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水溶液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学案(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判断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会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电离平衡状态,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知衡识回顾卜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第一课时1. 回忆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介绍的电解质、非电解质。

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2. 电解质都能导电吗?3. 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导电?请大家根据所学,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 .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Q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S0 2、NH、NazQ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小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电离特点溶液中存在微粒实例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一、强弱电解质1. [思考]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除了浓度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2. [实验]等体积,等浓度盐酸和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1mol/LHCI1moI/LCH s COOH与镁条反应现象溶液的pH值注意: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在实验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3. [结论]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其溶液中的的H浓度_______ .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电离程度 _______________ 。

4. [归纳]⑴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物质类别电离特点溶液中存在微粒实例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Br、HI、HCIO 4强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大多数盐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CI、BaSO4弱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氟酸、次氯酸等弱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等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水讨论: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有区别,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如何加以区分?5. 电离方程式:⑴完全电离,符号选用“ =”:HCI = H ++CI- Ba(OH) 2 = Ba 2++2OH部分电离,符号选用“=^”: CHCOOQ^CHCOOM NH3 • H2^=^N H++OH⑵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完成,以第一步为主:H2SO^^H+HSO HSO —- H +SC32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完成:Fe ( OH 3弓^ Fe3++3OH酸式盐在熔融状态和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在熔融状态:NaHCQ =Na++HCO NaHSO 4 =Na++HSO在水溶液中:NaHCQ =Na +HCO HCO 3-=^H+CO-NaHSO=Na++l4+SO2-6. [问题讨论]:①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而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小,是否正确?为什么?试举例说明?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无关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下列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强电解质,为弱电解质。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教学案-江苏省句容市2021届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教学案-江苏省句容市2021届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第六章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课时:第一课时班级:姓名: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溶质和溶剂,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2. 理解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3.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判断,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判断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1.溶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解的物质叫。

2.溶质可以是体、体,也可以是体。

溶剂有多种,可以是水、汽油、酒精等,但在一般情况下都指的是,除特殊说明外。

3.人们把溶液中所含的量叫做溶液的浓度。

人们常用溶液中所含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与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常用表示。

二、教学过程(一)溶液的组成【阅读理解】1.溶液都是由和组成的。

【交流讨论】:你知道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是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吗?【归纳总结】:2.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判断:当固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当气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当液体溶于液体时,是溶质,是溶剂;如果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通常作溶剂。

3.溶液的命名规律。

如:把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中形成的溶液名称叫。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讨论交流】1.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是100毫升吗?为什么?2.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学生小结】溶液中存在的一些量的关系:1.溶液的体积不能是和的简单相加2.溶液的质量= +【活动与探究】课本P11—12配制两份蔗糖溶液1.请你猜一猜,下述两个实验所得的糖水哪个更甜一些?2.将实验数据填入【讨论】利用表格中的数据,你能用哪些比值来说明你的猜想?【归纳总结】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越高。

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学生版)-高二化学同步精品学案

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学生版)-高二化学同步精品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精品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一.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1.电离方程式:,简写为。

2.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当水的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产物H+和OH-浓度之积是一个常数,叫作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

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

(包括中性、酸性、碱性溶液)。

(1)难:极难电离,根据K W判断,常温下1 L水只有mol的水发生电离;(2)逆:是可逆过程;(3)等:电离出c(H+) =c(OH-) =(25℃);(4)吸:是过程。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的酸碱性(1)酸性溶液中是否含有OH-,碱性溶液中是否含有H+?(2)纯水中无论加入酸或碱,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或“抑制”)。

2.溶液的pH【理解应用】(1)25 ℃时,分析下列溶液的c(H+)和c(OH-)及pH(2①二氧化硫的水溶液②氯化钠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3)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则此溶液中c(OH-)为________ mol·L-1,该温度时的K w=________。

如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0×10-6mol·L-1,则c(OH-)为________ mol·L-1。

此时温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5 ℃。

3.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4(1)医学上血液的pH是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参数。

(2)人体健康调节:如洗发时人们用的护发素主要功能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3)环保领域中测定酸性或碱性废水的pH,利用中和反应进行处理。

(4)在农业生产中调节土壤的pH,更适宜农作物生长。

(5)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液的pH是影响实验结果或产品质量、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高中化学水溶液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水溶液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水溶液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水溶液中的平衡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 掌握水溶液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

教学内容:
1. 水溶液的定义和性质。

2. 溶解度和溶解平衡。

3. 酸碱平衡和盐水平衡。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水溶液的知识,提出学习的主题是水溶液平衡。

同时,引入水溶液
的平衡概念。

第二步:讲解水溶液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图像展示和示例演示等方式介绍水溶液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溶解度、溶解
平衡等内容。

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水溶液的形成。

第三步:探讨溶解度和溶解平衡(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溶解度和溶解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计算演
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平衡的动态过程。

第四步:学习酸碱平衡和盐水平衡(20分钟)
教师讲解酸碱平衡和盐水平衡的定义、反应特点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并通过实例讲解如
何调节水溶液的酸碱程度和盐水浓度。

第五步: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针对水溶液平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相互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水溶液平衡的重要性,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掌握水溶液平衡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和指导。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教学内容:水溶液的配置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配置不同浓度的水溶液;
4. 掌握在实验中正确使用溶解度表和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资料:溶解度表、溶液配制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
1. 讲解水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配制实验步骤,配置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2. 学生使用溶解度表和稀释计算方法,计算和稀释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四、总结
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作业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相关习题。

六、延伸
学生可选定其他溶质,进行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配置实验。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准确无误;
2. 学生对水溶液的特点和浓度单位是否掌握。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溶液配置知识。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溶液1.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溶液1.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

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标要求: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溶液组成如何表示?”、“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等四个问题。

学生对于溶液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中也用到过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等。

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他们对溶液的认识仍是感性的、不具体的,甚至还存在着“迷思概念”现象。

对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溶液在生命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

学习建议:根据设置的情境,从自己熟悉的溶液入手,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及观察,借助溶解动画视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认识溶解现象得出溶液的特征及概念,分析溶解过程中通常都伴随能量变化。

联系生活常识,通过实验观察,认识乳化现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

2.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学会饱和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难点是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准备:多媒体;烧杯(50ml)3只,试管2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胶头滴管;食盐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汽油、植物油、洗洁精。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篇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二第3章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广州市第一中学林婉贞 2013.9.27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H+]、[OH-]及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教材,学会读表,自主学习(2) 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通过回顾旧知识,推导新知识。

(3)培养极短时间内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4)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前想清楚实验方案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交流的愉悦感(2)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二、教学重难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三、教学设计思路: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回顾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回顾水的电离平衡,强调逻辑思维,以达成了三维目标。

四、教学实录123五、同课异构的评价记录两位老师的目标设计不一样,组织不一样。

林婉贞的课:①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新旧知识之间不断渗透水的电离平衡移动解决问题,强调建构逻辑思维。

行云流水,有矛盾,有碰撞,达成了三维目标。

②教学设计成熟,指导学生会学,不断提醒学生使用教材去生成知识,有层次有递进,思考深度到了。

③设计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气氛和协自然。

杜明成的课:①学科专业水平高,希望通过实验产生认知冲突,解决三个问题,但三个问题同时抛出,让学生无所适从。

②设计想跳出教材,逆向思维展开教学,高定位设计教学线路,但过于拔高,逆向知识线逻辑关系不明显,学生反应不断递减。

③教学重点放在pH的计算,如果放在第3课时来上就很合适。

六、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老教师,用多了教材,就想跳出教材,这容易跳出学生。

只要深刻思考学生情况、把握教材重点,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出彩不只是创新,更重要是落实。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把握目标~明确方向】本节要掌握的知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掌握电离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理解电离常数在电解质强弱比较中的应用。

4.掌握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结构和组成上加以理解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加以判断,能够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而离子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难点: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常数的意义。

【自主学习~问题生成】请同学们严格按照“阅读六字诀”进行学习。

“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查:查着工具(本案资料、工具书、你的边的资料等)读划:划着重点(在重点内容上做上标记)读写:写着感想(在相应位置上写上自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读记:记(背)着内容(背诵你所理解的重点知识)读练:练着习题(例题)(通过练习实现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巩固及掌握)读(实现作业前置:简单作业课本化,复杂作业工具(编印)化)思:思(想)着问题(对阅读及练习中产生的新的疑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读人体血液的pH几乎恒定在7.35~7.45,否则人体便不能正常工作。

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常向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称之为蚁酸(主要成分为HCOOH)的有机酸。

当人受到蚊叮蚁咬时,皮肤上常起小疱,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酸碱平衡被破坏,若不治疗,过一段时间小疱也会自行痊愈,这是由于血液中又恢复了原先的酸碱平衡,你能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上述现象吗?⒊请同学们用“阅读六字诀”认真阅读课本选修4第三章P39~43“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阅读时注意:【问题1】(A级)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什么是强电解质?什么是弱电解质?【问题2】(B级)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有什么关系?【问题3】(C级)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跟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的分类之间有什么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跟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4】(C 级)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问题5】(A 级)什么叫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什么特征?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问题6】(B 级)以改变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问题7】(B 级)什么是电离常数?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 【问题8】(C 级)如何区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如何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问题9】(C 级)多元弱酸及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应如何书写?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上述问题,用“阅读六字诀”认真阅读课本选修4第三章P39~43“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⒋请同学们认真的、不应付的完成:(A 级)课本P40“实验3-1”的表格及P41~42“思考与交流”课本P43~44习题; (B 级)本学案【新知学习~不议不讲】; (C 级)本学案“【点睛示例~当堂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水溶液学案(一)
[考纲要求]
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书写。

[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水的电离是一个________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________。

2、[H+][OH-]=K[H2O],在一定温度下,K与[H2O]都是常数,其乘积也必然是常数,因此[H+][OH-]也是常数,我们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K 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说明:①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酸碱盐溶液,常温下K W=[H+]·[OH-]=10-14mol2·L-2。

②K W是温度的函数,与[H+]、[OH-]的变化无关。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________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降低温度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2)加入酸或碱:使溶液中[H+]或[OH-]增大,________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3)加入能水解的盐:由于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能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了水的电离。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mol/L,则此时水的c(OH-)=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稀H2SO4,使c(H+)=5×10-6mol/L,则c(OH-)=________
(跟踪练习1)纯水在25℃和80℃的氢离子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肯定
(跟踪练习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mol/L-2,K(35℃)=2.1×10-14mol/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H+]>[OH-]
C、水的电离百分率α(25℃)>α(35℃)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②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③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

如:CO2、SO2、NH3等气体不是电解质,它们溶于水后所得的化合物H2CO3、H2SO3、NH3·H2O则是电解质。

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不同于金属的导电。

2、在水溶液中________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强电解质。

3、在水溶液中________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弱电解质。

注意:①CaCO3、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它们是强电解质。

②HgCl2等极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

③钾、铵等的酸式盐一般为强电解质。

④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________的作用叫做溶剂化作用。

5、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________”。

如H2SO4=________,Ba(OH)2=______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写电离方程式时,用“________”
①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
CH3COOH________
NH3·H2O________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必须分步写出,不可合并(其中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2CO3________________ HCO-3________________
③多元弱碱分步电离(较复杂),在中学阶段要求一步写出。

如:Fe(OH)3________________
(3)酸式盐在熔融或溶解条件下的电离
如: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融)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
例2、下列物质:①熔融的NaCl ②NaOH溶液③Cu ④SO2⑤BaSO4
⑥石墨⑦液态HCl ⑧NH4HCO3
能够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__,强电解质有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离过程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C、1L 0.1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0.2mol的H+
D、1L 0.2mol·L-1的H2SO3溶液中含有0.2mol的H+
[当堂检测]
1、把1mL 0.1mol·L-1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
A、1×10-4mol·L-1
B、1×10-8mol·L-1
C、1×10-11mol·L-1
D、1×10-10mol·L-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溶液中无OH-
B、NaOH溶液中无H+
C、NaCl溶液中既无H+又无OH-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 W=[H+][OH-]=10-14mol2·L-2
3、如果25℃时K W=10-14mol-2·L-2,100℃时K W=10-12mol2·L-2,这说明()
A、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前者[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K W与温度无直接关系
4、“在火星找到水存在的证据”位居《Science》杂志评出的2004年10大科技突破之首。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是一种较弱电解质
C、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D、高效催化剂可使水分解获得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5、可用于判断某电解质是弱电解质的依据是()
A、某电解质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B、某电解质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导电能力不强
C、某电解质溶于水后,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出离子
D、某电解质常温下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
6、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
B 、碳酸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C 、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 、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7、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HS 溶于水:HS -+H 2O===H 3O ++S 2-
B 、KH 2PO 4溶于水:H 2PO -4
2H ++PO 3-4
C 、HF 溶于水:HF H ++F -
D 、NH 4Cl 溶于水:NH +4+2H 2O NH 3·H 2O+H 3O + 8、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 =[H +][OH -],所以K W 随溶液H +和OH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B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与水的电离常数K
C 是同一个物理量
C 、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与水的电离常数K C 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
9.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 (H +)=2.4×10-7 mol / L ,则c (OH -)为 ( )
A . 2.4×10-7 mol / L
B . 0.1×10-7 mol / L
C . 71410
4.2100.1--⨯⨯ mol / L D . c (OH -)无法确定 10、下列物质中:
A 、NaOH 溶液
B 、Cu
C 、液态HCl
D 、液态CH 3COOH
E 、蔗糖溶液
F 、液氨
G 、氨水
H 、CuSO 4晶体
I 、石墨
J 、无水乙醇
(1)能导电的是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
(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