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人类不应该把自然视为单纯的资源供给者或者消费品,而应该将之视为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只有站在全局、系统的高度,才能全面认识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德支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全面发展。
这个目标不仅包括经济发展和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包括精神和生态层面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
第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提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自主创造和参与。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河南农业2016年第7期(上)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中介环节。
在实践中,自然成为劳动的对象,是人们获得生产和生活物资的来源。
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是相互创造、同步生成的过程。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类无限地掠夺和破坏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去理解、适应和利用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着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部分违法企业或个人交钱了事,违法成本低,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技术方面,生态环保工作缺乏配套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从事环保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直接影响环保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三)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淡薄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公务员,都不能够树立保护生态的主人翁意识,不能认识到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一个地球人应尽的责进行了报复。
因此,人类在发展经济时,不能忽略环境代价及资源利用情况。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能够深入分析生态治理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不以地方政府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推进生态治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河南农业2016年第7期(上)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
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要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不仅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发展道路上,要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创新经济,促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实现生心协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人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违背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弄清楚马克思所阐述的自然的含义,理清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从而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一.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轨迹中,事实上,他在自己的一系列著作中阐述的自然是具有多重基本内涵的,并且马克思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在不断地深化,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从马克思对自然概念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表述来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一)作为一切存在物的总和的自然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然概念是指作为一切存在物的总和的自然,这是马克思早期的自然观的萌芽,其思想的核心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且其活动要受到自然的限制。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这三篇文章中。
马克思最早涉及到自然概念是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中,他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人与动物的不同,动物必须在自然规定的活动范围内,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动物的生命活动受自然力量的制约,被自然所规定。
而人优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是自由的,神为人指定了目标,即趋于高尚。
人只要能达到这一目标这一规定即可,神并不会规定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达到高尚,也就是说人具有选择达到这一目标的自由,这就是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自由选择能力,说明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已经认识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他同时认为这种自由选择能力还要受到“社会关系”的的制约。
马克思生态观启示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于启示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蕴含了极其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其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论述,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对待自然的态度。
与此同时,也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当今生态现状生态文明建设The view of marx ecological nature enlightenment the construction which the present age Human ecology civilization(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view of marx ecological nature have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nlightenment the construction which the present age Human ecology civilization,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that construction which the present age Human ecology civilization. The view of marx ecological nature Contains a profound ecological ethics thought,and the discusses which Rela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s ,Let us begin to re-examine the attitude that our treat nature. At the same time,it provide scientific theory tha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us.Key words:view of marx ecological nature the present age state of ecological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y civilization生态自然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其紧紧相关。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类型:选修授课教师:xxxxxx学时:18学分: 1批阅意见:论文题目: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姓名:xxxx学号:211101010003年级:2011级x班专业:xxxxxxxxx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注意事项:1、以上各项由研究生本人认真填写;2、研究生课程论文应符合一般学术规范,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严禁抄袭或应付;凡学校检查或抽查不合格者,一律取消该门课程成绩和学分,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3、论文得分由批阅人填写,并签字确认;批阅人应根据作业质量客观、公正的签写批阅意见(原则上不少于50字);4、原则上要求所有课程论文均须用A4纸打印,加装本封面,左侧装订;5、课程论文由学生所在学院(系)统一保存,以备查用。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Xxxx大学xxxx学院xxxx专业xx摘要:马克思是唯物论倡导者的典范,他提出的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伟大之处体现在持续的,长远的意义上。
目前人类的自然环境收到严重的破坏,这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贪婪的掠夺。
一味的追求效益和利益不得不以疯狂的占有自然资源为代价。
如今的生态现状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
而两百年前的马克思这一生态自然观的诞生为今天的地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高瞻远瞩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人类;生态文明建设Marx's Ecology Natural View on Today's Buil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 words:Marx's ecological values; anthropolo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一、马克思生态自然观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的定义不尽相同。
从老子、郭象到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各有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他的许多理论中,生态自然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当代社会也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他强调了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了自然对人类的赋予和限制,他的这些观点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当代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环境的恢复和修复也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投入。
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还提醒我们,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之上,否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断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通过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也提醒我们,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来解决。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生态环境的共同保护和管理之上,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章从分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概念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容,自然的先在性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自然的客观规律与人对客观规律的遵循,实践——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
最后深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的启示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反思我国的生态问题,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方向。
标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启示如今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趋于恶化,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即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也在不断反思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
这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又一次得到我们的关注。
自然相对于人的优先性、人对自然客观规律的遵循、实践活动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等这些思想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的“自然”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原始的自然”,其二是“人为化的自然”。
原始的自然即为最纯粹意义上的自然,没有经过人类活动的加工,具有最初自然的本色;而人为化的自然就失去了最初自然的本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然,这种自然当中具有人为活动的存在,即他所说的人为的“实践活动”。
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对自然进行了划分,并认为二者存在着不同。
反过来,二者虽然不同,但又有相互联系的地方,正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将二者联系了起来。
“外部自然界为实践所中介的含义是人通过自己的物質生产的实践活动,使外部自然界与人统一在一起。
”[1]人类将自己的行为活动加入原始的自然中,使原始自然有另一番景象。
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主要是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
一方面,人属于自然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2]人必须依赖于自然界这个外在环境。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又是相互限制的关系。
自然具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人类在自然界中也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的,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浅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产生于20 世纪后半叶西方的生态主义运动绿色运动的大背景中,其主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或方法对当今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合理性、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政治制度等进行理性批判,以需求和消费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为逻辑起点和基础,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造成的深重的生态危机,力图寻求一条生态马克思主义或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分析( 一) 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总根源1. 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必然结果。
奥康纳认为,国家和自然界的危机之间存在着非常深刻的内在。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打着人民的旗号干着为资本主义或资本家集团谋私利的勾当,从而造成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各种尖锐矛盾和冲突,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私利不惜破坏其自身的生产条件,导致如帝国主义、石油垄断集团以及目光短浅的国家政策共同构成了抵制理性的能源政策的力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福斯特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资产阶级将自然资本融入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体系其主要结果也只是使自然进一步从属于商品交换的需要。
而为了实现商品交换则必然对自然极尽掠夺之能事。
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对自然的破坏。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不可克服,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资产阶级通过对自然的掠夺而增加资源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这就必然造成本阿格尔所说的当今西方工业社会生产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不可避免的、全面的、深刻的矛盾和深重灾难。
奥康纳也说: 资本主义生产( 其实是所有的生产形式) 不仅以能源为基础,而且也以非常复杂的自然或生态系统为基础。
其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对自然或生态系统的破坏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作者:作者学号:作者所在学院、专业:论文评语:【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
教师签字:【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教师签字:【中等】论文选题符合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
教师签字:【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
教师签字:【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
教师签字: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哲学的一种新形态。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域的新特点,突出了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哲学形态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研究》选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马克思自然观的关联性,指出在现代性视野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自然观重新理解与阐释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现代性视野Inspiration Marx ecological view of today's hum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bstract: ecological Marxism is a new form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New features of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domain, highlights a study of ecological Marxist philosophy of this new form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ecological Marxist Outlook on nature study selected core of ecological Marxism, the though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s the main content reveals the nature and relevance of Marxist ecological Marxism, pointed out that under the view of modernity, ecological Marxism on Marxist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Key words: Ecological Marxism, and Marxist; modern vision of目录摘要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发展 (5)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价值 (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一、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 (6)二、环境始于人,人也始于环境 (7)三、人要始终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7)四、社会制度的改革,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8)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8)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思想前提 (9)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9)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10)第四章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为当代生态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12)参考文献 (14)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中初步建构起来。
自然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把生产方式作为理解现实历史的基础,并且实现了从抽象人向现实人的观点的转变。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如农民、资本家等等。
脱离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人是抽象的人。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l]在马克思看来,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改变环境,环境也改变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集中批判了抽象自然观,提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并揭示了自然与历史的辩证统一。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研究,描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给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
马克思认为环境危机的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性的危机,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㈡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价值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严峻性,我们要用全新的视角领会和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不仅强调自然的优先地位,而且更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对自然界有依赖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但人又是社会存在物,具有高于自然物质的社会本质。
这集中表现在人具有理性、道德和劳动的能力,表现在人们之间通过语言中介沟通与交往,表现在人生产与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连。
在以往的自然观研究中,人们注重的是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人化特质。
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和不断加剧从历史生存论的视域重新审视和挖掘马克思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为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寻找良策,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深邃的生态自然观在当今时代体现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于建设生态文明、解决生态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布鲁诺·鲍威尔把人只是归结为主观的“自我”的观点,强调人自身的自然和外在自然是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1]首先,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其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再次,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马克思在㈢肯定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的同时,也强调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
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因为“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于它来进行生产的材料。
”另一方面,自然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生活资料,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必须依靠自然界而生活。
因此,马克思引用威廉·配第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二、环境始于人,人也始于环境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肯定自然界的客观独立性和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但他们从来没有否认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
在他们看来,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自然界就不断地从独立的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断增强,自然界的这种人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
人化自然的迅速扩展决定了自然的存在方式和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三、人要始终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受到人的价值观念、认识能力、实践经验和水平的制约,也受到人们的生产劳动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制约。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孤独的个㈣体与外在的自然的纯物质性关系,也不是基于人的感觉的直观性关系,而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社会性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以一定的社会形式,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进行和实现的。
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在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实现的。
在追逐剩余价值为生产的唯一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自然和人之间相互伤害。
“要消灭这种新的恶性循环,要消灭这个不断重新产生的现代工业的矛盾,又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
”[1]恩格斯的这一重要观点为我们解决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指明了方向:建立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生产方式,通过整体规划对人的物质生产进行调节和控制,既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又保证人类的直接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从而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对私有制扬弃的真正自由王国。
在共产主义社会,摆脱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对自然的疏离关系,自然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真正和谐。
四、社会制度的改革,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不改变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里,“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是㈤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