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1)

合集下载

体育导学案

体育导学案

专题一:身体健康专题【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锻炼体能的方法及运动损伤的防治,提高科学健身能力。

2、通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锻练计划的制定方法。

3、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科学合理锻炼身体健康的好习惯。

【使用说明】:1、在“自主学习”的引导下进行知识梳理,重点内容进行理解记忆,自主完成跟踪练习。

2、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完成探究题目,独立完成检测并搞好导学案整理与总结。

【自主学习】:重点知识归纳(教材第一、二、六章)1、运动项目分类:(P1-4)(1)、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石,是其它运动进行体能锻炼的重要手段,因而被称为“运动之母”。

(2)、球类运动: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我国的国球----乒乓球,了解“乒乓外交”。

(3)、体操类运动:奥运会上最优美的比赛项目。

它将体育的力量、灵活性、和艺术表现力融为一体(4)、水上运动: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帆船、赛艇等(5)、冰雪运动:冬奥会6大项目----滑雪、滑冰、冰球、雪橇、冰舞、现代冬季两项(6)、民族民间体育:中国武术、蒙古族----摔跤、赛马叼羊;壮族----抢花炮、板鞋;藏族----大象拔河;朝鲜族----秋千、跳板,以及赛龙舟、舞龙舞狮等。

(7)、新兴体育项目:峡谷漂流、极限运动、攀岩、蹦极、野外生存等。

2、准备活动的好处,整理活动的意义。

(见课本P12)3、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胫腓骨疲劳性鼓膜炎;跟腱腱周炎;踝关节扭伤;腰肌劳损;肌腱拉伤;骨折、脱臼。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紧急治疗方法(24小时内):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4、锻炼计划的内容;锻炼项目,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时间。

每项内容的具体要求。

锻炼强度: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人体最有利,每分钟心率在120—140次左右。

锻炼频率:每周3—4次。

锻炼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

5、体能的构成: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分别包括的内容。

健康体能: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

诸城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诸城市第八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动物运动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游泳是动物适应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2.行走、奔跑、跳跃、爬行是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3.飞行是动物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4.鸟类适宜飞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不同动物适于游泳的特点2.不同运动方式的区别3.不同动物与不同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特点4.飞行的两种方式:鼓翼飞行和滑翔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1.漂浮运动:水母;2.倒退运动(喷射法游泳):乌贼;3.游泳:(摆动法、划动法、水翼法):鱼、虾、海豚等。

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1.爬行:动物依靠肌肉或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如:龟、蛇。

2.行走:动物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前进。

如:马、猫。

3.奔跑:动物依靠四肢交替运动,在某一瞬间四肢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如:猎豹、斑马4.跳跃:动物依靠后肢的弹跳把身体弹起来,跨越较大距离。

如:青蛙、袋鼠。

三、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一)飞行方式1.滑翔——是飞行动物的一种不很费力的飞行运动,它们依靠飞行器官流线形的特点,产生升力和推力。

2.鼓翼飞行——是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二)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被覆羽毛,前肢特化胃翼,骨骼中空,流线型体型,有气囊双重呼吸,无膀胱不储存尿液等。

2.不同动物完成飞行的运动器官不同蝙蝠——翼手;昆虫——翅;鸟类——翼***动物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利于生存和繁衍。

《青春期发育》教学主题八年级生物《青春期发育》一、教材分析《青春期发育》这节课是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一章中的内容,是前一节“婴儿的诞生”的深入与延伸,又是下一节“计划生育”的前提与基础。

《无处不在的运动导学案》

《无处不在的运动导学案》

《无处不在的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观点,掌握运动的分类和特点,了解运动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并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运动,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二、观点诠释
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由一定位置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2.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来运动、旋转运动等。

3. 运动的特点: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三、实例分析
1. 以平时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不同种类的运动:比如地球公转、自行车骑行、乒乓球运动等。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身边发生的各种运动,并描述其特点和规律。

四、拓展延伸
1. 通过实验或模拟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种类的运动,加深对运动观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探索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运动在运动器械设计、交通运输、体育比赛等方面的重要性。

五、总结反思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运动的观点、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对运动观点的理解。

2. 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一天中发生的不同种类的运动,并总结其特点。

3. 撰写一篇关于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文章,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运动的观点,掌握运动的分类和特点,并认识到运动在平时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运动的美妙的地方,不息探索运动的奥秘。

《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运动的方式》导学案一、导学目的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了解到运动的重要性及不同的运动方式,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能够正确、科学地进行运动锻炼。

二、导学内容1. 运动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运动?-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有哪些?- 运动能够带来哪些积极的心理影响?2. 运动的方式- 有哪些不同的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适合的人群有哪些?-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3. 如何科学进行运动?-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后的放松和恢复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健康人士的照片或视频,引入本次导学话题。

2. 学习运动的重要性:观看相关视频,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运动以及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好处。

3. 了解不同的运动方式:展示不同运动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及适合人群。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进行运动体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运动的乐趣和好处。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次导学的内容,并扩展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四、知识巩固1. 请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运动的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对运动的认知和看法。

2. 给学生布置一篇关于“我选择的运动方式”的作文,让他们展示对运动的理解和选择。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户外运动体验活动,感受大自然中的运动乐趣。

2. 邀请专业的运动教练来学校进行运动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更科学地进行运动锻炼。

3. 组织学生走访当地的体育馆或健身中心,了解不同运动设施和项目,启发他们多样化的运动方式选择。

六、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到运动的重要性和不同的运动方式,培养他们积极的运动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实践健康生活理念。

同时,学生也将在导学中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自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运动的方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本节课主要讲解关于不同运动方式的词汇及句子结构,让学生了解如何表达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以及对各种运动方式的看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掌握相关词汇,扩大运动方式的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 运动方式的词汇:如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等;2. 询问运动方式的句型:你喜欢什么运动?你会打篮球吗?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3. 表达对运动方式看法的句型:我喜欢游泳,因为它能锻炼全身肌肉。

我不喜欢踢足球,因为我不擅长踢球。

三、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运用运动方式的词汇进行表达;2. 能够用所学的句型询问他人喜欢的运动方式;3. 能够表达自己对不同运动方式的看法。

四、教学步骤1. 自我介绍运动方式的词汇,引导学生记忆;2. 练习用句型询问他人喜欢的运动方式;3. 带领学生用各种句型表达个人对不同运动方式的看法;4. 制定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5. 整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们小结本课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每个运动方式的中文对应词汇;2. 用学过的句型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及原因;3. 查找并了解一个新的运动方式,写一篇短文介绍给同学。

六、拓展活动1. 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比赛,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口语能力;2.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一次集体体育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运动方式的乐趣和好处;3. 邀请一位专业运动员或教练来学校进行运动方式的特别讲解,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不同运动方式的技术要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方式的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对运动的兴趣,为未来更健康的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愿我们的学生在运动中茁壮成长,健康快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不同运动方式的名称及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

《运动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

《运动的方式》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和体态。

而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还可以提升幸福感,减轻压力。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设计内容:1. 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运动方式,了解各种运动对身体的好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2. 主要内容:(1)介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每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2)分析不同运动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每种运动方式对身体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实践体验:设计简单的运动训练计划,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运动方式进行实践,并记录运动的感受和效果。

(4)撰写报告:根据实践体验,撰写一份总结报告,包括运动选择的理由、运动感受、运动效果等内容。

3. 预期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各种运动方式,培养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的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实施步骤:1. 学生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学习资料准备:教师提供不同运动方式的介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

3.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选择一种运动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制定实践计划。

4. 实践体验: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践,每周记录运动的时间、频率、感受等内容。

5. 撰写报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撰写一份综合报告,每组共同完成。

6. 展示成果:学生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书面展示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和总结报告。

四、评价方式:1. 及时反馈: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保持积极性。

2. 小组评分:根据小组合作的表现、实践效果以及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分。

3. 整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对整体的作业设计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物体的运动方式导学案》

《物体的运动方式导学案》

《物体的运动方式》导学案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如小车在地面上滑行、风筝在空中飞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何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探究
1. 讲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受到力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力的观点。

2. 分析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如推力、拉力、重力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

3. 探讨力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力的方向和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总结
1. 总结物体的运动方式受力的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四、拓展
1. 分组讨论:举例不同场景下力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影响。

2. 实验:利用简单器械模拟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加深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五、检测
1. 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力的理解水平。

2. 安置作业: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分析力对其影响,并写出结论。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物体的运动方式受到力的影响的基本原理,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不息探索物体的运动方式与力的干系。

《运动的形式》作业设计方案

《运动的形式》作业设计方案

《运动的形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包括体育运动、户外活动、舞蹈等。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习惯。

3. 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 通过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篮球、足球、网球等。

2. 不同形式的户外活动:露营、登山、滑雪等。

3. 不同形式的舞蹈: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等。

4. 运动的好处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观看视频:通过播放相关运动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各种运动技能。

3.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团队运动项目。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运动经验和体会。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介绍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1. 观看篮球、足球、网球等体育运动的视频,进行简单介绍。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练习简单的运动动作。

3. 小组讨论,分享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和体会。

第二课:介绍不同形式的户外活动1. 观看露营、登山、滑雪等户外活动的视频,进行简单介绍。

2. 学生分组进行户外活动模拟,体验不同活动的乐趣。

3. 小组讨论,分享对户外活动的看法和体会。

第三课:介绍不同形式的舞蹈1. 观看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等舞蹈的视频,进行简单介绍。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练习,学习基础舞步和舞蹈技巧。

3. 小组讨论,分享对舞蹈的看法和体会。

第四课:运动的好处和重要性1. 讲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2. 分组展示学习成果,展示运动项目的表现和进步。

3. 学生总结并反思,分享对运动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2.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展示成果,评估其运动技能和协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其对运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示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判断运动方式以及属于哪一类。
2.由实例引出新的探究问题。提问:
压路机的轮子属于哪种运动方式?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方式,并判断属于哪一种。
2.学生思考:压路机的运动方式
在认识了运动方式后,联系生活,学会判断生活中的存在的各种运动方式,巩固学生的认知。
9′
3.小组学习、交流、汇报。
4.大组交流、辨析。
在认识了简单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再认识复合运动方式,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使学生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
8′
拓展延伸
请你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复合运动方式。
学生思考、提问;
生回答;
生评价。
通过这种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5′




论一论
认识复合运动及其实例
1.出示易拉罐,让易拉罐滚动起来,说说易拉罐属于哪种运动方式?
2.怎样描述滚动这种运动方式。
3.小结:滚动由滚动+移动两种运动方式合成。(复合运动)
4.介绍什么是复合方式。判断常见物体是否属于复合运动。
1.学生观察滚动这种运动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2.尝试用线条来描述——滚动。

运动的方式
平移(木块)(直线运动)
振动(橡皮筋)~~~~~~~~~~~~~~~~~~~~~~~~~(往复运动)
摆动(钟摆)(线摆)
转动(风车)(曲线运动)
压路机轮、易拉罐:滚动:
平移+旋转——复合运动
学生听,进入学习情境。
常规积累,引出物体运动的话题
2′

动一动
初步认识常见的运动方式
1.出示一些物体,认识这些物体,要求学生让这些静止的物体动起来。
2.组织学生给这些常见的运动方式命名。(木块移动;皮筋振动……)
小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这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板书:运动的方式)
1.小组合作,学生想办法让这些静止的物体动起来。
1.让学生用做一做、画一画、议一议的学习方法画出其它3种物体运动轨迹。(教师过程巡视收学生资源)
2.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画出运动方式的轨迹。
4.提问:你能根据这些常见的运动方式的轨迹特点给它们分成两类吗?(直线、曲线)
1.学生用线画、交流、辨析“平移”这一运动方式。
2.学习探究、仔细观察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并尝试用线条来描述各种运动方式,为其命名。
2.学生全班展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并初步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命名。
让学生将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一方面导入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逐步熟悉不同的运动方式,为后面探究运动方式的特点作铺垫。
6′

画一画
深入认识运动方式的特点
1.教师指导认识“平移”运动方式。
请学生用线来画画木块的移动轨迹。(辨析、提炼轨迹要包含:运动方向、运动路线两要素)
教学重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
教学难点
分析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体运动的复合方式。
教法
演示实验
学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风车、易拉罐、木块、摆(钩码)、橡皮筋、、红色标签纸、实验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谈话式
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切都在运动中,我们身边物体运动状态有多种多样,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研究物体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天镇县谷前堡小学:王利
课题
运动的方式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能案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学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情感体验目标
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
3.小组交流,形成统一认识: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组讨论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类。
让学生用图示法描述运动的轨迹,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运动方式。教师“教结构”,帮助学生更好观察、画出运动轨迹。为后面学生“用结构”探究其它物体运动轨迹打下探究基础。并通过观察运动方式轨迹的特点为其分类。
10′

看一看
巩固认识常见的运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