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精练精析测试题2
2018最新试题资料-高二语文上册阶段质量评估精练精析测试题及答案6

高二语文上册阶段质量评估精练精析测试题及答案6
5 c 阶段质量评估(一)
(150分钟 150分)
一、语言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氤氲揾泪面露愠色晕头转向
B撩拨镣铐眼花缭乱穷困潦倒
c监考信笺缄默无言东渐于海
D休憩收讫迄无音信锲而不舍
【解析】选c。
c项,都读iān。
A项,“揾”读èn,“愠”读ùn,其余读ūn;B项,“镣”读lià,其余的读liá;D项,“憩”“讫”“迄”,读qì,“锲”读q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这些天,导致北美地区,尤其是美国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因为当地检疫速度加快,每天都有大量积压的疑似病例通过检测证实为确诊病例。
B398天后,刘翔回了。
2018年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上,他虽然以肉眼难辨的差距获得亚军,但人们仍不吝赞誉之词。
c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化品位,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化素养和市民化生活,澳门特区政府决定将原澳门室内乐团扩建为双管编制的管弦乐团,定名为“澳门乐团”。
D随着金融、地产、科技等板块估值泡沫的破裂,持有沙钢集团29.8%股权的沈荣,以近200多亿元的财富成为7年首次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传统制造业富人。
【解析】选B。
A项句式杂糅,“导致……的原因,是因为……”,两种句式混用。
c项搭配不当,“提高”与“市民化生活”不搭配。
D项“近200多亿元”,数字表达不合逻辑。
3下面一个句子太长,表达不够清晰,请将它改写为几个语意连。
新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2)语文试题.pdf

10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二课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水资源
1.水资源的主要用途:
2.水资源污染的因素:a b c
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a b c
4.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方法: a、节约用水 b、淡化海水 c、污水净化
注:节水措施
(二)钢铁锈蚀: [铁丝生锈实验]
1.现象:铁丝表面有 ,导管内液面 。
2.原因: 。
注:铁生锈的条件
3.防治铁生锈的方法
①保持洁净干燥②形成保护膜,如: ③改变其内部成分,如:
4.说明:(1)稀盐酸的作用: (2)浓食盐水的作用:
(三)环境保护
1.白色污染—指:
防治措施: 、 、 。
2.大气污染
①分类:有害气体( 、 、 )和可吸入颗粒 ②来源:工业废气 、 汽车尾气 、 扬尘等
③防治措施:
3.[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
火柴燃烧产生的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由 色褪成 色,说明该火柴中含有 元素。
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4.全球的三大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臭氧空洞、 酸雨。
指出引起这些污染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 、 。
21世纪材料之星是指 。
三、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1.生命学方面(1)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
(2)脱氧核糖核酸(DNA)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中语文精练精析 第2专题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苏教版必修3

第二专题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1.第1节中“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
2.第2节末尾一句最后的词“临降”,意思是“降临”,为什么说成“临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样做是为了押韵——形式为内容服务,翻译时比较好地再现了原诗音韵上的和谐优美。
3.普希金在写此诗时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他还把自己的诗歌称作“我的自由的歌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并不是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4. 第4节中的“枷锁”和“利剑”分别象征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
“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
普希金的这首诗歌本身就好像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
这首诗歌在十二月党人中广泛传诵,对他们是极大的鼓舞。
5.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最后一节预言:统治者将会失败,我们的斗争总会有胜利的一天,自由将会到来。
6.本诗的基调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必考点02 新闻人物通讯阅读3-【变式题】高二语文期中期末精准练(解析版)

必考点02新闻人物通讯阅读3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胜利的号角和平的宣示——习近平主席检阅胜利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日报记者岁月的指针,指向2015年9月3日。
北京,天阔云舒,旗帜飞扬。
上午10时20分许,高亢嘹亮的检阅号角响起,红旗牌检阅车驶出天安门,习近平主席站在检阅车中央,向着受阅部队驶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
特殊的时空节点,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
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惨重代价,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70年后的今天,抗战的歌声仍然回荡在这片浸润着英烈鲜血的热土上,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亿万军民的胸间。
检阅车驶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宋普选驱车上前报告:“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开始!”随着一声令下,千人军乐团奏响激昂的《检阅进行曲》。
迎着金色的阳光,习主席乘检阅车向东驶去……“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聚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从九一八事变奋起抗击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辟东方主战场,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为最终战胜法西斯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高擎全民族抗战旗帜,不畏艰险、砥柱中流,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
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党领导的一支支抗日武装奔赴疆场,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习主席从一个个方队前经过,受阅官兵向三军统帅行注目礼。
从将军领队到普通士兵,心潮澎湃、倍感自豪。
将士们不会忘记,在戈壁大漠的发射基地,在冰天雪地的边防哨所,在炮声隆隆的演兵场……习主席问候和交谈最多的是士兵,握手最多的是士兵,关心最多的还是士兵。
高二语文上册精练精析测试题4

专题质量评估(四)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诎.体(qū)强.颜(qiǎnɡ)羑.里(Yǒu)B.缧绁.(xiâ)没.世(mò)胜.记(shēnɡ)C.闺(ɡã)丈人行.(hánɡ)膏.草野(ɡāo)D.宛.王(yuān)昆.邪(hún)煴.火(yūn)【解析】选C。
“膏”应读ɡ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勘察前仆后继提纲挈领堰旗息鼓B.慰藉优柔寡断穷兵黩武明火执仗C.脉博同仇敌忾利令智昏沽名钓誉D.赧然贻笑大方提心吊胆日没途穷【解析】选B。
A项中“堰”应为“偃”;C项中“博”应为“搏”;D 项中“没”应为“暮”。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潜力被不断发掘,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每每缺乏活力、渐趋僵化。
B.有人把“民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一类是发展型;由生存型到发展型就是由“填饱肚子”到“体面地生活”。
C.在十一运会开幕式上,“开国大典红一师”的参演人数接近2 000人,他们将参演序曲、黄河入海、奥运扬帆、趵突泉、全民全运等节目。
D.郑板桥任潍县知县(今潍坊市区)有七年时间。
当时潍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他果断采取措施,开仓赈贷,救济灾民。
【解析】选C。
A.顿号都改为逗号,“发掘”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分号应改为句号;D.括号及其里面的内容应在“知县”前。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很,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一...,卯是卯点也不晓得变通。
D.经这家医院精心治疗,这位遭遇了车祸的青年在昏迷40多天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高二语文上册精练精析测试题20

第二专题辛德勒名单(节选)【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文中写辛德勒打开皮箱时“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如果改成“他毫不犹豫地掏出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时联系人物的身份和心理来回答。
答案:不好。
因为辛德勒毕竟是个工厂主,是个纳粹分子,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还是有些心痛,恋恋不舍。
作者这样写更符合人物身份,符合人物心理。
2.文中对数字列举得很清楚,400、450、600、850,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表现出辛德勒救人的决心和目标;②直接说明辛德勒救的人数之多。
3.辛德勒为什么要劝说服装厂老板?这位老板答应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服装厂老板是为衬托辛德勒这一人物形象而设置的。
解答此题时要联系“衬托”来回答。
答案:①是为了让这位老板加入救人的行列,拯救更多的人。
②没有答应。
③这样写更加衬托出辛德勒这一行动的艰难和伟大。
4.文中说伊特兹哈克“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他的表情为什么“严肃而神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伊特兹哈克明白了辛德勒救人的意图,被他深深打动,才有这样的表现。
答案:伊特兹哈克明白了辛德勒是在拯救人的生命。
他意识到这次行动意义重大,深感责任之重大,也表现出他对辛德勒的敬重。
5.从节选部分可以看出剧本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简洁明快;②个性化;③口语化。
高二语文上册精练精析测试题1

第一专题专题质量评估(一)(100分钟 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的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社稷.(jì)抹.杀(mǒ)一抔.黄土(póu)B.虎兕.(sì)肇.造(zhào)鸡豚.狗彘(zhú)C.饿莩.(fú)芜.杂(wú)贼氛方炽.(chì)D.庠.序(xiánɡ)孝悌.(dì)荒烟蔓.草(màn)【解析】选A。
B项“豚”读tún。
C项“莩”读piǎo。
D 项“悌”读t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璀璨弃甲曳兵温馨祸起箫墙[来源:Ks5u]B.数罟分崩离析湮没至理名言C.编纂语焉不祥萎缩买椟还珠D.枷锁怒涛排壑拯救安知若素【解析】选B。
A项“祸起箫墙”应为“祸起萧墙”。
C项“语焉不祥”应为“语焉不详”。
D项“安知若素”应为“安之若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恩格斯在演讲中列举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时,陈力就...列.,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贡献就一目了然了。
B.经调查,80%以上中小学生曾上过艺术培训班,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父母安排下“学艺”;由于学习压力大,70%以上的学生浅.尝辄止...了。
C.有“台独理论大师”之称的人士,洋洋洒洒地在报纸上大放厥...词.,嘲笑两岸论坛不仅已经冷却,而且是马英九刻意冷却的。
D.好长一段时间里,吴东东都沉浸在作文获一等奖的快乐中不能..自拔..,见人就有几分笑意。
【解析】选C。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A项,陈力就列:根据贡献才能的大小,担任相应的官职。
不合语境。
B项,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此处应为“半途而废”。
D项,不能自拔: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不合语境。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必考点03 文言文阅读2-【变式题】高二语文期中期末精准练(解析版)

必考点03文言文阅读2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疾:病B.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C.盗爱其室。
...乱物:杂乱的物品..室:家D.天下之乱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窃.以为过矣B.恶.施不孝交相恶.则乱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视人国若其国,谁攻.D.不知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能攻之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C.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家若.其家D.亏臣而.自利恶得不禁恶而.劝爱4.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②故贼.人以利其身③生死而肉.骨也④父之不慈.子⑤虽至大夫之相乱.家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⑦袖.利刃行向池呼鱼A.①②/④⑤/③/⑥⑦B.①②/④/⑤/③/⑥⑦C.①/②⑦/③/④/⑤/⑥D.②/①④⑤/③⑥/⑦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①爱人若爱其身②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④视弟子与臣若其身⑤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二、阅读《兼爱》全文(原文见教材),完成6-8题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号称显学。
B.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土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由来的。
C.室,是堂内的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
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引申泛指居室。
D.“子墨子”的称谓中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第二个“子”是弟子们对墨翟(墨子)的尊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量评估(二)(100分钟 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喘.气(chuǎn)蜷.缩(quǎn)虫豸.(zhì)灭顶.之灾(dǐnɡ)B.跛.脚(bǒ)诀.窍(jué)铁镐.(kāo)汗涔.涔(cén)C.犄.角(qí)寓.所(yù)沉吟.(yín)忐忑.(tǎntè)D.弥.补(mí)黝.黑(yǒu)怜悯.(mǐn)垂头耷.脑(dā)【解析】选D。
A项“蜷”读quán;B项“镐”读ɡǎo;C项“犄”读j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恫吓烟蒂缔造恻隐之心B.演绎咳嗽伺侯白头偕老[来源:高&考%资(源#网]C.濒临推搡惊惶不足为奇D.贤慧烟囱搭讪慢条斯理【解析】选B。
侯—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江苏等省市文化管理部门应依托政府行政职能,遵循优势互补、合作互利的原则,联合外事部门的人力资源,定期____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2)针对近期我国个别在外留学人员遭遇被杀、车祸、受骗等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教育部提醒广大在外留学人员注意人身财产安全,要求有关机构____在外留学人员的安全问题。
[来源:高&考%资(源#网](3)本次大赛主题为“走进桃花源”,参赛作品可以是风景照,____锦绣江南的无尽春色;也可以是人文照,体现长三角地区的和谐春风和强劲活力。
A.沟通关心反映B.沟通关注反映[来源:Ks5u]C.勾通关注反应D.勾通关心反应【解析】选B。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如思想、文化、大桥等。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
有贬义。
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关注:关心重视,“关注”的强调意味重于“关心”。
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来源:高&考%资(源#网]A.9月24日,《解放日报》评论说:正是有了“中国模式”,无论是世界经济一帆风顺....的时候还是陷入低潮的时期,中国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影响,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B.伽西莫多又显出筋疲力尽....的样子,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
C.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D.她们感到有些不对劲儿,刚才的兴奋之情一下就烟消雾散....了。
【解析】选C。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含贬义。
用在此处不妥。
[来源:Ks5u]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对于中世纪那些傻瓜们,什么建筑都是有趣的,并不怎么关心一个刑台是否美观。
B.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到底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C.因为又把钟漏拨转,又把那驼背绑在台上,才把刑罚执行到底。
D.死里逃生的女人们冒着大雪走出地狱般的消毒室,她们有如做了一场噩梦。
【解析】选D。
A.主语残缺;B.“到底”、“究竟”语义重复,赘余;C.不合逻辑,“拨钟漏”“绑驼背”与“把刑罚执行到底”没有因果关系,应把“因为”改为“于是”,因为本句所叙是紧承上文的。
6.本场情节中,剧情是怎样发展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Ks5u]答案:平静(核实上车)→冲突(拉、冲、厮打)→化解(辩解,离开)7.在最后要安全离开的时候,卓斯纳的冒险行为该怎样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卓斯纳的冒险正是犹太人之间团结友爱的表现,是不计个人安危的崇高行为。
8.在冲突即将发生的一刻,辛德勒是怎样处理这场冲突的?展现了人物性格中的哪一方面?(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辛德勒一个箭步冲了过去,生怕发生意外,极力和德国士兵周旋。
展现了人物性格中机智、沉着的一面。
[来源:高&考%资(源#网]9.画线的舞台说明有什么深层含意?联系前面的剧情,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开戏剧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联系前文,总结概括。
答案:开幕时的“舞台黑暗”暗示前面剧情中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给人带来的黑暗冲击,暗示宇宙正像一个残酷而黑暗的坑。
“远处教堂合唱弥撒声同大风琴声”给人以希望。
整个句子把人从黑暗带向光明,使人从痛苦冲突走向幸福和谐,起到过渡作用。
10.全剧以孤老的周朴园无奈地面对痴了的侍萍、疯了的蘩漪为结尾,有什么含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样的结尾,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撼,同时对造成这个家庭悲剧的原因留下了无穷的思考余地。
答案:为了让观众在饱受感官的惊悚与心灵的震颤之后情绪恢复平静,用这个悲惨而又无奈的结局来引起人们对人性冲突的思考。
11.“尾声”中,“姊”、“弟”、“姑甲”、“姑乙”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答案: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温馨,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充满爱心和亲情。
作者如此安排意在与前面的剧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性美好的一面。
[来源:高&考%资(源#网]12.下列对“尾声”部分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姐弟俩虽然害怕但又想去询问倒在地上的鲁侍萍,既说明又老又痴的侍萍外貌神态惨不忍睹,又反映出他俩对弱者的关爱,这是纯真而又美好的人性。
[来源:高&考%资(源#网]B.从“尾声”中可以看出,周朴园终于良心发现,于是用照顾痴了的侍萍和疯了的蘩漪来为自己赎罪,这点从他询问大海的消息这一情节也可以看出。
C.《雷雨》把人放置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触及了人类带有哲学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尾声”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但必将引领观众作新的思考。
D.从“尾声”中周朴园和姑乙的对话可以看出,大海的失踪是侍萍痴呆的主要原因。
【解析】选B、D。
B项不全是良心发现,同时也是他虚伪的一种表现。
他询问鲁大海只是表现他对鲁大海是否回来找他算账的担心。
D 项鲁大海的失踪不是鲁侍萍痴呆的主要原因。
三、语言运用(15分)13.散文家董桥曾说“中年是下午茶”。
他说:“这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
”也有人说青年是早晨,那么年轻的你会预备些什么做这顿早餐呢?请模仿画线句子,也来写一句吧。
(4分)这顿早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早上。
答案(示例):倒一杯理想加一块知识抹几片热情14.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眼睛。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
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高&考%资(源#网]答案(示例):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影中,请您美美地微笑。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6分)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2018年2月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进行演讲。
演讲过程中,一名西方人模样的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
温家宝总理说:“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
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2月7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转达温家宝总理的意见时说:“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
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第(1)题应包含两个要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解答第(2)题时,可以对温总理的风范进行赞扬,也可以对青年学生的做法进行批评。
答案:(1)温家宝剑桥演讲从容应对扔鞋事件。
(2)答题要点: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温家宝总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风度(或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是对卑鄙伎俩的义正词严,二是对青年学生的宽容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