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_省略_段抬高型患者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_张学志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观察

抽吸并血小板膜糖蛋 白 lb Ⅲa I / 受体拮抗剂替罗
非 班冠 脉 内注射 , 以探讨 其联 合 治疗 A 的 安全 性 MI
和有效 性 。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临床 资 料 随 机选 取 2 0 . 0 7年 1月 ~2 0 0 9年
122 检 测方 法 .. 联合 应 用 TMI sm T I 和 u S R方 法 评 价 急 诊 P I 心 肌 组 织 的 再灌 注情 况 。根 据 文 C时
献 的方 法将 TM1 4级 。sm T I 分 u S R评 价 法 : 取 选
于 IA近 、 R 中段 , 栓负 荷较重 ( 管 内可见 明显血 血 血 栓影 )管 壁 无 明显 弯 曲和 严 重 钙 化 。主 要 排 除标 ,
山东 医药 2 1 02年第 5 2卷第 5期
急性 心 肌 梗死 介 入 治疗 中血 栓 抽 吸 及 替 罗 非 班联 合 应 用疗 效 观 察
周 东晖 , 元哲 , 金 王 琦, 凤臣, 姚 柳 兢
( 国医科 大 学附属 第四 医院 ,沈 阳 10 3 ) 中 10 2
摘要 : 目的
探讨急性 心肌梗死 ( M ) A I 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 ( C ) P I 治疗 中应用血 栓抽 吸联 合替罗非 班冠脉 内
胸痛症 状发 作 、 型 的 S . 改变及 血清 心肌 坏死 典 TT段 标 志物水 平 变 化 , 三者 具 备两 条 ; 同意 P I 疗 , ② C治 发病 至血 管开通 时 间 <1 ; 2h ③冠 脉造影 证实 至少 1 支冠 状动 脉 闭 塞 , 闭塞 血 管 直径 ≥3 0 m 病 变 位 . m,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5-20T01:12:34.85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2期作者:崔丹红[导读] 目的:判定血栓抽吸导管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内科导管室陕西西安 710032【摘要】目的:判定血栓抽吸导管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结合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各组人数为26例。
A组采取血栓抽吸导管方法处理,B组采取常规急诊介入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情况。
结果:①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B组低,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②A组的血流分级情况和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效果较好,不但能改善患者血流分级,而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在该病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予以应用、推广。
【关键词】血栓抽吸导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指的是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心脏肌肉缺乏血液供应产生的坏死,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如果没有及时诊治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1]。
发病原因:心脏内血液灌注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及心肌耗氧增加等。
临床表现:心前区疼痛/憋闷感,疼痛位置为胸骨后方,经左下方延伸到左侧肋骨、上腹部,以及左肩、口腔、头部等。
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实行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常规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撷取近年来收治的例患者,分析 1.临床一般资料、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处理,均分为了A组、B组。
A组男女比例为:14:12;年龄在22~70岁的区间,中位年龄为(46.5±4.4)岁。
血栓抽吸并直接 PCI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

血栓抽吸并直接 PCI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王端;司良毅【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124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分为两组,观察组(n=56)行血栓抽吸并直接PCI术治疗,对照组(n=68)行单纯PCI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内溶栓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TIMI),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1hST抬高回落超过50%百分比,术后随访6个月。
结果观察组术后1hST段抬高回落超过50%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红蛋白、cTnT、CK‐MB水平,术后校正的CTFC、术后无复流率和慢复流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50%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栓抽吸并直接PCI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直接PCI治疗。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hrombus suction and direc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Methods A total of 124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under the agreement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6 cases) wastreated with thrombus suction and direct PCI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68 cases) was only treated with PCI treatment ;the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TIMI flow of coronary artery ,postoperative 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 (CTFC) ,levels of myoglobin ,cTnT and CK‐MB ,percentage of S T elevation back over 50% ,postoperative 6-month follow‐up situ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postoperative ST segment elevation drop>50% at postoperative 1 h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the levels of myoglobin ,cTnT and CK‐MB ,postoperative corrected CTFC frames and rate of no reflow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during postoperative 6 -month follow up ,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such as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vascularization ,etc)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 .05);the percentage of LVEF>5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 .05) ,moreover the percentage of LVEF>50% i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P<0 .05) .Conclus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rombus suction and direct P CI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is superior to simple direct PCI treatment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08【总页数】3页(P1053-1055)【关键词】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作者】王端;司良毅【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科,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大部分患者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持久性剧烈疼痛、全身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心肌酶谱异常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1]。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thrombus aspiration)是一种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
近期,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中国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国循环杂志三家专业机构共同发布了《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该共识着重介绍了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该专家共识的要点进行阐述。
首先,在适应症方面,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尽管之前不少研究认为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也具有一定的益处,但目前尚未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其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
其次,在操作步骤方面,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应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医生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进行适当的麻醉和消毒,然后通过适当的导丝和导管将抽吸器导入到冠状动脉栓子所在的位置,进行血栓抽吸。
其中,抽吸前需要先进行造影,以明确血栓位置和大小。
血栓抽吸时,应将抽吸器放置在栓子上方,避免血栓碎片进入微小血管内。
抽吸后,需要进行再次造影,以确保血管通畅。
然后,在并发症预防方面,专家共识指出了一些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导丝和导管,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选择合适的抽吸器,避免抽吸器太粗导致血管损伤;在进行抽吸之前,应激活泵,以减少初始抽吸时的负压;抽吸时应遵循抽吸-推出-冲洗的循环操作,以减少血栓碎片进入肺动脉。
另外,专家共识还提到了对抽吸术效果评估的方法。
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被冲洗出来的速度和血栓溶解程度等指标来评估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来评估术后预后。
总体而言,该专家共识强调了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在ACS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适当的操作步骤和并发症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抽吸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需要强调的是,血栓抽吸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判断和选择。
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的应用

( eate tfC ri ao g H ri 2 2H si l H ri 10 6 ,C ia D p r n o ado sl yo ab 4 o t , ab 50 6 hn ) m v o f n pa n
A s at 0bet eT vlaete f c o t f a n rm u si tnd r g m rec ect eu ooay bt c r jci :oea t h f t fi i nadt o b s pr i u n egny r a os rnr v u e e r b o h a ao i e p un c it vni P I npt ns i ct S em n l ao oada i ac o S E ) Meh d :rm F bur n ret n( C )i ai t wt au Tsg e t e tnmycri fr i e o e h e evi l n t n( T MI. to sFo eray
l f w, a f ia e blai , n vr g f vnr ua j t nf c o naw e ees nf at poe o rt o s m oi t n adae ael etc l ee i atni ekw r i icn yi rvdi e dt l z o e t i r co r i gi l m n
复 流 , 加 心 肌 的有 效 灌 注 , 且 改 善 患 者预 后 。 增 而 关 键 词 替 罗非 班 ; 栓 抽 吸 ; 血 急性 心肌 梗 死 ; 皮 冠 脉 成 形 术 经 中 图 分 类 号 :R 4 .2 5 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2 9 o5—13 . 02 0 .0 44 2 1.9 02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C)to b ni et ni p t nsu d ro gpi ayp r t eu oo a tret n ( C )wt c t S — I i f a jci ai t n egi r r ec a oscrn r i evni ri n o n e n m un y n o P I i aue T h
jc o e r t t m lna o e e n da gopA ( 5 ) a dp t nsu d ro g i f a j t ni— et nb f es n pa t i w r df e s ru n= 3 , n a et n egi r i ni e i i o e i tn e i i n tob n c o n t vn ul a e t t m lna o eedf e s ru n: 6 .T ed t o g g p y U G a dE G o r eo s f r e pa t i w r e n da o pB( 3 ) h a f n i r h , C n C f a y t sn i tn i g a a oa
(V D ) V F L E d 、L E 、术 前 及 术 后 1 h心 电 图 所 示 的 总 S T段 回 落 ≥5 % 比 率、 梗 死 相 关 血 管 0
(R IA) 无复 流发 生率 比较差 异均 有统 计 学意义 。 两组 的住 院期 间主要 不 良心 血 管事件 ( A E) M C 发 生率 比较无 统计 学意 义 。结 论 :对 于急性 S E I明显 血 栓 负荷 的 患者 ,血栓 抽 吸 联 合 冠 状 动 TM 脉 内替 罗非班 后 P I 的 治疗方案 安全 有效 。 C术 [ 关键 词 ] 急性 s 抬 高型 心肌梗 死 ;血栓抽 吸 ;替 罗非班 ;无 复流 ;治疗时 间 T段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IIb/III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替罗非班的应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和剂量、安全问题方面作出论述。
标签: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作用效果更强、特异性更高、生物半衰期更短、药物副作用更小。
1 替罗非班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即刻再灌注率近年来众多国外文献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PCI治疗中,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即刻复流血流,同时该药还选择性地改善支架植入术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介导的舒血管作用和微循环的血流状态,显著提高心肌细胞水平的再灌注,挽救心功能,改善预后[1]。
1.1 替罗非班通过强大的抗血小板作用改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即刻复流血流替罗非班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IIb/IIIa受体,减轻AMI病变部位的血小板富集,使病变部位血栓负荷降至最小。
同时抑制PCI和支架植入引起的凝血系统激活及病变部位血栓的脱落,明显改善PCI术后病变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使介入治疗对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影响降至最低。
而且替罗非班不仅抑制血小板激活,还会抑制血小板释放的众多缩血管物质和炎症因子,因此可以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收缩状态和炎症反应。
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能够显著改善AMI 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即刻复流血流、血流TIMI分级及梗死相关区域的再灌注率。
1.2 替罗非班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来提高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即刻再灌注率在AMI的PCI治疗中,由于药物支架的广泛使用,支架的植入及其药物严重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造成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 研 究 ・
血栓抽用
杨 伟 民 李绍 波 向定 成 欧文森 钟耀 彬
5 2 6 0 4 0
柴
锐
广东 省高 要市 人 民医 院 , 广东 高要
行 标准 经皮 冠状 动 脉介 入 ( P C I ) 治 疗 。所 有患 者术 后行 冠 状动 脉造 影 , 观察 术后 冠状 动脉 T I MI 血 流分级 、 无复 流
或 慢血 流发 生率 ; 1周后 超声 心动 图检 查 , 记 录左 心室射 血 分数 ( L V E F ) 和左 室舒 张 末期 内径 ( L V E D D) , 住 院期 间 再 梗死 、 再次 血运 重建 、 心力 衰竭 、 死亡 等 主要 心脏 不 良事件 发生 率 , 大 出血 的发 生率 。 结 果 术 后 治疗 组 T I MI 3 级 血 流 比例 高 于对 照 组 , 无 复流 发生 率 明显 低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 L VE F明显 高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 两组 L VE D D
a t i o n . A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u n d e r w e n t c o r o n a y r a n g i o g r a p h y , c o r o n a y r T I MI l f o w g r a d e ,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n o- r e l f o w o r s l o w
c a t h e t e r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i r o i f b a n wa s u s e d t o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 wh i l e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r e c e i v e d s t a n d a r d P C I o p e r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著•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患者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张学志,杜青,王其新,周长勇[摘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疗效差异。
方法纳入2008年2月~2012年4月STEMI患者86例(TIMI血流≤1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
对照组术前即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实验组则在PCI术中直接向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并联合血栓抽吸。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评价心功能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①实验组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2.90% vs. 66.17%,P<0.05);②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升高(P<0.05),LVESV、LVEDV、LVEDVI显著减少(P<0.05);③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PCI术中IRA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提高整体预后。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4055(2012)06-0531-03 Influences of thrombus aspiration combining intra-coronary IRA injection of tirofiban on no-reflow phenomenon and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EMI ZHANG Xue-zhi*, DU Qing, WANG Qi-xin, ZHOU Chang-yo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Qingdao 266003,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rombus aspiration combining intra-coronary infarction-related artery(IRA)injection of tirofiban on no-reflow phenomenon and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Methods The patients(n=86)with STEMI(TIMI≤1)were collected from Feb. 2008 to Apr. 2012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n=43).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irofiban before PCI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ly thrombus aspiration. The changes of TIMI flow grades after PCI, level of plasma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before PCI and one week and 6 months after PCI,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immediately after PCI and one week and 6 months after PCI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heart function was reviewed and incidence rate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was observed in the patients within6 months after PCI. Results①The patients with TIMI flow grade 3 were mo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control group after PCI(39 vs. 28, P<0.05). ②The level of Nt-proBN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 LVEF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and LVESV, LVEDV and LVEDV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0.05) in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one week and 6 months after PCI. ③The incidence rate of MACE including angina and heart fail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in experimental group within6 months after PCI. Conclusion Thrombus aspiration combining intra-coronary IRA injection of tirofiban ca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phenomenon during emergency PCI, relieve flow reperfusion in infarction area,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decrease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reduce incidence rate of MACE within 6 months after PCI.【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mbus aspiration; Tirofiban;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 No-reflow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开通冠状动脉内梗死相关动脉(IRA),经皮冠作者单位:266003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张学志); 青岛市西海岸医院麻醉科(杜青,王其新,周长勇)doi:10.3969/j.1674-4055.2012.06.014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方法。
然而,无复流是PCI术后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TAPAS实验表明,血栓抽吸能够有效清除冠脉内血栓,恢复IRA前向血流,改善心肌灌注[1];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够减少血栓负荷和远端微循环栓塞,减少无复流的发生[2-4]。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者联合应用是否可在单独应用替罗非班基础上进一步改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获益。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纳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2月~2012年4月住院STEMI患者86例,急诊行冠脉造影(CAG)均显示IRA TIMI≤1级。
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距离急诊PCI的时间<12h。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
对照组: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起始负荷剂量10μg/kg,静脉推注3min,然后以0.15μg/(kg.min)速度持续静脉泵入36h,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植入6F或7F动脉鞘,经鞘管以(100~150)U/kg给予普通肝素,以Judkins 法行CAG,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IRA,选择合适支架置入并完全覆盖病变。
实验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丝引导下将血栓抽吸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内至IRA,血栓抽吸后以肝素盐水冲洗抽吸导管,再次送至IRA,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性IRA内推注替罗非班注射液(0.4~0.5)mg,在病变部位置入支架或使用PCI 球囊预扩张阻塞病变后置入支架。
排除标准: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梗;既往有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近2周曾有过外伤史或有较长时间[(7~10)min]的心肺复苏史;对盐酸替罗非班过敏,既往曾有过出血或者凝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压≥180/100 mmHg (1 mmHg=0.133kPa);妊娠期;长期口服抗凝剂;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年龄>75岁。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①评估CAG和PCI术后5min TIMI血流分级;②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检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③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GE公司Vivid Fiv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④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缺血性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猝死、复合心脏事件);⑤观察术中及术后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