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3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步骤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为一体的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强虏”“樯橹”的不同以及结尾的理解。

3、通过朗读,理解豪放词特点及词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祠豪放的特点,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学习他旷达的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猜猜作者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一个人。

我们今天就上他的课,猜猜他是谁?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小丑(幻灯片投影)2、学生介绍苏轼、了解苏轼二、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配乐)2、明确词牌名、题目及词的类别:怀古诗明确怀古诗特点:观眼前之景写历史故事抒一己之怀3、速读上阙。

提问:(观眼前之景)最有气势的是哪句?(自由发言)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推雪”提问:哪几个字富有表现力?来说说看。

分析:“穿”写出乱石高耸入云的动态,化静为动。

描摹出山势之险要、高峻。

“拍”描摹出赤壁水势汹涌澎湃。

“卷”表现出惊涛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

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方面写出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

(板书:描壮美之景)提问:有版本作“惊涛裂岸”,试和原文比较,你认为哪个更好?(自由阐述)明确:“拍”更好些,“拟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动态感强,而且其中还暗含声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材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著名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长篇绝句。

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既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又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苏轼独有的文学才华。

该诗篇幅较长,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同时也是了解中华古诗词必不可少的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理解该诗的形式、内容、意义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素养。

2、通过研讨该诗的涵义和文化底蕴,启发学生对诗歌、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思考,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3、通过分析该诗的语言技巧、修辞手法等,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的文艺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知识。

简要介绍诗歌写作的诗境与情景,并解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等。

(2)诗歌形式、情感和意义的分析。

通过对全诗的仔细阅读和分析,掌握全诗的格律、韵律、情感和意义。

(3)诗歌语言特色的解读。

分析全诗的诗歌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关键词,从中发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4)综合学习。

根据课上讲解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展开课内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1)导入教学法。

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赤壁之战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和情境。

(2)课堂讲解法。

教师对全诗的形式、情感和意义进行深入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

(3)合作探究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及分享,全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4)语文创作法。

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创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使学生进入该诗歌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提出课前思考问题,如何理解“一览众山小”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word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word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郭亚妮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基本情况2、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教学重点:1、理解词并背诵词2、归纳如何鉴赏怀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旷达豪放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初中学过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高中必修2学习了一篇古代散文《赤壁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赤壁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新授(一)、课文导读1、关于词词分为上下阙词牌名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律。

词的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牌名:念奴娇词牌名由来: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词的题目:赤壁怀古苏轼登上赤壁,面临赤壁古迹有感而发,哪他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呢?那我们就要“知人论世”了解一下苏轼。

2、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成就: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绘画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写作背景: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因反对司马光出知杭、颖、定州知州。

59岁时,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

本词写于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

“乌台诗案”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遭朝臣嫉恨,以诗歌“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的罪名获罪。

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震惊朝野。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二)、学习课文3、朗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通过朗读总结全词的感情基调:雄浑开阔、豪迈奔放。

读词时应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第二单元5《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5《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

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在古代文学的大观园里,宋词是一块绚丽的园圃。

而苏轼的词,是这块园圃中姹紫嫣红,及其耀眼的一片。

其词或表现为牵黄擎苍,锦帽貂裘,挽弓射箭时的慷慨激昂;或表现为骤雨穿林,芒鞋竹杖,吟啸徐行时的开朗旷达;或表现为大江酹月,故国神游,缅怀英杰时的雄浑豪放。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的笔触,去往长江之上,赤壁之下,与他一起咏古抒怀!二、回顾作者生平(PPT展示)。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时,40分钟)教与学的目标1、了解历史题材在诗词作品中的处理方式;2、明确即景抒情与借古事比今事两种抒情方法的各自长处。

教与学的时间预设一课时(40分钟)教与学的过程预设一、组织教学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说自己的民族历史有多么多么悠久,今天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预设学生的答案:提供经验教训;丰富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等)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这样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旦我们被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深深触动,我们就会激情澎湃、情难自已。

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激情记录下来,我们就称之为怀古诗词(板书:怀古诗词)。

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历史题材作为题咏的对象。

本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样类型的两首宋词。

二、文本研习1、教师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正音(如“了”、“纶”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正音(如“佛”、“仲”等)。

2、学生齐读两首词。

3、交流初读感受此环节起激发兴趣的作用,为接下去的分组研习作准备。

可以从“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你觉得哪一首比较容易读懂?”这样的浅易问题入手。

确定班内四组同学的大致“倾向”,“暗示”两首词的显著差异。

4、分组自主合作研习把班里同学分成两组:第一组合作研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是根据教材77页“文本研习”第1题,主要研习这样4个小问题(刚好对应4个直列):(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咏的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指明作者写作的地点,词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各是什么)(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对周瑜有何评价?(说出具体理由)(3)这首词的上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有什么作用?(4)请从写景的角度变化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说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写景技巧。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目标:1.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提高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描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遥想周瑜当年雄姿。

学习难点:1.首尾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理解。

2.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投影歌词)“历史回声”不绝如缕,“千古江山”尽显风流。

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遥远的大宋王朝走来, 又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未来走去, 它永恒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品味和鉴赏这首词。

(投影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并解题。

)二、诵读、品味1.词人背景了解: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 号东坡,北宋人。

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 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他才华横溢, 性格乐观、旷达、豪放, 但一生磨难, 多次被贬。

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 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 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

“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默读、自由读(体会意境)个别朗读(疏通文句)有人说, 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 铁绰板”唱之,我以为读之也应如此。

配乐朗读(欣赏美读)齐声朗读(指导朗读)三、讨论、鉴赏。

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在内容上表现在哪些方面?(揣摩讨论)明确:A、描绘雄壮之景——咏赤壁。

(上阕)B、刻画英雄人物——慕周瑜。

(下阕)2.齐读词的上阕,并思考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巨浪所想——淘尽风流人物、涌现多少豪杰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5《念奴娇·赤壁怀古》 精品教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5《念奴娇·赤壁怀古》 精品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李占威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教学设想: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

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

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

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GQB6u15XoR教学步骤:一、导入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

然后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等等。

)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作情景。

GQB6u15XoR二、解读课文1、整体感知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

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

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GQB6u15XoR2、题解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
2.使学生在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
难点:把握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体会作品风格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答法、问答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黑板、粉笔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
1.了解有关苏轼的资料,熟悉其生平情况(可简介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

)
2.掌握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

3. 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

二.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格调深沉、细腻缠绵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豪放派的代表作品, 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壁,作词抒怀.
3.全体同学诵读,老师正音
羽扇纶巾(guān)樯(qiáng lǔ)
橹早生华发
(fà)还酹江月(huán)
(lâi) 4. 借助工具书疏通词
义1)分组对词义进行讨论, 然后由每组组长就收集的疑难总是进行课堂质疑、释疑。

2).注意解释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为何要用倒装句式。

这类古诗词的特殊用法
5. 分组讨论。

探讨的内容: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诗词,每组抽查一位同学谈谈其认为写得最好的诗句(他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其理由.
6.小结:
通过以上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大体得出本词的知识内容:
上阙主要写景——赤壁壮美之景
下阙主要写人——历史风流人物周瑜
7. 布置作业。

由这节课所学知识,请同学认真体会本词是怎样表现其豪放风格的
8.板书设计
一.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背景简介:“乌台诗案”
二. 正音:
纶(guān)樯(qiáng lǔ)
橹发(fà)还酹(huán)(lâi)
三.疏通词义
四. 小结:
上阙主要写景——赤壁壮美之景
下阙主要写人——历史风流人物周瑜
第二课时
一. 教学要点:
1.体味山川的壮美、人物的俊杰,把握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二.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词的基本知识,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理解本词的豪放风格
2.分析本词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2) 本首词描绘了哪些赤壁景观,用了什么修辞?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a.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
b.修辞:比喻、对偶、夸张.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c.基调:豪迈、奔放。

意境:自然、豪迈
3) 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
4)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a. 分析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婚姻美满少年得志
羽扇纶巾英俊潇洒儒雅风流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功成名就
b. 小结:由以上的分析,可看出作者塑造了一个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的完美形象。

由于周瑜如此的完美,正是作者而不可得的,因此他便借周瑜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抒发什么感情?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6)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这真叫做人生短暂、豪情长存
3总结全词: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

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

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三.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试着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四.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引起了“思古之幽情”
赤壁之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
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
大江气势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
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诗歌意境:豪迈、奔放
咏史怀周瑜乔初嫁了婚姻美满少年得志羽扇纶巾英俊潇
洒儒雅风流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功成名就
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向往古代英雄
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