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师也懂心理疗法
古医心理治疗撷趣

药 王请 进 长 安 。孙 思 邈 问过 皇 帝 发 条 小 蛇 在 盆 中游 动 .十分 病 立 时 去
病起 因 . 他把 脉 。 :君 体欠安 , 给 说 “ 皆
文
\
了九 分 。几 天 后 .李世 民 就龙 体 痊
因您 腹 中有 条 小 蛇在 作 怪 .我 给 您 愈 .登朝 理 事 了 。原 来 .孙 思 邈 为 开一 副药 方 .再 为您 上 山采 一 种 特 太 宗 开 了一 剂 催 吐 药 。又 借采 “ 特
效 药 ” 为名 .上 山 抓 了条 小 蛇 藏 在 袖 中 .并 趁 机 让 它掉 进 接 呕 吐 物 的 盆 中 . 以此 “ 方 ”治 好 了李 世 民 妙 的 “ 心病 ” 。
见 效 。” 时珍 一 看 , 方 上 开 的是 李 药 “ 四君 子 汤 ”共 是 四 味 中药 : , 人参 、 白 术、 茯苓 、 甘草 。李 时珍 给财 主一 按 脉 , 人气 虚 , “ 病 服 四君 子 汤 ”没 错 。 他 摊 开纸 笔 .略 思 片刻 .替 财 主另
鞫
《 医药与保健》20 年第 l 期 ・06 0
曲线救帝
19 8 8年 .戊 戌政 变 后 .慈 禧 大 且 是 丹 青 高 手 。他
发 雌 威 .下令 把 光 绪 软 禁 在 中南 海 的瀛 台 内 。光绪 终 日忧 烦 。茶 饭 不
的 画 还 治 好 了 一 个 肠 胃病 呢 !据 宋 朝
思 , 日渐 消 瘦 ,导致 疾 病 缠 身 。朝 文 学 家 秦 观 在 他 的 廷御 医轮 番处方 ,光绪 吃 了都 无效 。 < 海 集 》 中 记 载 : 淮 当时两 江 总督刘 坤 一得 知这 一情 况 . 有 一 年 . 他 在 河 南
古代也有心理疗法

( 辑 /子 雷) 编
肝属木, 在志为 i 双 了以怒胜忧 。 l 得
得体 的衣 着 能让情 绪 变好 不 穿 易皱的麻 质衣 服 。 情绪 欠佳 的 日子里 , 在 不要 穿容 易皱 的麻质 衣服 。 易皱 的衣服 使人 看
到荛 狈 张主狼 : 先的 生
芝 . 出了女 l 到 还露
之 力 。 好 你 尚有 百 日 阳 寿 , 番 幸 此 回 去 不 要 吝 钱 财 , 量 享 用 . 不 尽 也 无语 , 只好 离 去 。 哪 有 心 思 坐 享 他
枉 人 生 ~ 世 。 大和 尚 听 罢 半 晌 胖 清 福 , 而 愁 眉苦 脸 , 饭 不思 , 反 茶 夜
起 来 一 团糟 , 心理 上 会 产生一 种很 不舒 服 的 感觉 。
2 847 0 / 1 0 I
I
 ̄ " a 气.9-1 吐出了 3 , 一 t
一
.,
得 ” 啊 , 叫你 给 我 治 胖 , 为 。是 我 你
何 说 我 病 入 骨 髓 只 有 百 日 阳 寿
了 , 得我 好 苦哇 ! 华伦 捋捋 胡 须 害 ”
说 看 胖不 是 已经 给 治好 了 吗 7” 你
l 胖 大 和 尚低 头 看 了看 这 嶙 岣 瘦 骨
维普资讯
古代也 有心理 疗法
— —
MNO■ E L DP■ E IP C E I E &
的 高 的 一 l 他 一 个 胖 大 和 尚 ” 外 号 。 日 . l 听 说 华 佗 行 医至 此 , 想 , 人 都 心 人 说 华 佗 是神 医 . 不 求 他 治掉 这 身 何
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

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古老而又广为人知的医学治疗方法。
中医将情志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情志过度或失常可引起五脏疾病,治疗疾病时除了要针对症状治疗,更要重视情感调节和心理辅导。
下面,我们将通过若干个典型的古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对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及其对疾病症状改善的作用进行深度分析。
刘一村《医心方》中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刘一村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知名医家,他所著的《医心方》一书记录了许多中医心理治疗的案例,有很高的价值。
刘一村在书中写到:“治疾者,先要明确病因,其次是治疗病症,最后为调理心情。
心情好坏与治疗疾病的效果直接相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治疗中,心理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心方》中提到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某三女,自幼体弱多病,时有头疼、乏力等症状,多方就医,但无明显好转。
因其长时间晚睡,昼夜颠倒,性格急躁,刘家医师采用中医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规定其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并配合中药调养。
于是,三女的病症迅速得到了得到缓解。
”这个案例充分表明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对疾病症状改善的作用,也提示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中适度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习惯。
卫康佳《卫氏经验方》中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卫康佳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在其所著的《卫氏经验方》中记录了许多中医心理治疗的案例。
其中一例是:“某女,长期患有胸痛、咳嗽、乏力的症状,经过多方治疗一直无法根治。
经诊断发现其主要病因是多愁善感。
卫氏医师就采取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指导她进行一些心理调整,同时也进行了针灸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个案例表明,中医心理治疗能够更深入地扫除病因,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改善心理疾病的同时,也可以治疗疾病本身。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张仲景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所著的《伤寒论》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伤寒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医心理治疗的典型案例。
中医典故中的心理疗法从华佗到扁鹊

中医典故中的心理疗法从华佗到扁鹊中医典故中的心理疗法从华佗到扁鹊华佗和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位医家,他们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卓越的成就,还在心理疗法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本文将从华佗和扁鹊的临床经验出发,探讨中医典故中的心理疗法对治疗和改善人们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一、华佗的心理疗法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师,被誉为“神医”。
他擅长运用心理疗法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以此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首先,华佗注重与病人的沟通,通过倾听和理解,使病人产生信任并倾诉内心的痛苦。
他相信情绪与身体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治疗身体上的病痛,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据史书记载,华佗在治疗曹操的时候,曾经跟曹操谈论他的政治理念,这样的沟通使曹操对华佗产生了深厚的信任感,从而更加配合治疗。
其次,华佗善于运用音乐、艺术和自我暗示等手段来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促进身心的平衡。
据说,当时有一位病人患上了重度的抑郁症,华佗便亲自为他演奏了一曲悠扬的琴音,病人听后心情逐渐恢复平静,病情也有所好转。
华佗所应用的这种心理疗法反映了他对于人的综合性的理解和治疗方式,即通过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这种独特的心理疗法为之后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扁鹊的心理疗法扁鹊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师,他不仅精于治疗疾病,还富有智慧,通过运用心理疗法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扁鹊主张“解忧杂症”的医疗理念,即认为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密不可分。
他认为,当一个人的心理受到困扰时,身体也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因此,他提出了“治心者治国”、“治心者治病”等观点,强调治疗心理问题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其次,扁鹊强调治疗疾病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个人特点和环境因素。
他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观察和分析病人的行为、情绪和周围环境,以此来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疾病原因。
他重视通过心理疏导和行为调整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
扁鹊的这种心理疗法体现了他对于心理与身体的关系的独到见解,对于当时的医疗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心理疗法的几则案例

古代心理疗法的几则案例古代心理疗法的几则案例心理疗法,是通过控制人们外部行为的模式,进而重建或恢复良好行为模式的一种治疗方法,我国古代就开始运用了心理行为疗法,现介绍数例。
望冰止渴隋炀帝晚年迷于女色,成天萎靡不振,方士们向他进奉火丹,隋炀帝服用后内热炽盛,每日饮水十余杯仍口渴不止。
太医莫君锡建议将冰块放在隋炀常面前,让他每天望冰,不几天口渴就止住了。
解裙除僵一孕妇仰面取物后不能弯腰,大家都感奇怪,名医徐迪让给她穿上衣裙数十层,又叫人当众一层层解开,每解一裙,就丢在她面前,当解到最内一层时,孕妇不觉用手力护,自然就弯下腰来。
又有一位妇女,患了双手高举不下的怪病,请湿热学派名医叶天士治疗。
叶令其家人退出,两人相对,向妇人笑笑,遽尔要脱其裤子,那妇人一惊,急忙用手掩护。
天士大笑说:“好了!”导泄释疑一人在亲戚家醉酒后,被送到花房歇息,半夜酒醒,他十分口渴,就到石槽边喝了不少浇花用水,天亮后见石槽中有许多小红虫,自此觉得胃中常有蛆物蠕动,食寐不安,人渐瘦弱。
名医吴球将红线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捣烂,做成红线丸十数粒,让病人在暗室服下,不一会,病人在盆中泻出红线段,像蛆一样浮在水中,病人看后,疑窦顿解,调理半月就康复了。
杯弓蛇影晋朝河南太守一日请客吃饭,一把挂在墙上的弓映在杯里,客人以为是蛇,回去就疑心生病。
太守得知,再次请他吃饭,席间暗示杯中的蛇影是壁上的弓的倒影,那客人的病,便霍然而愈。
发泄疗法一人生病,派人请叶天士出诊。
叶询问患者情况后,故意一请不去,再请不去,只问来者病人情况如何,来者告诉他:“你不去他咆哮如雷。
”于是叶出诊,见病人已有气无力,开方令服,说:“没事了!”果然如此。
请问天士,他笑道:“这是我的医法。
”因为病人的病源于积愤于胸,叶天士故意激之发泄,然后以药导气培元。
赠画疗法南北朝时,鄱阳王被杀,他的王妃悲痛不已,一病不起,百医无效,王妃的哥哥请画家画鄱阳王像,以慰哀思。
画家有意画上鄱阳王生前与宠妾调笑的一副丑态,王妃一见,陡然坐起,悻悻然骂道:“这老匹夫不是好东西!”从此病竟渐好。
古人的心理疗法

古人的心理疗法古人的心理疗法翻开中国古代医家的医著,中医先哲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形神”即心身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构筑起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
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本土化的“情志相胜”的操作技术,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经典医案。
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些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从正(1156—1228年),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是中医“攻下派”的代表医家。
张氏精于中医的心理治疗,他在发挥《黄帝内经》中情态相胜的理论时说:“悲可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
”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了张氏运用感、娱、怖、触、夺等方法无药而愈病的验案,可窥古代中医心理疗法的一斑。
笑疗祛痞满息城司侯,闻其父死于兵乱,大悲痛哭,遂觉胃脘胀满,状若覆杯,疼痛难忍,服药无寸效。
张子和出诊时,恰巧逢巫医在病人的床边念念有词。
于是他便模仿巫医的举止神态,“杂以狂言以谑病者”。
司侯大笑不已,数日后痞满皆散。
中医情态致病说认为,七情内伤可致脏腑的功能失调,出现腹满、胀痛、呃逆、泄泻等症状。
司侯因悲忧不解,气郁于中,聚而成痞,情志不畅是根本的原因。
张氏巧用“喜胜忧”的情态相胜之理,使病人乐而忘忧,气其舒缓通和而祛病。
现代心理学则将笑视作一种愉快心境或轻松情绪的体现,对改善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十分有益。
对周围事物荒唐的认识和个人优越感的产生,便会带来心身的放松和快慰。
近年来,国外的笑俱乐部生意红火,说明“笑疗”正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青睐。
娱乐除狂怒项关令之妻,病怒不欲食。
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
众医皆用药治疗,半年多症状未减。
张从正认为此病既然药治不效,当施情治。
便让两个女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妇人大笑。
次日,又令作角斗,病人又大笑不止。
然后让两个能吃的妇女,在病人床前进食,时夸美味可口,病妇忍不住索食品尝。
中国古代心理治疗术

中国古代心理治疗术激怒疗法: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阌王得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
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施,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用粗野话语激怒齐王。
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
可惜太子和王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阌王还是把他杀了。
但文挚对症下药,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却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典型范例。
小明分析----按照弗祖的说法,抑郁症是力比多能力内投,转向对内攻击的过程。
名医文挚做替代性客体,引诱齐王内射的有害物投射出来,认同了他的投射出的情绪,用反移情做治疗,自然恢复心理能量的平衡,如果是荣格做这个案例会用游戏或仪式转移置换能量吧。
逗笑疗法: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
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却一天天的严重。
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
”巡按大人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
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
”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小明分析----用荣格的眼睛看这个案例,大概这位巡抚大人是一个认同父亲之名的人,用拉康的观点看,巡抚大人的阳具缺失了,或许是在官场上自恋受挫,老中医用暗示疗法或许激活了他自体中的阿尼玛原型,结果还是恢复了平衡。
五个古代中医心理疗法故事ppt

利用恐胜喜的方法,用范进岳父 的打骂刺激他,使他从过喜转为 恐惧,最终病愈。
故事二:杯弓蛇影
故事概述
有人误将映在杯中的弓影当作蛇,后 因惊恐致病。
情志相胜疗法应用
利用喜胜忧的方法,设宴饮酒,使病 人心情愉悦,最终治愈疾病。
02
移精变气疗法
理论基础
01
源于《黄帝内经》,强调通过调整精神状态来治疗疾病。
应用原理
通过故事引导患者认识到外界信息的真实性和自身期望值对情绪的影响,从而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和 恐惧等心理问题。
03
语言开导疗法
理论基础
源于《黄帝内经》,强调通过语言沟 通来疏导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正 确的观念,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
认为语言具有治疗作用,能够影响人 的心理状态,通过正面、积极的语言 引导,可以改善人的情绪和健康状况。
故事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惜鱼
故事概述
一位郑国人非常珍惜一条鱼,每天都会为鱼祈祷,希望它能够活得长久。后来,这条鱼因为得到郑国人的照顾而 变得更加健康。
语言开导疗法应用
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引导他们关注积极的事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缓解焦虑和压力。
故事二:掩耳盗铃
故事概述
一个盗贼在偷铃铛时,为了不被人发现,他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 铃声了。
五个古代中医心理疗法故事
目录
• 情志相胜疗法 • 移精变气疗法 • 语言开导疗法 • 以情胜情疗法 • 暗示解惑疗法
01
情志相胜疗法
理论基础
情志相胜疗法基于五行相克的理论, 认为不同的情绪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 关系。
通过调整情绪状态,可以治疗由不良 情绪引起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医师也懂心理疗法
利用心理疗法治病,不只现代人懂,古代医师也常施用。
清代的《续名医类案》中,就记载了这么一起真实病例。
当时,有名因眩晕而卧病不起的妇女,来求名医傅青诊治。
结果,傅青开出的药方是“软石汤”。
病妇丈夫按傅青的吩咐,要将石头煮软,让妻服下。
哪知,煮了几天几夜,石头坚硬如初。
这几天里,病患的丈夫渴了,就喝点水;饿了,随便塞点干粮;困了,就眯着眼小睡片刻。
几天下来,整个人都脱了形,邋遢不堪。
病者见状,大受感动,挣扎着起身,和丈夫一起煮石头。
直至此时,傅青才道出原委。
病患眩晕,是因为心中的郁怒所致。
要令其能起床,就得化解郁怒。
爱是驱散郁怒的良药,于是傅青故意开出“软石汤”,让其夫展现出情比金坚的一面,感动了妻子,心中的郁怒自然驱散。
这么一来,病就不药而愈了。
若说这起病例,是利用正面的心理力量,那另一起,则是从反面为之。
《伤科汇纂》中,记载了这么一个病例。
有名女子,腿骨脱臼,找大夫诊治。
大夫匆匆将牵引端固定后,就借故离开。
女子大腿外露,又羞又臊,拼命往里缩。
结果,这么一用力,腿骨就因此而复位,恢复了正常。
在后一起病例中,大夫利用的是患者的羞耻感。
通过令其产生羞耻感,进而下意识地反抗与挣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患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一步步照着大夫的设想来走,结果就不药而愈了。
可见,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心理力量,只要利用得当,都是治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