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导学案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2. 掌握幼苗的形成过程;
3. 理解种子和幼苗对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
一、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1. 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胚和营养物质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珍爱层,胚是种子的发育核心,营养物质则为胚提供营养。
2. 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吸收水分、膨胀、胚发育、根和茎的发展,最终形成幼苗。
二、幼苗的形成过程
1. 幼苗形成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土壤。
2. 幼苗的形成过程:种子吸收水分后,胚开始发育,根部向下发展,茎部向上发展,形成幼苗。
导学活动:
1. 观察实验: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并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2. 实地考察:指挥学生到校园或者田间地头,观察不同植物的幼苗,让学生了解幼苗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和幼苗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效果。
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掌握幼苗的形成过程,以及理解种子和幼苗对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对植物发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发展的奥秘。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关注植物的成长,热爱大自然,珍惜我们的环境。
最新七年级生物第6章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精品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猜一猜:植物的幼苗是怎?要解开这个奥秘,先要认识种子。
看图思考回答。
思考后回答。
产生疑惑。
通过图片猜谜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过程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分享这节课探索到种子的几个奥秘。
谈收获到的奥秘。
梳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检测
展示习题关卡,学生自愿闯关。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关卡完成习题
激发学生好奇心,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课后探究
展示种子萌发过程图,要求学生播种种子在花盆,观察种子萌发后各结构的变化。
看图,认真听讲。
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准备。
九、板书设计
(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种皮种皮
菜豆种子的结构胚芽玉米种子的结构
胚胚轴胚
胚根
(2片)子叶(1片)
胚乳
2020年七年级生物第6章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精品版
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观察种子的结构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两种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能力目标: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剖、观察和记录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主要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种子萌发的条件”四部分内容,种子的结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解剖来认识种子的结构。
《种子变成了幼苗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种子变成了幼苗》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2. 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3. 能够描述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4. 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导学重点:1. 种子的发芽过程;2. 种子发芽的条件;3. 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
三、导学难点:1. 理解种子发芽的生理过程;2. 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
四、导学准备: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水、湿纸巾、通明玻璃瓶;2. 实验器械:放大镜、显微镜;3.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玉米种子,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变成幼苗的。
2. 进修种子的发芽过程:a. 种子吸收水分,种皮逐渐变软膨胀,种子壁裂开;b. 种子内的胚芽开始发展,根部向下发展,茎部向上发展;c. 最终形成幼苗。
3. 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a. 适宜的温度: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15-30摄氏度之间;b. 适量的水分:种子吸收水分是发芽的前提,但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发芽;c. 适宜的光照:光照能增进种子发芽,但有些种子需要遮光才能发芽。
4. 观察实验:a. 将玉米种子放在湿纸巾中,放入通明玻璃瓶中;b. 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记录下种子发芽的过程;c. 应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5. 总结:让学生总结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并思考种子发芽的条件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六、导学延伸:1. 能够观察其他种子的发芽过程,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特点;2. 探究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如土壤质地、养分含量等;3. 进一步了解植物发展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七、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为进一步进修植物发展和发育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对生物学的兴趣,探索更多有关植物的奥秘。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种子是植物发展的起点,而种子的萌发是植物发展的第一步。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是植物发展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节课将盘绕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展开讲解,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发展的过程。
二、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影响因素;3. 理解幼苗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4. 能够分析种子的萌发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三、导学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包括种皮、胚、胚乳等部分。
种子的结构紧凑,能够珍爱胚和提供养分,是植物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存活的重要手段。
2. 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影响因素种子萌发是种子内部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开始,主要包括水分吸收、胚乳解化、胚轴伸长等过程。
温度、水分、光照等因素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过程。
3. 幼苗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种子萌发后,胚开始发展,形成幼苗。
幼苗的发展主要包括根系的发展、茎轴的伸长、叶片的展开等过程。
幼苗发展迅速,对外界环境敏感。
4. 种子的萌发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种子的萌发是植物发展发育的起点,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发展和发育。
种子的萌发过程顺利与否,将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和发展速度。
四、实践1. 观察实验:种植小麦种子,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2. 实地考察:到校园或家庭菜园观察幼苗的发展情况;3. 讨论交流:小组讨论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五、总结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是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植物的发展和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进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拓展1. 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特点和适宜条件;2. 钻研种子萌发与气候变化的干系;3. 设计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为探究植物发展发育的规律奠定基础。
愿同砚们在未来的进修中不息探索,不息进步,成为对植物发展发育有深入了解的优秀学子。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是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过程,也是植物生命的起点。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幼苗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幼苗发展的因素,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植物发展发育奠定基础。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3. 了解幼苗的形成过程;4. 掌握影响幼苗发展的因素。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3. 幼苗的形成过程;4. 影响幼苗发展的因素。
四、进修过程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1)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芽;(2)种子的功能:珍爱胚、提供养分、传播种子。
2. 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1)萌发条件:水分、氧气、适宜温度;(2)萌发过程:吸水膨大、胚乳分解、胚芽发展。
3. 幼苗的形成过程(1)幼苗的结构:胚叶、胚根、胚轴;(2)幼苗的形成过程:胚乳消耗、胚轴伸长、根系发展。
4. 影响幼苗发展的因素(1)光照:光合作用;(2)水分:发展需水;(3)温度:适宜温度增进发展;(4)营养:提供养分。
五、教室练习1. 选择题:种子的结构包括(A. 种皮B. 胚乳C. 胚芽D. 叶绿体);2. 填空题: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水分、氧气和();3. 解答题:简要描述幼苗的形成过程。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观察家中的植物种子,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3. 思考影响植物发展的其他因素,并做简要总结。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幼苗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幼苗发展的因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植物发展发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进修积极性和主动性。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是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过程,也是我们了解植物发展规律的关键之一。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屡屡能看到一些植物的种子发芽长成幼苗,然后成长为茁强的植物,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生命玄妙。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将深度了解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科学原理。
二、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及特点;2. 精通种子的萌发过程;3. 进修幼苗的形成过程;4. 探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三、整体设计1. 科普知识:介绍种子的结构及特点;2. 试验探究:进行试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影响;4. 谈论互动:引导同砚谈论种子的萌发对于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四、进修过程1. 科普知识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源,它具有外皮、种皮、种皮、胚珠和营养物质等组成部分。
种子在适合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下,会进行萌发,即从休眠状态到发展状态的转变。
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胚芽长出根和茎,形成幼苗,从而开始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
2. 试验探究筹办试验用品:种子、培育皿、酒精棉球、水、草稿纸等。
步骤一:在培育皿内放入酒精棉球,加入适量水后放入种子。
步骤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草稿图。
步骤三: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发芽并记录发芽时间和状况。
3. 案例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以及土壤条件等。
以不同植物种类的实例进行分析,探究这些因素对种子的发展发育的影响,从而深度了解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过程。
4. 谈论互动通过谈论,引导同砚沉思种子的萌发对于植物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来增进植物的发展发育。
同时,鼓舞同砚提出问题和沉思,激发他们对植物发展发育过程的爱好。
五、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深度了解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过程,精通了种子的结构特点、萌发过程和幼苗形成过程。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是植物发展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时期。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发展发育的基本原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2. 掌握幼苗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3. 掌握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因素。
三、进修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2. 幼苗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3. 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因素。
四、进修重点和难点1. 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2. 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因素。
五、教学过程1. 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胚乳、胚和种子壳组成。
种皮是种子外部的珍爱层,胚乳是供给胚发育所需的养分,胚是植物的未来发育体,种子壳是种子的外壳。
(2)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内部的胚发育成为幼苗的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起首,种子吸收水分,种子壳破裂,胚开始发展;然后,胚伸长,幼根向下发展,幼芽向上发展,最终形成幼苗。
2. 幼苗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幼苗是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初期植物体,具有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幼苗的特点包括发展迅速、对外界环境敏感、营养需求大等。
3. 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因素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因素包括温度、水分、光照、土壤条件等。
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发展,而不良的土壤条件会影响种子的发展发育。
六、教室练习1. 请简要描述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 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请按顺序描述。
3. 幼苗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幼苗对外界环境敏感?4. 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因素对植物发展发育的影响。
七、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了幼苗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的因素。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影响因素;3. 理解幼苗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4. 掌握幼苗的养护方法。
二、导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影响因素;3. 幼苗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4. 幼苗的养护方法。
三、导学难点:1. 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影响因素;2. 幼苗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
四、导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由种皮、胚乳和胚形成。
种皮是珍爱种子的外层,胚乳是储存养料的部分,胚形成则是植物的胚胎。
种子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和存储植物的遗传信息,保障植物的繁殖和发展。
2. 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影响因素种子萌发是种子从休眠状态到开始发展的过程。
主要包括吸水、割裂、长出根和芽等阶段。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增进种子的萌发,而不利的条件则会抑止种子的发展。
3. 幼苗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幼苗是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嫩苗,具有嫩叶、嫩茎和嫩根等特点。
幼苗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同时也需要适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发展。
幼苗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需要不息的养护和关注。
4. 幼苗的养护方法为了保证幼苗的健康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养护方法:(1)适宜的光照:保证幼苗充足的光照,避免阳光直射;(2)适宜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幼苗受冻或过热;(3)适量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幼苗根部腐烂;(4)适量的营养物质:定期施肥,保证幼苗获得充足的营养。
五、导学练习:1. 种子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 种子的萌发过程主要包括哪些阶段?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3. 幼苗具有哪些发展特点?幼苗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4. 如何进行幼苗的养护?列举至少三条养护方法。
六、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植物的种子进行观察和实践,记录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2. 在家庭或学校种植一盆花草,观察幼苗的发展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养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时间20___年__月__日引入本章:
1、根据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历程,说明什么是生活史?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全过程。
2、观察教材图6-1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简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即从一粒种子的______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最后到______和______的形成。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学习目标】
1、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描述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的全过程;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4、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中的三个要素。
重点
1、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难点
1、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2、使学生对种子的萌发过程建立起具体、生动的形象认识。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99-105页,并在课本上勾画重点)
1、种子的基本结构
⑴不同种子的形态各异,但都有______和______。
⑵种皮具有______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
胚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它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⑴有的植物种子(如大豆),胚有______子叶,子叶中贮存着养料,这样的植物是____________;
⑵而有的植物种子(如玉米),胚只有______子叶,但却有______,______里有丰富的养料,这样的植物是____________。
⑶当种子萌发时,______和______中的养料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______,以保证发育的营养供应。
3、种子的萌发过程
⑴种子萌发时,总是______首先突破种皮,继续发育为幼苗的______。
⑵胚芽则发育为幼苗的______和______。
⑶ ______初期伸长明显,但很快停滞下来,以后发育成为根与茎的连接部分。
与此同时,贮存养料的______和______逐渐萎缩。
4、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⑴种子的萌发既需要必要的____________,有需要__________________。
⑵萌发的种子要有发育成熟而完整的______,还要有足够供胚发育的____________,种子内部贮存的营养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此外,没有____________的种子绝对不能萌发,处于______状态的种子也不能萌发。
⑶正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上述的内在条件,农作物在播种之前,需要进行______和测定种子的______。
⑷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种子萌发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合作探究】
1、种子的结构:______和______,有的还具有______。
⑴种皮的功能:具有______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
⑵胚的结构及功能: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双子叶植物:胚里有______子叶,营养贮存在______里;
单子叶植物:胚里有______子叶,还有______,丰富的养料贮存在_____里。
2、种子萌发的过程
⑴种子萌发时,胚的营养是由______和______供应的;
⑵萌发过程:①种子吸水膨胀,胚萌发时种皮破裂脱落;
②______首先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______;
③胚芽发育为幼苗的______和______;
④______伸长,发育为茎与叶的连接部分;
⑤______与______萎缩。
3、种子萌发的条件
⑴内部条件:①发育成熟而完整的______;②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_;
③有____________;④非______状态。
⑵外部条件:①适量的______、②充足的______、③适宜的______。
4、下图是菜豆、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2)能保护种子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图中的_________。
(4)将来发育成根的是图中的_________。
(5)种子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构成。
(6)菜豆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是菜豆种子的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片,而玉米种子的_________有__________片;玉米种子中有_________,而菜豆中没有。
【我的疑问】
【课堂自测】
1.种子结构中哪部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
A.种
B.胚
C.胚乳
D.胚轴
2.下列不是胚的组成部分的是()
A.胚根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3.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
①种皮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胚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④⑤
4.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稀碘液,胚乳处变成蓝色。
这说明玉米种子中含有()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以上都不是
5.种子萌发不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A、适量的水
B、充足的光照
C、充足的空气
D、适宜的温度
6.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A、B两个花盆中种了具有萌发能力的同样豌豆,且数量相等,按下表进行实验。
这一过程有一处错误,改为()花盆阳光温度水
A 向阳20℃充足
B 暗室30℃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
C、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里
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
7.煮熟的玉米种子即使放在有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环境中,它也不会萌发,这是因为()
A、胚不完整
B、缺少营养物质
C、处于休眠状态
D、胚已死亡
8.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
9.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_________中,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_______中。
10.既能贮存营养物质,又是胚的一部分的是_____;将来发育成主干的是______。
11.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是:种子____水分;____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____;
____突破种皮;____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伸长。
12.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___________中。
13.土壤、阳光、肥分________ (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14.将相同的种子分别种在贫瘠和肥沃的土壤中,它们将________(同时,不同时)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