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

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

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作者:苗立波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1期摘要:广告活动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其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

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来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及技巧,从而揭示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中是如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广告;广告语言言语行为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说话即做事”。

言语行为的本质就是交际者借助话语传达交际意图或交际目的。

不论我们是向他人表达请求、赞美或道歉,只要说话人的话语传达了一定的交际意图,我们就是在实施言语行为。

而广告作为一门运用语言为主要媒介方式来向人们推销商品的手段,言语行为理论当然在广告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1. 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1962)针对当时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语言理论提出的,他的学生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学说。

1.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奥斯汀在提出言语行为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奥斯汀认为,当一个人在说话时,他实际上完成了三种行为:第一种行为是通常意义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即移动发音器官,发出话语,说出合乎语言习惯的词、句子。

第二种行为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即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时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或者说它表达的是说话人的目的。

第三种行为是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它是指说话人在说完一句话之后所导致的结果。

即听话人有所行动。

1.2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约翰.塞尔(1965)对奥斯汀的分类做了详细的分析之后,在1975年,塞尔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即当我们通过话语形式取得了话语本身以外的效果时,这就称作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

从广告用语中简要解读言语行为理论

从广告用语中简要解读言语行为理论
6 C r r l ep e R se t n v o r ae t ) aef d p o l. ep c a d l ey u rns oo o p .
在例 4的广告是为 了让消费者消费其产 品, 从而达到 以言成事 的 接 言语 行 为 。 之 前 的 一些 哲 学 领 域 中 的 实证 主义 家 认 为 的 语 言是 用 效 果 。 5也 是 通 过 该 广 告从 而 使 消 费 者 关 注该 产 品 , 言 成 事 。 例 与 例 以 而 来 判 断真 假 的 观 点 不 同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的提 出 正 是 为 了 反 对 这 一 观 6则 很 明确 地 要 求 我 们 要 尊 敬 老 人 善 待 父 母 , 些 广 告 都 是 通 过 这 种 这 点 。 语 行 为 理 论 的核 心概 念 就 是 指 出 了 “ 话 即是 做 事 ” 一 中心 思 指 令 性 的 言 语来 要 求 听 话者 去 采取 某 种 行 动 以达 到 目的 。 言 说 这 想 。 A sn的 言语 行 为理 论 中 , 首先 区分 了两 种 句 子 : 为句 和 表 在 ut i 他 施 承 诺 类 的言 语 行 为是 指 告诉 听 话 者 在 将 来 应 会 去 做 某 些 事 情 。 述句 。 施为 , 即是说话时做 了某事或说话后 引起 了某事的发生 , 也就是 像 承 诺 , 供 , 应 一 类 的施 为动 词 所 产 生 的 施 为 行 为 都 是 该 类 言语 提 答 言有所为 ; 相似 地 , 述 , 表 即是 说 了某 句 话 而 已 , 非 有 在 做 某 事 , 就 行 为 。该 类 言 语 行 为所 对 应 的 广 告 用语 也 是 非 常 多 的 。譬 如 下 面 是几 并 也 是 盲 有 所述 。 也 就是 A sn最 初 的 言语 行 为 理论 中 的 言语 行 为 二 分 则 该 类 的 广告 , 些 广 告 都 是在 传 播 相 应 产 品 的 作 用 同 时 承诺 该 产 品 这 ut i 这 说 。 而 在 施 为 句 的 研 究 中 , ut A sn总 结 出 了 几 种 譬 如 像 cnnn , 的 作 用是 有 效 的 。 i ol ad l snec ,ln , rm s 之 类 的施 为 动 词 以 用 来 区 分 不 同 的 言 语行 为 。 e tne lle po ie a 7 C mm nct nu l td ( t oa ) o u iai ni e .Moo l) o mi r 同 时 A sn还 提 出 了一 些 施 为 句 的 句 法 和 语 义 方 面 的属 性 ,在 他 看 ut i 8 Tm s ht um k ft(w th ) iei w a y aeo .S a ) o i c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资料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资料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现代营销手段之一,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也愈来愈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意识。

当今广告行业,尤其明星广告可谓无所不用其所极。

但是,广告的泛滥,尤其是明星广告的泛滥,也着实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京华时报》报道:从2007年9月1日起,北京市将禁止和取缔公众人物做药效广告。

国家多次出台政策禁止用名人或明星广告;在一些因广告引起的官司中,甚至有人提出要对广告中的明星提出诉讼,并要求他们为一些虚假广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负一定的连带责任。

从语用视角下的“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对明星广告极其广告语言进行分析,许多明星广告的滥用本身就存在种种语用失误,致使广告大为逊色,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社会的极大关注,甚至遭到政府的禁止。

二、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发展言语行为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人们对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意义的实证研究所作出的一种回应。

但首先明确、详细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是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

1962年,奥斯汀的学生厄姆森根据奥斯汀1955年在哈佛大学的一系列讲座整理出版了“HowtoDoThingswithWords”一书。

“言则行”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思想。

Austin认为,说话就是做事。

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以言指事行为(1ocutionaryact)、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以言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act)。

以言指事行为是“言之发(theactofsayingsomething),”以言行事行为及施为行为,指说话人旨在通过话语实施某个交际目的或者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行为。

用公式表示为:InsayingX,1wasdoingY。

以言成事行为表示言后之力,指的是某句话说出之后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效果。

但奥斯汀把重点放在了以言行事上,甚至以言行事行为后来成了言语行为的代名词。

语用预设在广告用语中运用论文

语用预设在广告用语中运用论文

语用预设在广告用语中的运用摘要广告语言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各个领域学者们的青睐,而语言学的发展使得广告语言的研究逐渐趋向于语言和语境的关系研究。

语用预设相对于话语理解而言具备合适性和共知性,而其本身则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

广告是一种极具策略性的交际行为,广告用语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语用预设这三个特性衍生出交际所需的策略性。

因此,从语用预设的视角研究广告语言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广告用语语用预设特征策略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在各种商品充斥着市场的大环境下,当人们在面临各种选择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

因此,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选择的最终结果大多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得的。

因此,怎样满足大众的需求,怎样赢得观众的心,就成为众多商家考虑的主要因素。

而广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大众来了解商品的渠道。

当然,广告的形式和广告词的好与坏、经典与平庸,还有它是否能吸引住大众的眼球、撩动观众的心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广告商在录制每一则广告时,都会费劲心思、集思广益地想出经典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广告语,它们大都短小精确,还能一语说明产品的独特之处与魅力所在。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广告语,如脑白金的广告、飘柔的广告等。

广告词通常和语用学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语用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用其理论来分析广告词是非常恰当的。

从语用学角度来说,言语性行为的广告词应是一种语用行为,这种言语性的宣传广告主要就是通过有效的辞藻,通过能一下子吸引受众的广告语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产品、喜欢产品。

因此,可以说,言语性的广告词预设是一种非常具有蛊惑性、煽动性、说服性的言语行为,其目的就是通过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词来劝说更多的人来购买产品。

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策略性,并带有功利色彩在其中。

本文就是希望通过研究广告词中广泛存在的语用预设使用的这一状况,来了解广告商在采用这些广告语的过程中的语用心理策略。

一关于预设和语用预设预设是一个较新的理论,从最初提出到现在只有近几十年的时间。

试论语用学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试论语用学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广 告 语 ,从 而 自主购 买 此 品牌 ,这 正 是 言 后 行 为 的体 现 。
是交际者通过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准则产生一般含 义 ;二是 交际者在遵守合作原则基础上 ,有意违 反某些准则 而产生特殊 含义 。当人们 为传达某种 潜在的真正意图 ,则会 在遵守合作原则 的基础上
Aug . 2 01 3
试论语用学理论在广告语 中的运用
孙 颖 崔 雪梅
(1 .东 北农 业大 学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0 ; 2 .哈 尔滨师 范大 学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摘 要:如何有效利用广告的宣传手段 ,达到销售 目的,成为商家关注的经营策略之一。由此,广告语 的表达效应尤为重要。语用学是研 究语言运用 的学科 ,基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
两个 因素 ,而广告 目的正是通过巧妙地使用语言
和文 字 ,传递 信息 并促 进销 售 。从 语用 学 角度 看 ,广告 活动 是广 告商 和 消费 者相 互沟 通 的过 程 ,由消费者 的接受程度 ,判断信息是否得到有
效解读 。因此 ,广告语 的有效应用与语用学密不 可分 。 目 前 ,诸 多学者 已从各 自角度 ,对语用学
则、语用预设及关联理论 ,对其在广告语 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挖掘广告语的语用机制,为合理设计广告语,
达 到更好广告效 应提供参考 。
关键词:广告语;语用学;广告效应 中图分类号: H 0 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3 8 0 5 ( 2 0 1 3 ) 0 4 — 0 0 4 8 — 0 4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3 — 1 2 作者简介:孙颖( 1 9 7 9 一 ) ,女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为语言学、英语教 学法。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广告语篇建构与翻译策略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广告语篇建构与翻译策略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广告语篇建构与翻译策略
韦 忠 生
(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外语系 , 福建 福清 3 5 0 3 0 0)

要 :言语行为具有广告语篇 的建构功能 , 其三分说对 广告文本 的特 点也有很 强 的阐释功能 。译 者 当以作者 的
意 图、 消费者的预期效果 , 即言后行为 , 作为广告翻译的根本依 据 , 并采 用有效 的语言手 段来传 递原作者 的意 图, 这样才

开始的问句, 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排 比结构, 虽然其
内容不 限于某 一话 题 , 传递 的信 息 , 似 乎并 不 紧密
关联, 然而基于该广告情景语境的分析, 所有这些 信 息都是 为 了宣 传 南 非 的 目的 , 实 现 了 隐形 的 连
贯, 最后一 句 I t i s p o s s i b l e ,与前 面 的几 个 以“ I s i t p o s s i b l e ” 开 始 的排 比句 互 相 呼 应 , 构 成 语 义 的 连 贯 。最 后说话人 和 受话 人 之 间无 形 的心 理互 动 不 言而喻 : 南 非不仅物 产丰富 , 而且文化 积 淀深厚 , 值
非语言研究的对象 , 其对象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实现 的行为 ; 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包括三个层面 , 即言
内行 为 ( 1 o c u t i o n a r y a c t ) 、 言 外行 为 ( i l l o c u t i o n a r y a c t ) 和言后行 为 (p e r l o c u t i o n a r y a c t ) … 。言 内行
作为形式主语 , 而真正的主语为不定式 短语 , 第2 和第 4句也分别以 i t 作为形式主语 , 而真正的主语 为省略了关系代词 t h a t 的主语从句 , 符合语言规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经典广告语言的模糊性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经典广告语言的模糊性
断定 类 的模 糊 性 此种 行 事行 为 包括 陈 述 、 断 定 、 信 、 计 、 写、 明 、 道 、 坚 估 描 说 报 分析 等 。例 如 :

个 明确 的值 去 区分 何 时 为 “ ” 大 何 时 为 “ ” 这 对 听 话 人 而 言 同 样 是 小 , 模糊的。 二 . 令 类 的模 糊 性 指 这 种 行 事 行 为 是 说 话 人 企 图 使 听 话人 做 某 事或 不 做 某 事 。 直 有 率 的命令 、 止 , 有委婉 的请求 。 禁 也
( ) e l te n w sa e 6 Fe h e pc.
滴 香 浓 , 犹未 尽 。 情 海 般 的 2优 有 辉煌 ,不 美 不 能 算 轿 车 。 ( 田轿 丰
车)
感 受 新 境界 。( 三星 电子 )
的 陈述 , 有 可 能 是 用 言语 来 实 施 而
某 种行 为 。用 言语 实施 某 种 行 为 的 语 句 虽 然 没 有 真 假 , 有合 适 与 否 但
( ) o b s es t m l n 3N ui s o s a ,o n o l pol o i r e t b .没 有 不 做 的 小 生 bm g 意 , 有解 决 不 了 的 大 问题 。(B 没 IM
准 确 。然 而模 糊性 是 人 类 思维 和 语
他说 的话 干什 么 事 。根据 语 用 功能 其包 括 断 定类 、 令 类 、 指 承诺 类 、 表 情类 等 。作 为一 种 应 用 语 言 , 告 广 语表 面上是 一种 “ 交互 性 ” 非 (o —eir a) nn rc o 1 的话 语 , 本 质 上 pc 从
公司)
的问题 。他认 为, 这类语 句要确有 所 为 , 必 须 满 足 完 成 某种 行 为所 就

广告语施为性意义研究[论文]

广告语施为性意义研究[论文]

广告语施为性意义研究摘要:在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各式各样的广告来宣传他们的产品。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从直接言语和间接言语的角度研究了广告的施为性意义,着重探讨了广告策略的施为效果。

言语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如何以言行事”,而广告则是典型的施为句,因此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广告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挖掘其理论意义。

关键词:广告言语行为理论广告策略施为效果一.引言根据john 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每一个话语都是一种行为。

广告作为沟通的桥梁,同样也是一种行为。

后来searle 发展了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并将言语行为分为五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对广告的效果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为了影响和说服消费者去选择和购买其产品或服务,广告商采取了很多策略来展现其广告的施为效果。

二.广告的施为性策略广告商为了达到劝说人们去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目的,不得不选择最合适有效的言语行为作为其宣传产品、服务的广告策略,无论此言语行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1. 利益需求策略(1)横扫饥饿,活力无限。

(士力架)例1为一则巧克力广告---士力架。

从此则广告语“横扫饥饿,活力无限”中,消费者可以推断出士力架不仅能使我们有饱腹感,更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能量。

尽管在此则广告语中并没有明晰的施为动词,属于规约式的间接言语行为,但消费者却可以容易的推断出广告商的目的和意图,即他们想要提醒消费者,选择士力架,它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能量,能够使你精力充沛。

在利益需求策略的广告中,许多广告商为了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他们倾向于在语言中运用直接言语行为来展现他们的意图,明晰的告诉消费者他们会从中获得何种利益满足。

如:(2)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凉茶)(3)统一鲜橙多,多c我漂亮。

(统一饮品)(4)有汰渍没污渍(汰渍洗衣粉)2. 承诺类策略广告商通过广告来和目标群体建立一种特定的关系,因而许多广告商采用承诺式的策略来对消费者做出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作者:栾晓翠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6期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和赛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语言学理论。

本文以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对广告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广告实例的分析,发现广告语不仅传递了广告信息,而且传递相应的一些言语行为。

本文旨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研究广告语的作用和特点。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广告语
作者简介:栾晓翠(1993-),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辽宁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1.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认为句子有两种类型:performatives和constatives。

他指出话语:“I name this ship the Queen Elizabeth”没有描述任何事情,话语也没有伴随的其他行为产生,所以也被称performatives。

话语“I pour some liquid into the tube”表示一位化学老师在进行一个化学实验并且伴随着这句话的说出,他真的导入液体在完成一个动作。

这一类话语被称作constatives。

奥斯汀认为“言即行”,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

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

言后行为是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或者所完成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

翰.舍尔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每一类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的目的。

这五大类是:a)描述类:陈述或描述说话者认为是真实的情况 b)指令类:试图使听话者做某些事情 c)承诺类:说话者自己承诺未来要有一些行为d)表达类:表达对某一现状的感情和态度 e)宣告类:通过说话引起骤变
2.广告语的简介
从广义上,广告语被定义为以大众传媒和海报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宣传语言。

广告语在音系,形态,以及句法上都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

在音系上,广告语通常运用谐音,押韵,象生等手法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以达到好听,好记的效果,从而使消费者可以把朗朗上口的广告熟记于心。

在形态上,广告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创新词汇,褒义词汇,人称代词的使用。

创新词汇可以吸引顾客,使顾客对广告宣传的产品印象深刻。

褒义形容词能够使消费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鼓励消费者去消费。

人称代词的使用可以拉近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消费者产生亲切感。

在句法结构上,广告语通常通过使用简短和有效的句子来清楚表达其意图。

广告语一般使用简单句,以让顾客快速有效地了解广告宣传的产品。

也多使用祈使句,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疑问句使用也非常频繁,疑问句的使用可以激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心。

3.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3.1表述类言语行为
在表述类言语行为中,主要运用言语对事物进行客观描述。

表述类广告通常直接告诉观众商品的特点和益处,是最为常见的一类。

它通常出现在断言性广告和赞美性广告中。

例如:Be really refreshed! Cool off with coke! Coca-Cola gives you the cheerful lift that’s bright and lively…… No wonder coke refreshes you best!这一广告通过表述可口可乐的优点,来吸引顾客。

3.2指令类言语行为
指令类言语行为在广告中主要表现为通过建议性和要求性的语言来组织广告的内容。

这类广告以使用简短有力的语言引起人们的兴趣,语气礼貌平缓,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

例如:“冬天就要喝珍珠奶茶。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哦”。

这类广告具有行动性,能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3.3承诺类的言语行为
承诺类的言语行为在广告中的表现更为突出,说话者要承诺一些行为,也就是说话者对将来的行为要承担的义务。

这类广告通常以打赌,允诺等方式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这类广告最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为人们相信广告商做出的有关产品的承诺。

如:“一旦您获得康柏扩展服务,我们将在第一个工作日内给您的需求予以回复并保证在第5个工作日内圆满为您解决问题”(康柏台式机广告)
3.4表情类言语行为
表情类言语行为通常表达说话人对某一现状的感情和态度如感谢,祝贺,道歉等。

这种广告通常在普通陈述的前提下表示态度,向消费者展现广告商的决心。

使用表情类语言行为能拉近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广告的可信度,激起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共鸣。

3.5宣告类言语行为
宣告类言语行为的广告语多见于新闻性广告标题,来告知公众最有时效性的信息。

为了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广告商通常以新闻的形式来处理这类广告所提供的信息。

但是广告信息本身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宣告类广告语言的显著特点是用具有新闻性质的广告语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4.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言语行为理论,广告的定义,特点等内容来引出五大言外行为在广告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广告实例,让读者进一步地了解了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应用,使读者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学习广告语。

參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黄洁. 论用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3.
[3]张金海.经典广告案例评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