 于上为 中风 之发病 机制 。病 轻则 厥 ,病重则死 。从 原则 上概 括 了中风之 病 因病机 。从 其 临
衰 ,痰湿里盛之体 。
2 辩 症 分 型
《 金匮腰略 ・中风历节病辩证并 治第 五》 日 : “ 邪在 于
络 ,肌肤不 仁 ;邪在 于经 ,即重 不 胜 ;邪 在 于俯 ,即不识 人 ;邪在 于脏 ,舌 即难 口吐涎 。 ”
作 为医生 , 善 于观察病 人 的情绪 及 心理 反应 。满 腔 要 热情 地支持鼓励 和安 慰患 者 ,使患 者树立 信 心 ,正确对 待 疾病 , 确对 待病残 ,以顽强毅力 和决心去进行 各种锻炼 。 正
3 心理干预治疗
脑梗 塞的病人在 情绪 上易产 生悲 观 ,有 的病后 没有 得 到应有 的生活保障 ,因而加重 了思想负 担并 增加 了痛 苦的 心理 。使 其情 绪复 杂 。笔者 经多 年 的临床 经验 ,对 脑梗 塞 的患 者从 以下几点进行心理分析治疗 。 3 1 烦躁易 怒 中风 患者 久 病 不 愈 ,行 动不 便 ,易烦 躁 .
家有中风患者,教您几招家庭中医康复方法

家有中风患者 ,教您几招家庭中医康复方法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在医院内进行治疗,过了急性期,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医院内进行的康复治疗也随之结束。
很多家属面对家庭中的中风病人非常焦虑,不知道在家中应该做点什么。
其实家属们不需要过于焦虑,在家庭中也可以对中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可以这样说,家庭康复的时间最长,是最能够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的地方。
家庭中医康复包含非常多的内容,如按摩、拔罐、熏洗、饮食和情志干预等方面,这些护理能够重塑患者因中风所丧失的各项功能,帮助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恢复。
那么,这里就简述一些在家庭中可实现的中医康复方法,对中风患者的恢复有非常大的帮助。
1.按摩改善偏瘫症状按摩是中医康复最常见的方式,在家庭中容易操作。
按摩的方式包含按、压、拿,揉和摩等不同的手法,在皮肤表面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发挥调节病理的作用。
按摩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只要中风的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器官功能衰竭或者意识障碍,都可以进行按摩康复。
为了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按摩开展的时间越早越好,可在中风发作治疗后血压稳定时进行。
在按摩刚开始时,要用力轻柔,力度不宜过大,一般应用揉法、摩法,滚法,按捏法等方式,如果此时力度过强可能造成肌肉痉挛。
如果患者对肢体肌肉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够阻止肌肉不自主的收缩时,可以增加按摩的力度。
按摩患侧肢体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并搭配适用的运动的方式。
1.拔罐康复方法拔罐是借助罐这个工具,利用抽气、燃烧和蒸汽等方式形成负压,让罐吸附在特定位置的皮肤表面。
拔罐能够对局部产生温热和负压的刺激,使局部充血,达到治疗效果。
拔罐可以促进经络通畅,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中风后所出现的肢体麻木症状。
火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抽气罐则比较安全,因此现阶段家庭中都应用抽气罐进行拔罐治疗。
拔罐时要让患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一般是卧位或者坐位,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
如果中风患者出现了以下情况,不可以进行拔罐,如溃疡、水肿等。
患者使用的抽气罐要专人专用,注意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中风恢复期中医治疗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治 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穴 位:内关、人中、极泉、尺泽、 委中、 三 阴交、足三里。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针刺操作: 以针刺为主,补泻兼施。内关用捻转泻 法行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 插补法;刺极泉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 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 以患者上肢麻胀或抽动为度;尺泽、委中 直刺,提插泻法,以肢体抽动为度。
平刺入头皮,快速捻转,同时让病人活动患 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两侧胸腔区 对侧血管舒缩区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注意事项
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多进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LOGO
预防与调护 预防:
LOGO
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 偏瘫特有的异常运动模式:上肢的屈肌
和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的肌痉挛模式。
两周后, 始恢复, 痉挛始现, 急性期, 无随意活 约两周内, 动,以共 患肢呈弛 同活动、 缓性瘫痪。 联合反应 锥体束休 为主 克所致。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风阳上扰(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阴虚风动证(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 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 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 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风病恢复期中医诊疗的方案

中风病恢复期中医诊疗的方案
1.药物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中风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止痹的作用来促进病情的恢复。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红花、桃仁、乌药、牛膝、当归等。
药物治疗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
2.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风池、曲池、印堂、四神聪、太溪、涌泉等。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瘀血症状,提高神经功能。
3.推拿按摩:
中医推拿按摩是中风病恢复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推拿技法有捏揉、轻揉、拍打、摩擦、拇骨掐,以及按摩穴位等。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改善痛觉敏感和肌肉功能障碍。
4.中医康复理疗:
中医康复理疗是中风病恢复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
主要包括中医体操、气功、中医草药熏蒸和中医保健按摩等。
中医康复理疗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来促进病情的恢复。
除了上述的主要治疗方案外,中医还注重养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
1.饮食调理:
2.注意情绪调节:
3.合理安排休息:
4.定期复诊:
总之,中风病恢复期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和中医康复理疗等。
此外,饮食调理、注意情绪调节、合理安排休息和定期复诊也是中风病恢复期重要的护理措施。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合理康复,提高康复效果。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一、中药治疗
1.祛瘀通络: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红花等,以促进
脑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
2.补益脑神经:选用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黄芪、酸枣仁等,以
调节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
3.祛风化痰,利水通络:选用祛风化痰的中药,如天麻、土鳖虫、钩
藤等,以促进痰湿排泄,并改善脑血管功能。
4.改善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治
疗肢体活动受限的,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二、针灸治疗
1.头针疗法:通过在头部穴位上施针,如百会穴、前囟穴、风池穴等,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症状。
2.四肢针疗法:通过在四肢经络上施针,如阳关穴、曲池穴、合谷穴等,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3.耳针疗法:通过在耳朵上施针,如胸膺部、大脑皮质等穴位,以调
节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语言能力。
三、康复训练
1.运动训练:包括肢体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旨在恢复患者
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2.语言训练:包括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训练,通过口语和书面交流,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
3.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旨在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
总之,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综合运用中药治疗、针灸和康复训练等方法,以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神经功能,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中医临床也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疗效。
中风的中医治疗

中风的中医治疗【关键词】中风中医治疗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
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
闭、脱二证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固阳。
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并用。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1风痰瘀血。
痹阻脉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用化痰通络汤加减。
半夏15g,茯苓15g,白术10g,胆南星5g,天竺黄15g,天麻10g,香附15g,丹参15g,大黄5g。
方中半夏、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天麻平肝熄风;香附疏肝理气;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通腑泄泻。
全方合而有化痰熄风通络之功。
若眩晕甚者,可酌加全蝎、钩藤、菊花以平肝熄风;若瘀血明显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若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黄芩、栀子以清热泻火。
2肝阳暴亢。
风火上扰平肝泻火通络。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钩藤15g,生石决明20g,川牛膝15g,黄芩10g,山栀子10g,杜仲10g,桑寄生10g,茯神10g,夜交藤10g,益母草10g。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黄芩、山栀子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
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
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泻肝火;若舌绛苔燥,口干,五心烦热者属热盛伤津,可酌加女贞子、何首乌、生地黄、山萸肉以滋阴柔肝;心中烦热甚者加生石膏、龙齿以清热安神;痰多,言语不利较重者为痰阻清窍,可加胆南星、竹沥、石蒲蒲等以清热化痰;若舌苔黄燥,大便秘结不通,腹胀满者,为热盛腑实,宜加大黄、芒硝、枳实等以通腑泄热。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化痰通腑。
方用星蒌承气汤加减。
胆南星10g,全瓜蒌15g,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服)。
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生大黄、芒硝荡涤肠胃、通腑泄热。
中风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中风恢复期定义及重要性
定义
中风恢复期是指患者发病后经过急性 期治疗,病情稳定,进入康复阶段的 过程。
重要性
中风恢复期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时 期,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患者预后和生 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风恢复期治疗需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 体质、病因、症状等因素。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规律作息与适度锻炼
规律作息
情绪调节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 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等方式进行情 绪调节。
适度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 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 、八段锦等。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循序 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技巧培训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其感 受和需求,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鼓励表达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 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安慰技巧
掌握有效的安慰技巧,如使用鼓 励性语言、提供心理暗示等,帮
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引导积极心态,增强信心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 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掌握基本护理技能
家属需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血压、按摩技巧等 。
了解急救措施
家属应了解中风急性期的急救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 措施。
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01
评估患者状况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共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
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
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
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专家提醒:生命本质在于人体血液循环平衡,如果血液循环平衡被破坏了,那生命健康就会得到威胁,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都是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已经被破坏。
所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还是从日常饮食、运功上面注意,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服用新洷康天然水蛭素,天然水蛭素是对付心脑血管病的“全能高手”,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能加快血流速度,抗凝血、溶血栓、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等有独特的功效。
这种资源遵循的是平衡血液的循环,并非像西药有破坏人体自身修复系统功能。
1. 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3.肝肾亏虚证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左归丸功专滋补肝肾真阴,用于精血不足,不能荣养筋脉,腰膝酸软,肢体不用等症;地黄饮子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用于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所致之舌强不语,足废不用等症。
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补肾益精;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当归,鸡血藤养血和络。
加减:若腰酸腿软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肾壮腰;肾阳虚,加巴戟天,苁蓉补肾益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夹有痰浊,加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