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道理启示(教师版)
特级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启示

特级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和启示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特级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重视文化背景的导入特级教师往往善于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
通过讲解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地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特级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注重文言文的诵读特级教师普遍认为,诵读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特级教师在教学中会运用多种诵读方法,如示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注重字词句的讲解特级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非常注重对字词句的深入剖析。
他们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规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同时,特级教师还会通过对字词句的辨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强调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特级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他们会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特级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讲解古代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
突出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如示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字词句的讲解掌握字词句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字词句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课外文言文教师版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狸食鸽叶侯之家,获二鸽,缚之翅而畜之野。
狸(野猫)知其不能飞也,攫(抓住)而食其雌。
雄者怒,奋起喙(鸟嘴)啄狸,狸嗥(野兽吼叫)而去。
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
雄因自恃(依仗)其强,不为备。
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狸嗥而去.②若惮.雄不敢近2、下面“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3分)A 缚其翅而畜其野B 攫而食其雌C 狸嗥而去D 狸至而又食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4、你从本文中得到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1)逃跑(2)害怕2C3未过多久,雄鸽竟然被猫吃掉。
4从雄鸽被吃得出:骄傲自大,放松警戒,必将失败。
或从猫得出:不怕失败,抓准时机,一举成功。
翻译:叶侯的家人捕获了两只鸽子,绑住它们的翅膀,放到野外去喂养。
有一只野猫看见了,知道它们不能飞,抓了其中母的吃了。
公的很愤怒,奋起用它的尖嘴啄野猫,野猫嗥叫着逃开。
没有几天,叶侯家又得到一只母的(鸽子)。
野猫过来又吃了它。
但是因前面被啄的原因,好象害怕不敢靠近(公鸽子)。
公(鸽子)因此凭借着自己强大对野猫不加防备。
不久后,雄鸽竟也被野猫给吃了。
(二)“四知”先生大将军邓骘闻杨震贤而辟之①,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②为昌邑令,谒见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注释]①大将军邓骘(zhì)闻杨震贤而辟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达,于是征召他(为官)。
②王密:人名。
③谒见:拜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举茂才举()(2)故人知君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3、杨震被称为“四知”先生的原因是什么? (3分)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答案:1.(1)推举,选拔(2)了解 2.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关注点:怀,遗)(2分) 3.杨震为官清廉,曾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话拒绝了王密的钱财(3分。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文言文阅读二.教师版

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文言文答题技巧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学者有四失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启示

学者有四失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启示
学生可能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人的学习,可能错在贪多,可能错在求少,可能错在不专注,可能错在不求进取.这四种果实产生的原因,其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了解了心理状态,然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白话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
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或失则多:贪多会导致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无法深入;
或失则寡:学得少,自然就不能系统学习,也就掌握不了系统的知识了;
或失则易:只学容易的,学习就不会有进步;
或失则止:学习了一阵,就停止了,也是不会有进步的。
它启示我们,要按照学习者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要以学为中心。
传统的教师中心或儿童中心都是有问题的,教育中的中心是学生的“学”,是学习中的儿童。
文言文富含道理

文言文富含道理
文言文,这种古老的中文写作方式,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道理。
它的精炼和深邃,使得每一句话都如同一块宝石,需要经过细心的琢磨,才能发现其中的价值。
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以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不应强加于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物。
这种“推己及人”的道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
再比如,《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以水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品质。
水,柔软而又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它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居于人所厌弃的地方而为众生的需要。
这告诉我们,人应该像水一样,具有包容、谦逊、不争的品质,才能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文言文中蕴含的道理不仅限于个人修养和人际交往,还涉及到国家治理、社会和谐等方面。
例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阐述了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天下之间的关系和治理之道。
它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要从个人做起,通过修身养性来影响家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总之,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道理。
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些道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第十讲 阅读专题(文言文难点之阐述启示)(教师版)

第十讲阅读专题(文言文难点之阐述启示)【知识窗】在文言文阅读中,阐述启示类题目往往是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
启示可以从故事的任一角度展开,所以一个故事的启示可以有很多个。
如《郑人买履》一文,我们从郑人的做法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做事情要懂得灵活变通,不能固执刻板。
【技法点拨】1.看题目,定方向——通过阅读题目,明确“启示”的方向范围。
2.从结果,找原因——从事情的结果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从而确定“启示”的内容。
3.析形象,知品行——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品德,从而引出“启示”。
如《鹬蚌相争》中,分析鹬、蚌的形象,我们可以得出要懂得在斗争中警惕真正的敌人,学会谦让,会权衡利弊得失,否则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有可能让第三者钻空子、坐收渔利。
4.抓议论,明主旨——抓住文中的议论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中心论点,从而引出“启示”。
如《叶公好龙》一文的最后一句,作者发表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我们从议论中可以得出“做人要诚实,表里如一,不要盲目追捧外在,要深入了解本质”的启示。
【例题精析】好为人师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
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
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
弱翁与僚属部曲①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
弱翁放意②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
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
传者以为笑。
【注】:①部曲:侍从兵士。
②放意:随心所欲。
1.你从上文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为人要谦逊、有自知之明,不可不懂装懂;要尊重别人,不可随意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否则只会自取其辱。
【解析】通过文章中的人物的表现,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组织答案。
【翻译】钟弱翁(钟傅,字弱翁;南宋官员)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讥评匾额上的字,极力撤掉原来的,并自立名目,重写一额。
然而他的字实在不好,周围人都为此苦恼。
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阁楼。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三.教师版

张良巧计解危难一天,刘邦在洛阳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这句话让刘邦吃了一惊,他刚做了汉朝的皇帝,天下初定,现在居然有人出来造反,这不能不让他着急。
他赶忙向张良询问底细,张良分析说:“陛下斩蛇起义,全靠这些将士们出生入死才夺取了天下。
现在,陛下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帝位,将军们最关心的就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
可是,陛下分封的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处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
现在,将军们一边盼着陛下尽快对他们进行分封,一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自己得不到封赏,还有一些人害怕平时得罪过陛下,会遭到陛下的处罚。
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发难。
要是处理得不合适,就会发生内乱。
”“事到如今,该如何收拾呢?”刘邦忙问。
张良不慌不忙地说:“我有一计,可以对付这个局面。
陛下请告诉我,平时您最恨的而且将军们都知道的人是谁?”事已至此,刘邦只得如实相告:“我最恨的人是雍齿。
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威望。
可是他依仗着自己的功劳,说话不顾君臣之礼,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难堪。
我真想把他给杀了,以解我心头这口恶气。
但想到那时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忍了。
”张良拍手笑道:“这就好了,陛下马上封雍齿为侯,那些有战功而担心陛下为难他们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会消除一切顾虑,再也不会造反了?”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摆下酒宴,当着大臣和将军们的面,封雍齿为什方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赏的进度。
在这之前还准备滋事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高兴兴地说:“现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分封奖赏吧!”张良的这一计策,平息了这场将要发生的叛乱。
课前预习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翻译指导【翻译技巧】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人教部编版期末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教师版)

一、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完成1-3题。
(6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到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不回的一项( )(3分)。
A. 君子之.行B. 非学.无以广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C. 年与时.驰D. 将复.何及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狼》)8.本文在论述“志”、“学”关系的时候多次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说明。
(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
(8分)许金不酬明刘基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渔者以舟往救之。
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舣⑥而观之,遂.没。
【注】:①贾人:商人。
②苴:枯草。
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
⑤薄:撞。
⑥舣:叮,使船靠近。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2分)①渡河而亡.其舟( ) ②予.尔百金( )③向.许百金( ) ④遂.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②是许金而不酬者也!5.从这个故事中的商人身上,我们吸取了一个什么教训?(2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
为解答此类题目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
之:的;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之:的B.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
6、讽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
或: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
实践真知
1、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
(鲁莽从事要不得)。
2、.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
过犹不及。
3、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4、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
5、观察事物要细心(或细小的错误也会影响真实性;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等)。
6、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7、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
或: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8、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
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或: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
11、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
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12、凡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二、专题精讲
例题1:普陀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
浴肆避鬼
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①。
一人宵②行,无灯而微雨,闻后有屐声,顾.见一大头,身
长二尺许。
伫立观之,头亦随立。
及行,头亦行,及趋,头亦趋。
其人大恐,亟驰③至浴肆,排闼④直入;未及掩门,头亦随入。
此人几落胆矣。
引.烛观之,乃一小儿也。
盖以大
斗障雨,亦惧鬼,故紧随之耳。
是亦为错者也。
向使此二人各散去不白,则以为真鬼矣。
今之见鬼者,可卒⑤惧也哉?
【注释】:
①邪秽:指鬼怪。
②宵:夜。
③亟驰:快跑。
④排闼:用力推门。
⑤卒:同“猝”。
仓促,急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