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全)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miè huǒ)原理
[方法点拨]燃烧的三条件中的任一条不满足即可达到(dá dào)灭火的目的。分
析灭火实例时主要看用该灭火方法灭火时有哪个燃烧的条件不满足,从而 确定出灭火的原理。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miè 原理 huǒ)
第十九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ránshāo)条件与灭火原理
[解析] 对比现象①③,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 燃烧需要氧气。对比现象①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 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方法点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空气(氧气)、温度达到着
缓慢(huǎnmàn)氧化
属生锈、呼吸作用等。变化过程中放热,但不发光。 (2)自燃:由____________引起的自动燃烧。
缓慢氧化
第八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tiáojiàn)与灭火原理
互动(hù dònɡ)探究 探究点一 物质燃烧(ránshāo)的条件
[情景展示1]
第九页,共四十页。
火点。在进行探究时,主要采用对比实验,解题时要注意围绕燃烧的条件分析 (fēnxī)哪一个条件没有满足;需要探究某一个条件时,设计实验满足其他两个条件, 控制这一个即可。
第二十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miè 原理 huǒ)
探究点二 几种不同的氧化(yǎnghuà)反应
[情景(qíngjǐng)展示]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物质(wùzhì)燃烧的条件
1.什么(shén me)是燃烧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氧_气_发生的一种 ____发_光_____、____发_热_____的剧烈_____氧_化__反应。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煽风点火
你真棒
可燃物 自燃 缓慢氧化 热量聚集 达自到燃着火点
急速燃烧 有限空间
爆炸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比较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可燃物与氧气可燃物在有限缓慢进行的 由缓慢氧化
概念
发生的发光发的空间内发生氧化反应 热的剧烈氧化的急速燃烧
引起的自发 燃烧
反应
温度 达到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 未达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
反应 现象
发光放热
发光放热、 放热不明显 由不明显到
爆炸
不发光 发光放热
联系 区别
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小试牛刀
1、以下关于燃烧、缓慢氧化及爆炸的判断中正
确的是( D )
A.只有点燃或加热时物质才能燃烧 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就能燃烧 C.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D.爆炸对人类生活既有利又有弊
2、以下描述不属于白磷自燃、蜡烛燃烧的共同
特征的是( D )
A.都发光
B.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C.都达到着火点 D.都是化合反应
消防安全标志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易燃物质 禁止放易燃物 爆炸性物质 氧化物
正确使用灭 火器的口诀
1.拔 2.握 3.瞄 4.扫
1.“拔”:拔掉插销 2.“握”:迅速握住瓶把及橡胶软管 3.“瞄”:瞄准火焰根部 4.“扫”:扫灭火焰部位
课外调查活动
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 公共场所需要配备消防 设施。
请你调查某公共场所的 消防设施,了解该消防 设施的灭火原理、使用 方法、保存方法、适用 范围等。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罩住呢?
白磷 着火点40℃

3.3燃烧与灭火

3.3燃烧与灭火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

(2)通过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动手实验、归纳现象和结论,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预习案【学法指导】1、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学习2、完成时间10分钟。

【知识链接】我们对火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火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生活离不开火,但火有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然而你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吗?【自主学习】1、什么叫燃烧?2、燃烧需要哪些条件?3、什么叫着火点、自然?4、灭火的原理有哪些?5、阅读(p83页)知识视窗:了解灭火器的相关知识6、阅读(p84、85页)了解爆炸与防爆知识【预习自测】1、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剧烈的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三个条件是:、、。

3、灭火的原理、、。

【我的困惑】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不理解,感到困惑的地方。

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⑴、⑵、⑶、三者的关系3、灭火的原理:⑴、⑵、⑶、三者的关系常见灭火器:⑴、⑵、⑶、4、爆炸: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而引起爆炸。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1、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石块、蜡烛、布、木块、天然气、瓷器。

结论:燃烧必须物质具有___________(可燃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蜡烛常温下不能燃烧,需要点燃才能持续燃烧。

结论:。

3、将燃烧的蜡烛用烧杯倒扣。

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知识总结1]:燃烧的三个条件:① ________ ;② __ ;③。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知识总结2]:通常的燃烧定义燃烧:与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的的反应。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思考]:请看看常见的灭火方法,说出该方法的原理:1. 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交流与讨论: 以下灭火实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隔绝空气(或氧气)
隔绝空气(或氧气)
隔离可燃物
火的“功与过”
1987年震惊中外的 大兴安岭森林大火
2009年上半年全国发生的火灾(不 含森林、草原等火灾)共有7.4万 起,造成655人死亡,297人受伤, 直接财物损失6.64亿元。
爆炸的条件:
(1)在有限 的空间内
(2)急速的 燃烧 (3)产生 大量气体化学变化?
一些由于由压力过大引起的爆炸如气球 爆炸、轮胎爆炸、高压锅爆炸等,就属 于物理性爆炸。
面粉、汽油、煤气、天然气、氢气、炸药等。
危险品安全警示图标
面粉爆炸实验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硫 260 木材 250~ 330 木炭 无烟煤 320~ 700~ 370 750
一、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三个条件同时满 足,缺一不可!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火三角
可燃物燃烧所 需的最低温度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 冶炼铜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火柴可以燃吗?石头呢?
结论: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已点燃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用烧杯罩住呢?
结论: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常温下蜡烛能燃烧吗?点燃后呢?
结论: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 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 有属性,一定条件下,着火点不会改变。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谁是“纵火犯”呢?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主要内容
1·燃烧:可燃物与氧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
1)易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灭火的方法:⑴清除易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⑶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4·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使易燃物燃烧停止。

5·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能源是指生活中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他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2)石油(3)天然气
6·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1)吸热反应(2)放热反应
7·使燃料充分利用的措施: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8·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2)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
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业发展。

(4)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
④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⑤使用乙醇汽油;
⑥加大尾气的监测力度,禁止没达标汽车上路。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将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练习与实践:
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的大批油井被炸, 燃起了熊熊大火,我国的救援人员在灭火过程中采 取了许多措施,以下无需考虑的是( D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降低油井口的温度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 1、室内起火时,为什么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燃烧 更旺呢? • 2、如果是你,一旦发现家里的煤气泄露时,你首 先做什么?如果天色已晚,可否开灯检查? • 3、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遇 到高楼下层楼着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 (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房门 • (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 • 以上逃生措施正确的有:
1、都属于氧化反应 2、都放热 1、燃烧剧烈,缓慢氧化缓慢 2、燃烧有发光现象,缓慢氧化无发光 现象。
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聚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的自动燃烧,叫做自燃。
二、灭火原理
实验探究:
用嘴吹灭 用水浇灭 用烧杯盖灭 用抹布扑灭 用剪刀剪断 燃着的烛芯
使燃烧物 的温度降 至着火点 以下。
可然物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硫 260
木炭 320~ 37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750
燃烧的定义:
反应物
燃烧: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气发生了 氧化反应,它们属于燃烧吗?
铁生锈
粮食酿醋 食物腐败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 异同
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结论
物质要能燃烧,要 接触氧气或空气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件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件

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用品:
火柴、蜡烛、剪刀、烧杯、水、抹布。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沙 子
隔绝氧气 隔 离 可 燃 物
你真棒
灭火原理:
Ⅰ、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 离或清除可燃物 Ⅱ、隔绝氧气(或空气) Ⅲ、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1.酒精灯火焰可以用灯帽来熄灭,原因是(B ) A.灯帽能降温; B.隔绝空气; C.灯帽是灭火剂; D.盖上灯帽后酒 精灯芯上没有了酒精; 2.商场和住宅等地方发生火灾时,消防员用高 B ) 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水蒸发吸热,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D.水分解出不能 助燃的物质;

本节小结
一、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缺一不可)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要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原理: (只要满足一个即可) (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图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图2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图3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 冶炼铜
第三章 第三节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 象屡见不鲜。你能否列举 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 烧现象吗?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 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 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 引起的自发燃烧 燃烧、自燃、缓慢氧化 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 出热量。
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着 火点。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 态,以及大气压强等因素有关,不 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燃烧过程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光能等,并生成新的物质。

但燃烧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条件主要包括燃料、助燃剂和着火点。

首先是燃料,燃料是支持燃烧反应的物质,常见的燃料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固体燃料如木材、纸张等;液体燃料如汽油、酒精等;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甲烷等。

不同的燃料有不同的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

其次是助燃剂,助燃剂是帮助燃烧过程进行更充分、更迅速的物质。

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等。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大约有21%的氧气,它是燃烧过程中最重要的助燃剂。

最后是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燃料与助燃剂的混合物开始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当燃料与助燃剂的温度达到或超过着火点时,燃料即可自燃,并继续燃烧下去。

灭火是一种阻断或消除燃烧反应的过程,有许多种不同的灭火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两种方式。

物理灭火是通过改变燃烧体系的热量、质量或速率等特性,使燃烧无法持续下去。

常见的物理灭火方法包括散热、隔离、降温和窒息。

散热是通过将燃烧体系与外界隔离,降低燃烧体系的温度以减缓或停止燃烧反应。

散热可以采用水冷和泡沫灭火器等方式。

隔离是通过切断燃烧体系与外界的接触,阻止火势的蔓延。

常见的隔离方式有使用防火门、窗、挡板等。

降温是通过降低燃烧体系的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从而使燃烧无法继续下去。

降温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水、细粉末、湿布覆盖等。

窒息是在燃烧体系中加入化学或物理物质,使其与燃料和助燃剂的反应发生,形成惰性物质以阻断或消除燃烧反应。

窒息常见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氮气等。

此外,化学灭火是通过添加一种化学物质,改变燃烧体系中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灭火方法有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总结起来,燃烧的条件包括燃料、助燃剂和着火点,而灭火的原理主要有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两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之谜???】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 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 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 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 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 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 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失火呢?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事例
镁条的燃烧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观察到的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发光、放热、产生白烟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热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
燃烧反应的特征 可归纳为:
通常情况下:发光、发热,氧化反 应
氧化反应分类
燃烧: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 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 • • • • •
1、鞭炮 2、轮胎 3、气球 4、炸弹 5、煤气罐 ------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可燃性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燃气类别 氢气 一氧化碳 液化石油气 爆炸极限 (%) 燃气类别 爆炸极限 (%) 天然气 丁烷气 乙炔气
4---75 12.5—74 1.5---9.5
5---15 1.9---8.44 2---82
上限:只着不炸
下限:不着不炸
2. 安全图标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当心火灾—— 易燃物质
禁止放易燃物质
当心爆炸—— 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 氧化物
灭火器使用
• 泡沫灭火器: 木材 棉布
• 二氧化碳灭火器: 图书档案 贵重设备(不 留痕)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体验收获】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 “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 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 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下图)。请你分析这 种变化的优点 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为充分 。
火焰慢慢熄灭
一、物质燃烧条件: 1. 可燃物 2. 接触氧气或空气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火 三 角
可 燃 物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经典战役回顾】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
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
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
的木船是 可燃物 ,木船燃烧 的条件是 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 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 缓慢氧化。
自燃: 由
草料堆放太多、太久,由于与空气中的氧 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热量不断聚积,导 致草料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从而进行自发燃 烧。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被称 为“自燃”。
草料竟然是“纵火
(活动与探究):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现按以下实验步骤设计如
右下图所示 的实验,请你参与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给出合理
的解释。
友情提示
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00℃
(一)实验步骤:
1、在烧杯内注入一定量开水,并往其 中 投入一小块白磷B。
2、在薄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 磷,另一端放一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水 的白磷A,再将铜片放在烧杯上方。
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
分析: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 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 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在煤炉中燃料多,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以下,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了氧 气,所以会越扇越旺。
四:爆炸
• 1、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 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 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它给人类带来了光 明和温暖,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火柴可燃
小石块不可燃
分析与推断
燃烧需要 可燃物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不燃烧
室温下存放的 蜡烛会燃烧吗?
点燃后呢?
持续燃烧
着火点
持续燃烧
需要空气或氧气
用烧杯倒罩 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住呢?
• 干粉灭火器:一般火灾 油气燃火
课堂小结
• 物质的燃烧条件 • 灭火原理 • 爆炸与防爆安全
犯”!
当火灾发生 时,无处逃 生的人们最 希望什么?
1. 可燃物 2. 接触氧气或空气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火 三 角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隔绝氧气(或空气)
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实例,请分别说说依据什么原理?
拓宽视野: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