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

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等生理过程的科学学科,通过实验测试可以揭示植物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方法,包括植物生长实验、叶绿素测定实验和逆境胁迫实验等。
一、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是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反应的一种常见方法。
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来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在实验中,选取相同种子并进行处理,如将一组种子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另一组放置在低温环境中,然后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了解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以及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叶绿素测定实验叶绿素是植物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色素,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叶绿素测定实验可以通过测量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来评估光合作用的效率。
实验中,首先需要采集新鲜叶片样品,并将其研磨得到绿色叶汁,然后通过光度计等仪器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值,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通过叶绿素测定实验可以评估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养分浓度)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三、逆境胁迫实验逆境胁迫实验是模拟植物在环境恶劣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如盐胁迫、干旱胁迫、冷热胁迫等。
通过逆境胁迫实验,可以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和耐受机制。
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浇灌植物或让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生长的植物进行比较分析。
逆境胁迫实验可以揭示植物对逆境的敏感性和胁迫响应机制,为育种和改良耐逆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植物生理学实验测试是研究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可以揭示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和适应机制。
植物生长实验、叶绿素测定实验和逆境胁迫实验是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方法,分别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和逆境胁迫的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测试的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为培育适应不同环境的优良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方法

植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方法
植物组织中脂肪含量的检测是研究植物营养和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准确测定植物组织中脂肪的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能量储存和代谢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植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方法:
1. 溶剂提取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脂肪提取方法,利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乙醚等)将脂肪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首先,将植物组织样品切碎并加入溶剂中,然后反复摇晃或搅拌,使脂肪溶解在溶剂中。
最后,通过离心将溶剂中的脂肪分离出来并干燥,得到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
2. 比色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脂肪含量测定方法,可以利用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的色素与脂肪的含量成正比,实现对脂肪的定量测定。
常见的比色法包括乙酰丙酸酯酶法、甘油酸酯酶法等。
3. 气相色谱法:这是一种高效、准确的脂肪分析方法,常用于分析复杂的脂肪组分。
通过将植物组织样品中的脂肪转化为甲酯化脂肪酸,再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各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
4.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破碎植物细胞膜,释放其中的脂肪。
该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显微操作的条件下,提取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后续的脂肪含量测定。
总结起来,植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超声波法。
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目的和样品特性的方法,能够准确测定植物组织中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植物生理衰老指标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指导老师:周启发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衰老的指标测定实验类型:综合同组学生姓名:朱张世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1.掌握可溶性蛋白测定的原理;2.掌握植物组织中丙二醛的测定方法;3.掌握植物组织中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方法;4.了解植物衰老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1)可溶性蛋白测定:缓冲液提取后可溶性蛋白溶于上清液中,蛋白质提取液与考马斯亮蓝G-250反应呈蓝色。
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峰。
(2)丙二醇的测定:MDA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形成三甲基复合物该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32nm处;最小吸收峰600nm处消光系数为155 (mM)-1 cm-1(3)超氧物岐化酶(SOD)活性测定原理: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的分光光度法:核黄素受光照产生的O2.-能将NBT还原为蓝色的甲腙,甲腙在560nm波长有最大吸收,而SOD能清除O2.-,抑制甲腙的产生使吸收减小。
通过分光光度检测SOD对O2.-的抑制率,可以表征出SOD含量。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材料:不同叶龄的同种植物叶片试剂:磷酸缓冲溶液,考马斯亮蓝,TBA与TCA混合液、NBT反应液设备: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器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可溶性蛋白测定:称叶龄差异明显的叶片各0.5g ,加入5ml 磷酸缓冲液(50mmol,pH值为7.8)及少量石英砂,于冰浴中研磨提取,匀浆液以10000g 离心力作用下(4度)离心10min,其上清液即为蛋白提取液。
取40μL蛋白提取液和160μL磷酸缓冲液于玻璃试管中,加入4.8ml考马斯亮蓝溶液,混匀后放置2min,用10mm厚的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读取OD值。
对照为空白的磷酸缓冲液加上4.8ml考马斯亮蓝溶液。
(2)丙二醇的测定:取上清液1.0ml于7ml离心管中,加TBA与TCA混合液4.0ml,92ºC水浴保温30min空白管:1mL Pi-buffer +TBA与TCA混合液4.0ml (92ºC水浴30min)比色,冷却后,平衡,离心5min;5000g,测定A532, A450和A600。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NR活力测定——体内法(活体法)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植物NR活力测定——体内法(活体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体内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硝酸还原酶原理和方法,明确诱导酶含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元素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氮元素有关,他们作用于硝酸根,使之还原为亚硝酸根:NRNO3-+NADH++H+ NO2-+NAD++H2O测定原理:根产生的亚硝酸根可以从组织内渗入到外界溶液中,从而测定溶液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的增加。
磺胺先与亚硝酸钠形成重氮盐,再与α-奈氨偶联形成紫色物质。
反应液的酸度和温度都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三、主要仪器设备1.材料:在20℃蒸馏水培养一周小麦苗,实验前一天分两组,一组加KNO3,一组加0.5 mM CaCl2,在白天置光照下处理。
2.试剂:磺胺试剂、萘基乙烯二胺溶液,酶促反应液(PBs+KNO3)3.器材:分光光度计、注射器、试管、天平、烧杯、移液管、恒温箱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事先制作好NO 2-标准曲线。
2. 在20℃蒸馏水培养一周小麦苗,实验前一天分两组,一组加KNO 3,一组加0.5 mM CaCl 2,在白天置光照下处理。
3. 取各组苗地上部约0.5 g 左右,切成合适长度(1cm 左右),放入50mL 注射器中。
4. 加酶促反应液10ml,抽气直到材料完全下沉(一只手戴上手套,用戴手套的食指封住注射器头,另一只手反复推拉抽气减压,将叶片中的空气赶尽,直到材料完全下沉)。
5. 置恒温箱30℃ 20min ,取出后将反应液注射入烧杯中。
6. 取4ml 反应过的液体,加磺胺溶液2ml+萘基乙烯二胺溶液2ml,室温放置5min 后测540 nm OD 。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 NO 2-标准曲线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NO 2-标准曲线为: y = 0.0062x + 0.0283 (R 2 =0.9962)对照组NO 2-(nmol )= (0.115-0.0283)/0.0062 = 13.98处理组NO 2-(nmol )= (0.280-0.0283)/0.0062 = 40.60NR 活力(NO 2-生成nmol/(鲜重g.h ))= NO 2-(nmol )×3×(10/4) /实际重量g对照组NR 活力 = 13.98 * 3 * 2.5 /0.52 = 201.63(nmol/g.h ) 取苗上部重量 OD540值 对照组 0.52g 0.115 处理组 0.51g 0.280处理组NR活力 = 40.60 * 3 * 2.5 /0.51 = 597.06(nmol/g.h)七、讨论、心得1.比较KNO3诱导和加NH4Cl的NR活力大小,诱导时如用NaNO3替代KNO3结果会如何,为什么?如不进行光照,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A.如用NaNO3替代KNO3,那么光合呼吸作用减弱,酶的活力降低,从而影响硝酸根转化为亚硝酸根,实验中可能两组紫红色的颜色差别很小,使测得的还原酶活力偏低。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1.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分子,它的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的光合能力和叶片的健康状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或色度法进行。
其中,光谱分析通过测量叶片吸收和反射的可见光波段来计算叶绿素含量;色度法则是通过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乙醇或乙酸乙酯进行溶解,最后通过比色法来测定其含量。
2.蒸腾速率测定蒸腾是植物通过叶片气孔释放水分的过程,蒸腾速率可以反映植物水分的利用和调节能力。
蒸腾速率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质量法和热法。
质量法是通过称量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重量变化来计算蒸腾速率;热法则是利用蒸腾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测定蒸腾速率。
3.气孔导度测定气孔是植物调节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气孔导度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气孔导度的测定可以通过气体交换技术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蒸腾流速法和扩散阻力法。
蒸腾流速法通过测定气孔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计算气孔导度;扩散阻力法则是通过测定气孔腔中水蒸气的扩散阻力来计算气孔导度。
4.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氧化应激是植物面临的常见环境胁迫,而抗氧化酶是植物对抗氧化应激的主要防御系统。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可以通过比色法、荧光法和电化学法等进行。
比色法是基于酶催化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颜色变化来测定酶活性;荧光法是通过检测酶催化反应产生的荧光信号来测定酶活性;电化学法则是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电荷来测定酶活性。
这些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也可以用于评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状态。
通过测定植物生理指标,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策略,为植物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生理学实验-光合、呼吸速率、荧光参数测定

注意:当TPS处于测量状态时,按N键返回到主菜单,
然后再关机。
.
1 SET PLC 1:BROAD
2:UNIVERSAL
1
N
1 REC:M/A 2 INT:0/n FLO:300
1REC 2CAL 3DMP 4CLR 5CLK 6DIAG
Y
N
1 LIGHT=SUN(or LED) 2 LEAF AREA=02.5
.
3、IRGA法测定光合速率的气路系统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只能进行CO2浓度
和H2O浓度的测定,要测定光合速率必须 与气路系统相结合。
开放式气路系统 气路系统主要有
密闭式气路系统
.
(1)开放式气路系统 公式:Pn=F×△CO2/S
稳定CO2气体
F. 值已知
△CO2
开放式气路系统的优点:
1.长时间动态监测 2.恒态测定;维持CO2稳定值 3.测定光-光合曲线:同一叶片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 4.测定CO2-光合曲线:同一叶片不同CO2下的光合速率 5.测定光呼吸:不同气体下光合速率之差:R=Pn2-Pn21
A +/-nn.n CI nnnn 2·s-1
.正值为光合速率,负值呼吸速率。
使用LED光源,先进行光照强度的选择:
光源电源的连接
在“测定菜单”CONTROL SETTINGS
下,按Y显示: 1CO2 2H2O 3LED
按3显示:
LED LEVEL 0=0000 PRESS 0-9 OR Y
按7显示:
●植物生理学、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 种学、林学、植物营养、病理等研究工作中, 经常需要测定光合速率,根据实验材料选择 一种快速、准确而又简便的光合速率测定方 法,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2010年植物生理实验内容

植物生理实验内容植物生理学实验是采用植物生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验科学。
其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定性定量地分析检测植物体内的化学物质,如:氨基酸、植物色素等;二是观察植物生命活动现象,如:水分代谢、呼吸作用和抗逆性等,并测定生命活动指标(如各种代谢反应的速率和活力等)。
实验一 缺素培养和生长测量1. 目的:主要学习溶液培养技术。
2.原理: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理论教材上讲了17种,其中9种是大量元素,8种是微量元素),如果将这些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养液,相当于平衡液,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
如人为的去掉某种必需元素,则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并影响其生长速率和根冠比,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植物的矿质营养就是溶液培养。
3.材料:玉米幼苗(2叶1心)3.方法:配制培养液—— 生长测量(株高、根长、整株鲜重)——移栽—— 管理。
思考题1、 为什么说无土培养法是研究植物矿质营养的重要方法。
应用无土培养技术可以观察矿质元素对植物生活的必需性,同时可以避免土壤里的各种复杂因素。
2、 根据缺素症状表现和生长结果,分析缺乏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可再利用的元素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不能在利用的元素症状首先表现在新叶上;缺乏不同元素对植物的影响,从生长速率和根冠比都能反应出来。
应该结合不同元素具体分析说明。
3、缺素影响生长速率和根冠比,两者如何测定和计算?(相对生长速率和根冠比看P101)相对生长速率计算:121211111Q 1)(t t Q Q d g g d cm cm RGR --⨯=⋅⋅⋅⋅----或重量长度 式中 Q 1 —为原有长度(cm )或重量(g )、t 1—开始时间Q 2—为实验结束时的长度(cm )或重量(g )、 t 2—结束时间根冠比计算 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T R / 根据计算结果和缺素症表现,分析原因。
必须元素缺素症状缺N:植株矮小,叶小色淡(叶绿素含量少)或发红(氮少,用于形成氨基酸的碳水化合物也少,余下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形成较多花色素,故呈红色)。
植物的生理生化研究实验

准备实验材料,设置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 植物的生长情况。
数据分析
对比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植物生长数据,分析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的 影响及机制。
05
植物矿质营养与代谢实验
测定植物体内矿质元素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植物样品中矿质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 择性好、精密度高等优点。
应用价值
实验结果可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例如,通过了解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 适应机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的制定;同时,对于植物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也 可为植物育种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深入研究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功能
质壁分离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形 态,了解细胞壁的弹性和原生质体的 收缩情况。
分析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长距离运输
通过测定植物不同部位的水势和含水量,分析水分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途 径和机制。
短距离运输
利用显微技术观察植物细胞间的水分移动,了解水分在细胞间的短距离运输方 式和过程。
信号传导机制探讨
深入研究激素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导过程,揭示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 育的分子机制。
03
激素互作分析
研究不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协同或
拮抗作用。
07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与整理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植物的生长情况、生理生 化指标等,并进行分类整理。
分析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
研究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在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
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
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一、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
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 ):准确称取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 1 、0.5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 1.0 g (或干样粉末 5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按表 24-1 加入各试剂。
表 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10 min ,取出冷却,在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含葡萄糖量( μ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加蒽酮试剂 5 mL ,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密度。
重复 3 次。
四、结果计算溶性糖含量(%)=从标准曲线查得糖的量(μg)×提取液体积(ml)×稀释倍数/[测定用样品液的体积(ml)×样品重量(g)×106]×100式中: C ——从标准曲线查得葡萄糖量, μg 。
V 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 , mL 。
V 1 ——显色时取样品液量, mL 。
W ——样品重( g )。
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植物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是参与各种代谢的酶类,测其含量是了解植物体总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研究每一种酶的作用时,常以比活(酶活力单位/mg蛋白)表示酶活力大小及酶制剂纯度。
因此,测定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是研究酶活的一个重要项目。
常用测定方法有Lowry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法。
本实验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1.考马斯亮蓝法一、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
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态下呈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的疏水区结合后变为青色,前者最大光吸收在465 nm,后者在595 nm。
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0-100 μg/mL),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 nm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 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 h内保持稳定。
该反应非常灵敏,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所以是一种比较好的蛋白质定量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1.材料小麦叶片或其他植物组织2.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25 mL容量瓶1个,刻度吸管0.5 mL 2支,2 mL 1支,10 mL 试管3支。
3.试剂(1)牛血清白蛋白配成1000 μg/mL和100 μg/mL。
(2)考马斯亮蓝G-250:称取100 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 mL 90%乙醇中,加入85%(W/V)磷酸100 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此溶液在常温下可放置一个月。
(3)90%乙醇(4)磷酸(85%,W/V)三、实验步骤:1.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称取新鲜植物叶片0.5 g置于研钵中,加入5 mL 4o C下预冷的浓度为50 mmol/L,pH 7.0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10 mL离心管中,在4 o C冰箱中静置10 min,于15000 rpm/min下冷冻离心25 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物粗提液。
4 o C下保存备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1)0-100 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支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0-100 μg/mL 血清白蛋白液各1 mL 。
准确吸取所配各管溶液0.1 mL ,分别放入10 mL 具塞试管中,加入5 mL 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盖塞,反转混合数次,放置2 min 后,在595 nm 下比色,绘制标准曲线。
配制0-100 μg/mL 血清白蛋白液管号1 2 3 4 5 6 100 μg/mL 牛血清蛋白量(mL) 蒸馏水量(mL) 蛋白质含量(mg)0 1.0 00.2 0.8 0.020.4 0.6 0.040.6 0.4 0.060.8 0.2 0.081.0 0 0.10(2) 0-1000 μg/mL 标准曲线的制作另取6支试管,按表10-2数据配制0-1000 μg/mL 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各1 mL 。
与步骤(1)操作相同,绘出0-1000 μg/mL 的标准曲线。
配制0-1000 μg/mL 血清蛋白血液管号7 8 9 10 11 12 1000 μg/mL 牛血清白蛋白(mL ) 蒸馏水量(mL) 蛋白质含量(mg)0 1.0 00.2 0.8 0.20.4 0.6 0.40.6 0.4 0.60.8 0.2 0.81.0 0 1.03. 样品提取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吸取样品提取液0.1 mL (样品提取见各酶活测定),放入具塞刻度试管中(设两个重复管),加入5 mL 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充分混合,放置2min 后在595 nm 下比色,记录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
四、 结果计算与分析样品蛋白质含量(mg/g 鲜重)=式中 C -查标准曲线所得每管蛋白质含量(mg );V -提取液总体积(mL );a -测定所取提取液体积(mL ); W -取样量(g )。
叶绿素测定方法1、 称取剪碎叶片0.2g ,放入容量瓶。
2、 加50ml 95%的乙醇。
3、 遮光浸提48-72小时,中间摇晃一次。
(保证各批次浸提时间一致)4、 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值,三波长(649,665,470),分别对应叶绿素a 、b 和其他。
空白为95%乙醇。
总叶绿素含量为三者之和。
一般叶绿素a/b 为3:1至4:1选择的波长不一样,计算公式就不一样,网上也有其他的波长方法,计算公式里的系数响应也有差异。
WaV C淀粉含量的测定原理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测定葡萄糖含量,根据葡萄糖含量换算成淀粉含量(C6H12O6 )n→ ( C6H10O5) n + nH2O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
在625 nm 波长下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
由于蒽酮试剂与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仪器用具和试剂1.仪器用具:移液枪、10ml离心管、试管、50ml容量瓶、试管架、棕色瓶(>=500ml)、螺口瓶(>=500ml)、烧杯、移液管(连续加样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2.试剂:葡萄糖标准液Ⅰ:精确称取0.1000g蔗糖(分析纯),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加2-3滴浓H2S04,该溶液可长期保存;葡萄糖标准液Ⅱ:准确吸取1mg/ml的蔗糖标准液5ml,加水定容量50ml,得到浓度为0.1mg/ml蔗糖标准液;蒽酮溶液:100mg蒽酮溶于50ml浓H2S04(化学纯)中,避光保存,当天配制当天使用;3mol/L NaOH溶液:12g氢氧化钠溶于100ml蒸馏水;3mol/L Hcl溶液:25ml浓盐酸与75ml蒸馏水混匀。
测定方法1.植物淀粉相关溶液的提取:向测可溶性糖所剩残渣中加入7ml3mol/L的盐酸,在沸水浴中煮沸45分钟,取出冷却,4000转/分离心15分钟,取上清到50ml容量瓶中,加入7ml 3mol/L NaOH,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作为待测样品。
3.准确吸取待测液1.0ml,加蒽酮4.0ml,在45℃水浴中显色10-15分钟,各管在加入蒽酮试剂时要迅速,加完后用力振荡混匀。
4.取出后避光冷却,在 625 nm处测OD值,从标准曲线上得到提取液中可溶性总糖含量。
结果计算葡萄糖糖含量(%)=标准曲线对应含糖量×定容体积×100/(样品质量×显色吸取液体积×103)粗淀粉含量(%)=葡萄糖含量×0.9强酸溶液,注意安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一、实验原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EC 1.15.1.1)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酶。
本实验依据超氧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
在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氧自由基O2·ˉ,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腙,后者在560 nm处有最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