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中经常会涉及到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有助于提高广告的感染力,引起公众的注意并最终促进销售。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殊喻、夸张、反诘、递进和平行结构等。
1、殊喻:比喻是指将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进行比较来表示一种含义,提供对所表述的物品的更具感染力的理解和描述。
在广告中,比喻可以用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使消费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某种产品的特有特性。
例如:“爱情就像一条河,用未知的激情流淌着”,这是一句用比喻修辞来宣传爱情的广告语。
2、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物品的兴趣和看法。
它可以使人们瞬间感受到这种事物的特殊性。
例如:“非凡的旅程,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彩!”这是一句用夸张手法来宣传旅游的广告语。
3、反诘:反诘是一种提示性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共鸣、注意,并使人们对本广告中所涉及的事物有清晰的认识。
它可以通过微妙的暗示使消费者记住该产品,甚至帮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的卖点。
例如:“一定要试试,还没有感受到,怎么能叫爱”,这是一句用反诘修辞来宣传某产品的广告语。
4、递进:递进是以增加的思路来提示事物的具体性并说明它的理由。
通过对物品的不断深入描述将对物品的思想积极转化为肯定的观念,从而产生有助于购买的效果。
例如:“它不仅仅是品质优越,还是一款容易使用,性能稳定,功能强大,价格实惠的产品”,这是一句用递进修辞来宣传某产品的广告语。
5、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以增加广告的节奏感和押韵感,使人们能够在心里更加形象地了解这种物品的特殊性。
例如:“想买,要低价;想买,要质优;想买,要品牌”,这是一句用平行结构修辞来宣传某产品的广告语。
修辞手法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广告是商家宣传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而修辞手法则是广告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广告创作者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广告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并分析其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在广告中,比喻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例如,一则手机广告可以将手机比喻为“随身的助手”,强调手机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各种事务,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效果,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在广告中,夸张可以使产品或服务更加引人注目。
例如,一则洗发水广告可以夸张地宣称“使用我们的产品,你的头发将像丝绸一样柔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三、排比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一系列相似的事物或特点,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广告中,排比可以使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更加突出。
例如,一则汽车广告可以排比地列举“速度快、操控好、安全可靠”,以展示该汽车的优势。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并暗示答案,以引起消费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广告中,反问可以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记忆性。
例如,一则保险广告可以反问“如果你发生意外,你会后悔没有购买保险吗?”,以激发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需求。
五、拟人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例如,一则饮料广告可以将饮料描述为“清凉的夏日伴侣”,给消费者一种与饮料产生亲近感的感觉。
六、反复反复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
在广告中,反复可以使产品或服务更加易于记忆。
例如,一则快餐广告可以反复强调“快捷、美味、实惠”,以吸引消费者选择该快餐品牌。
七、对比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产品或服务的优势。
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应用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购买欲望,从而达到商品推广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一、夸张手法夸张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某一特点进行夸大描述,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
例如,某洗发水广告中宣称“洗发后头发变得飘逸如仙”,明确强调了其产品的优势,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冲动。
夸张手法常常能够有效地传达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二、比喻手法比喻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产品或服务与某种事物进行类比,使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广告信息。
例如,某汽车广告中称其车身“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通过比喻将汽车的外观与美丽的鲜花相联系,突出产品的美观和吸引力。
比喻手法能够使广告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好感度。
三、反问手法反问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发消费者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吸引他们关注产品或服务。
例如,某保健品广告中问道:“你想拥有年轻的肌肤吗?”这种反问手法既提醒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引导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
反问手法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增加广告的吸引力。
四、排比手法排比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多个方面进行并列排列,以突出其各个方面的优点和特点。
例如,某手机广告中列举了产品的多项功能和优势,如“超大屏幕、高像素摄像头、长续航时间”,通过排比手法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欲望。
排比手法能够使广告信息更加清晰明了,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广告内容。
五、反转手法反转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打破常规和预期,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某咖啡广告中宣称“喝咖啡不费劲,从此告别瞌睡”,通过反转了咖啡饮用的常规印象,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新的认识。
反转手法能够让广告更具亮点和创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以便使文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广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传达产品或服务的信息,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一、比喻和拟人比喻是一种将某种感知领域与另一种感知领域做类比的修辞手法,常常运用在广告语中,目的是使产品或服务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你的皮肤像细腻的贝壳",通过将皮肤与贝壳相比,使消费者可以想象出皮肤的光滑和柔软。
而拟人则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以此产生更加亲近和互动的效果。
例如:"洗发水呼啦呼啦地流淌,滋润你的每一根发丝",通过拟人化的描述,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洗发水对发丝的呵护和滋润。
二、夸张和反向修辞夸张是一种过分夸大事物的修辞手法,常常运用在广告语中,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
例如:"这种披萨饼比天上的云还要蓬松,比海洋还要深邃",通过夸张的描述,使消费者对披萨饼的口感和味道产生好奇和渴望。
反向修辞则是通过使用与现实相反的描述,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效果。
例如:"这款洗面奶是世界上最清爽的,使用后你会觉得脸上没有任何东西",通过反向修辞的手法,使消费者产生对清爽感的期待和愿望。
三、排比和反复排比是一种通过将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起来,以此强调和增强修辞效果的手法,常常用于广告语中。
例如:"新款衬衫,款式新颖、面料舒适、价格实惠",通过排比的手法,使产品的特点更加突出。
反复则是将某个词语或短语多次重复出现,以强调和加深印象。
例如:"夏日清凉,清凉冰爽,冰爽无比,只有我们的冰淇淋才能给你这样的感受",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消费者对冰淇淋的清凉和口感产生强烈的印象。
四、比较和对比比较是将两个事物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与效果

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与效果广告语是商家宣传和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而修辞手法则是提高广告语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与效果,并分析不同修辞手法对读者的影响。
一、夸张手法夸张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非常常见,通过夸张的表述和场景渲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激发其购买欲望。
例如,“这是史上最好吃的巧克力”,通过强调巧克力的独特口感,进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好奇和渴望。
夸张手法能够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将产品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然而,夸张的程度需要恰到好处,过度夸张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反感和不信任。
二、比喻手法比喻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产品形象化,使其更加易于消费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这款化妆品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每天都能看到最美的自己”。
通过将化妆品与镜子进行比喻,强调其提升形象的效果,并与读者的真实需求相呼应。
比喻手法在广告语中能够打造独特的形象和品牌个性,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然而,比喻手法的使用需要遵循广告主题和产品特性,不能过于生硬和牵强。
三、反问手法反问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通过提出一个具有冲击力的问题,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从而展现产品的独特价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怎样才能拥有一头被无数人羡慕的秀发?答案就在这瓶洗发水里。
”反问手法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好奇心,引起对产品的兴趣和关注。
然而,反问手法不宜过多使用,过多的反问问题可能会让读者感到疲惫和厌烦。
四、排比手法排比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让广告语更具有诗意和吸引力。
例如,“买一送一,赠品多多,好礼不断”。
通过重复的“买一送一”和“赠品多多”等词语,强调购买产品能够获得多种优惠和礼品,进而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
排比手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广告语的可读性和记忆性,让读者更容易记住和传播广告内容。
然而,排比手法的使用需要注意避免过多重复和机械感。
总结:修辞手法在广告语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广告用语中的修辞现象

广告用语中的修辞现象
1. 夸张手法:强烈的语气和夸张的形容词,比如“无与伦比”、“史上最强”等等。
2.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产品的优势,比如“出众的品质,惊人的价格”,“过去时代的单一功能,现代多项功能”的形式。
3. 拟人手法:赋予产品或服务人的特性,让消费者产生亲切感,比如“它悉心呵护您的健康”,“它会为您节约更多时间”等等。
4. 具体化手法: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描述,让消费者产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感觉,比如“鲜嫩多汁的水果,口感极佳”,“柔软舒适的床垫,让您一夜好梦”等等。
5. 重复手法:用重复的形式来加强印象,比如“好,好,好”,“无可比拟,无可比拟,无可比拟”等等。
6. 借喻手法:通过类比来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或服务的优点,比如“这家餐馆就像你家,温馨舒适,让你感觉好像在家一样”,“这款发动机就像一头野兽,充满着能量和激情”等等。
7. 排比手法:通过排列一系列相关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个特性,比如“优质原材料、先进生产设备、专业团队”的形式。
修辞手法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现代广告是商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言辞和图像来吸引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在广告创作过程中,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用于增加广告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有效性和效果。
一、夸张手法夸张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效果,以引起受众的注意。
例如,一则汽车广告中,可以通过放大车辆的速度感,将其形容为“飞跃的豹子”或“闪电般的加速”,以凸显车辆的动力和激情。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消费者感官的刺激,增加了广告的吸引力和记忆度,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它们通过将产品或服务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其特点和优势。
比如,一则化妆品广告可以将产品的效果比喻为“润如春风,使肌肤焕发生机”,以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
通过比喻和隐喻,广告创作者能够创造出更有趣、生动的描述,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反问和排比反问和排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句式结构,可以增加广告的说服力和记忆度。
反问通过提出疑问,引起受众的思考,激发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兴趣。
例如,一则健身广告可以问道:“你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吗?”,通过这个反问,广告创作者引起消费者对健身的关注,进而介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排比则通过列举相似的事物或概念,以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例如,“买车,找快乐;选择我们,找专业;享受驾驶,体验自由。
”这样的句式结构使广告更加生动、引人注目。
四、情感诉求情感诉求是广告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调动消费者的情感,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广告创作者可以通过描述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情感场景,如爱情、家庭、友情等,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一则保险广告可能会以柔情蜜意的家庭场景为背景,通过强调保护家庭的重要性来促使消费者购买相关的保险产品。
情感诉求能够在广告中引发共鸣,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广告信息。
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创作工具,通过巧妙的运用语言,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广告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提升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潜在客户。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产生新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广告中,比喻用于创造有趣且易于理解的形象,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例如,某化妆品的广告可以使用比喻来形容产品的效果,如“这款粉底液像一张透明的面具,让你的肌肤变得如丝般光滑”。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将事物描述得过于夸张或夸大的修辞手法。
在广告中,夸张常用于强调产品的特点或效果,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例如,某汽车广告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车辆的速度,如“这款车速度飞快,瞬间就能带你飞越时空”。
三、反问反问是一种提问时预先知道答案的修辞手法。
在广告中,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增强产品或服务的虚拟优势。
例如,某保险公司的广告可以利用反问来使消费者思考风险和责任的问题,如“当你未来遇到意外,你将如何面对?选择我们的保险,让您无后顾之忧。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表达感情的修辞手法。
在广告中,排比常用于列举产品的优点或特点。
例如,某洗发水的广告可以使用排比来列举多种头发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头屑、油脂、发尾分叉,只需一瓶洗发水,轻松解决所有问题。
”五、反转反转是一种将观点或情节发展出人意料的修辞手法。
在广告中,反转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兴趣。
例如,某食品广告可以通过反转来改变人们对该产品的认识,如“这种巧克力不仅美味,还能帮助减肥!”六、感叹句感叹句是一种通过表达强烈情感来引起读者共鸣的修辞手法。
在广告中,感叹句常用于强调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或独特之处。
例如,某旅行社的广告可以使用感叹句来表达对旅游目的地的惊叹之情,如“真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度假胜地!”总结:修辞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可以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潜在客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家乐。乐万家。” (万家乐电器)
巧用回环往复,点明注册商标, 突出商品价值。体现产品与消费者 的必然联系,强调产品将会给消费 者带来的益处。
10、回环
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词语
相同,语序相反。
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
“骆驼进万家,
万家欢乐多。”
(骆驼电风扇)
“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 (骆驼电风扇)
7.设问:
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 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关键时刻,
怎能感冒?”
(海王银得菲)
“关键时刻,怎能感冒?” (海王银得菲)
只问不答,语气强烈,语 意没商量,增强了广告效果。
8.反问: 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 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 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 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 感的作用。
3.“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 (飞利浦电动剃须刀)
将剃须刀人格化,赋剃须刀人情味。
一个“吻”字“吻”出了剃须刀的温柔体
贴,“吻”出了顾客对剃须刀的友好信赖。
4.“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大宝化妆品) “早晚”——早晨和晚上, “早晚”— —迟早。一箭双雕,既强调了“大宝’’的 重要,早晚都要用,又显示了自信,相信顾 客迟早会用上“大宝”的。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 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
“今年夏天喝什么?
828蔬菜汁。” (828蔬菜汁)
“今年夏天喝什么?828蔬菜汁。”(828蔬菜汁)
先问后答。问是铺垫,答是结 果;用问提醒注意,用答加深印象; 用问吸引受众,用答突出商品。
8.“借问仙境何处有?人人遥
指桃花村。”(桃花村风景区) 9.“我身如茵,踏我何忍?” (广场绿地标语) ——反问
10.“康必得,得必康。”
(康必得感冒药)
——回环
11.顶针
“买电视就买金星,买金星就 是放心。”(金星电现)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 丰田车。”(丰田汽车)
答案详解
1.“集美沙发,牛!真牛!”
(集美沙发) 间隔反复,突出商品特色— —棒!传给顾客信息——买1
2.“牛奶香浓,丝般享受。” (德源自巧克力)比喻,牛奶香浓——突出嗅觉,丝般享
受——立足触觉。这里借“丝”喻“奶”,让人
联想到丝绸的细腻滑润,更加具体地感受到牛奶
的香浓,从而对本商品产生兴趣。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 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方面是广告竞争,因此,广告就不可避免地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 广告富有活力,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广告人善于在广告文案上做文章。
他们常常巧用修辞格使得广告文案 押韵动听、朗朗上口、简明易记、过目
—中华牌牙膏。一语双关,既宣传
了商品,又表达了爱国情怀。
12.双关
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 一个意思。
练习
1.“集美沙发,牛!真牛!” 2.“牛奶香浓,丝般享受。” (德芙巧克力) 3.“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 (飞利浦电动剃须 刀) 4.“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大宝化妆品) 5.“盼盼到家,安居乐业。”(盼盼防盗门) 6.“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广告词在学校的用处! 校长问他翻墙是什么感觉? 他指了指鞋子说:“特步 ,飞一般的感觉 。” 第2天他从正门进学校 ,校长问他怎么不翻墙了? 他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 ” 第3天他穿混混装 ,校长说他不能穿混混装 他说:“穿什么就什么 ,森玛服饰 。"
第4天他穿背心上学,校长说不能穿背心上学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 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 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
显,化抽象为具体。
“一握农行手,
永远是朋友。” (农业银行)
“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 (农业银行)
和农行握手,将农行人格化,
生动;和顾客交朋友,拉近了农
“老鼠”——鼠标器; 指代商 品,借形状引人联想,加深印象, 扩大了商品的知名度。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 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 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 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 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
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
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穿金猴皮鞋,
走金光大道。” (金猴皮鞋)
“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 (金猴皮鞋)
商标含其中,对仗出效果。节 奏和谐,便于记诵,容易产生广告 效应。
5.对偶: 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 “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 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 对、反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 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5.“盼盼到家,安居乐业。”
(盼盼防盗门) “盼盼”——防盗门。指代商 品,借商标引人联想,加深印象, 扩大了商品的知名度。
6.“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
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商标含其中,对仗出效果。 节奏和谐,便于记诵,容易产生 广告效应。
7.“不老宣言。”
(某抗皱霜) 表面“言过其实”,实则适度 夸张,吸引公众注意,增强宣传效 果。
“VC、VC,果味VC, 要想宝宝长得好, 请喝果味Vc。”
“VC、VC,果味VC,要想 宝宝长得好,请喝果味Vc。” (果味Vc)反复强凋vc,吸引 受众注意,加深受众印象。
9.重复
重复某个词语,字句 或句群。包括连接反复 和间隔反复。
“万家乐。
乐万家。”
(万家乐电器)
难忘,并使其产生一定的鼓动性、号召
力,从而吸引公众。下面我们结合常见
的修辞格对一些经典广告语作一点分析。
“新星的土壤,
知识的海洋。”
(《新知》期刊)
“新星的土壤,知识的海洋。” (《新知》期刊)
《新知》是“土壤”, 《新知》是“海
洋”。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土壤”,青 少年要成材需泛舟“知识海洋”。这里,广 告人形象地突出了《新知》期刊对青少年成 长、成材的重要性。
体与本体有相关点。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
象。
“今年八十,
明年十八。” (白丽香皂)
“今年八十,明年十八。” (白丽香 皂)
乍看,逻辑错乱,不合事理; 细想,夸张有度,情理之中。因为 这则广告的真正意思是要提醒公众: 白丽香皂具有美容功能,经常使用 可显得年轻一些。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 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 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
他说:“男人简单就好, 爱蹬堡服饰。 "
校长说我要记你大过 ,他说为什么? 校长说:“动感地带 ,我的地盘我做主。” 有个人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校长问他为什么不从校 门走? 他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校长又问他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啊? 他指了指裤子说:“李宁, 一切皆有可能 !”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 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行与顾客的距离,形象。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 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
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 写生动,蕴含丰富。
“今天, ‘老鼠’已成为人类的朋
友。”
(鼠标器)
“今天,‘老鼠’已成为人类的朋 友。”(鼠标器)
7.“不老宣言。” (某抗皱霜) 8.“借问仙境何处有?人人遥指桃花村。” (桃花村风景区) 9.“我身如茵,踏我何忍?” (广场绿地标语) 10.“康必得,得必康。” 11.“买电视就买金星,买金星就是放心。” (金星电现) 12.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丰田汽车)
顶针连环,语气连贯,一气 呵成,音律流畅,给广告受众以强 烈的感受。
11.顶针
用前一句末的词语作为下一句开 头的词语。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 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 地下的竹根。
“中华永远在我心中。”
(中华牙膏)
“中华永远在我心中。” (中华牙膏)
“中华”——中国,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