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2.3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3波长、频率和波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2篇)

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2.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波的图象中找到波长.2.学会运用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波的多解性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知道解决问题时要全面分析.教学重点1.知道在波的图象中求波长.2.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学会用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教学难点用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求解波的多解问题.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讲解、练习、电教法.教学过程首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波长、频率的含义.2.知道如何由质点的振动情况,波的传播情况确定波长.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式,并能应用解答有关问题.4.知道波速由介质本身决定.一、引入1.出示思考题:①什么叫质点振动的周期?②什么是质点振动的频率?③机械波形成时,波源处质点的振动为什么会引起后边的质点振动?二、新课教学(一)波长:展示下列过程:注意:在制作时,把1和13做成相同颜色的,例如红色,把7做成另一种颜色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波长的概念,制作时,可多展示一些质点,例如可展示到形成二个或三个完整波形的所有质点. 下边我们以形成两个完整波形的质点进行说明:1.分别观察质点1的起振方向如何?2.当质点1振动41T ,2T ,43T ,T ,45T ,23T ,47T ,2T 时,质点1的振动形式传到了哪些质点? 3.仔细观察质点1和质点13、质点25的振动状态(包括速度的方向及位移),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讨论总结,得到: 1.中质点1的起振方向向上; 2.经过41T ,质点的振动形式传到了质点4,经2T 传到了质点7,经43T 传到了质点10,经T 传到了质点13;3.质点1、13、25的速度方向及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教师讲解]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些质点,在振动中的任何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和方向都是相等的.[板书]在波动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通常用λ来表示波长.如图所示:1.ah 、hm 、cj 、gl 、bi 间的距离为多大?2.am 间距离是一个波长吗?3.bd 间距离是一个波长吗?[师生总结]1.相距一个(或整数)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位移有什么关系?它们的振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相距一个(或整数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的振动位移在任何时刻都相等,而且振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说:相距一个(或整数个)波长的两个质点在任何时刻振动状态都相同.2.对于横波,相邻的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之间的距离和波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于横波,相邻的两个波峰或相邻的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对于纵波,相邻的两个密部中央或相邻的两个疏部中央之间的距离与波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于纵波,相邻的两个密部中央或相邻的两个疏部中央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关于波长的强化训练] 下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A 、C 、E 、G 、I 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的B.质点B 、F 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的C.质点D 、H 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D.质点A 、I 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的,它们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二)频率 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周期和频率有什么关系?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有什么关系?在课本图10—5中,质点1产生的振动,经过多长时间传到质点13?质点1与质点13之间的距离与波长有什么关系? [推理归纳] 由上述思考题,我们可以得到:1.波的周期和频率也就是波源的周期和频率、波源做一次全振动,在介质中正好形成一个完整的波形,所以波的频率反映了每秒内形成完全波的个数.2.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3.在n 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n 个波长. [分析]由于在n 个周期的时间内, 振动在介质内传播的距离等于n 个波长.所以波的传播速度为:T nT n v λλ==. (三)波速1.教师: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做波速.2.总结波速的求解公式: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波的频率与什么有关?②波速与什么有关?③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有什么不同? 4.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①波的频率仅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②波速仅由介质性质决定,与波的频率、质点的振幅无关.③波速与质点振动速度的区别.波速是振动形式匀速传播出去的速度,始终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介质中大小保持不变;质点振动速度是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的速度,大小、方向均随时间改变.三、小结四、作业选修3-4第十二章第3节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波长、频率和波速》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波》第12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个课时,主要学习描述波的三个物理量------波长、频率和波速。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3-4选修三12.3《波长、频率和波速》教案5.doc

应县一中高二物理问题导学卡(B )编写 翟甫礼 王勇 号 15 一、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相互转换。
【重点、难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相互转换。
二、导学1.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相互转换常见题型:①② 题型:① 例1:已知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2.3.3-1所示,若波经4s 传播4m ,则:⑴ 若波向右传播a .判断P 点的振动方向;b .作出质点P 在此后4s 内的振动图象。
(图⑴-b )⑵ 若波向左传播,则以上各问又如何?--图⑴-b --图⑵-b--例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1是t=3s时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线:( )A.x=0处的质点B.x=1m处的质点C.x=2m处的质点D.x=3m处的质点练1: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3秒时的波形图,图2是这列波中P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A.v=25cm/s,向左传播 B.v=50cm/s,向左传播C.v=25cm/s,向右传播 D.v=50cm/s,向右传播题型:②已知介质中某个质点的振动图像,作出某时刻的波动图像。
例3:已知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2.3.3-2所示,周期T=4s,介质中沿波传波方向一质P的振动图象如图12.3.3-3所示,则:⑴作出t=3s时的波形图(图⑴);⑵作出t=9s时的波形图(图⑵)练2:已知平面简谐波在x 轴上传播,原点O 的振动图象如图a 所示,t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b 所示,则t /=t+0.5s 时刻的波形图可能是( )高二物理 §12.3.3 波长、频率和波速 配餐作业(B15)编稿 王勇 班级 姓名 审稿1.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乙图表示该波传播的介质中某质点此后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图象。
则( )A .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乙为a 点的振动图象B .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乙为b 点的振动图象tab图⑴ --图12.3.3-2----图⑵--abC .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图乙为c 点的振动图象D .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图乙为d 点的振动图象2.如图所示为一列横波图象。
高中物理 12.3 波长 频率和波速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12.3 波长频率和波速四步教学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4年级组别高二物理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12.3波长、频率和波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能在波的图像中求出波长2.理解波源振动周期、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传播的周期的关系3.知道波速的物理意义,理解波长、周期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
②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周期与质点振动周期的关系③理解决定波的周期的因素,并知道其在波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④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波的时间和空间周期性的学习,充分认识空间和时间,深刻理解周期性运动。
教学重点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波动问题的多解性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事波长、频率和波速2、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3、了解决定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因素【自主先学】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_________间的距离,叫做波长,通常用_____表示。
在横波中,两相邻的_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相邻的__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波的频率由__________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不变,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波速仅由___________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不同。
4.波速与波长和周期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即波源振动几个周期,波向前传播几个波长。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12.3《波长、频率和波速》学案设计

波长、频率和波速课程目标引航1.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
2.理解波源振动周期、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的关系。
3.知道波速的物理意义,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
情景思考导入在古代战争中,士兵常常会将箭筒放在地上,枕着箭筒睡觉。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提示:古代士兵之所以枕着箭筒睡觉是因为能听到从较远的距离传来的部队行军时的声音,箭筒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而且在相同距离时,声音在大地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要快。
基础知识梳理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________间的距离,叫做波长,通常用____表示。
在横波中,两相邻的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相邻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__________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不变,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v:波速仅由________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不同。
4.波速与波长和周期的关系为______,即波源振动几个周期,波向前传播几个波长。
思考: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频率和波速,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答案:1.相邻质点λ波峰(或波谷)密部(或疏部)2.波源的频率3.介质本身4.v=λT思考提示:波的频率由波源的频率决定,和介质无关。
重点难点突破一、波长、波速、频率的决定因素1.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波源,波的周期和频率就是指波源的周期和频率,与v、λ无任何关系。
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源没变,波的周期和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说周期和频率由波源决定。
2.波速v:由介质的物理性质决定,同一均匀介质,物理性质相同,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恒定。
所以说波速由介质决定。
3.波长λ:对一列波,其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不会变化,始终是v=λT=λf,由于v、T都由相关因素决定,而这些因素同时又决定了波长λ,即波长λ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12.3波长、频率和波速教案

12.3波长、频率和波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波长、频率和波速。
2、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了解决定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注重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的教授。
2、先让学生处理波长、波速的概念。
3、熟练运用波长、频率、波速关系解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在学习波长、波速、频率后更加了解波的特征。
2、在对波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自然界的神奇。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理解波长、频率、波速概念(二)难点:①对波速概念理解②对波的多解问题的研究三、新课教学(一)引入新课在上几节课中,我学习了波的有关知识,例如波的形成与传播,横波和纵波,横波有波峰波谷,纵波有疏部密部,还有波的图象有关特征,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描述波的其他物理量。
(二)波长1、演示:波动箱演示在铡才的演示中,我们来研究第一个质点,即波源,P 0振动带动P 1,P 1带动P 2,依次类推,一个周期后,振动传到P 8,而这时,P 0经过一个周期的振动后又回到了平衡位置,准备下一次会振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在以后的时间里,P 0和P 8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即相位..相同,同理P 1和P 9,P 2和P 10都是相位相同的。
这里:我们把在波动里,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通常用λ表示。
波长还有几种说法: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之间距离等于波长。
③经过一个周T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三)周期T 和频率f在一列波中,除了波源以外,其他所有介质点都做什么运动?运动有什么特征?——做受迫振动,f 介质=f 波源也就是说各个质点,振动周期或频率都是相同的,都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
周期和频率永远存在Tf 1=(四)波速经过一个周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λ。
x所以: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做波速。
即f T V λλ==(定义式)上式只是波速的定义式,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决定,小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举例:声波在0℃下,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30m/s ,在铁中却是4900m/s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第3节波长、频率和波速导学案设计

高三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第3节波长、频率和波速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长、频率和波速。
2.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了解决定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因素。
【教学重点】波长、频率和波速,进一步加深对波的图像的认识【教学难点】波的图像的应用【自主学习】一、波长1.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通常用λ表示。
(1)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两个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3)经过一个周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相隔距离为整数个波长的点的振动完全相同,把振动完全相同的点称为。
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的周期性。
(1)相隔距离为整数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也总是相同,即它们在任何时刻的振动完全相同。
因而波长显示了波的空间的周期。
(2)在横波中,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3)在纵波中,两个密部或两个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3.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反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
(1)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
(2)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与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3)经过半个周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半波长。
4.相隔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点的振动完全相反,这种点称为。
(1)相隔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点,任何时刻它们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会同时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或同时从相反方向经过平衡位置。
(2)在横波中,两个波峰与波谷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
(3)在纵波中,两个密部与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
二、频率1.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相同的,它们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这个周期或频率也叫做。
2.波的周期或频率只由振源周期或频率决定,与介质无关。
人教版选修3-4 12.3 波长、频率和波速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时12.3波长、频率和波速1.知道波长、周期、频率、波速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式,并能应用这些关系式解答有关问题。
3.明确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周期性、多解性形成的原因和结果。
重点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三个物理量及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波长、频率和波速是描述波的特性的物理量,要让学生理解它们。
教学中可通过波动箱模拟、演示波源振动一个周期形成的波形,并结合多媒体动画课件来帮助学生认识波长。
在学生认识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的关系后,应进一步加深对波动图象的认识。
导入新课:我们拿着绳子的一端上下振动,绳波在绳子上传播。
如果改变振动的快慢,即改变机械振动的周期,那么所形成的绳波在绳子上传播的速度改变了吗?波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波长(λ)(1)定义: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①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特征:在横波中,两个②相邻波峰或两个③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④相邻密部中央或两个相邻疏部中央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周期(T)和频率(f)(1)定义:波的周期(或频率)即⑤波源的周期(或频率)。
(2)规律: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⑥相同的,它们都等于⑦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
(3)关系:周期(T)和频率(f)⑧互为倒数(或乘积等于1),即f=。
(4)时空关系:在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3.波速(v)(1)定义: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波速。
波速等于⑩传播距离(或一个波长)和传播时间(或一个周期)的比值。
(2)定义式:v=,它又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公式为v=λf。
这两个公式虽然是从机械波得到的,但也适用于电磁波。
(3)决定因素: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不同,另外,波速还与温度有关。
1.在波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相邻”一词?解答:波的传播具有周期性,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点有很多。
高中物理 12.3 波长、频率和波速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4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机械波 12.3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从波的图象中求出波的波长。
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周期(频率)与质点振动周期(频率)的关系。
3.理解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4.会用公式v=λf解答实际的波动问题。
重点:利用波的图象和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用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自主预习]〔认真阅读教材p29-p30,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一、波长〔λ〕叫做波的波长。
强调: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二、周期〔T〕和频率〔 f 〕:强调:波的周期〔或频率〕由波源决定,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周期〔或频率〕保持不变;三、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的关系1、叫波速.它反映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程度。
2、波速等于波长和频率的乘积,公式:3、经过一个周期,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
强调:波速由介质决定,周期〔或频率〕由振源决定.当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周期〔或频率〕保持不变.但由于波速的变化而导致波长的变化.4.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________=________,该式对于以后要学习的电磁波也适用。
5.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________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是________的。
[典型例题]一、波长、频率和波速[例1]关于波长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机械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B.在波形图上位移相同的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在波形图上速度最大且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D.在波形图上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例2].如下图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质点A、C、E、G、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B.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C.质点D、H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D.质点A、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它们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二、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例3]一列横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波速v=300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长、频率和波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
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源振动周期的关系。
3.知道波速的物理意义,理解波长、周期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波长、频率和波速等概念的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
2.通过画出下一时刻或前一时刻波形的训练,提高绘图技能,同时体会波动的时间和空间周期性。
3.通过对波动问题多解性的讨论,训练学生全面、周密思考问题的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波动过程的重复之美,体验周密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