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墙式埋管平菇栽培法

合集下载

白灵菇墙式覆土栽培技术

白灵菇墙式覆土栽培技术
单 位 子实 体 重 量 , 高子 实 体 均 匀度 , 加 标 准 菇 比例 , 提 增
可以显著增加单位 面积产 量 , 高生物转 化率 , 提 产量高 , 菇形好 。根据 试验 比常规栽 培单位 土地 面积平 均增产
4. , 68 标准菇率可达 8 .7 , 14 比常规栽培平 均增加近
3 1 催 菇管理 . 催菇管理就是 人为创 造适合 白灵菇 形成 原基 的条

2 白灵菇菌 袋 中间环 割单 排墙 式 覆土 双 向 出菇 栽培 的方法
这种 出菇方式 白灵菇选料 、 各种 原料配方 、 装袋 、 消
毒灭菌和发菌管理及后熟期 管理基本上 同常规 , 其改进
件, 使其 出菇整齐 , 出菇率高 。催菇 时间 1 ~1 , 到 o 5d 看 菌袋两端形成圆柱状的 白灵菇原 基时催 菇阶段结束 。据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栽培季节 , 催菇管理要点如下。
3 11 温度 白灵 菇催菇温度调控的原则是 : .. ①昼夜温
差在 1℃以上。② 晚上 日光温室 内必须 有低于 1 ℃的 O 0
1 89

食 用 菌 ・
北 方 园 艺 2o11~9 o ( )8 1 l 1 :9 0
3 23 通风 良好的通风是生产优 质 白灵菇的重要条 .. 件之一 。无柄 或短 柄 , 掌 状是 优 质 白灵 菇 的市 场标 手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 的食 用及药用 价值 , 年来在 近
我 国北 方 地 区利用 日光 温 室栽 培 面 积 不 断 扩 大 , 谓 产 可
要 点 见 图 1 。
销两旺。近年来针 对本地 区 白灵菇栽 培过程 中污染 率 高。 出菇率低 , 出菇晚 , 产量低 , 菇型差 等 问题 , 进行 了 日

平菇墙式栽培技术

平菇墙式栽培技术

平菇墙式栽培技术
王永庄;孙质蕙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1989(011)006
【摘要】平菇墙式栽培主要程序:原料发酵处理,播种压块发菌,菌块垒墙出菇。


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原料堆积发酵取无霉变的棉籽皮先翻晒几日,再加过磷酸钙1%、石灰3%、水120~130%,拌均匀后堆积发酵,堆高1米、顶宽80厘米、长度不限,堆面盖上塑料膜。

料要尽量堆松些,料的含水量也不能太高,以保持料堆的良好通气
条件。

一般堆积第2天料温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44~50℃时开始翻料,以后每天
翻一次料。

随着料温的上升,料里出现白色高温放线菌菌丝。

【总页数】1页(P28)
【作者】王永庄;孙质蕙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90.4
【相关文献】
1.平菇生料微孔墙式栽培技术 [J], 薛志成
2.运用墙式覆土栽培技术培育平菇的研究 [J], 刘晓霞
3.平菇生料微孔墙式栽培技术 [J], 薛志成
4.平菇生料微孔墙式栽培技术 [J], 薛志成
5.平菇半脱袋墙式栽培技术 [J], 陈克华;全祖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菇种植法

平菇种植法

平菇种植法
平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平菇的种植方法如下:
1. 选址: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可以选择室内、室外、温室等种植方式。

2. 培养基制备:平菇培养基可以使用蘑菇菌丝瓶或自制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稻草、麦麸、玉米秸秆等。

将培养基浸泡、蒸煮或消毒处理,使其适合菌丝生长。

3. 菌丝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丝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覆盖一层培养基,保持湿润。

4. 培养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平菇需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的环境下,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5. 管理与保养:保持培养基适度湿润,避免干燥或过湿,同时注意通风。

可以每天进行2-3次喷水保持湿润。

6. 遮光与通风:初期可以遮光,待菌丝发育良好后,可以适度开启室外照明或利用自然光照射。

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7. 食用菌的采摘:一般在培养开始后的40-50天左右,菌盖完全展开、菌柄呈白色时,即可采摘收获。

上述为一般的平菇种植方法,实际种植中可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培养基有所差异。

种植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在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菌种生产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且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用品,适宜于专业菌种厂生产。

平菇属木腐菌,凡是适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养基,也都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

本节仅对平菇的菌种分离和一些平菇专用的培养基作简单的介绍。

一、种子生产1、母种的生产平菇是用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法获得菌丝体后扩大转式管制作母种。

特殊情况也用菇木分离法。

培养基:平菇母种分离和菌种保存宜用普通培养基(PDA)。

平菇菌丝在此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

扩大转管适宜用高粱粉培养基,配方和制作方法是:高粱粉30克,加1000毫升蒸馏水,加1%琼脂,置于铝锅中加热,待琼脂充分溶化后搅匀,分装于试管,灭菌接种。

平菇在高粱培养基上生长最快,长势均匀,菌丝旺盛。

高粱培养基适合于生产平菇母种。

菌种培养:分离后的平菇菌丝应放在最适宜的温度(25℃±2℃)培养并经过提纯、转管,一般培养7-10天菌丝可长满试管。

如果没有出现杂菌,分离培养就算成功。

但该菌株是否优良,生产价值如何,还需出菇栽培试验。

2、原种的生产母种菌丝数量太少,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把一级种扩大繁殖成二级种(即原种)才能满足生产种的需要。

平菇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和生产参照《制种技术》中的木腐菌制种的内容。

平菇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上一般原种20—25天可以满瓶。

在麦粒培养基上15—20天可以长满使用。

好的原种菌丝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

原种长满瓶之后,应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衰老甚至死亡。

麦粒种更要及时使用。

3、栽培种的生产原种扩大繁殖就成栽培种。

栽培种也就是直接用于大生产的生产种,又称三级种。

平菇栽培在培养料配方、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方面与原种生产相同,其培养容器用玻璃瓶子,也有用塑料薄膜袋的。

制作栽培种时,由于数量多,往往比较粗放,培养场所不讲究。

因此,播种之前也必须检查菌种有否带螨类或其它病虫害。

如果发现菌种有螨或病虫害应及时杀灭及弃去不用。

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种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下面将介绍平菇的种植方法。

1. 培养基的准备:平菇的培养基一般是由秸秆、木屑、玉米芯等混合物制成。

先将以上原料粉碎,然后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的产生。

2. 种植袋的准备:选择大小适中的塑料袋,并在表面打上大小适宜的排气孔,以便菇丝的生长需要。

同时,袋子的开口处要用铁丝或橡皮筋扎紧,防止杂菌侵入。

3. 培养环境的准备:将培养袋摆放在通风良好,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室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

如果条件不够理想,可以利
用加湿设备和温控设备进行调节。

4.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袋的培养基上,并轻轻拍打袋子,使菌丝能够均匀分布。

5. 菌丝生长:种植完菌种后,需要保持袋子的湿度,可适当喷水湿润。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菌丝一般会在10-15天内长成,此时菌袋中会逐渐出现白色的孢子。

6. 露地移栽:当菌丝长满整个袋子时,可以将袋子移至露天场地进行移栽。

选择相对阴凉、湿润的地方,将袋子沿着一侧剪开,并将其埋在土壤中。

7. 日常护理:移栽后的平菇需要经常喷水保持湿度,并防止其遭受风雨侵袭。

同时还要注意定期翻土,保持菌丝的通风性。

8. 收获:平菇一般在移栽后的一个月内可以开始收获。

当平菇的伞盖完全展开时,用刀剪下整个菌盖,并注意不要损伤到菌褶。

以上就是平菇的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平菇的栽培

平菇的栽培

平菇的栽培平菇的栽培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畦床栽培、塑料袋栽培、室外阳畦栽培、塑料大棚栽培、菌砖栽培、瓶子栽培、箱子栽培、人防工事栽培等。

一、室内畦床栽培:1、菇房的建造可利用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有条件的也可新建菇房。

菇房应座北朝南,设在地势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菇房大小以栽培面积为16.6平方米为宜。

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和通风透光。

内墙和地面最好用水泥抹光或用石灰粉刷,以便消毒。

另外,也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向下挖1.5-2米深的半地下式菇房。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在菇房内设置床架,用于栽培。

床架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墙,床架之间留66厘米宽的走道。

上下层床面相距66厘米,最下层离地面33厘米,最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照。

床面铺上秸秆帘或代用料,上面再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2、培养料的配制栽培平菇的培养料有以下数种:(1)棉籽壳培养料:①取新鲜棉籽壳直接加水拌和均匀,使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为宜,即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中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来为宜(一般500克料加600-750毫升水)。

②棉籽壳加1%石灰水和0.1%多菌灵,与水伴和均匀使料的含水量达65%左右。

③棉籽壳加1%石灰水伴各均匀,使料的含水量达到65%左右。

(2)稻草培养料:①将稻草浸泡在3%的石灰水中8-12个小时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后,滤出多余水分,再加5-10%的麸皮或米糠后即可使用。

②将新鲜稻草切成6.6-10厘米长,放入0.1-0.3%尿素溶液中浸泡24小时,捞出,滤去多余水分即可铺料播种。

③把切好的稻草用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滤干,再装入水池或水缸内,缸口可盖薄膜,任其发酵2天,再取出铺料播种。

(3)麦秸培养料:①将麦秸铡成6.6-10厘米长,浸泡在2%石灰水中24小时,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滤去多余水分,再加5-10%麸皮或米糠,拌匀后即可铺料播种。

②麦秸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熟石灰1千克、尿素100-150克。

平菇菌墙栽培四注意

平菇菌墙栽培四注意

平菇菌墙栽培四注意
孙波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一、重视填土的消毒处理平菇菌墙栽培子实体病害发病率高,与填土的不洁净有关。

一定要取洁净的土,并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

填土应预备两种:供封边用的,要选黏性较大的土,以防菌墙漏水;内部填充的营养土,要选肥沃的菜园土。

无论哪一种土,都要在地表面10厘米以下挖取,并在阳光下晒3天,然后加入1%的石灰、0.1%的多菌灵拌匀消毒。

【总页数】1页(P33-33)
【作者】孙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4
【相关文献】
1.平菇菌墙式埋管栽培法
2.平菇菌墙栽培防病五要点
3.平菇菌墙栽培五注意
4.平菇菌墙式埋管栽培法
5.地下室墙式栽培平菇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菇菌墙栽培防病五要点

平菇菌墙栽培防病五要点

contents•栽培场地选择与处理•菌种选择与处理目录•菌墙制作与养护•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储存01远离污染源通风良好土壤质量030201选择栽培场地对栽培场地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石灰水或酒精等消毒剂进行喷洒,以杀死场地的病菌和虫卵。

清理与消毒消毒处理清理场地02选择优质菌种010203菌种预处理0301准备工作02建墙技术03接种与培养制作菌墙及时采收根据平菇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避免过度成熟和品质下降。

病虫害防治注意观察菌墙的变化,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蔓延。

肥料管理根据平菇生长需要,适当添加营养元素和有机肥料,促进菌墙的养分吸收。

日常管理定期检查菌墙的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保持适宜的水分管理合理控制水分,保持菌墙的湿度适宜,避免过湿或过干。

养护菌墙04环境卫生保持菇房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清除杂草和垃圾。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如高温平菇、凤尾菇等。

培养料消毒使用前将培养料进行高温或化学药品消毒,以杀死病菌和虫卵。

适度通风合理控制菇房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病菌滋生。

增强抗病力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避开高温高湿季节,提高菌丝的抗病能力。

综合治疗结合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物理治疗使用黑光灯或黄粘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化学治疗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真菌性病害,使用敌百虫、马拉硫磷等杀虫剂防治虫害。

生物治疗使用生物制剂如抗生素、细菌等防治病虫害。

05平菇采收适期采收采收方法采收后处理选择干净、无污染的容器,如塑料袋、储存容器储存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阴凉,储存环境储存温度应控制在2-4℃左右,避免过高或过低。

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在储存过程中,可以加入少量干燥剂或保鲜剂,如木屑、石灰等,以延长保鲜方法0201030405平菇储存与保鲜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墙式埋管平菇栽培法
菌种选择
通过多年实践,草丰3号、江都8号等菌种在稻草、麦秸上栽培,具有发菌快、抗逆性强、产量高等优点。

培养料选择
培养料可用稻草、麦秸、生石灰粉、石膏粉、磷肥等配制。

选择干燥、无霉变的稻草、麦秸(实践中发现陈稻草、陈麦桔比新稻草、新麦桔更易发菌)做培养料。

培养料配方如下:
一、稻草30公斤,麦秸70公斤,石膏粉1公斤,生石灰粉1.5公斤,磷肥1公斤,尿素0.5公斤或复合肥1公斤,25%的多菌灵0.15公斤。

二、稻草100公斤,石膏粉1公斤,磷肥1公斤,尿素0.5公斤或复合肥1公斤,生石灰粉1.5公斤,25%的多菌灵0.15公斤。

三、麦秸100公斤,石膏粉1公斤,磷肥1公斤,尿素0.5公斤或复合肥1公斤,生石灰粉2公斤,25%的多菌灵0.15公斤。

培养料调制
将暴晒2~3天的稻草和麦秸平铺于干净的水泥地上。

将尿素和多菌灵加入60~70公斤水中(按50公斤培养料计)制成药液。

先将少量药液洒在稻草和麦秸上,边洒边翻,待稻草和麦秸湿润后,再将生石灰粉、磷肥、石膏粉均匀地撒在稻草和麦秸上,边撒边翻,拌匀后即可建堆发酵。

建堆发酵
一、建堆将配好的培养料堆成高1~1.2米、宽2~2.5米、长度不限的堆。

二、打孔用粗木棍在料堆上打若干个孔,孔深达料堆底,以利透气。

三、覆膜在建好的料堆上盖薄膜以便保温。

四、翻堆当料温升至(料堆深20厘米处测温,下同)60℃时,保持24小时后翻堆。

翻堆方法:先将原表层料放到一边,用部分原中层料铺底,再将原表层料放在新建料底上面。

同时将另一部分原中
层料放到一边,再将原底层料放在新料堆的中层。

最后将原中层剩余料盖在新堆表层上,再建堆打孔。

五、杀虫用高效低毒杀虫药,如氯氰菊酯等进行杀虫。

六、覆膜发酵待料温升至60℃时,保持24小时即可。

发酵好的培养料柔软松散,清香扑鼻,呈茶褐色或黄褐色。

用具准备
准备地膜若干,其宽度、长度视菌墙的情况而定。

准备口径为1~2厘米的塑料管若干米长及两块宽为1.2~1.7米、长不少于2米的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

制菌墙
一、把垒菌墙的地方清理干净,撒上生石灰粉后铺上地膜,地膜的长度和宽度依菌墙的情况而定。

将长木板固定在地膜两则,两木板相对,与地面呈70℃~80℃底角,下底宽上口窄,上口宽为30~50厘米。

长木板的两头用短木板固定好。

二、装料、接种。

在平铺的地膜上撒些菌种(或点状投放)后,
就可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铺上。

铺一层培养料就撒一层菌种,四周多撒菌种,中间可少撒菌种。

铺的每层培养料要踩实。

菌种层的层间距为15~20厘米,菌种用量为稻草和麦秸重量的8%~12%,最多不超过25%。

菌墙的总体要求:木板拆后两侧坡度基本一致,顶部平整,菌墙高度为1~1.2米。

三、覆膜。

将制好的菌墙用地膜覆盖。

埋管
埋管可降温保湿。

为防止菌墙发热,可在制菌墙的同时,在墙内埋入塑料管。

具体方法:在制菌墙时,每隔20厘米高就在菌墙中排放两根塑料管,两端皆露出菌墙20厘米长。

其中,两根中任选一根,将其埋入菌墙中部,每隔7厘米用针扎两个小孔,以利于出水。

需降温时用多孔联通器(可让铁皮匠订制)将所有无孔管连到一个抽风机或水泵上进行通风,或用井水降温。

管理
发菌和出菇管理方法基本同常规。

在一般情况下,接种后17~20天即可揭膜出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