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4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4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4篇1. 《小星星》介绍:《小星星》是一首经典的儿歌,旋律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的孩子们学唱。

通过这首儿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数和身体部位的词汇。

教学目标:- 让孩子们能够跟随音乐的旋律唱出《小星星》这首儿歌;- 帮助孩子们学会数数并认识数字1-5;- 引导孩子们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步骤:1. 预热:和孩子们一起唱几首简单的儿歌,热身音乐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对歌曲有兴趣。

2. 引导:师幼一起听唱《小星星》这首儿歌,在孩子们聆听的过程中通过手势示范,引导孩子们动手模仿,一起唱出歌曲的旋律。

3. 教唱:师幼一起唱一遍《小星星》这首儿歌,重点将儿歌的歌词和旋律教给孩子们。

可以通过手拍节奏、示意身体部位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跟随音乐唱歌。

4. 认识数字和数数:在唱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数数。

例如,数星星的数量并重复几次,让孩子们能够初步认识数字1-5。

5. 识部位:通过儿歌中的歌词,向孩子们介绍身体的各个部位。

可以通过示意、触摸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头、眼睛、手等身体部位,并与歌词相呼应。

教学反思:通过《小星星》这首儿歌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唱歌,还能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身体部位的词汇。

这样多重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有趣、富有互动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2. 《两只老虎》介绍:《两只老虎》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谣,旋律朗朗上口,适合中班的孩子们学唱。

通过这首儿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动物的名称,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 认识和巩固动物的名称;- 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感悟能力。

教学步骤:1. 预热: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并鼓励他们说出动物的名称。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引导:播放《两只老虎》的音乐,师幼一起听唱这首儿歌。

通过动作示范和手势引导,让孩子们加入并模仿唱歌,体验音乐的律动和快乐。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儿歌《鱼》的内容,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朗诵儿歌。

2. 培养幼儿对水域生物的兴趣,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3. 通过儿歌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儿歌《鱼》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如不同种类的鱼。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

3. 教学辅助工具:音乐播放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展示的不同种类的鱼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说出鱼的特征,如“鱼儿生活在水中,有鳞片,会游动”等。

2. 教师朗诵儿歌《鱼》,让幼儿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分组讨论:请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鱼,讨论这种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4. 展示和分享:每组幼儿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幼儿和教师给予鼓励和反馈。

5. 音乐活动:跟随音乐节奏,带领幼儿朗诵儿歌《鱼》,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发音和节奏感。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鱼的知识,如不同种类的鱼,鱼的生活习性等,并与幼儿进行分享。

2. 绘画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能跟随音乐节奏朗诵儿歌等。

2.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是否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鱼的知识的探索和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学习儿歌《鱼》,让幼儿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水域生物的兴趣。

儿歌《鱼》的内容包括:1. 鱼生活在水中,有鳞片,会游动。

2. 鱼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如红色、金色、蓝色等。

3. 鱼有不同的种类,如金鱼、鲤鱼、鲨鱼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向幼儿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鱼类的生活。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儿歌《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里的朋友》,具体内容为儿歌《鱼》。

儿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描述了鱼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增长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鱼》,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如“鳍”、“腮”等。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儿歌《鱼》的音频、鱼的模型、卡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鱼的模型,引导幼儿观察鱼的特征,讨论鱼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儿歌《鱼》的音频,让幼儿跟随节奏哼唱,感受儿歌的韵律。

3. 教师示范:教师边唱边演示,让幼儿模仿,学习儿歌的动作。

4.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儿歌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

5. 例题讲解:通过挂图和卡片,讲解儿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如“鳍”、“腮”等。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创作鱼的图画,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儿歌《鱼》的歌词2. 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3. 生僻词汇解释:鳍、腮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演唱儿歌《鱼》。

2. 答案:鱼的基本特征包括有鳞片、有鳍、用腮呼吸等;生活习性包括生活在水中、吃食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我心中的鱼”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鱼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中生僻词汇的讲解。

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和例题讲解。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通用10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通用10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通用10篇)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儿歌教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加深对秋天基本特征的认识,感受秋天的美丽设计意图:这则童话清新、自然、富有童趣。

故事中通过树妈妈请叶娃娃帮忙去送信这条线索,让幼儿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天气变凉、树叶掉落、变黄等等。

童话中美丽的语言对幼儿也是一种熏陶。

童话中的内容也符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因此设计此活动。

活动流程:——谈话引出主题——讲述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仿编及表演故事——延伸活动:创作树叶画活动准备:挂图一套、音乐、小树叶活动过程:1、幼儿模仿落叶进入活动室,通过谈话引出正题(1)我们刚才模仿的是谁?(2)你发现现在的小树叶都怎样了?(3)你都在那里见过这些落叶?(4)小树叶为什么离开树妈妈了呢?2、出示挂图、配乐朗诵故事,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在什么天气里树妈妈让叶娃娃去送信?(2)写完信,叶娃娃变成什么样了?(3)信写好后是谁带叶娃娃发的?(4)叶娃娃把信送给了谁?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3、模仿创编故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口语表达引导幼儿想象并创编小树叶还可以落在哪里?如:有的小树叶落在小房子上,小房子说:树妈妈来信了,秋天到了…。

4、故事表演引导幼儿扮演小树叶,边复述故事对话边表演讨论:你喜欢秋天么?为什么?5、延伸活动:树叶画中班语言儿歌教案篇2活动目标: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学说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ppt课——照片:《水果歌》(儿歌)活动过程:一、导入1、“猜水果”的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21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21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21篇)中班语言儿歌教案第1篇活动设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见阅读区里的小朋友围在一起,仔细的看着闵佳乐带来的《有趣的手影》这本书,他们边看边学着摆手的姿势,欢呼声一阵又一阵,引起旁边其他幼儿的好奇,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加入队伍,跟随着做手影,在宽松的氛围中他们尽情地表现着。

语言《会变的小手》皆在围绕“手”这个话题创造性的表现手的变化,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同时通过活动也让幼儿的阅读经验得以提升,让他们一起来获得关于“手”快乐又新奇的创新体验!活动目标1、感受儿歌的语流节奏和韵脚的重复,体验儿歌的节奏美。

2、通过想想、试试,说说,学习儿歌,利用诗句的重复仿编儿歌。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幼儿玩过手的动作变化,手形的各种图片(兔子、剪刀、螃蟹、小花)2、手影图片若干,展板。

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与幼儿打招呼。

1、伸出一只手与小朋友打招呼。

(嗨,小朋友好!)老师用几只手与你们打招呼?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5个)2、嗨,大家好!我现在用几只手与你们打招呼?(两只手)两只手我们还可以说一双手,(出示一双手的图片)。

3、你们也有一双手,数数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头?(10个)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教师边带领幼儿做手的动作边学习语句: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评析:教师亲切的用手与小朋友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在与小朋友问好的互动中自然地将主题转向手,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说说、数数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学)二、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手的变化。

1、小手它还会变魔术呢!你们看伸出一个手指头,变成什么了?(虫子)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语句:变成小虫爬爬爬。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一说。

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评析:幼儿对“小虫”非常感兴趣,纷纷模仿起来,情绪马上被提升了)3、那你的小手会变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变一变,然后用好听的话说一说。

中班语言教案儿歌《飞机天上飞》

中班语言教案儿歌《飞机天上飞》

中班语言教案儿歌《飞机天上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交通工具篇》,详细内容为儿歌《飞机天上飞》。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飞机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培养他们对交通工具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了解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学会朗诵儿歌《飞机天上飞》,并能用动作表现出飞机飞行的样子。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交通工具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一些词汇,如“蓝天”、“翱翔”等,幼儿可能不太理解。

2.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现出飞机飞行的样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飞机模型、图片、卡片、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飞机模型,引导幼儿观察飞机的特点,如翅膀、机身、轮子等,激发幼儿对飞机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飞机天上飞》,逐句讲解歌词,让幼儿跟读,并加上动作表演。

3. 例题讲解:以PPT的形式展示飞机在蓝天中翱翔的图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中的飞机,并尝试用儿歌中的歌词进行表达。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让幼儿用动作表演儿歌,同时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飞机天上飞》2. 内容:飞机模型、歌词、蓝天、白云等元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飞机在天空中飞的画,并附上儿歌《飞机天上飞》的歌词。

2. 答案:根据幼儿完成情况,给予适当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儿歌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交通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亲子互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中的一些词汇理解。

3. 板书设计:内容的丰富性和直观性。

中班语言领域儿歌教案20篇

中班语言领域儿歌教案20篇

中班语言领域儿歌教案20篇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儿歌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儿歌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中班语言领域儿歌教案20篇,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幼儿儿歌教学。

第一篇:《小兔子乖乖》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教唱《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并让幼儿自由舞动,展示自己的才艺。

第二篇:《一闪一闪亮晶晶》目标:引导幼儿关注天空中的星星,丰富幼儿的感知和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教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儿歌,并观察星星的图片,引导幼儿描绘星星的形状和闪烁的样子。

第三篇:《两只老虎》目标:帮助幼儿掌握数字词汇,并培养幼儿的协作与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教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并分成两组,让每组的幼儿分别扮演两只老虎,通过动作表演课文内容。

第四篇:《小手拍拍》目标: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的节奏感。

教学内容:教唱《小手拍拍》这首儿歌,并在唱歌的同时教导幼儿拍手,加强节奏感的培养。

第五篇:《小星星》目标:引导幼儿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并通过儿歌表达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教唱《小星星》这首儿歌,并带领幼儿观察星星的照片,鼓励幼儿表达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第六篇:《蓝天白云》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教唱《蓝天白云》这首儿歌,并带领幼儿观察蓝天白云的图片,引导幼儿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篇:《小鸟飞呀飞》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并引导幼儿观察小鸟飞行的形象。

教学内容:教唱《小鸟飞呀飞》这首儿歌,并带领幼儿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八篇:《小燕子》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能力,并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的特点。

教学内容:教唱《小燕子》这首儿歌,并让幼儿模拟小燕子飞行的动作,通过表演展示幼儿的才艺。

第九篇:《小白兔白又白》目标: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丰富幼儿的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教唱《小白兔白又白》这首儿歌,并引导幼儿模拟小白兔跳跃的动作,加强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6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6篇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6篇儿歌是幼儿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六篇中班语言儿歌教案,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语言。

第一篇:《小星星》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星星这个物体,拓展幼儿的认知领域。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锻炼幼儿的听觉,提高幼儿的语音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CD或其他设备播放《小星星》的音乐。

2. 星星的形状卡片。

教学过程:1. 播放《小星星》的音乐,引导幼儿一起欣赏音乐,并观察天空中的星星。

2. 给幼儿展示星星的形状卡片,让幼儿模仿形状,用双手比划一个星星的形状。

3. 教唱《小星星》这首歌,让幼儿跟着音乐和动作一起唱。

4. 给幼儿讲解歌词的意思,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含义。

第二篇:《画个圈圈》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圆形,拓展幼儿的形状认知。

2. 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和动手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一套圆形模板。

2. 彩色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1. 给幼儿展示圆形的模板,让他们认识圆形,并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体,如饼干、球等。

2. 让幼儿用彩色纸剪下一个圆形,并用彩色笔给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圆圈,可以使用模板作为参考,或者自由发挥。

4. 让幼儿展示自己画的圆圈,并互相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三篇:《小兔子乖乖》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小动物,拓展幼儿的动物认知。

2. 提高幼儿的韵律感和音乐感。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CD或其他设备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乐。

2. 小兔子面具和其他动物面具。

教学过程:1. 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乐,引导幼儿一起欣赏音乐,并观察兔子这个动物。

2. 给幼儿发放小兔子面具和其他动物面具,让他们选择并戴上自己喜欢的面具。

3. 教唱《小兔子乖乖》这首歌,让幼儿跟着音乐和动作一起唱,并配合面具上的动物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小雨点》罗应梅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而儿歌《小雨点》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很适合中班幼儿特点。

因此我尝试运用图谱来进行儿歌《小雨点》的教学。

让幼儿通过图谱来轻松的理解和记住儿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儿歌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

并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来大胆地进行儿歌的仿编。

活动目标: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爬。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课件、与儿歌有关的可操作图谱、小雨点图片。

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最爱动脑筋。

师: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幼儿动脑筋想)宝宝们真聪明,猜出了是雨,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和雨有关的儿歌。

2、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儿歌名称师:是一首什么儿歌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看看图里有什么?(小雨点)对,是小雨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儿歌就叫《小雨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的名字吧!3、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让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欣赏儿歌。

4、学习儿歌《小雨点》。

(1)、出示可操作性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及理解动词张、摇、爬。

师:宝宝们,刚刚听到的儿歌里说小雨点落下来发出怎样的声音啊,它们都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儿歌的句式进行总结并依次出示图谱)师:(出示花园图片)小雨点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教师请幼儿把张嘴巴的花儿贴的花园图里,并让幼儿学学张嘴巴的动作,理解动词“张”。

(小雨点落到鱼池里和田野里的教学方法跟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相同)(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3)、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教师小结活动延伸: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附:儿歌图谱)韵语教学《像什么》活动设计刘子萍【设计意图】韵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它不仅形象有趣,押韵上口,使人喜欢诵读,更重要的是其利于记忆。

《像什么》一课,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奇特联想与定位联想进行识字,这样便于理解,避免枯燥,易于背诵。

但根据中班幼儿具体情况,孩子们识字甚少,对1.2.3.4几个数字仍很模糊,不能正确书写,所以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图谱教学来帮助幼儿记忆本首儿歌内容,同时又对1.2.3.4几个数字进一步地加深印象。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儿歌内容感兴趣,能背儿歌。

2.学会字:1.2.3.43.学习词语:什么、铅笔、鸭子、耳朵、旗子。

【活动准备】图谱. 字卡【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来我们班上做客,大家欢迎。

(老师同时把1.2.3.4几个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看看几个数字宝宝像什么?(幼儿们自由回答)。

老师还把这几个数字宝宝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学。

(引出主题)二.学习儿歌。

1.师念一遍儿歌。

2.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逐句教幼儿学习,在数字宝宝后边贴上相应的图谱,在图普下面写上儿歌内容)3.学字词:(出示卡片数读,认读,同时也让幼儿在儿歌中找出相同的字词)水、风、1、2、3、4、什么、铅笔、鸭子、耳朵、旗子。

4.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儿歌三.游戏。

1.教师说数字,让幼儿说像什么。

2.幼儿互相交换对答。

3.比赛背诵完整儿歌。

【活动延伸】让幼儿想5.6.7.8几个数字可以怎样编一首儿歌。

附图谱:中班美术教学设计:《手掌叶》赵建梅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本班幼儿比较喜欢画画,有的幼儿早上一到班里就拿出画笔开始描呀涂的,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画画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画,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掌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掌印画——《手掌叶》的美术活动,从中也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1、学习用手掌蘸颜色在纸上印画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手印范画、各色颜料、湿抹布、幼儿画纸。

活动过程1、“郊游去”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带幼儿入活动室引导观察图片出课题《手掌叶》,带幼儿念一遍课题。

2、介绍材料,了解手掌印画○1、出示颜料,让幼儿观察,确认好各色颜料。

师:宝宝们一起看看,老师这儿有哪些颜色?(红、黄、绿)。

○2、教师示范用手掌印画师:我先送给大树妈妈一片树叶,我喜欢红色,我用手掌在红色颜料盘子里压一下,把手掌印在大树妈妈的树枝上“大树妈妈,送你一片树叶宝宝,再送你一片,你别难过。

”(可印几次,印到不出颜色为止,有深浅更漂亮),印完后在湿抹布上把手擦干净(还可以送黄色、绿色树叶给她)。

3、幼儿尝试手掌印画○1、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验印画,提醒幼儿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轻轻按,让颜色上手,再在树枝上重重压,印完后把手擦干净,师以树妈妈的口吻:“谢谢你给我送了漂亮宝宝。

”○2鼓励所有幼儿者试试画前交待印画时的卫生要求:宝宝手掌蘸色不能太多,要均匀,在纸上印画时另一只手要帮助稍稍用力压一下再抬手,印完一种颜色要用湿布将手擦干净再印另一种颜色,印的时候保持画面的清洁美观。

我们都用自己的小手掌给大树妈妈印树叶宝宝吧!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将幼儿作品粘粘在黑板上。

5、总结今天宝宝们的小手真能干,给大树妈妈送了许多漂亮的树叶宝宝,有了树叶宝宝,树妈妈可高兴啦!都笑了!6、活动延伸宝宝们看到树妈妈这么开心,你们高兴吗?我们幼儿园里也有好多小花、小树,平时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好“她们”,不要让“她们”伤心难过,不要去摘花、摘树叶宝宝来玩,也别让别的小朋友去摘。

附图:大班音乐歌唱活动《小小脚印真有趣》徐守萍【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平时已经很少见到小鸡小鸭之类的小动物了,但这丝毫不能削减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他们喜欢观察和模仿各种小动物,喜欢探究动物世界的秘密,知道各种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它们喜欢吃什么,有什么爱好等等,而对动物脚丫的观察,却相对少一些。

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以生动有趣的歌词,活泼欢快的曲调,将几种小动物的脚印进行形象化的比喻,能激发幼儿对动物脚丫及脚印观察的兴趣,在欢快优美的音乐氛围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探究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和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1、通过歌曲引发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激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让幼儿学会歌曲,并且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3、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发展比较性观察力。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唱歌曲,并且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辨别鸡、狗、鸭脚印的特征。

活动准备:(1)小鸡、小狗、小鸭的房子图片以及它们脚印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在音乐的背景下,幼儿模仿小鸡、小鸭和小狗的动作进入。

师:“小朋友,小动物们要开联欢会了,我们也去参加吧。

小鸡出场喽!”幼儿在教师语言提示下,自由模仿三种小动物动作进入活动室。

2、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小动物马上要出来表演了,它们想先看小朋友表演节目,我们一起唱首《我爱我的小动物》请它们出来。

来,抬头挺胸,看谁最像小演员。

”二、看图初步理解歌词内容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座漂亮的小房子,你们想知道里面住的是谁吗?(评析:通过出示房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设下疑问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1、观察挂图,引出歌词内容。

(1)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座房子里住的是谁呢?(小鸡)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脚印)让我们轻轻的敲一敲门看看里面住着的是小鸡吗?当—当—当!你们想一想小鸡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它的脚印像什么?(出示竹叶)来!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说一遍。

小鸡的脚是尖尖的,走来又走去,竹叶撒满地,竹叶撒满地。

(2)师:再来看一看第二座房子,这里面住的是谁呢?(小狗)那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脚印)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开开门看一看里面住的到底是不是小狗。

谁来告诉老师小狗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它的脚印像什么?(出示梅花)跟老师一起说一遍,小狗的脚是圆圆的,跑来又跑去,梅花落满地,梅花落满地。

(3)师:哇!第三座房子好漂亮啊!你们猜一猜这里面住的会是谁呢?(小鸭)你们是怎样猜出来的?(脚印)老师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开开门看一看这里面住的是谁?D 当—当—当!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小鸭的脚是什么样的?他的脚印像什么?(出示扇子)来跟老师一起说一遍。

小鸭的脚是扁扁的摇来又摇去,小扇铺满地,小扇铺满地。

(4)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通过脚印就能看出来里面住的是谁!那你们看一看第四座房子外面的这些脚印熟悉吗?它是谁的脚印啊?(小孩)好!让我们一起敲敲门看看里面住的是谁?那谁来说一说小孩的脚是什么样的?他的脚印像什么?(小树)来我们一起说一遍,小孩的脚是胖胖的,走来又走去,小树栽满地,小树栽满地。

总结:小朋友们可真厉害,都被你们猜出来了。

那你们看一看,这些脚印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没有趣啊!(有趣)不同的脚印是不一样的,小小脚印真有趣。

跟老师一起说一遍,不同的脚印是不一样的,小小脚印真有趣。

(评析:通过看图幼儿能直观的了解动物脚印的特征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三)、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师:老师把这些脚印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看课件(1)歌曲中都唱到了谁?(2)你们想唱吗?你学会了哪一句?这一遍就看图小声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评析:通过第一环节幼儿基本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内容,完全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

评析:看图听音乐能更好的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四)、分段学唱。

师:“小鸡说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它想听小朋友唱唱它,还说你们唱的声音好听响亮,就出来和你们做朋友,我们一起唱唱小鸡吧”。

幼儿唱完第一段,小鸡从房子后面“出来”。

同样的方法分段唱歌请出小狗和小鸭,并分别提出不同的演唱要求,如演唱完整清楚、表情好等,讲评幼儿演唱情况,3、分组演唱。

请幼儿分组为三个小动物演唱,小动物分别送给小朋友小竹叶、小梅花、小扇子等与自己脚印相像的礼物,以示鼓励。

(五)、歌曲表演。

师:“小动物都很高兴,想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现在我们一起唱好吗?”跟随课件,集体加上动作完整表演唱。

(六)、活动小结听音乐出教室带领幼儿和小动物一起去室外找自己的小脚印,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学画脚印。

附图谱: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小班音乐活动《音阶歌》刘凤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和学唱七个音乐数字宝宝的唱名及音阶。

2、激发幼儿对唱名、音阶及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