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_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我心中的孔子

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我心中的孔子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提起孔子,还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
因为,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并且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孔子是中国人不可能绕过的一个人。
每个时代,几乎无可避免地要拿孔子来说事儿。
从惶惶周游列国到确立一家之说,从儒术独尊,圣人师表,到打倒孔家店,大型祭孔活动,孔子就被装扮成各色人等登场,或神化或妖魔化。
去后种种褒贬热闹,与孔子其人究竟何干且放置一边,单说我对孔子的态度,六个字便可概括:信其道,敬其人。
这两句,为因果关系,顺序不可颠倒。
孔子一生,办成了三件大事:教书育人、传播学说、修撰典籍。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方法是推己及人,曾子对此有所延伸,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梁漱溟先生则说:"孔门之学乃为己之学,而己又是仁以为己任的己,此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席不暇暖。
"孔子之所以将整整十四年时间都花费于周游列国,虽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却执著一念,从未畏难停步,明知难为而为之,是想以此创立一个富足和谐、文明有序的理想社会。
"童年之苦寒、成长之艰辛、游说之落魄、晚年之孤寂"构成了孔子的生命色彩。
孔子,无疑是一个失意的理想主义者。
然而,落空的理想并未让孔子放弃宣扬自己的学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的杰出正在身处困境仍能心怀天下。
从政理想这扇门被关上了,十四年的努力打了水漂,不过,孔子却幸运地打开了教书育人这扇窗。
孔子晚年致力于私人讲学,有教无类。
他主张士人贤者干政,他的很多弟子因此都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开战国时期及秦以后的"布衣卿相"之局,这在中国的教育、政治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沫若曾言:孔子是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的那个上行阶级中的先驱者。
孔子立场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
优秀语文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优秀语文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伟大的孔子和孟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奇人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历史上。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勤奋和信念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思想精神,也为后来者指明了道路。
孔子曾说过:“真正的知识是将所学之事应用于实践,而不是仅仅言论和记忆。
”这一理念,提醒我们要不断努力,去实践我们学到的知识,而不要只能说说而已。
孟子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学识并不完全有关,他更应该感受善恶,懂得明辩。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也是可以通过感性的认知来完善的,而不是只靠知识的储备来获得合格成绩。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精神,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更大的智慧。
他们的思想也指引着我们走向明天,让我们向着伟大的目标不断前进,为理想奋斗,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优秀作文写我心中的孔子

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优秀作文写我心中的孔子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优秀作文写我心中的孔子篇1春秋末期,有一位圣人。
他有着“仁”的思想、“儒”学的精华。
他的一言一行,更是通向幸福的指标。
虽然离我们有2022多年的距离,但是,这个名字我们终生不忘——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刚刚学习的《论语》就是记录了他和弟子言行的一本古书。
书中所讲的,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而孔子这位圣人,在我的眼中,更是高大、尊严的形象!孔圣人教导“诚实守信、厚道人意、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导的思想也正是我们如今最需要的。
象他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圣人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道德的修养和心态。
让我们的品德高尚,升华。
也正是这一点,让孔子,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孔圣人”。
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对孔子的话了解了一番,对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深切的感悟。
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做人根本!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能施加给别人。
也正是孔子的这一翻令人受益匪浅的话,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我也十分敬佩孔子。
因为孔子对我的帮助则是胜过一切的!我的一切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帮助。
孔圣人不但对我有着莫大的帮助,对整个中国的“现代文明”都有着重大帮助。
所以,孔圣人就像是一盏明灯,不仅把我的人生照亮,还把整个中国的历史照亮,让我们的文明达到了高点。
在我的眼中,孔子、孔圣人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他的每句话都是对我的极大的感触!如果说,秦始皇是对我们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贡献,那孔子就是我们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贡献人!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优秀作文写我心中的孔子篇2推人道,复周礼,功比三皇五帝;创儒手,育桃李,才领万世风骚。
“复八百载先周礼之乐,创五千年华夏之瑰章。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文化,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中,虽经无数风雨洗礼,但仍熠熠生光。
最新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

最新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
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从来不会拒绝阅读,而总是在选择纷繁复杂的视野中紧紧追随经典的脚步。
在自己求学的过程中,他们总是不言辛苦,向知识比自己渊博和一些对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书籍上下功夫。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问家,思想家。
作为一个完全有资格来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探索吗?回答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勤奋,谦虚,好学,乐观,实事求是”这是他的学习精神。
他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
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点。
在治国方面,他主张“仁”,他的美德核心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他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他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在诗礼乐方面修身成性。
他的人生智能谈话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这些话语时,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我们也许不会学到孔子的全部,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思想 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
综合性学习
孔子和孟子作为圣人体 现出的思想光辉
看故事 猜成语 明事理 学做人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 最美妙的韶乐. 谓其“尽善矣,又 尽美也!”(极动听优美)而后大 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 肉也没有味道了.
尽善尽美:
形容做事情力求完美, 毫无缺陷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 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 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道:‚你为 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怨,乐而忘忧 的学者啊?’‛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 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 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 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 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 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 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 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 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 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 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 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 方!‛
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批评 “宰予昼寝”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公冶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 孔子为人,有时很豪放,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可是有时又很拘谨,循 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朝廷的门,那 种谨慎的样子,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
最新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

最新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他智哲的话语,阐释着一份真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他的理念,传达着一份仁爱之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他的志向,透出一份责任心。
一本《论语》,淡淡的墨迹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却了然于心底,感受的是一份灵慧,一份凝重。
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圣人——孔子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他严谨,他尚德,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
他极力维护西周礼法,在他看来礼制代表着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当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时,他表示深恶痛绝。
对政治主张,他坚定执著。
在奔走列国的年代里,曾受到暴力威胁,他不惊恐,不低头,对自己的德行能力及政治使命充满信心,加上得当的措施,终究化险为夷。
他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他实践了这个道德信条的。
他深邃,他博怀,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最重要途径。
他创办私学,广收学徒,有教无类。
他因材施教,力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因而,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他总结了私学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深刻印象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他仁爱,他乐观,他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在他身上,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
他认为人应积极乐观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所以,他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他构设并执着的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以及“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他沉稳,他灵动,许多人认为,保守、守旧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
其实,“信而好古”的他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 导语:孔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似乎孔子对人特别有深刻影响。
下面是 yjbs 作文 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所了解的孔子(1)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 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
记得,我跟着 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 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
他的许多的教育 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
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 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
例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 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
鲁昭公让他 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孔 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 一滴做的。
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 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
每当,我 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 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 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 每一件事, 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 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 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他对自己的 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
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 边的孩童请教问题, 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 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 老人。
人教版九年级年级下册五单元获奖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人教版初三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一篇: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后句含意深刻,使人大有所悟。
大家知道,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正书有“颜筋柳骨”之说。
颜体丰满遒劲,柳体则骨立挺健,至今仍是学习书法之范本。
柳体创始人柳公权是颜派鼻祖颜真卿的后辈,早年从师于颜鲁公;后来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于是柳公权不断揣摩,择颜体雄健的优点,改其臃肿肥大之弊端,掺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长,终于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柳体”。
这不正是“择善而从”!”虽好,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的可悲者。
由此可见,对待一切事物,我们要运用“所突破;反之甚至会身陷泥潭,一误再误!那么如何才能“择善而从之”?“字外功夫”,因此他站得高,望得远,能够发觉颜“圣人”和“亚圣”。
他们的思想“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理论基础,并借此建构了儒学的大厦。
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
”而一个“仁”字涵盖了儒家的全部思想核心小学时老师讲的孔子的故事让我们稍稍对孔子有一点了解,而孔子的《论语》便让我们更加进一步走进了孔子。
为了提倡仁爱的思想,孔子踏上了周游列国的艰难征程。
为了形成与发展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思想,他费尽一生,不停奔波跋涉,到他去世之前也不肯放弃。
可他,一代仁者,虽然有大夫的身份,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让人不禁感到遗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也许,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诚实与“不耻下问”的精神是更值得后人去学习的。
殊不知,在如今这个面具的社会中,许多人就是怕丢脸而不敢去问。
而当时身为圣人的孔子在面对孩子们“熟为汝多知乎?”的嘲笑中,还能诚实地回答自己“不能觉也”是需要多大的诚实与勇气啊!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勇敢地承认自己不知道,去“不耻下问”呢?“金无足金,人无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_初三下册第
五单元作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450字_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阴晴圆缺,铸就了五千年的传统精神;五千年的日出日落,酿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灿烂。
孔孟的思想、孔孟的学风、孔孟的精神对我们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主张学习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诚实的态度;“仁”是他学说的精髓,他主张“爱人”,认为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坚持“人和”胜于一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他提倡做人要做到“舍生取义”。
他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民贵君轻”,认为统治者应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他还主张按时令砍伐树木,不过分捕捞鱼虾,他希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他就是儒家学说的另一位代表——孟子。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作文800字_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
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
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
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
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
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
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
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
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
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
我答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
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
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
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
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
“哪里?我看看。
我说。
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
“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
我赞叹着。
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
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