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β2-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2013年检验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β2-微球蛋白临床意义β2-MG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其分子量为11800,是由1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条多肽链,易被肾小球滤过。
β2-MG从肾小球滤过后,其中99.9%的部分由近曲小管以胞饮方式摄取,转运到溶解体降解为氨基酸,所以滤过的β2-MG 并不回到血循环中。
正常人血中β2-MG含量极微,且合成和分泌非常稳定。
血中β2-MG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是判断肾脏早期受损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β2-MG 是检查肾功能的一种方法,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FR)较SCr敏感,可以早期判断肾脏受损。
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2-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
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1、评价肾功血β2-MG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2-MG升高。
(1)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小球动脉硬化,使肾小球滤过机能下降,从而导致血β2-MG增高,动态地观察糖尿病人血清β2-MG变化对于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血清β2-MG含量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程增长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肾小动脉硬化的数量增多,致使肾小球滤过明显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所致,因此,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清β2-MG有利于发现早期轻度肾功能损害程度。
(3)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2-MG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4)血β2-MG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2、诊断恶性肿瘤(1)血β2-MG是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β2-MG浓度明显增加。
(2)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3、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血β2-MG增高,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
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1 800的蛋白质。
β2-M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1 生理与生化β2-M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的β链(轻链部分),因电泳时出现于β2区带而得名。
β2-M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它以非共价键与HLAⅠ类分子中的重链结合,并参与维持三级结构。
β2-M 分子内含有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基,等电点(pI)为5.7,半衰期约为107 min。
在健康人中β2-M以相对稳定的速率合成,约为150~200 mg/d,随HLA的更新、代谢、降解释放入体液。
因其相对分子量小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自由地经肾小球滤入原尿,滤过的β2-M在近端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吸收率达 99.9%,重吸收的β2-M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被分解破坏,因此,正常情况下仅有微量β2-M向尿中排出。
血清中β2-M浓度与排泄率和合成两者相关,健康人群其血清浓度相对稳定。
尿液中β2-M排出量取决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和血中β2-M 浓度。
2 标本采集与分析前变异 2.1 血液标本血清、血浆标本皆可,以血清标本为佳。
在抽取血液标本后,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在室温不宜超过3 h,分离后的标本4 ℃可保存1周,-20 ℃下可较长时间稳定。
2.2 尿液标本分子量尿液标本中β2-M在pH<6.0时很不稳定,2 h内发生变性,即使在膀胱内也是同样的。
故尿液标本不宜采集清晨第一次尿(晨尿往往pH<6.0),而通常收集在白天任意时间的尿样本。
排尿后必须检测pH,必要时可以在盛器内加几滴2 mol/L NaOH使其碱化。
如收集24 h尿液标本,宜在采集尿液标本的前1天,给患者服用NaHCO3等碱性药物,使尿液pH>6.0,按要求收集的尿液标本放4 ℃可保存4周,-70 ℃可稳定2年,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陈秀玲;钱竞秋
【期刊名称】《南通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10)002
【摘要】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50例正常人和10例糖尿病、58例肝病、48例肿瘤病、35例结缔组织病、22例妊娠高血压病人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
27例脑外伤、15例脑膜感染病人脑脊液β_2-MG含量。
正常人血清β_2-MG均值为2.15±0.4μg/ml。
结果表明以上患者血清和脑脊液β_2-MG 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人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开展血清、脑脊液β_2-MG测定对以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可提供可靠的、敏感的依据。
【总页数】3页(P113-114,128)
【作者】陈秀玲;钱竞秋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相关文献】
1.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检测对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损害的临床意义[J], 卢光全;白淑霞;秦霞;李儒贵
2.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及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J], 李瑾;胡梅霞
3.α-1-微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前体与叉头框蛋白M1的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及
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郭伟; 原丽; 王宇; 王杰; 梅相煌; 李文媛
4.β2微球蛋白联合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J], 何健祥; 林雅媛; 刘光明; 李健茹
5.β2-微球蛋白联合尿系列蛋白检测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肾损伤患者诊断中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J], 叶丽红;陈潇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β2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摘要]:β2—微球蛋白是分子量为11800的小分子蛋白,肿瘤细胞合成β2—微球蛋白的能力也很强。
进入血循环的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约99.9%被近端小管重吸收,仅0.1%由终尿排出体外,当体内β2—微球蛋白合成增多或肾脏排泄减少时可引起血β2—微球蛋白增加,所以β2—微球蛋白是评价肾脏功能的灵敏指标,同时也是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指标。
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内源性低分子量血清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存在于细胞的表面,由人第15号染色体的基因编码,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含量极微。
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不再返流入血,故而正常情况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量保持稳定水平。
一.在评价肾脏功能中的应用1.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β2—微球蛋白相对分子量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并仅由肾脏排泄且体内产生速率恒定,不受年龄、性别、机体肌肉组织多少的影响,因此血清β2—微球蛋白评价肾功能比血清肌酐更灵敏,是反映糖尿病和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指标。
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而尿液中排出β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荷增加。
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而尿β2-微球蛋白正常,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血β2-微球蛋白正常而尿β2-微球蛋白升高主要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明显受损,见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功能缺陷,范科尼综合征,慢性镉中毒,Wilson病,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血、尿β2-微球蛋白均升高主要由于体内某些部位产生过多或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受到损伤。
β2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临床意义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 2-MG 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
脑脊液中β 2-MG 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1 、肾功能是影响血β 2-MG 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β 2-MG 估测肾功能。
( 1 )血β 2-MG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 2-MG 升高。
( 2 )血β 2-MG 是反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 3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 2-MG 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 4 )血β 2-MG 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2 、恶性肿瘤时的血β 2-MG 。
( 1 )血β 2-MG 是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β 2-MG 浓度明显增加。
( 2 )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3 、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 EB 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及 HIV 感染时,血β 2-MG 可增高。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血β 2-MG 增高,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活动期。
5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β 2-MG 升高,并且和关节受累数目呈正相关。
目前认为测定血β 2-MG 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尿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尿β 2-MG 浓度主要与肾小管功能有关。
1 、检测尿β 2-MG 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 2-MG 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 、尿蛋白 / 尿β 2-MG 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 / 尿β 2-MG 比值大于 300 ;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 10 ;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β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 G)临床意义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 2-MG 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
脑脊液中β 2-MG 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 2-MG 检测的临床意义1 、肾功能是影响血β 2-MG 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β 2-MG 估测肾功能。
( 1 )血β 2-MG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 2-MG 升高。
β 2-MG 浓度明显β 2-MG 升1 、检测尿β 2-MG 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 2-MG 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 、尿蛋白/ 尿β 2-MG 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 尿β 2-MG 比值大于300 ;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10 ;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3 、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时,尿液β 2-MG 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基本正常。
4 、用于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肾移植无排斥反应者,尿β 2-MG 浓度常无明显增高;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在排斥前数天即见尿β 2-MG 明显增加,在排斥高危期,连续测定有一定预示价值。
5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 2-MG 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6 、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时,尿中β 2-MG 明显增高。
7 、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尿β 2-MG 可用为筛选试验。
解,不再返流入血。
正常人B2微球蛋白的合成速度和细胞膜释放的量是非常恒定的,从而使B2微球蛋白含量保持稳定水平。
而许多疾病,肝炎、肾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均可使血B2微球蛋白升高。
血和尿B2微球蛋白的意义如下:1、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而尿β2-微球蛋白正常,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β2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B 2—微球蛋白(B2 -MG)临床意义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B 2 -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
脑脊液中B 2 -MG 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B 2 -MG检测的临床意义1 、肾功能是影响血B 2-MG 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B2 -MG 估测肾功能。
(1 )血B 2-MG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B 2 -MG 升高。
(2 )血B 2 -MG是反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 3 )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B 2 -MG 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4 )血B 2 -MG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2 、恶性肿瘤时的血B 2 -MG 。
(1 )血B 2-MG是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 B 2-MG浓度明显增加。
( 2 )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3、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及HIV感染时,血B 2 -MG可增高。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血B 2 -MG 增高,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活动期。
5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B 2 -MG 升高,并且和关节受累数目呈正相关。
目前认为测定血B 2 -MG 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尿B 2 -MG检测的临床意义尿B 2 -MG浓度主要与肾小管功能有关。
1、检测尿B 2-MG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 B 2 -MG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尿蛋白/尿B 2-MG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尿B 2-MG比值大于300 ; 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10 ;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β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β微球蛋白临床意义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β2—微球蛋白(β2-M G)临床意义临床上检测血或尿中的β2-MG浓度为临床肾功能测定、肾移植成活、糖尿病肾病、重金属镉、汞中毒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较早、可靠和灵敏的指标。
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血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1、肾功能是影响血β2-MG浓度的最主要因素,用血β2-MG估测肾功能。
(1)血β2-MG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2-MG升高。
(2)血β2-MG是反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3)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2-MG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4)血β2-MG有助于动态观察、诊断早期肾移植排斥反应。
2、恶性肿瘤时的血β2-MG。
(1)血β2-MG是以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主要标志物,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血β2-MG浓度明显增加。
(2)可用于评价骨髓瘤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3、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及HIV感染时,血β2-MG可增高。
4、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血β2-MG增高,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
5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β2-MG升高,并且和关节受累数目呈正相关。
目前认为测定血β2-MG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并可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尿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尿β2-MG浓度主要与肾小管功能有关。
1、检测尿β2-MG是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2-MG明显增加,且与肾小管重吸收率呈正相关。
2、尿蛋白/尿β2-MG比值有助于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
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尿β2-MG比值大于300;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小于10;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两者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及医学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BMG)分子量为11800,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由此释放入血循环。
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
半寿期约107分钟,可透过肾小球,但尿仅有滤过量的1%,几乎完全可由肾小管回收。
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
主要的临床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
特别用于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可出现尿中BMG排出量增加。
在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BMG 可增高。
[参考值] 1.0~2.6 μg/L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
(1)肾脏疾病:尿毒症、肾炎、糖尿病肾病和肾移植受者初期(肾移植排异反应)。
(2)恶性肿瘤:骨髓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其他如肝硬变、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和慢性炎症等。
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由肾小球滤过的β2-M经肾小管时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如果尿液中β2-M排出增高,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
【正常参考值】0.03~0.37 mg/天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近端肾小管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病、脏器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艾滋病等。
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Fanconi综合征、Wilson
病、镉金属中毒,以及摄入庆大霉素、硝苯地平(心痛定)、妥布霉素等药物。
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