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修辞格作为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
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以其豪放的气魄和瑰丽的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不仅使他的诗歌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丰富了他作品的艺术魅力。
首先,李白善于使用比喻来表达他对事物的独特理解。
比如他在《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里的“青泥”比喻了蜀道的艰险曲折,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曲折。
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比喻瀑布的雄伟壮观,用“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瀑布的威力和震撼人心的场面。
通过这些比喻的使用,李白使得他的诗歌更具诗意和艺术感。
其次,李白还善于使用拟人来赋予物体以生命和情感。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月和地上的霜拟人化,让读者产生了这是一个夜晚的寂静场景。
他还在《登高》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将瀑布比作飞流,将瀑布落下的水比作玉带,他通过拟人手法,使得瀑布更加有生命力。
这些拟人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常用夸张手法来加强表现力。
比如他在《将进酒》中写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中间的“蓬莱文章建安骨”夸张地形容了自己的文才,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豪情万丈。
又如《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将一杯酒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同共享,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月下独酌的场景之中。
总之,李白诗歌中丰富的修辞格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情感更加丰富。
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豪放的气魄和崇高的情操。
这些修辞格成为了他诗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李白诗歌中浪漫主义手法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李白的诗歌常常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他能够将平凡的事物描绘得生动传神,也能够将奇妙的景象描述得真实可感,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 强烈的情感表达: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他善于运用抒情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无论是喜悦、欢乐,还是忧郁、苦闷,都能在他的诗歌中找到深深的烙印,让人感同身受。
3. 个性的语言风格:李白的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常常运用奇特的比喻和描绘,使得他的诗歌语言充满了个性。
他的诗歌语言不仅优美动人,而且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4. 自由的诗体和韵律:李白的诗歌形式自由,不受传统格律的限制,这种自由的形式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总之,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手法多种多样,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从修辞格的角度赏析李白诗歌

从修辞格的角度赏析李白诗歌作者:郑灿浩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7年第09期摘要:修辞格是语言运用中一种常见和特殊的方法,现代汉语中的修辞格有很多种,了解它们有助于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
伟大的诗人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诗的内容和思想历来深受好评,其中一大原因就跟他在创作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格有关。
分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使用情况,对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也对语言修养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李白诗歌;修辞格;赏析李白诗歌中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格,这使其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时代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呈现出诗人天才的创造。
下面笔者将从李白现存的部分诗歌中来阐述上述观点,分析几种常见修辞格在其诗歌中对表达内容的作用、反映时代特征的作用和对艺术形式的追求有什么影响等。
一、比喻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比喻,古代汉语称为“譬喻”,也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比喻是李白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辞格,很多诗歌中都有所体现,现在我们就从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分析:1.“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巴女词》)。
这是李白途经三峡时拟巴地民歌之作,作者乘着船,望着滔滔巴水向东奔流,流露出作者离家远行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深深思恋。
“急如箭”很简单的三个字,却极其形象具体地描绘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全诗不见“愁”和“思”字,却把这种感受蕴含于中。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此诗以“银河落九天”的奇喻,极写瀑布之高,新奇无比,真是古今无双。
作者不是平板单调的形容瀑布如何雄壮,而是用暗喻,极其形象自然,新奇又真切,使全诗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真是一篇千古绝唱。
李白写春季的诗用的拟人与比喻的手法

李白写春季的诗用的拟人与比喻的手法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前两句使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
(2)前两句使用了谐声双关的修辞手法,如“丝”谐音“思”,“枝”谐音“知”;
(3)最后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赋予人的感情。
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这首《春思》就是典型代表,是李白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这首《春思》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念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两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论李白诗歌的修辞艺术

被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人豪放浪漫,不拘小节, 修辞手法之一,这种手法也常常和其他修辞手法结合到一起运
诗如其人,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其特有的气质和魅力使得 用,比如比喻式夸张。这虽然不是李白的原创,但李白却是将之
李白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 运用的出神入化之人,可见其功力之深厚。
离去的身影怅然若失;于是诗人将情意寄托于漂浮于天际之中 伏,仿佛与诗人共享美酒的同时也共享着诗人的哀伤,此时,明
的片片白云,最后,云儿似乎也躲避着他,乘着风吹的方向悠然 月与影子早已化身世间至情之人。能将天下无情之物化为至情
离去,独留诗人孤影自怜。这两句诗,以众鸟和孤云的离去为 之物,能将如此奇特的想象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也就只有李白
除了隐喻,李白的诗歌还大量运用了其他比喻手法,如《答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诗中就以“鱼目”比喻小人,以“骅骝” 浇愁愁更愁。”这三句是句中顶真,以单句的形式表现出复句的
比喻栋梁之才等等。同样,李白的政治抒情诗也运用了比喻的 内容。其次还有句与句之间的顶真,如《去妇词》中就有这样的
喻,说明世界万物都在躲避诗人,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他 了吧。
只能凝望着沉默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也同样凝望着他,仿佛二
(三)顶真
人正在进行心灵沟通,也仿佛只有那千年沉默不语的敬亭山才
顶真的修辞手法又称为顶针、联珠或蝉联,是指前一句结
能明白诗人的苦楚 ,给诗人带来些许慰藉。全诗笼罩在隐喻的 尾之字(词)是后一句的开头之字(词),使得两句蝉联。这种最
人其诗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拟人
一、李白诗歌中比喻等修辞艺术的运用
李白使用技巧和套路

李白使用技巧和套路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独具风采,浑厚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李白在创作诗歌时,借助了许多技巧和套路,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先,李白擅长使用夸张和艺术夸张手法。
他善于用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气势磅礴、壮美恢宏的场景,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在《将进酒》中,他以夸张的笔调描述了自己豪情壮志的喝酒场景:“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使诗意更加凸显,形象更加鲜明。
其次,李白善于运用对仗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他通过对仗和对偶的手法,使诗文更加流畅、韵律感更加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运用了对仗和对偶的手法,使整首诗产生一种优美的律动感。
此外,李白还经常使用意象丰富的修辞手法。
他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瀑布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样的描写使诗歌更加具体形象化,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李白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他善于通过将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相联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行路难》中,他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他行走世间的艰难困苦,以及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这种比喻的手法使诗歌更加意味深长,更有哲理性。
综上所述,李白在创作诗歌时运用了多种技巧和套路,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他善于使用夸张、对仗和对偶、意象丰富以及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创作技巧和套路无疑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静夜思的修辞手法分析

静夜思的修辞手法分析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诗之一,其简洁优美的表达方式以及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其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静夜思》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诗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的整体结构入手。
《静夜思》共四句,每句五个字,构成了一首四行五字的律诗。
这种结构简洁规整,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同时,四行五字的形式也为作者提供了一定的限制,使他只能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意境。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在诗的开头就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怀。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直接描绘出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场景,读者可以立即想象出作者漫步在床前的情景。
这一手法增强了读者与诗歌的互动性,使其更易于产生情感共鸣。
随后,我们可以观察到《静夜思》中广泛应用了对比手法。
例如,“疑是地上霜”和“举头望明月”,通过把地上的霜和天空中的明月进行对照,使诗句更有层次感。
同时,这种对比也给人以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的瞬息变化。
此外,李白还运用了象征手法。
将“光”和“霜”与作者内心的思念进行象征,使诗句更具有抽象性。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静夜思》超越了表面的描绘,更深入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
再者,在《静夜思》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拟人。
诗句“人倚楼而望远”,把人类赋予了楼的行为,使得楼宛如一个拥有思维和行动的人物。
这种拟人手法增添了诗的戏剧性,表达了诗人的遥远愿望。
总结起来,李白的《静夜思》以其简短的篇幅和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成为了诗人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比、拟人、象征等手法的灵活运用,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深意和共鸣力。
诗歌的结构和修辞的运用相得益彰,使读者在品读时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考。
以上就是对《静夜思》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通过对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夸张手法

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夸张手法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在诗歌创作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使其作品充满了生动、瑰丽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以下是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具体表现:1.扩大夸张:在《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通过极度夸大白发之长度,形象地表达了内心深重的愁绪,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象且震撼人心。
《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将雪花比拟为巨大的席子,以此描绘出北方严寒中雪花壮阔而奇异的景象,烘托了诗境的辽远与悲壮。
2.缩小夸张:在《永王东巡歌》中的“楼船一举风波静,汉江翻为雁鹜池。
”这里将波涛汹涌的江面在行动果断的楼船一到后瞬间平静下来,仿佛变成了只有雁鹜栖息的小池塘,这种夸张手法突出了人物或事件的影响力。
又如《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中,“谁道此水广,犹如一匹练。
”把宽广的水面比作窄细的一匹白练,以小喻大,强化了对江水形态特征的描绘。
3.数字夸张:李白常使用数字进行夸张描写,如《朝发白帝》里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用“千里”路程在“一日”内完成,突出速度之快,以及诗人豪情壮志下的时间感扭曲。
4.情感与意象的夸张:李白擅长将个人情感放大至极致,例如在《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借大鹏鸟翱翔九天的形象来象征自己的凌云壮志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既体现了空间上的广阔无垠,也展现了心理上的高度自信与进取心。
李白的夸张手法既有直观的物象描述,也有内在的情感抒发,其目的是更加鲜明地表达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以及创造更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艺术效果。
他的夸张艺术不仅赋予了诗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那股磅礴的气势和激昂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论文摘要】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结晶,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则是很多诗歌的精华所在。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述了李白诗歌的修辞格式、修辞功能和修辞渊源。
这对于李诗乃至唐诗的研究说来, 都是一个新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修辞诗歌功能诗歌是语言艺术。
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有数的几种最古老最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其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散文的表达是如此, 就是诗词的表达亦如此。
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呈现出修辞艺术的丰富性。
修辞,为表达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方式。
陈望道在《谈谈修辞学的研究》中指出:“修辞学的任务是探求修辞现象的规律,缩小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
”修辞是对文辞或语辞的修饰,意即如何“刷饰”、“藻绘”或调整安排语言的形式。
尽管其有“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之分,但其共同的主旨都是追求语言文学的通达,使其具有美感作用,激发读者的共鸣。
按此古今相通的精神旨趣,从散见于中国传统典籍的修辞理论和论述,到现代学者的归纳整理,修辞的内涵我们可以大约归为以下四类: ①(一)关于一般性修辞原则的讨论;(二)字句篇章的修辞;(三)辞格;(四)文体风格。
其中,辞格是修辞艺术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首先,辞格本身的创设原则、使用方法和修辞效果等应属修辞原则的讨论范畴,一般性的修辞原则也自然适用于辞格;其次,辞格是形成文字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的主要方法。
李白诗歌研究, 就其探索艺术手法来说,从修辞学的层面去切入,还是一个新角度。
通过辞格, 可以领略诗作绝妙的韵味情致, 窥探诗人独特的诗歌作法。
一、李白诗歌的修辞格式1、比喻比喻是利用乙事来说明甲事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由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喻词(像、是等)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可用以描绘形象、阐述事理、抒发情感等。
确切的比喻可使深奥、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具体形象的比喻可使事物表达得生动、鲜明,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诗歌中的比喻十分精采,不论描述重大事件,还是抒发个人情怀,都运用得自然贴切、形象生动。
具体例子不胜枚举, 如:以白日喻皇帝, 经紫微(星座名)喻朝廷、以权衡(秤)喻权力“白日耀紫微,三公运权衡。
”(《羽檄如流星》, 《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四)以龙鳞喻皇帝及其威严:“有策不敢犯龙鳞, 窜身南国避胡尘。
”(《猛虎行》)以阳春喻盛世明君“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梁甫吟》)以浮云蔽日喻奸佞蒙君误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以天气恶劣喻政治黑暗和环境险恶“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远别离》)以独漉(今河北涿县)之水混浊喻国势维艰:“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 水深行人没。
”(《独漉篇》)以沧海桑田喻世事剧变“乃知蓬莱水, 复作清浅流。
”(《庄周梦胡蝶》, 《古风五十九首》之九)以天狼(星名)喻安禄山贪残“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以巨鳌喻安史叛军首领、以长鲸喻叛军将领:“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以攀龙喻自己依附帝王建功立业“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梁甫吟》)以虎变(老虎秋后换毛)喻贤能政治上得意:“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同上)以虎啸(虎咆哮)喻施展抱负:“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经不邳圯桥怀张子房》)以草木盛衰喻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以气大事件,还是抒发个人情怀,都运用得自然贴切、形象生动。
候的冷热喻人情世事的变化:“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以黄鹤徘徊喻抱负难酬:“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燕昭延郭隗》,《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以行路难喻世途坎坷“行路能,归去来!”(《行路难三首》之二)以孤蓬喻旅人流转:“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以落日喻依依惜别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以青兰花喻感情纯真:“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以落叶飘零喻作者流荡的悲苦:“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独漉篇》)以负霜草(草遭严霜而枯萎)喻自己含冤受苦:“扫荡六合情,仍为负霜草。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起兴起兴是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的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起情、烘托渲染气氛、确定韵脚和音步。
李白诗歌中起兴一格运用颇多。
《白头吟》是作者借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表达对被遗弃妇女的深切同情和对坚贞不渝爱情的歌颂的诗篇。
诗以波荡鸳鸯起兴:“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乌夜啼》写闺阁少妇思念丈夫的痛苦。
诗以归乌起兴:“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双燕离》写诗人自己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时,对于抛妻别子的深切悲痛。
诗以双燕齐飞起兴:“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登高丘而望远海》借秦始皇、汉武帝巡海求仙之举,讽喻了好神仙喜边功的唐玄宗。
诗以登高望海起兴:“登高丘,望远海。
”另外,《清平调词三首》以名花起兴, 歌咏了杨妃的天姿绝色和玄宗的淫逸生活;《远别离》全诗运用比兴手法, 形象地预告了唐王朝的大难将至;《将进酒》以黄河之水起兴(与前述夸张兼用),抒发了作者的愤慨;《蜀道难》比兴言志,以蜀道艰难借喻仕途坎坷, 感慨报国无路;《梦游天姥吟留别》用比兴手法挥斥幽愤, 借梦游仙山写其二人长安“攀龙堕天”的经历;《独漉篇》运用比兴手法, 表达了欲学神鹰击九天大鹏,奋勇抗敌,为国雪耻的强烈愿望,等等。
2、夸张夸张是一种夸大或缩小原来事物, 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能够突出原来事物的形象, 使之蕴含丰富, 耐人回味, 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是惊人的。
写庐山瀑布之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出瀑布二首》之二)写横江浦风浪之险恶:“一风三日吹倒出, 白浪高于瓦宫阁。
”(《横江词》)写蜀道之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写黄河水之奔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写天台山之高峻(又衬托天姥山之雄伟):“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燕山雪花之大:“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写愁发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
另外,《登锦城散花楼》、《杨叛儿》、《梁甫吟》、《东海有勇妇》、《侠客行》等篇, 也有异乎寻常的夸张。
4、衬托衬托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陪衬本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与前述比喻、夸张、起兴等辞格,在《诗经》和先秦散文中就已出现。
它由本体(即要表达的中心事物)和衬体(陪衬事物)构成。
其作用是:突出本体事物的特征,烘托中心事物的艺术形象,从而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意境。
李白诗歌中的衬托也很别致。
《行路难三首》(其二)以“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四句,借冯驩、邹阳、韩信、贾谊坎坷事, 映衬自己的怀才不遇;又以“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
输肝音胆效英才”四句,借历史上燕昭王对人才(郭隗、乐毅、邹衍、剧辛)的尊重,反衬了现实对人才的埋没。
《西上莲花山》(《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九)以“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的诗句为衬托,描绘了美丽的仙人形象和神仙世界,反衬出安史叛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另外,《梦游天姥吟留别》、《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南流夜郎寄内》、《鹦鹉洲》等诗, 也都以衬托见胜。
5、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通过对比,可使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问题矛盾揭示得更加尖锐,双方特点呈现得更加显著, 美丑形象展示得更加鲜明。
李白诗歌中的对比就收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燕昭延郭隗》,《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诗句将朝政颠倒的作法做了鲜明的对比, 控诉了当朝权贵对人才的践踏。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梁甫吟》)诗句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与猰貐般的权奸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态度。
另外,《玉阶怨》描写宫女的哀怨, 全诗却无怨字, 而是用幽雅的环境与华丽的衣着同人物的怅恨相对照, 很巧妙地表现了寂寞幽居之怨。
6、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内容的修辞方式。
其作用是可以用来表达不满、反驳、激愤、赞扬、幽默等情感, 以之另强语势, 把确定的内容表达得更为鲜活, 从而增添语言的意蕴和趣味。
李白诗歌中的反问, 确实意趣横生, 情味完足。
如“大运且如此,苍弯宁匪仁?”(《门有车马客行》)意为:连国家的命运都这样, (更不消说个人了)这难道是苍天的不仁义吗?这一反问,便很好地表达了诗人长期飘流的悲辛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草树云山如锦绣, 秦川得及此间无?”(《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无”是问词, 用法同“否”。
这两句意为:蜀地山高水美、锦绣如画,中原地带能比得上吗?这两句是对蜀地山川景物的热情赞美。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篙人?”(《南陵别儿童人京》)表达了诗人召人京时欣喜若狂的心境和希骥实现理想的跃跃欲试的心态。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团匕北楼》)这里流露出李白追步其后的愿望。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这里以新颖奇特的疑问句式,表达了诗人与金陵子弟的真挚友情。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这里倾发了诗人对擅长酿酒的纪姓老人的内心情感, 显示出李白的旷放豁达。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春思》)意为:思妇对爱情的坚贞非外物所能动。
诗句宣扬了女子的高洁情操。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反问的诗句, 表达了秋夜为前线征夫捣衣的长安妇女对结束战争、全家团圆的企盼。
李白诗歌中的修辞方式, 除上述6种外,还有比拟、借代、象征、双关、设问、婉曲、顶真、引用、反复、感叹、抑扬、精譬、对偶、借用、倒装、叠字等等辞格, 并且还有兼用手法,例如比喻兼反问、比喻兼对比、夸张兼比喻、夸张兼起兴、夸张兼讽喻、夸张兼衬托、倒反兼比喻、对比兼衬托、讽喻兼反问等等, 限于篇幅, 不能赘述。
二、李白诗歌的修辞功能1、诗歌修辞艺术构筑了醇美的诗歌意境诗歌修辞艺术中, 每一种辞格都呈现出一种语境,这就是说,在每一语境中都有一群艺术意象在滚动。
这一群群艺术意象便构筑了种种醇美诗歌意境或深邃,或高远,或优美,或幽雅……例如比喻辞格, 如前所述, 就构筑了一个天上地下的立体意象群诗人以白日喻皇帝、以龙鳞喻皇帝威严、以紫微喻朝廷、以阳春喻盛世明君、以浮云蔽日喻奸佞蒙君误国、以天气恶劣喻政治黑暗、以草木盛衰喻政治得失、以河水混浊喻国势维艰、以沧海桑田喻世事剧变、以天狼喻贪贱、以山倾喻气焰、以巨鳌喻叛首、以长鲸喻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