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等生理过程的科学学科,通过实验测试可以揭示植物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方法,包括植物生长实验、叶绿素测定实验和逆境胁迫实验等。

一、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是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反应的一种常见方法。

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来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在实验中,选取相同种子并进行处理,如将一组种子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另一组放置在低温环境中,然后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了解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以及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叶绿素测定实验叶绿素是植物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色素,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叶绿素测定实验可以通过测量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来评估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中,首先需要采集新鲜叶片样品,并将其研磨得到绿色叶汁,然后通过光度计等仪器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通过叶绿素测定实验可以评估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养分浓度)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三、逆境胁迫实验逆境胁迫实验是模拟植物在环境恶劣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如盐胁迫、干旱胁迫、冷热胁迫等。

通过逆境胁迫实验,可以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和耐受机制。

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浇灌植物或让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生长的植物进行比较分析。

逆境胁迫实验可以揭示植物对逆境的敏感性和胁迫响应机制,为育种和改良耐逆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是研究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揭示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植物生长实验、叶绿素测定实验和逆境胁迫实验是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方法,分别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和逆境胁迫的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测试的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为培育适应不同环境的优良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

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1.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分子,它的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的健康状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或色度法进行。

其中,光谱分析通过测量叶片吸收和反射的可见光波段来计算叶绿素含量;色度法则是通过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乙醇或乙酸乙酯进行溶解,最后通过比色法来测定其含量。

2.蒸腾速率测定蒸腾是植物通过叶片气孔释放水分的过程,蒸腾速率可以反映植物水分的利用和调节能力。

蒸腾速率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质量法和热法。

质量法是通过称量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重量变化来计算蒸腾速率;热法则是利用蒸腾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测定蒸腾速率。

3.气孔导度测定气孔是植物调节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气孔导度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气孔导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气体交换技术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蒸腾流速法和扩散阻力法。

蒸腾流速法通过测定气孔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计算气孔导度;扩散阻力法则是通过测定气孔腔中水蒸气的扩散阻力来计算气孔导度。

4.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氧化应激是植物面临的常见环境胁迫,而抗氧化酶是植物对抗氧化应激的主要防御系统。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可以通过比色法、荧光法和电化学法等进行。

比色法是基于酶催化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颜色变化来测定酶活性;荧光法是通过检测酶催化反应产生的荧光信号来测定酶活性;电化学法则是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电荷来测定酶活性。

这些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也可以用于评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通过测定植物生理指标,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策略,为植物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植株生理生长指标的测定

植株生理生长指标的测定

植株生理生长指标的测定测定植株生理生长指标的方法包括非破坏性测定和破坏性测定两种。

非破坏性测定是指在不损害植株生理生长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测定植株生理生长变化;破坏性测定是指通过对植株进行取样分析,从而了解植物生理生长状态的一种方法。

非破坏性测定常用的指标包括植株高度、生物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

其中,植株高度是反映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在生长季节测量植株高度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的速度和发育程度。

生物量是反映植物生长强度和物质积累量的指标,通过称量植物的地上部分或全株干重可以间接评估植物生物量的变化。

叶面积是评价植物光合能力和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叶片面积可以反映植物生长速度和发育状况。

叶绿素含量是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的直接反映指标,通过叶绿素浓度的测定可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是植物的两个关键生理活动,通过测定CO2吸收速率和H2O释放速率可以了解植株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能力。

破坏性测定常用的指标包括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叶片解剖结构、酶活性等。

根系形态是反映植物根系发达程度和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根长、根径、根数等参数可以了解植物根系生长的情况。

根系活力是反映植物根系生物学活动水平的指标,通过酶活性测定、根冠比等方法可以评价植物根系的健康状况和功能强度。

叶片解剖结构是反映植物光合生理状态的指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切片进行解剖学分析可以了解叶片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

酶活性是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参数,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可以了解植物的代谢能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测定植株生理生长指标是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状态和生理代谢过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为科学合理地栽培和管理植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和优质产量的实现。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新的测定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将为植物生理生长指标的测定提供更加全面和详细的数据,进一步推动植物科学的发展。

植物生理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相关指标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1,试剂配制1) 葡萄糖标液100μg/ml :10mg/100ml;2) 蒽酮试剂:200mg蒽酮溶于100ml98%硫酸溶液中,用时现配2 ,标准曲线a) 加盖振荡5min(涡旋5min)b) 之后立即将其放入沸水浴中保温7minc) 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测620nm处吸光度3 ,样品测定a) 称取样品0.1g,剪成 1cm 小段,加 10ml 水沸水浴 1h,自然冷却后,定至10ml;b)加提取液0.2ml ①蒸馏水 0.8ml②蒽酮试剂 4ml③C)后续操作和标曲操作一样,测OD值4 计算可溶性糖含量=X*V T*(W F*V S)-1X——测定的值(ug/ml)V T——提取液体积(ml)V S——测定时吸取的体积(ml)W F——称取样品鲜重(g)一、试剂配制1) 50mM Na-phosphate 缓冲液 PH7.0 (PBS7.0)母液 A(0.2M NaH2PO4·2H2O)31.2g/L (蒸馏水定容)母液 B(0.2M Na2HPO4·12H2O) 71.628g/L (蒸馏水定容)97.5ml A + 152.5ml B 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195ml A + 305ml B 蒸馏水定容至 2000ml2) 50mM Na-phosphate PH7.8 (PBS7.8)21.25ml A + 228.75ml B 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42.5ml A + 457.5ml B 蒸馏水定容至 2000ml3) 10mM EDTANa2:0.372g/100ml PBS7.8 定容4) 酶提取液:100ml PBS7.0 + 1g PVP + 0.00744g EDTANa1000ml PBS7.0 + 10g PVP + 0.0744g EDTANa5) 硼酸-硼砂缓冲液:母液A(0.05mol/L硼砂溶液):称19.07gNa2B4O7.10H2O(M=381.43)溶解稀释至1000ml,硼砂易失水,必须在带塞得瓶中保存。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植物生理指标是指用来衡量植物生理状况的具体参数或指标,在植物生理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合作用指标、呼吸作用指标、蒸腾作用指标、叶绿素指标、产量指标和抗逆性指标等。

1.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光合速率仪测定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2)光饱和点和CO2抗饱和点的测定方法:通过对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或CO2浓度的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光饱和点和CO2抗饱和点;(3)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的含量;(4)光合机构有效光能利用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光合色素荧光分析仪测定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2.呼吸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1)总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呼吸速率仪或气体分析仪测定植物组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总呼吸速率;(2)细胞内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法或氧电极法测定细胞内的呼吸速率。

3.蒸腾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1)蒸腾速率的测定方法:通过蒸腾速率仪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的蒸腾速率;(2)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方法:通过测量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比值来反映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4.叶绿素指标的测定方法:(1)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叶绿素荧光分析仪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2)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测定方法:通过荧光指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荧光成像等技术来评估叶绿素在光抑制和光保护状态下的变化。

5.产量指标的测定方法:(1)单株产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植株生物量、籽粒数或实际产量的测定来计算出单株产量;(2)单穗产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对穗长、穗粒数和粒重的测定来计算出单穗产量;(3)单粒产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对单穗粒数和粒重的测定来计算出单粒产量。

6.抗逆性指标的测定方法:(1)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来反映植物的抗氧化能力;(2)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脯氨酸激酶等)的含量来评估植物的胁迫适应能力;(3)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测定方法: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指标,如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来评估植物膜的稳定性。

植物生理指标--最新实验原理与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最新实验原理与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最新实验原理与方法1、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2、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愈创木酚法3、CAT(过氧化氢酶)测定4、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5、谷胧甘肽还原酶(GR)的活力测定:6、O2-产生速率的测定7、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碘化钾分光光度法8、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9、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的测定10、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11、MD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12、可溶性总糖的测定13、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14、叶绿素含量的测定15、石蜡制片的制作16、激素Indole-3-Acetic Acid(IAA)、Abscisic Acid (ABA)、GA3和ZA的测定17、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cDNA-AFLP)18、3′/5′RACE 扩增基因全长19、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一氮蓝四唑(NBT)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实验原理】SOD是含金属辅基的酶。

高等植物含有两种类型的SOD:Mn-SOD和Cu.Zn-SOD,它们都催化下列反应:由于超氧自由基(O2.-)为不稳定自由基,寿命极短,测定SOD活性一般为间接方法。

并利用各种呈色反应来测定SOD的活力。

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超氧自由基负离子O2.-,当加入NBT后,在光照条件下,与超氧自由基反应生成单甲月替(黄色),继而还原生成二甲月替,它是一种蓝色物质,在560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

当加入SOD时,可以使超氧自由基与H+结合生成H2O2和O2,从而抑制了NBT光还原的进行,使蓝色二甲月替生成速度减慢。

通过在反应液中加入不同量的SOD酶液,光照一定时间后测定560nm 波长下各液光密度值,抑制NBT光还原相对百分率与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

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

【仪器、材料与试剂】(一)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台式离心机(二)材料1. 磷酸氢二钠2. 磷酸二氢钠3. 甲硫氨酸4. EDTA-Na25. 核黄素6. 氮蓝四唑(NBT)7. 陶瓷小研钵8. 4-5ml 离心管9. 10ml 玻璃试管(三)试剂1. 0.05mol/L磷酸缓冲液(PBS,pH7.8):A母液: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取Na2HPO4·12H2O(分子量358.14)71.7g;B母液: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2PO4·2H2O(分子量156.01)31.2g。

植株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植株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1根系活力的测定根系活力的测定TTC-甲醇浸提法根系活力单位:µgTTF·gTTF·g g -1·h -1(1)试剂① 0.4%TTC: 准确称取TTC0.4g ,溶于少量蒸馏水中,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定容至定容至100ml 。

配好的溶液应避光保存,如变红,请重新配制。

存,如变红,请重新配制。

② 0.067(1/15)M 磷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贮存液A :1/15M KH 2PO 4 (KH 2PO 4 9.08g ,配成1000ml) 贮存液B :1/15M NaH 2PO 4 (NaH 2PO 4 9.47g ,配成1000ml )然后取贮存液A 38.9 ml 和贮存液B 61.1ml 充分混合既得磷酸缓冲液。

充分混合既得磷酸缓冲液。

③ 1M 硫酸:用量筒取比重1.84的浓硫酸55ml ,边搅拌边加入盛有50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

(浓硫酸18M ) (2)操作步骤 ① 显色显色取根约0.5g ,装入塑料试管中,依次加入0.4%TTC 溶液和1/15M 磷酸缓冲液各5ml ,充分混合,并使根完全浸入上述反应液中。

然后置于37℃恒温箱内以黑暗条件培养2h ,以使根尖切段显色。

使根尖切段显色。

随后立即向试管中加入1M 硫酸2ml 以终止反应,取出根尖切段,用滤纸将表面吸干。

② 甲醇浸提甲醇浸提将显色的根尖切段转入具塞刻度管中,加入10ml 甲醇,使根尖切段完全浸入甲醇中,然后将试管置于30-40℃的保温箱中,使根尖切段完全变白为止。

的保温箱中,使根尖切段完全变白为止。

③ 测定测定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液,波长485nm ,以甲醇调零,记录光密度(OD )值。

)值。

标准曲线的绘制0.4%的TTC 溶液0.2ml ,加入甲醇9.8ml 和少量保险粉,充分摇动,所生成的红色TTF 溶液作为已知母液。

液作为已知母液。

取取12支试管,支试管,按照下边所给数据配置系列浓度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张宪政,1992)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三、实验步骤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按计算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注:1、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率【1】比如阳生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较大【2】阴生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较小2、丙酮-------熔点:-94℃;沸点:56.48℃;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下一步实验方法比较【1】95%乙醇直接提取(√)【2】95%乙醇加热提取(冯瑞云,1985)【3】无水酒精和80%丙酮等体积混合提取实验二、不良环境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张宪政,1992))一、原理植物组织在受到各种不利的环境条件(如干旱、低温、高温、盐渍和大气污染)危害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大。

若将受伤害的组织浸入无离子水中,其外渗液中电解质的含量比正常组织外渗液中含量增加,组织受伤害越严重,电解质含量增加越多。

用电导仪测定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可反映出质膜受伤害的程度。

在电解质外渗透的同时,细胞内可溶性有机物也随之渗出,引起外渗液可溶性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含量增加,氨基酸和核苷酸对紫外光有吸收,对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受伤害组织外渗液消光值,同样可反映出质膜受伤害的程度。

用电导仪法和紫外法测定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二、方法步骤1、取样及处理采用电导法(张宪政,1992):将选取的幼嫩叶片和成熟叶片剪下,包在密封袋内置于冰盒中带回实验室。

将新鲜的叶样先用自来水轻轻冲洗叶片,除去表面沾污物,再用去离子水冲洗1~2次,用滤纸轻轻吸干叶片表面水分,称0.2~0.3 g并剪成切段,放入50 mL带塞试管中,加入20 mL 去离子H2O,浸没样品4~5 h,各处理浸泡时间和测定温度一致,在室温下进行,用DDs−11型电导仪测其电导率,然后沸水浴15 min,冷却至室温再测一次总电导率值。

以相对电导率表示细胞质膜透性大小。

2、计算:植物组织浸泡的电导率,特称外渗电导率,此测定方法称外渗电导率法。

(1)外渗电导率K(us/cm*g) =SQ=测定电导率/称取质量或K(us/cm*g*ml)=SQ=测定电导率/称取质量*量取体积(2)相对电解质渗出率.电解质渗出率(%)= L1(浸泡液电导率)/ L2(煮沸后电导率)×100电解质渗出率(%)= L1(浸泡液电导率)-本底电导率/[ L2(煮沸后电导率)-本底电导率]×100 式中:L1:组织杀死前外渗液的电导值;L2组织杀死后外渗液的电导值。

注:1、事先测定水的电导率2、用吸水纸吸干探头的水分实验三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一、目的在逆境条件下(旱、热、冷、冻),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强的品种积累的脯氨酸多。

因此测定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标。

另外,由于脯氨酸亲水性极强,能稳定原生质胶体及组织内的代谢过程,因而能降低冰点,有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

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增加,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因此,亦可作为抗寒育种的生理指标。

二、原理磺基水杨酸对脯氨酸有特定反应,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溶液中。

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茚三酮与脯氨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

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脯氨酸的含量。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1.试剂及配制:(1)2.5﹪酸性茚三酮溶液配制:将1.25g茚三酮溶于30ml冰醋酸和20ml 6mol·L-1磷酸中(原液稀释2.3倍),搅拌加热(70℃)溶解,贮于4℃冰箱中,2-3日有效。

(2)3%磺基水杨酸配配制:3.496g磺基水杨酸加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

(3)10μg·ml-1脯氨酸标准母液配制:精确称取20mg脯氨酸,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倒入2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为100μg·ml-1脯氨酸母液),再吸取该溶液10ml,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即为10μg·ml-1脯氨酸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1、脯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1.1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2μg的脯氨酸标准液。

加入表中试剂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30min。

取出冷却。

以去离子水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20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

1.3标准曲线的绘制以1~5号管脯氨酸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2.1脯氨酸的提取称取0.2~0.3g叶片于20ml试管 + 10ml 3%磺基水杨酸溶液→沸水浴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冷却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脯氨酸提取液。

2.2测定吸取酶提取液2ml + 2ml H2O + 2ml冰醋酸+ 4ml 2.5﹪酸性茚三酮→沸水浴30min→溶液呈红色→冷却→取上层液于比色杯520mm处测定吸光度(A)值。

五、计算结果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测定液中脯氨酸的含量,按下公式计算样品中脯氨酸含量:X×提取液总量(ml)脯氨酸含量(μg·g-1Fw)=———————————————————样品鲜重(g)×测定时提取液用量(ml)公式中:X -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的脯氨酸含量(μg)实验四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的测定一、原理丙二醛(MDA)是由于植物官衰老或在逆境条件下受伤害,其组织或器官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

它的含量与植物衰老及逆境伤害有密切关系。

测定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通常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与组织中的丙二醛产生显色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三甲川最大的吸收波长在532nm。

但是测定植物组织中MDA时受多种物质的干扰,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糖,糖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在532nm处也有吸收。

植物遭受干旱、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植物组织中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含量时一定要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

此外在532nm波长处尚有非特异的背景吸收的影响也要加以排除。

低浓度的铁离子能显著增加硫代巴比妥酸与蔗糖或丙二醛显色反应物在532、450nm处的吸光度值,所以在蔗糖、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显色反应中需要有一定的铁离子,通常植物组织中铁离子的含量为100-300μg·g-1Dw,根据植物样品量和提取液的体积,加入Fe3+的终浓度为0.5nmol· L-1。

在532nm、600nm和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丙二醛含量。

二、实验步骤(1)提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赵世杰等,2002)。

称取0.2~0.3 g样品,加10%三氯乙酸2 mL 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 三氯乙酸进一步研磨,匀浆后4000 rpm,离心10min。

(2)显色取上清液5 mL,加0.6% TBA 5 mL,混合后在100℃水浴上煮沸30 min,迅速在冰浴上冷却后再离心一次。

分别测定上清液在450nm、532 nm和600 nm处的吸光度值,方法一: MDA质量摩尔浓度(nmol/g)=( A532-A600)×V Z×V1/(0.155×W×V2)式中:V Z: 反应液总量(4 mL);V1: 提取液体积(10 mL);V2:测定用用提取液量(2 mL);W: 取样叶鲜重(g)0.155:为MDA的消光系数(nmol/l)方法二:方程组:A450=(85.4×10-3)·C糖(A532-A600)=(155×10-3)·CMDA+(7.4×10-3)·C糖解得:A450C糖= ——————= 11.71A450(mmol·L-1)85.4×10-3C MDA= 6.45(A532-A600)-0.56A450(μmol·L-1)公式中:A450—在450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A532—在532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A600—在600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1.55×105为摩尔比吸收系数C糖、CMDA分别是反应混合液中可溶性糖、MDA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