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古代汉语知识点:
1. 你知道什么是古今字吗?就好比“莫”和“暮”呀,以前只有“莫”,后来才分化出专门表示傍晚的“暮”。

哎呀,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2. 通假字也很有趣哦!像“说”通“悦”,古人写“不亦说乎”,其实就是“不亦悦乎”。

这是不是像变魔术一样奇妙呀!
3. 还有词类活用呢!比如说“名词活用为动词”,“驴不胜怒,蹄之”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这时候就当作动词“踢”来用啦,神奇吧!
4. 特殊句式也来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呀,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
5. 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可不少呢!“之”字就有好多意思,像“辍耕之垄上”的“之”是“去、往”,“怅恨久之”的“之”是“助词,无实义”。

这可真够让人琢磨的呀!
6. 语气词也很重要哟!“也”“矣”“焉”等表达的语气都不一样呢,“吾尝终日而思矣”里的“矣”就表示陈述语气呢。

7. 古代汉语的称谓也五花八门呀!皇上可以叫“陛下”,自己可以谦称“鄙人”,朋友之间还可以称“足下”呢。

这多有意思呀!
总之,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呢!。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在高考语文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好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再如“卑鄙”,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还可以指战争(“兵旱相乘”)。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人、败逃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等。

二、虚词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较为灵活,可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承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作介词,表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表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作连词,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表结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

3、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助词(“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动词,去、往)、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之”,指知识和道理)、结构助词(“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4、于“于”常作介词,表处所(“战于长勺”)、表对象(“故燕王欲结于君”)、表比较(“苛政猛于虎也”)等。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字内容只需要总结出给定的知识点即可,不用再出题。

蓝字内容总结出知识点,在出五个小题。

如果感觉知识点不好总结,可以调整,但不要和他之前的106个总结好的重复。

周五晚上之前交即可。

古代漢語知識點總結1.古代漢語常用字典辭書有哪些?古代漢語常用的字典辭書有許慎的《說文解字》,首創部首編排法,分為540個部首;最早的韻書是李登的《聲類》;《四庫提要》、《康熙字典》;王引之的《經傳釋詞》,近人楊樹達採用注音字母序編著的《詞詮》等等。

(1)()首創部首編排法。

(2)我國最早的韻書是()。

A李登的《聲類》B孫愐的《唐韻》C陸法言的《切韻》D陳彭年的《廣韻》(3)查找文言虛詞的詞典,影響較大的有清()的《經傳釋詞》和近人楊樹達的()。

(4)《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是我國最大的官修書目。

(5)《詞詮》的編排順序為()。

A筆畫序 B平水韻目序 C古聲母序 D注音字母序答案(1)《說文解字》(2)A(3)王引之《詞詮》(4)《四庫提要》(5)D2.說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是什麼?清朝說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分別為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和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

(1)清代說文四大家分別為段玉裁、王筠、()、()。

(2)說文四大家中段玉裁的代表作為(),是學習和研究《說文》的最佳注本。

(3)說文四大家中()的代表作為《說文解字義證》。

(4)說文四大家中朱駿聲的代表作為(),對字義的來源和發展有較為細緻的分析。

(5)說文四大家中王筠的代表作為()。

答案(1)桂馥朱駿聲(2)《說文解字注》(3)桂馥(4)《說文通訓定聲》(5)《說文句讀》3.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有哪些?古代工具書的注音方法有讀若法、譬況法、直音法和反切法。

讀若法,借助人們熟悉的字詞給陌生詞注音的一種注音形式。

譬況法,漢魏以前人們給漢字注音采用的注音方法。

用一個同音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的方法。

反切法是用兩個字拼出一個字的讀音的注音方法。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

(1)《說文解字》中較為常見的注音方法是( ),如《說文·玉部》:“珣,讀若宣。

”(2)漢魏以前人們給漢字注音採用的方法有(),如《淮南子·原道訓》:“蛟龍水居。

”高誘注:“蛟,讀人情性交易之交,緩氣言乃得耳。

”(3)用一個同音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的方法叫(),如“準音拙”。

(4)用兩個字拼出一個字的讀音的注音方法叫()。

(5)《說文·一部》:“天,顛也,至高無上。

他前切。

”其中使用的注音方法是()。

答案(1)讀若法(2)譬況法(3)直音法(4)反切法(5)反切法4.《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是什麼?《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一般在每字下先解字義,然後按照“六書”分析形體結構,后注讀音。

《說文》解釋的字義一般是指該字的本義。

解釋字形時,註明“象形”或“象某之形”為象形字;指事字註明“指事”;註明“從某從某”或“從某某”為會意字;註明“從某,某聲”為形聲字。

註明“從某從某,某亦聲”為會意兼形聲字;註明“從某省”為省形字;註明“從某省聲”為省聲字。

(1)《說文解字》的釋字體例為先解釋字義,然後按照()分析形體,后注()。

(2)《說文》一般解釋的是字的()。

(3)《說文》中,註明“從某從某,某亦聲”的為()。

(4)《說文》註明“從某某”或“從某從某”的字為()。

(5)《說文》中註明“從某省”為()。

答案(1)六書讀音(2)本義(3)會意兼形聲字(4)會意字(5)省形字5.《爾雅》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爾雅》是我國第一部古漢語詞彙學和訓詁學專著,也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輯錄我國古代豐富的詞彙,為漢語詞彙學奠定了基礎。

總的分為兩個部分,前三篇重在解釋一般詞義,后十六篇像一個小百科全書,具體解釋一些古代典章制度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為研究我國古代科學史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所開創的“類聚群分”的釋詞體例,對後代辭書的編纂很有啟發。

(1)( )是我國第一部古漢語詞匯學和訓詁學專著,也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2)《爾雅》輯錄了我國古代豐富的詞匯,為()奠定了基礎。

(3)《爾雅》開創了()的釋詞體例,對后代辭書的編纂很有啟發。

(4)《爾雅》總分為()個部分。

(5)《爾雅》前三篇重在解釋(),后十六篇像一個小百科全書,具體解釋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等方面的知識,為研究我國科學史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答案(1)《爾雅》(2)漢語詞彙學(3)類聚群分(4)兩(5)一般詞義天文地理6.《經籍籑詁》基本內容。

《經籍籑詁》是清阮元編寫的一部字書,為中國訓詁學書。

該書共106卷,按平水韻分部,每一韻一卷。

各卷單字略依《佩文韻府》次序編排。

釋義一般先列本義,再列引申義,最後為輾轉相訓與名物數象。

該書是中國唯一的一部匯輯經傳子史的引證于一書的大型訓詁詞典。

(1)《經籍籑詁》的編者是()。

A戴震 B阮元 C王念孫 D王引之(2)《經籍籑詁》的編排方法是()。

A部首法 B筆畫法 C注音字母法 D平水韻目法(3)《經籍籑詁》共()卷,按()分部,每一韻一卷。

(4)《經籍籑詁》單字次序按照()編排。

(5)()是中國唯一一部匯輯經傳子史的引證于一書的大型訓詁詞典。

答案(1)B(2)D(3)106 平水韻(4)《佩文韻府》(5)《經籍籑詁》7.十三經是什麼?十三經釋十三部儒家經典著作的總稱。

其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從漢代五經到七經、九經,再到十二經,直到宋代才正式形成十三經的說法,具體指:《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1)“十三經”是十三部()的總稱。

(2)“十三經”的行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從漢代五經到七經、九經,再到(),直到()才正式行成十三經的說法。

(3)十三經具體指的是《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4)南宋時()正式成為經,和《論語》、《爾雅》、()一起,加上原來的九經,構成十三經。

(5)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形成的作品,《春秋左傳》作者為(),此外還有兩傳分別為()、()。

答案(1)儒家經典著作(2)十二經宋(3)《周禮》、《儀禮》、《禮記》(4)孟子孝經(5)左丘明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8.詞義的擴大是什麼?詞義的擴大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個別對象演變到一般對象,由指具體事物演變到指抽象事物,由指專一事物演變到通指一切事物。

比如關,古義專指函谷關,今通指一切關口、關卡。

(1)古今詞義的異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古今意義(),第二種是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第三種是古今意義之間,既有()、又有發展。

(2)詞義范圍的差異分為三種情況()、()、詞義的轉移。

(3)詞義擴大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個別對象演變到()對象,由指具體事物演變到指()事物,由指專一事物演變到通指一切事物。

比如關,古義專指函谷關,今通指一切關口、關卡。

(4)商:(古)運貨販賣的人,(今)做生意的人。

由此可見商的詞義變化屬於()。

(5)下列選項中古今意義的變化不屬於詞義擴大的是()。

A關 B朕 C商 D河答案(1)基本未變聯系(2)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3)一般抽象(4)詞義擴大(5)B9.詞義的縮小是什麼?詞義縮小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一般對象演變到個別對象,由指抽象事物演變到指具體事物,由指一切事物演變到指專一事物。

比如朕,古義通指第一人稱,後來專指皇帝自稱。

(1)詞義縮小是指表示的概念范圍有了變化,即由指一般對象演變到()對象,由指抽象事物演變到指()事物,由指一切事物演變到指專一事物。

比如朕,古義通指第一人稱,後來專指皇帝自稱。

(2)“宮”的本義泛指房屋,後來專指封建帝王的殿堂、住房。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3)“禽”的古義是飛禽走獸的總稱,今義指鳥類。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4)“朕”本來泛指第一人稱,後來專用于皇帝自稱。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5)下列不屬於詞義縮小的是()。

A輦 B朕 C緒 D瓦答案(1)個別具體(2)B(3)B(4)B(5)C10.詞義的轉移是什麼?詞義的轉移即由甲范圍轉移到乙范圍,它的主要特點是新義產生后,舊義就不存在了,中心古義為心里,今義為正中,事情的主要部分。

(1)詞義轉移即由甲范圍轉移到乙范圍,它的主要特點是()產生后,()就不存在了,如“中心”古義為心里,今義為正中,事情的主要部分。

(2)“涕”的本義是眼淚,後來變成“鼻涕”。

詞義引申的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3)“交通”古義是交際和勾結,今義指運輸往來。

詞義的引申結果是()。

A詞義擴大 B詞義縮小 C詞義轉移 D詞義更替(4)“書記”古今詞義的變化屬於()。

(5)下列不屬於詞義轉移的是()。

A中心 B交通 C丈夫 D瓦答案(1)新義舊義(2)C(3)C(4)詞義轉移(5)D11.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是什麼?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分為詞義褒貶的不同和詞義輕重的不同。

(1)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分為兩種,分別是()、()。

(2)“復辟”本是褒義詞,後來變成()。

(3)“爪牙”、“走狗”詞義的變化屬於()。

(4)屬於詞義輕重不同的是()。

A鍛煉 B誅 C丈夫 D關(5)感激古義是憤激,今義是感謝,詞義變化屬於()。

答案(1)詞義的褒貶不同詞義的輕重不同(2)貶義詞(3)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或詞義的褒貶不同(4)C(5)詞義的輕重不同12.什麼叫做偏義復詞?偏義復詞是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語素組成的聯合式合成詞。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只使用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作為音節陪襯而存在,這種雙音詞叫偏義復詞,例如得失、利害、緩急、長短。

(1)解釋下劃線的詞: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墨子•非攻上》(2)解釋下劃線的詞: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3)解釋下劃線的詞: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4)解釋下劃線的詞: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5)偏義復詞是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語素組成的()。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只使用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作為音節()而存在,這種雙音詞叫偏義復詞,例如得失、利害、緩急、長短。

答案(1)園:種樹的地方;圃:種菜的地方,這里圃無義,所以園圃為偏義復詞。

(2)這里偏指國,家無義,偏義復詞。

(3)出入為偏義復詞,出無義,為進入的意義。

(4)息無實義,為勞作的意思,偏義復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