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40吴起传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吴起的文言文及翻译

吴起者,卫人也。
少时家贫,好学不倦。
尝从曾子学,学成,欲出仕,以济其志。
时齐人攻鲁,鲁君欲用吴起为将,以御齐师。
起之初至鲁也,其妻乃齐人也,鲁君疑之,起遂杀其妻,以明其心迹,鲁君乃信之,任以为将。
吴起为将,严于治军,赏罚分明,故士卒乐为其用。
有一士卒病疽,吴起跪而吮其脓,伤者之母见之,痛哭失声。
人问之,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曾吮其父之创,今吾子病,将军又为之吮脓,吾是以泣。
”其母闻之,曰:“将军于吾子如是,吾安得不泣?”吴起为将,非独以仁义服人,亦以智谋制敌。
与齐战,大破齐师,鲁国赖以安。
齐人闻之,曰:“吴起为将,鲁不可敌。
”乃罢兵而去。
吴起为将,其行不苟且,所至之处,必先治其政,然后施以兵。
故其所向披靡,敌人皆望风而靡。
吴起之才,实为一代名将。
吴起虽有大才,然其性猜忍,不喜见人。
尝游于卫,与其母诀别,咬臂出血,誓曰:“吴起不贵为卿相,不复归卫。
”及母卒,起竟不归奔丧。
曾子以其不孝,绝之师友之谊。
起遂至鲁,从曾子学兵法,事鲁君。
吴起为将,其信如山,其勇如虎,其智如神。
鲁君疑之,起杀其妻以明志,鲁君乃信之。
吴起之将才,实为一代之雄。
【译文】吴起,卫国人也。
年轻时家境贫寒,好学不倦。
曾跟随曾子学习,学成之后,想要出仕,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当时,齐人攻打鲁国,鲁君想要任用吴起为将,来抵御齐国的军队。
吴起初到鲁国时,他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君对他有所怀疑,吴起于是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自己的心迹,鲁君才相信他,任命他为将军。
吴起担任将军,对军队管理严格,赏罚分明,因此士兵们乐意为他效力。
有一位士兵生了病疽,吴起跪下来亲自为他吸出脓液,受伤士兵的母亲看到这一幕,痛哭失声。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泣,她回答说:“吴起曾经为我丈夫吸过脓液,如今我的儿子生病,将军又为他吸脓,我因此哭泣。
”这位母亲听说后,说:“将军对我儿子如此,我怎能不哭泣呢?”吴起担任将军,不仅以仁义服人,还以智谋制服敌人。
与齐国交战时,大败齐军,鲁国因此得以安宁。
吴起传文言文翻译史记

吴起者,魏人也。
仕于鲁,为将,鲁人甚爱之。
及鲁穆公卒,穆公之子宋人,欲为鲁相,吴起恐宋人不信己,乃请与鲁君计事。
鲁君许之,吴起遂见宋人。
宋人果不信起,起遂去鲁,之魏。
魏文侯闻起之贤,乃用为将。
起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其痈。
卒母闻之,泣而卜其子。
卜者曰:“此吾子之家将富贵矣。
”其母曰:“非然也。
昔吾子父为将,吴起为之吮痈,吾子死矣。
今吴起为吾子吮痈,吾不知其死也,何富贵之有?”后果如其母言。
魏武侯时,起为将,与诸侯争强。
武侯谓起曰:“子之力,天下莫之能当。
然而魏国之地小,恐不能容子之志也。
”起对曰:“臣闻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地不广于魏也;晋文公一匡天下,其地不广于魏也。
臣虽不才,愿效齐桓、晋文之事,虽地狭,亦何忧乎?”武侯曰:“善。
”乃使起为将,与诸侯争强。
起为将,伐中山,中山降。
起曰:“中山之地,险固而民强,不可不备。
”乃筑长城,自境至中山,延袤千里。
起为魏将,有功,封于黄河之南,号曰“武侯之北”。
起既封,益治兵,为魏国强。
诸侯患之,共谋曰:“起之强,非魏之福也。
不如令起自伐其功,吾等共图之。
”于是诸侯遣使,共说魏武侯曰:“起之功大,宜加赏。
”武侯曰:“起虽有大功,然其志未满,吾恐其生变。
”诸侯使曰:“起若自伐其功,必自损其威;若不伐,吾等必共图之。
”武侯乃许之。
起闻诸侯共谋己,乃大治兵,欲自伐其功。
武侯闻之,大惊,曰:“起果欲自伐其功乎?”左右曰:“然。
”武侯曰:“吾闻起之为人,忠直而勇,必无他意。
此乃诸侯欲令起自伐其功,以分魏国之权耳。
”乃召起,告以诸侯之意,起对曰:“臣闻君之命,不敢辞。
然臣之志,实欲自伐其功,以安魏国,非有它意也。
”武侯曰:“善。
”乃使起伐中山。
起伐中山,中山降。
起还,武侯郊迎,礼之如初。
起知武侯之意,乃谢曰:“臣所以自伐其功者,非为富贵,实欲安魏国也。
今中山已降,臣之志已遂,愿请老于家,以终其身。
文言文翻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吴起守信文言文

吴起守信文言文吴起者,卫人也,少时家贫,志在四方,欲求显达。
其母见其志大而心切,遂以家财资之,使游学四方。
起既出,遂遍访名师,博览群书,学成归来,欲求仕进。
然其时卫国政局不稳,起虽有才学,却不得重用,遂游历于各国,以求施展。
吴起至鲁,鲁国君见其才,欲用之。
时鲁国与齐国交恶,齐国兵强马壮,鲁国君甚忧。
吴起请为将,鲁国君许之。
起遂率兵与齐战,大破齐军,鲁国君大喜,欲封起为上将军。
然鲁国大夫多忌起之才,恐其权势日盛,遂进谗言于鲁国君,言起非鲁人,不可信也。
鲁国君惑于谗言,遂罢起之职。
吴起既失职,遂去鲁而至魏。
魏国君见其才,亦欲用之。
时魏国与赵国争地,吴起请为将,魏国君许之。
起遂率兵与赵战,大败赵军,魏国君大喜,欲封起为大将军。
然魏国大夫亦忌起之才,恐其权势日盛,遂进谗言于魏国君,言起非魏人,不可信也。
魏国君惑于谗言,遂罢起之职。
吴起既失职,遂去魏而至楚。
楚国君见其才,亦欲用之。
时楚国欲图强,吴起请为相,楚国君许之。
起遂辅佐楚国君,改革政治,整顿军备,楚国大治,国力日盛。
楚国君甚悦,欲封起为相国。
然楚国大夫亦忌起之才,恐其权势日盛,遂进谗言于楚国君,言起非楚人,不可信也。
楚国君惑于谗言,遂罢起之职。
吴起既失职,遂去楚而至秦。
秦王见其才,亦欲用之。
时秦国欲图霸,吴起请为将,秦王许之。
起遂率兵与诸侯战,屡建奇功,秦王大喜,欲封起为大将军。
然秦国大夫亦忌起之才,恐其权势日盛,遂进谗言于秦王,言起非秦人,不可信也。
秦王惑于谗言,遂罢起之职。
吴起既失职,遂去秦而至燕。
燕国君见其才,亦欲用之。
时燕国欲图强,吴起请为相,燕国君许之。
起遂辅佐燕国君,改革政治,整顿军备,燕国大治,国力日盛。
燕国君甚悦,欲封起为相国。
然燕国大夫亦忌起之才,恐其权势日盛,遂进谗言于燕国君,言起非燕人,不可信也。
燕国君惑于谗言,遂罢起之职。
吴起既失职,遂去燕而至宋。
宋国君见其才,亦欲用之。
时宋国欲图强,吴起请为相,宋国君许之。
起遂辅佐宋国君,改革政治,整顿军备,宋国大治,国力日盛。
《吴起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吴起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吴起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翻译: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
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率统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划线词的意思。
(4分)①将三军,使士卒乐死(统率)②魏置相,相田文(让......作丞相)③百姓不信(信任)④方是之时(正在)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4分)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答: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作者:司马迁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後,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古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原下观。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於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既死,後百馀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後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於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word版】.doc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作者:司马迁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後,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古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原下观。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於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既死,後百馀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後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於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吴起传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因李陵事件致罪下狱,受宫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吴起和田文论功的事情,表现了吴起性情率真,心胸开阔的品行。
【文言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选自司马迁《史记》)
【对照注译】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
【作品赏析】
本文主要采用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通过吴起和田文论功的事情,表现了吴起性情率真,心胸开阔,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当然也表现了田文擅长说理,能够抓住要害来阐明观点。
吴起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善于与同僚沟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读后必练】(共2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将.三军()②吴起不悦.()
③好.用兵()④方.是之时()
⑤相.田文()⑥子孰.与起()
⑦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⑧韩赵宾从
..()
⑨属.之于子乎()⑩此乃吾所以
..居子之上也()2.翻译。
(10分)
①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②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
③请与子论功,可乎?
④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⑤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3. 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率领。
②高兴。
③喜爱。
④正当,在。
⑤做宰相。
⑥谁。
⑦通“向”,面对着。
⑧服从、归顺。
⑨同“嘱”,委托、托付。
⑩……的原因。
2. ①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②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
”③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④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⑤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
3. ①性情率真②心胸开阔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二、趣文泛读
十只脚
关吏缺课,凡空身人过关,亦要纳税,若生十只脚者免。
初一人过关无钞,曰:“我浙江龙游人也。
龙是四脚,牛是四脚,人两脚,岂非十脚?”许之。
又一人求免税曰:“我乃蟹客也。
蟹八脚,我两脚。
岂非十脚?”亦免之。
末后一徽商过关,竟不纳税,关吏怒欲责之。
答曰:“小的虽是两脚,其实身上之脚还有八只。
”官问:“哪里?”答曰:“小的徽人,叫做徽獭猫,猫是四脚,獭又是四脚,小的两脚,岂不共是十只脚?”
【译文】
关吏缺钱了,凡是空手人过关,也要纳税,除非长十只脚的人才可免税。
开始时,有个人过关没钱,说:“我是浙江龙游人。
龙是四脚,牛是四脚,人两脚,难道不是十只脚吗?”关吏允许他过了关。
又有一人请求免税,说:“我是蟹客。
蟹八只脚,我是两只脚,难道不是十只脚吗?”关吏一听也免了他的税。
最后一个徽商过关,竟然不想纳税,关吏大怒要打他,那人回答说:“小人我虽然是两只脚,其实身上的脚还有八只。
”关吏问:“在哪里?”那人回答说:“小的徽人,叫做徽獭猫,猫是四脚,獭是四脚,小的两脚,岂不是一共十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