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2)培养学生对我国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3)使学生掌握我国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各省区的地理特点;(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3)增强学生对我国疆域完整的认识,提高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2)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3)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 教学难点:(1)我国疆域范围内的地理界限;(2)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和轮廓的辨别;(3)运用地图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 比较法:让学生对比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4. 讲授法:教师讲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各省区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我国疆域地图、各省区地图;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3. 教学资料:各省区概况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的辽阔;(2)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疆域的特点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我国疆域地图,了解各省区的地理位置;(2)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3)教师讲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和各省区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省区的特点。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对比各省区的地理位置、轮廓和行政中心;(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各省区的地理特点;(3)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领土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疆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3. 我国濒临的海洋和主要岛屿4.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5. 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 难点:我国疆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疆域地图,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我国疆域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疆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疆域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疆域的辽阔和地理特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探索我国疆域的辽阔2.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

3. 活动内容:a.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校园地图徒步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走中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

b.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查找我国疆域的相关数据,如面积、人口等,并进行展示。

c.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我国疆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

4. 活动步骤:a. 提前准备户外活动场地,确保学生安全。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辽阔的疆域教案「篇一」辽阔的疆域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明白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这天开始学习我国的状况。

2、(拿出地球仪)请同学们参考地球仪和以前所学资料,分析我国的位置,从海陆和纬度两个方面。

比较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蒙古、日本,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优越性讲解:我们的国家海陆兼备,纬度适中,是一个位置优越的国家。

读4页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析其南北和东西的距离。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1、四至点讲述:我国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东西距离5000千米,南北5500千米,各地景观相差很大。

下面我们沿着我国的陆上疆界,找出所临国家总结:东:朝鲜北:蒙古、俄罗斯西北:哈、吉、塔西:阿富汗西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强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资料,要注意位置和名称的记忆。

再找出我国的临海和内海,还有隔海相望的国家。

讲述:我们海洋广阔,领海宽度为12海里,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便于海上对外交往。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重点是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分析海陆位置,找出我国临的大洋河所在的大洲。

另外一个分析纬度位置,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所处了温度带海陆小组分析蒙古和日本,纬度小组分析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从农业生产、对外交往、海洋事业方面分析优越性。

在图上找出我国领土四至点,明白分别位于什么省份,派代表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

模拟陆上旅游,逐个找出12个陆上邻国,回忆亚洲的6个分区,看分别属于那个地区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找海洋,包括临海和内海。

辽阔的疆域教案 (3)

辽阔的疆域教案 (3)

辽阔的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疆域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世界上一些辽阔的疆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疆域的概念与特点1.疆域的定义;2.疆域划分的依据;3.疆域的特点:辽阔、多样性、变动性。

2.2 辽阔的疆域1.中国的疆域;2.俄罗斯的疆域;3.加拿大的疆域;4.澳大利亚的疆域。

三、教学流程3.1 导入新课介绍疆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疆域,并与他们生活中的疆域概念进行对比。

3.2 学习疆域的概念与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疆域的定义、划分依据和特点,并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对疆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3 辽阔的疆域:中国教师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展示中国的疆域,并解释中国的疆域为什么被认为是辽阔的。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辽阔疆域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4 辽阔的疆域:俄罗斯教师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展示俄罗斯的疆域,并解释俄罗斯的疆域为什么被认为是辽阔的。

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辽阔疆域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中国辽阔疆域的异同。

3.5 辽阔的疆域:加拿大教师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加拿大的疆域,并解释加拿大的疆域为什么被认为是辽阔的。

引导学生了解加拿大的辽阔疆域对加拿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中国、俄罗斯辽阔疆域的异同。

3.6 辽阔的疆域:澳大利亚教师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展示澳大利亚的疆域,并解释澳大利亚的疆域为什么被认为是辽阔的。

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辽阔疆域对澳大利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中国、俄罗斯、加拿大辽阔疆域的异同。

3.7 总结与展望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各个国家的辽阔疆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展望疆域对各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同时对其他辽阔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内容;•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世界上辽阔的疆域;•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讨论,深化对辽阔疆域的理解。

辽阔的疆域(第1课时)示范教案

辽阔的疆域(第1课时)示范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2.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强烈的民族荣誉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学会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打开世界地图,一眼就能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她的轮廓犹如昂首高歌的雄鸡,巍然伫立在世界的东方。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不禁要想,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到底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要了解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我们同学想一想,应该从哪三面来了解呢?生:(可能的答案)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书)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半球位置找一找、画一画,读图,结合已学知识和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找一找划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并在图中描画出来。

2.按东西半球划分,说出我国位于哪一个半球。

3.按南北半球划分,说出我国位于哪一个半球。

图1-1-1 中国的位置师:在地图上首先找到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轮廓,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我国半球位置的探究,并在图上标出答案。

生:(可能的答案)1.东西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W、(东经)160°E ,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0°纬线)2.东半球3.北半球(板书)东半球、北半球师:读图,结合已学知识和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并在图中描画出来。

2.说一说五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我国处于五带的什么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1.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2.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板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师:读图,结合已学知识和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在图中,找出并圈出亚洲和太平洋。

《辽阔的疆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辽阔的疆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辽阔的疆域》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你知道中国的疆域有多辽阔吗?中国的疆域究竟包括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辽阔的疆域》这个主题。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特点;2. 掌握中国的主要疆域构成及其特点;3. 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

三、进修重点1. 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2. 掌握中国的主要疆域构成;3. 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

四、进修内容1. 中国的疆域范围:中国的疆域包括了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2. 中国的主要疆域构成:中国的主要疆域构成包括了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3.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中国历史上的疆域经历了屡次变迁,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秦汉时期的统一、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疆域扩张。

五、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科书阅读等方式进修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特点;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及疆域构成;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及其影响。

六、进修评判1. 口头表现:学生能够口头描述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特点;2. 书面表现:学生能够书面总结中国的主要疆域构成及其特点;3. 实地考察: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及疆域构成。

七、拓展延伸1. 探究中国的疆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2. 钻研中国的疆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 分析中国的疆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特点;2. 小组讨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及其影响;3. 撰写一篇关于《辽阔的疆域》的读后感。

九、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2. 进修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3. 进修评判是否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进修情况。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学生们对中国的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及其影响。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辽阔的疆域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辽阔的疆域教案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范围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 通过分析我国疆域的辽阔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掌握查找和分析疆域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1. 我国疆域的范围及特点。

2. 辽阔疆域的意义及影响。

教学难点:1. 疆域辽阔性的具体表现。

2. 疆域信息地图的查找与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疆域的范围。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疆域的特点吗?请大家畅所欲言。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疆域的范围及特点。

2. 学生通过地图查找我国疆域的相关信息,如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等。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疆域的范围及特点,如陆地面积、海域面积等。

2. 分析疆域辽阔性的意义及影响,如资源丰富、民族众多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运用地图查找我国疆域的相关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疆域信息,互相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我国疆域范围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疆域辽阔性的意义及影响吗?二、课堂讲解1. 讲解疆域辽阔性的具体表现,如地理环境多样性、气候类型丰富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疆域辽阔性对我国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疆域内的一些典型案例,如边境贸易、民族融合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疆域辽阔性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我国疆域地图,标注出疆域的范围及特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我国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历史演变;2.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历史演变;2.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1.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历史演变;2.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四、教学难点1.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历史演变;2.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式教学法;3.视听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疆域范围,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疆域演变历史。

2. 讲授环节(1)中国的疆域范围及其历史演变1.夏商周时期的疆域范围;2.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3.隋唐时期的疆域范围;4.宋元明清时期的疆域范围;5.现代中国的疆域范围。

(2)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1.中国的地理位置;2.中国的地形地貌;3.中国的气候特点。

3. 互动式教学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 视听教学环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知识。

5. 总结环节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3.学生的考试成绩。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看、说、做中学习,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有些紧张,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本节共分3课时。

“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

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 1.1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

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 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

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

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

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

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

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

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

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

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

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

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

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

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

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

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

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3.34个省级行政区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

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

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

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

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⑹拼图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⑺练习: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

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

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

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

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