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s e ta ob o tt ersa c r O a l k u h ee rh wo k wo lwie ap c dt o s h ee rh wo k S st n p t ersa c r rd d . n o i
Ke r s y wo d :La d u iz t n;1 d c v r h n e n ti i la o n a o e ;c a g
看到的地球表面》表述 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 的关系。但在 2 世纪 9 年代 以前对于土地利用/ = , 0 0 5 地覆
随着人 口的增长 、 粮食短缺、 环境污染、 气候差异等一系列问题 的 E t 趋激化 , 全球变化的研究领域逐渐 加强了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adU e dL n oe C ag简称为 L ) L n s adC vr h , n a n U1 的研究。 自上世纪九 c 十年代初开始 , B ( I P 全球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I P 全球变化人文计划) G 和 Ⅻ) ( 积极筹划全球综合研究计划 , 在其推动下于 1 9 年发表 了《 95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计划》 将 L C , U C列为 核心项 目之一 , 使得 L C U C研究成为 自然及社会科学共同深感兴趣 的热点和前沿内容。土地利用是指对 土地的使用状况 , 是 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 , 按照一定 的经济、 社会 目的, 采取一系列生物、 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 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L 。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的覆盖状态。不仅包括地表 的植被, 1 j 也包括地表 的各种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 , 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 的关系密不可分 L。土地利用是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 2 j 土地覆盖又反过来影响土地利用 的方式 , 两

第九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汇总

第九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汇总

二、主要研究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土地利用/土地
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涉及到自然与人文的 诸多领域,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加强合作,而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自然与人文过程联系最 为紧密,因而,作为一个研究切入点,许多全球变化 的研究者均将LUCC作为研究内容,对人类在全球变 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
三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 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 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三种土地覆被变化中,转换和改良比较容易引 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监测;而退化却较难观测, 因而其记录最不完备 。
土地覆被变化既表现为各类型之内的功能复杂 性,又表现为各类型之间的结构复杂性,两者都需 要从空间格局和时间过程来分析。 土地覆被变化并非简单过程,曾经被认为是连 续过程的土地覆被变化其实是一种不连续过程,常 有一些急剧变化时期,常被某些突然事件所激发, 从而在系统中引起突变。为了全面深入地认识土地 覆被变化,应该充分估计其复杂性,并根据复杂性 来测度它。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式的 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 护、旅游休闲、军事等。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 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 伐木引起森林覆被密度降低; 二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 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 地被全部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
针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本身变化,LUCC研究
计划中提出了三个研究重点:土地利用的动力机制、 土地覆被的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与 全球综合模型。 (1)采用案例比较研究方法的土地利用动态研究。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精选全文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精选全文

2.1 中国LUCC概况
中国土地利用分布不均,东西部各类土地利用比例差 距很大。东部地区耕地、园地、林地、工矿、居住地 及交通用地比例大,而西部地区多草场、荒漠、戈壁、 冰川等难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决定了东、西 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目录
第二节
2.1 中国LUCC概况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 2、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 面的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可以说是 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在这方面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综合研究,已成为两大学科领域众多学者的共识。
1.1 背景及意义
• 隶属于“国际科学联合会”的IGBP和隶属于“国际社 会科学联合会”的IHDP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 全球问题的综合研究。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4)日本 • 日本国立科学院全球环境研究中心提出了“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土
地利用研究”,该项目着眼于亚太地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第一 阶段主要目标 是预测2025年和2050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状况(包括耕地、林地、城市用地及荒漠化土地)及土地第一性生产 力的时空变化。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自1993年国际科学联合会与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成立了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核心项目计划委员会以后,一些积极参与全 球环境变化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跟进,启动了各自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项目: (1)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
IIASA于1995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 的3年期项目。旨在分析1900年到1990年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环境效应,并预测在全球环 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的背景下,该区域 未来5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趋势。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科学研究,作为深入理解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关键,其进展对于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评述近年来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进展,包括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政策与制度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对未来的土地科学研究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监测技术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精度。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表信息,为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驱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分类和变化检测转向更为复杂的模型模拟和预测。

例如,基于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科夫链(Markov)等数学模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研究领域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地理学研究拓展到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内容,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一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

然而,尽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土地利用与覆被

土地利用与覆被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
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
采取一定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
行长期和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二)土地覆被的概念
• 土地覆被是随遥感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 新概念,是指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 筑物,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况。
• 相关定义: “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是自然 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IGBP 和IHDP
土地覆盖的变化 第二,人类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土地利用变化在今后50年如何改变土地覆盖 第四,人类和生物物理的直接驱动力对特定类型土
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五,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与土地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与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目前确定的研究重点
• ①土地覆盖变化状况的评估 • ②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建模与
(2)联合国环境署(UNEP)
• UNEP亚太地区环境评价计划于1994年启 动了土地覆被评价和模拟”(LCAM)项目,旨 在调查东南亚地区土地覆被的现状和变化,确 定这种变化的热点地区。该项目采用美国宇航 局高分辨率雷达影像进行区域土地覆被制图和 监测,目前已完成了对孟加拉、柬埔寨、老挝、 缅甸、尼泊尔和越南等国两个时段(1985— 1986和1992—1993)的土地覆被调查工作,下 一步工作将拓展到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中国、 印度及伊朗等国。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 地资源的一切活动,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 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一个是发生在地球 表面的活动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活 动的产物,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社会 和自然的双重属性。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不断发生变化,这对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土地利用的背景和重要性土地利用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管理的活动。

人类通过种植农作物、建设住宅区、开发工业园区等方式利用土地,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城乡发展平衡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每个国家都有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并加强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二、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1.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果园、种植园等。

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

2.城市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人们建设城市,修建房屋,开设工厂,形成现代化的城市系统。

3.工矿用地:工矿用地主要用于工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工矿活动对土地的利用和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环境监管。

4.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包括公路、铁路、航道等。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相应的需求,但也要注意合理规划,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土地覆被变化是指土地表面上不同地物之间的转变。

土地覆被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包括:1.生态环境改变: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湿地的填埋与开垦等行为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平衡。

2.气候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影响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

例如,大面积的城市化使得城市地表温度上升,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

3.水资源变化:土地的覆被变化会改变地表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循环。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湖泊消亡等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威胁。

四、如何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为了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由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世界各大洲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世界各大洲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世界各大洲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每个大洲都承载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探索世界各大洲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的环境挑战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压力。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

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面积的农田转型为城市建设用地,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此外,亚洲也是全球森林覆被面积最大的大洲之一,但森林面积的减少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国家为了经济发展而大规模进行的伐木活动导致了森林面积的锐减,进而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北美洲则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农田而闻名。

北美洲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成为了经济的支柱。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剧,大片的农田被转型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同时,森林面积的减少也是北美洲面临的一个问题。

过度的伐木活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丧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南美洲拥有着广袤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也是南美洲面临的挑战之一。

由于迅速增长的人口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用于农田的开垦,尤其是亚马逊雨林地区。

这对于全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南美洲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威胁着这一宝贵的资源。

非洲是一个多样化的大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形势也具有复杂性。

许多非洲国家仍然依赖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此土地利用以农田为主。

然而,持续的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土地利用变得更加紧迫和有限。

农田的休耕和退化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生态系统的恶化,对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欧洲作为一个发达的大洲,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也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发 展 , 出对 中国 L C 提 U C研究 的建议 和展望包括建立 L C U C理论体 系, 深入掌握 L C U C动态研究的手段 和方法 , 形成与中国国情密切 结合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综合模 型 , 转变研究重点 , 更加清晰地认识 和把握 L C U C有关 的可持续 发展问题 , 加强土地 利用变化与
Ab ta t A e td b h nen t n l o i . hH t n t e e e l d u iz t n c v rc a g s ac o ti e oa l c e e nsi sr c : f c e yt e itra o a ce C a s e g n d t i s t i y r h h a tiai / o e h n e r e rh,b an d n tb ea h v me t n n l o e i Ad a c 1 C i ee La d Us n n v r g a g e e rh v n e 01 h n s n ea d La d C 关 键 词 : 地 利用 和土 地 覆 被 (U C ; 比研 究 ; 望 土 L C )对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2 X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5 1120 )0— 88 5 10 —84 (07 1 09 —0
C E h — IIL e2 H N Zi j I n Ⅱ, s ( .eatet f orm M ngm n H nnU i rt o i c n eho g, i g n 12 1Cia 1D pr n oT us aae et ua n e i S e eadTcnl yXa t 0 , h ; m i v syf c n o n a 41 n 2 D pr et G or h ,oh n e i , ̄h 200 C i ) .eat n o ega y Fsa U i rt F a 5 80 , h a m f p n v sy n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8-10-10[作者简介] 熊勇珍(1984-),女,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熊勇珍 陈传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 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土地利用Π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并在分析土地利用Π土地覆被变化国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指出了土地利用Π覆被变化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土地利用Π土地覆被变化;目标与内容;研究动态;问题;发展趋势Preliminary Study of L UCCXIONG Yong 2zhen CHEN Chuan 2ming【Abstract 】 From the concept of LUCC ,first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of LUCC ,then pio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trends in the research of LUCC based the analysis about the research trend of LUCC home and abroad.【K ey w ords 】 LUCC ;object &content ;research 2trend ;problem ;developing 2trend 〔中图分类号〕K 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29(2008)06-0117-02 随着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日趋激化,全球变化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在众多的全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Π土地覆被(LUCC )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全球变化中人类活动机制的研究,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 2BP )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计划(IH DP )于1995年联合提出了“LUCC ”研究计划,使之成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许多参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启动了各自的LUCC 研究项目,近年来LUCC 研究在广度、深度上都有大的发展,理论、观念都有创新。

1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概念1.1 土地利用的概念世界粮农组织(FAO )1985年指出:“土地利用是由自然条件与人的干涉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陈百明1996年将土地利用定义为“人类为了经济社会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许炎谟和陈章琛1987年将土地利用定义成“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持续开发和改造治理的结果”。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休闲娱乐用地等都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1.2 土地覆被变化的概念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将土地覆被定义为“覆盖着地球表面的植被及其他特质”;摆万奇等将土地覆被定义为“覆盖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它反映的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状态”;还有学者将土地覆被定义为“地球表面当前所具有的自然和人为影响所形成的覆被物,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和“土地覆被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新概念,是指覆被地面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建筑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也包括土壤和陆地表面的水体”。

总之,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而土地覆被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活动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活动的产物,二者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

2 土地利用Π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目标与内容(1)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动力机制研究。

主要是对城乡作用机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水资源约束机制以及全球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研究。

(2)土地利用类型与区域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711・2008年12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Dec.2008第8卷第6期Journal of Lang fang T eachers C ollege (Naturnal Science Edition )V ol.8N o.6热点地区、脆弱区和典型地区的研究。

(3)区域或全球性空间统计模型研究,以便能更准确地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空间类型、过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的主要动因。

(4)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5)土地利用变化的可持续性研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的持续性、土地利用方式与方法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可持续性以及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对策与途径(陈佑启等2001)。

3 国内外研究动态目前国际上有关LUCC 研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及区域和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综合模型。

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的研究,尤其是探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当前国内外在土地利用Π覆被变化领域研究的主要趋势。

3.1 国外研究动态自LUCC 计划提出以来,很多国际机构都积极参与其中,分别在各自的研究区域内启动了相关研究项目。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 AS A )于1995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模型”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DP )亚太地区环境评价计划于1996年启动了“土地覆被评价和模拟”(LC AM )项目;美国全球变化研究委员会(US OC ,RP )把土地覆被变化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的损耗一起,列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并从1996年起重点开展北美洲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日本国家科学院全球环境研究中心提出了“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研究”项目。

这些研究项目是全球LUCC 计划的基础,它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LUCC 的最新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Π土地覆被变化的动力学机制是当前LUCC 的焦点,国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

K asper 2s on (l995)认为人口、技术水平、富裕程度、政治经济结构、信任和态度等构成了人类方面的驱动力。

Ehrlich (1993)指出,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是研究人类驱动力的主要方面。

Turner (1990)指出,人类驱动力应包括人口、收入、技术、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

G unthe 提出用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

Y ukio 考虑到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了日本和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方式的不同,进而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

3.2 国内研究动态在生态环境方面,杨风亭等综述了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成果和发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陈松林利用GIS 分析了福建省延平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程度关系,得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张国平等对我国土壤风力侵蚀状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

郭东旭等研究了土地利用Π土地覆被变化对区气候及大气质量的影响。

周广胜等从地球表面的能量与水分平衡入手,在理论上探讨了土地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周广、叶卓佳等对植物与降水的相关关系有不同看法、但他们一致认为,植被的存在有助于减少径流、提高土壤的涵水量,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减缓作用。

近期以蔡运龙和史培军为代表一些学者提出通过政策和管理措施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地表过程调控、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观点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在驱动力的研究方面,摆万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研究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赵庚星等利用动力学仿真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张佳华与王长耀对科尔沁沙地区沙漠化驱动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章予舒等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人文因素在生态脆弱区的作用机制。

顾朝林(1999)利用不同时段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图对北京市土地利用履被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四生产要素在我国现代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土地利用Π覆被变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纵观LUCC 过去的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于区域土地覆被现状制图和结构分析,缺乏对LUCC 动态的研究和对相应手段和方法的掌握,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有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没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在现有的研究方法上主要以模型为主,模型在时间维和空间维及研究的尺度综合性上都存在问题。

从认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其他方面相联系的要求出发,今后LUCC 的发展有以下趋势:①新一代的LUCC 研究模型应该能够模拟LUCC 的主要社会经济和自然驱动力,包括LUCC(下转121页)・811・2008年12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8卷・第6期水平滞后,呈下降趋势,体适能水平有待提高。

2.布依族大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水平呈下降趋势,女生体形偏瘦。

受教育、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布依族男、女大学生肌力水平与全国大学生的肌力平均水平比较偏低,制约了布依族大学生体适能的发展。

3.布依族男、女生柔韧性,女生耐力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应多加强体育锻炼和培养体育兴趣爱好,课余时间多从事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

布依族男、女大学生的耐力水平一般,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布依族男女大学生心肺耐力低于全国同龄大学生平均水平,且差距比较明显,这表明布依族大学生心肺耐力机能较差,布依族男大学生的心肺耐力呈上升趋势,女生心肺耐力呈下降趋势。

4.2 建议1.政府、学校各级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重视布依族大学生体适能的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要进行内部改革与实践,将提高布依族大学生体适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

2.建议提高对布依族学生体适能的重视程度,强化布依族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其多创造有利的体育锻炼条件。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场地和设施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3.布依族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多喜好水上运动、摔跤、打斗、唱歌跳舞、武术等体育项目,因此,建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大布依族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4.布依族大学生从小受布依族人民顽强、拼搏、竞争、进取、吃苦耐劳的民族意志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高校应加强体育竞赛的开展和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布依族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