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最近五年浙江卷高考真题剖析(精品备考资料)

文言文阅读最近五年浙江卷高考真题剖析一.考纲解读浙江省《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试说明》还对考试内容作了如下规定: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5.文中信息的筛选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二.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1)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2)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3)是侧重于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浙江卷高考真题剖析(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解析)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解析)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解析)3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本套试卷没有清晰的图片版,加之能力、时间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使用。
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给.〔ji〕予毛坯.〔pi〕强劲.〔jing〕人心惶.〔huang〕惶B、山崖.〔ya〕霎.(sha)时掳掠(lue)沁人心脾.〔pi〕C、馄饨.〔dun〕不屑.〔xie〕嫉.〔ji〕妒令人咋.〔zha〕舌D、神甫.〔fu〕订.〔ding〕正烙.〔lao〕印摄人心魂〔hun〕答案:D解析:A、给.〔gěi〕予毛坯.〔pī〕强劲.〔jìng〕人心惶.〔huáng〕惶B、山崖.〔yá〕霎.(shà)时掳掠(lüè) 沁人心脾.〔pí〕C、馄饨.〔tún〕不屑.〔xiè〕嫉.〔jí〕妒令人咋.〔zhà〕舌D、神甫.〔fǔ〕订.〔dìng〕正烙.〔lào〕印摄人心魂〔hú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
/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答案:D解析:原文看不清楚,依据文本稿推断.A笔法娴熟;B、会计《规范》第五十二条具体规定:“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不规范的简化大写数字,如以“另〞代零;以“两〞代贰;以“什〞代贰拾等。
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原文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
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①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②,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③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注:①涴:污,弄脏;②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③孤:古同“辜”,辜负。
(选自《国学基本丛书》)浙江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亦皆易之易:轻视B.怀诗数十首为贽贽:见面礼C.色卑而词款款:缓慢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又不为能诗故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凡世之有好于物者所以遣将守关者C.冻饿衰沮而不厌吾尝终日而思矣D.焉足以挠其气焉用亡郑以陪邻10.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更法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
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
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鞅曰:“臣阐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
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君其图之。
”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乐之,贤者丧焉。
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于是遂出《垦草令》。
(选自《商君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公平画画:谋划B. 恐天下之议我也议:非议C. 何古之法法:法度D. 不循古而兴循:遵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固见负于世日削月割,以趋于亡B. 更礼以教民作《师说》以贻之C. 君其图之其皆出于此乎D. 寡人不之疑矣蚓无爪牙之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记叙了商鞅、甘龙、杜挚在秦孝公面前,就变法问题展开的一场辩论。
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答案]
![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607ce9998fcc22bcd10d40.png)
2010-2011年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总22】(06年)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天台县的书生,作者自称)困暑,夜卧絺(读音chi一声,细葛布)帷中,童子持翣(读音sha 四声,大扇子)飏(读音yang二声,同扬)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于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读音wu四声,醒),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
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
拂肱(读音gong一声,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刺肉,扑骨噆(读音can三声,蚊虫叮咬)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蹴(读音cu四声,踢)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读音ji二声,赶紧)起索烛照。
”翻译:天台书生(我)被暑热所苦,夜晚睡在葛布帐子中,童仆拿着大扇子在我面前扇扇,非常舒适,(我)睡着了。
时间长了,童仆也睡着了,把大扇子丢在床上,他的鼾声如雷。
我惊醒了,以为风雨将要来了,(就)抱膝而坐。
一会儿听到耳旁有(什么东西的)飞鸣声,如歌唱如倾诉,好象很哀怨很仰慕。
拂过胳膊刺痛肉,扑腾过来叮脸,(我的)毛发全都竖起,肌肉都在颤抖,两只手互相拍打,手掌湿得好象出了汗,拿过来一闻,鲜血的腥味。
非常惊愕,不知怎么回事,踢(醒)童仆叫道:“我被什么东西弄得很难过,赶紧找蜡烛来照。
”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螘(读音yi 三声,同蚁)如蝇,利嘴饫(读音yu四声,饱)腹,光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噆吾血者耶?皆尔不谨,褰(读音qian一声,撩起)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如果)至(周到),乌能为人害?”童子拨蒿(读音hao一声,蒿子,其烟能驱蚊)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为什么)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翻译:蜡烛到了,(才看见)葛布帐子全开着,有蚊子数千,都集在帐子上,见到烛光便乱逃,如同蚂蚁就象苍蝇,尖利的嘴巴饱涨的肚子,光溜圆红。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一览表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真题文言文阅读一览表2005年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
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
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
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
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
今者天下无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答案】A【解析】1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确选项是A,“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表述不当。
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
第Ⅱ卷(共108分)四、(20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l)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2分)(1)(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3分)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文言文阅读(浙江卷)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B. 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质 • C. 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 D.复还焉蜀 且贰焉楚也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命题者列出8个句子分为 个句子分为4组 每组第1句出自考试选文 句出自考试选文, 命题者列出 个句子分为 组,每组第 句出自考试选文,第 2句出自课文,两两比较其相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句出自课文, 句出自课文 两两比较其相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A.“其唯《易》乎”中“其”表反问语气,释为“难道”; 表反问语气,释为“难道” “其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表揣测语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中“其”表揣测语气,释为 “是……(还是……)”。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 (还是 ) 两个“ 均为连词, 两个 关系。 “遂得免焉” 是助词,表句末语气; 关系。C.“遂得免焉”中“焉”是助词,表句末语气;风雨 兴焉” 为兼词,释为“于此” 兴焉”中“焉”为兼词,释为“于此”。D.“复还于蜀”中 “复还于蜀” 的“于”为介词,相当于“到”;“且贰于楚也”中的“于” 为介词,相当于“ 且贰于楚也”中的“ 为介词,表对象。 为介词,表对象。 答案B 答案
• • • • •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尠有屈焉 屈:屈辱。 B. 鸠率僧旅 鸠:聚合。 C. 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 遗其珍物 遗:赠送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从解 题方法考虑, 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 中去检验即可辨明释义正确与否。A.“屈辱” 中去检验即可辨明释义正确与否。A.“屈辱”放在句中解释 不通, 应由词义“屈服”引申而作被动解, 不通,“屈”应由词义“屈服”引申而作被动解,为“被折 之义。 “ 聚集、聚合”之义。 服”之义。B.“鸠”通“勼”,有“聚集、聚合”之义。 C.“大辟”在课文《报任安书》“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大辟”在课文《报任安书》 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有注, 无刑”指墨、 音易)、 )、刖 音月)、 )、宫 后 有注,“无刑”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 大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昭王闻之, 大辟。D.“遗”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昭王闻之,使人 赵王书, 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有相同用法,可见 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有相同用法, 此项也是正确的。 此项也是正确的。 答案A 答案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有些不认真学习语文的学生还不知道理解文章的方法,也不知道什么是修辞手法,高考复习要更加努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高考志愿填报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往年语文高考试题和答案速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煲汤(bao1) 恫吓(dong4) 脐带血(ji4) 整齐划一(hua4)B、古刹(cha4) 衣钵(bo1) 挑大梁(tiao3) 言为心声(wei4)C、掣肘(che4) 卤味(lu3) 处女座(chu3) 寅吃卯粮(yin2)D、笃定(du3) 痤疮(cuo2) 病恹恹(yang1) 血气方刚(xue4)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急功进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B、电视剧播出前,剧组为聚人气而做出密集宣传,虽无可厚非,也应把握尺度;低俗的噱头或许能暂时搏得关注,但终究不会提升电视剧本身的价值。
C、史铁生、霍金或许抱怨过不公的命运,却不曾在这个飞扬拔扈的对手面前认输,他们拼尽全力与对手掰手腕,直至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D、影片《荒野猎人》中,“小李子”扮演的不再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潇洒绅士,而是蓬头垢面、茹毛饮血,与自然鏖战的拓荒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总22】(06年)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撍]面。
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
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
大愕,不知所为。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生骂童子曰:“此非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
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臵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而蚊且犹畏谨恐惧,白昼不敢露其形,瞰人之不见,乘人之困怠,而后有求焉。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注] ①翣(shà):扇子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形受质质:资质 B.今人乃自贵其贵贵:以……为贵C.畜妻而育子,同也畜:养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欺凌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邻之厚,君之薄也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其孰能讥之乎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絺维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
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四、(17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2分)(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3)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分)(07年)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
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
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3分)(3)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3分)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其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余亦臵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
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
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②眊眊:昏乱,糊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
B自饭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C畏其敏畏:担忧。
D饮酒不衰衰:减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后变风发乎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B.定国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C.又以病止酒梅以曲为美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③特恐死岭外,而天手之恩不及报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A .①③⑤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
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四、(17分}15、(8分)(1)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3分)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分)(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
(3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颜氏家训·勉学》(08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权贵有嫌其出位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B.乃放纵诗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是溪独见辱于愚D.与刘宾客齐名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5.(8分)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分)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3分)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浙江省文言文阅读历年高考题(04年)11.B 12.A 1 3.C 14.D四.(18分) 15.(8分) (1)(许逖)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