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事件
最高检发布6起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检发布6起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2.07.07•【分类】其他正文最高检发布6起依法惩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典型案例案例一陈某甲组织他人偷越国境、陈某乙等人偷越国境案——拉拢引诱多人跨境偷渡应予以严惩【关键词】组织拉拢羁押必要性审查追捕漏犯【要旨】为了躲避国内打击,犯罪分子在境外建立窝点并召集国内人员前往当地实施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
有的行为人在境外人员的领导指挥下,拉拢引诱多人共同偷渡,有的行为人在高薪诱惑下,逃避边防检查偷越出入国境,给我国国(边)境管理秩序以及国内人民财产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检察机关坚持全链条打击,依法能动履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基本案情】被告人陈某甲,男,1989年3月29日出生,户籍地为四川省古蔺县。
被告人陈某乙,男,1995年1月29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雷州市。
被告人文某某,男,1998年7月16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潮州市。
被告人谢某某,男,1995年12月10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饶平县。
被告人周某某,男,1998年9月4日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雷州市。
2021年3月初,被告人陈某甲在其位于四川省古蔺县的家中,通过刷单、股票聊天群认识了发布招聘广告昵称为“菠萝”的微信网友。
“菠萝”提出让陈某甲到“金三角”地区做销售,待遇保底八千加提成,并答应为其支付路途中的一切费用,同时承诺陈某甲另外带人到国外后有提成。
陈某甲明知到“金三角”地区是从事赌博或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但经不起高薪诱惑,表示同意。
陈某甲随后又以在国外可领取高薪为由拉拢、引诱被告人陈某乙一同到国外工作,后陈某乙又联系被告人周某某、文某某、谢某某一同前往。
后陈某甲按照“菠萝”的安排,与陈某乙、文某某、谢某某、周某某及其他三名偷渡人员张某某(另案处理)、王某某(另案处理)、彭某某(另案处理)在云南昆明碰面,分段乘车准备偷渡到缅甸。
孟连县“7·19”事件丧者亲属心理危机干预

没 有关 系 , 之后如能让 被干 预者静下 来 , 静地 思考一 下问 冷 题,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情绪调整。 5 2 与人倾诉 不 良情绪 . 被干预者 想与人吐露 对“ 7・1 ” 9 事件丧失亲属 的内心感受 , 望生活 能够尽快 安定 、 复到 渴 恢 正常状 态时 , 倾听者应 耐心地倾 听 , 给予 患者更 多的理解 与
小组如何与被干预者接 触沟通 , 立 良好 的关 系 , 做好 心 建 是
还被 医生 叫走 。说话的地方都没源自 , 了。现在见 到人 进病 怕房来 , 心理就急 、 害怕 , 不想说 , 心烦 。晚上也不 敢睡觉 , 常做
噩梦 。 5 干预 措 施
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在实施干 预过 程中 , 干预者要 当好倾
外定居 。医院 的医生也不好 , 记者来 问不给讲 、 不给说 , 记者
干预者是这次群体性突发事件参与者 , 又在这次事件 中痛 失
其父亲和其弟 , 精神创 伤来 源于两个 方面 。另 外 , 连县 人 孟 民医院提供 , 干预 者住进 医院后 拒绝 与外人交 谈 , 被 拒绝接 受这次心理危机干 预。故干预 小组事 先详 细了解这 次事件 起因 、 事件经过及 当地政府 对这件 事件处 理措施 , 了解被 干 预者在这次事件 中充 当的 角色及痛 失亲人 后的表 现。干预
听者 , 用心理解和领会被干预者的思想 与感情 。在 实施过程
针对被干 预者 心理 应激反 应 和表 现 , 对其 进 行 心理 治
中不要评判被干预者 , “ 们怎 么能那 么做?不应该 那 么 如 你
想” 。在冲突事件突然丧失 亲人 的打击是 巨大 的, 只要 坚持
疗, 实施 支持 及心理 治疗 、 认识疗 法。每天早 上在 病房里 进 行干预 , 时间为 l 小时 , 干预 4次 。 5 1 让被干 预者适 当宣泄不 良情绪 . 如哭 、 脾气 , 些都 发 这
云南: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

云南: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作者:徐元锋来源:《当代党员》2013年第07期2011年10月的一天,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勐啊村。
“重修这座桥,整到五六米宽就差不多了。
”村民玉然说。
正在入户走访的勐马镇党委副书记岩依认真记录着,随后还跟随村民查看了要重修的那座桥。
“他是诚心诚意来帮我们的,大家都相信他,我们也都欢迎他!”村民岩交说。
对孟连县的干部来说,“欢迎”两个字来得并不容易。
冰点:震惊全国的“孟连事件”2008年7月19日清晨,阴霾笼罩着孟连县勐马镇。
四天前,孟连县派出工作组对公信乡、勐马镇部分胶农因利益纠纷与当地橡胶企业发生冲突事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9日上午,公安机关依法对勐马镇勐啊村芒朗组分别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故意伤害罪的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传唤措施。
依法强制传唤任务执行完毕后,正当公安机关按计划向村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时,一场群体性事件爆发——500多名情绪激动的群众冲越警戒线,手持长刀、钢管、铁棍、木棒向民警进行劈砍、殴打。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民警在多次喊话劝阻、退让、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
最终,事件造成两名群众死亡,41名公安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孟连事件”,而在此之前,孟连已累计发生群体性事件7起。
“‘孟连事件’后,干群关系跌至冰点。
群众在村口设关卡,政府工作队进不了寨子,进去的干部甚至被群众扣押身份证。
”孟连县县委书记吴朝武说,“但是,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干群关系,‘就是一块石头也要把它焐热’。
”融冰:用真情实意焐热群众的心“说到底,还是我们干部没有关心到群众的利益诉求。
”吴朝武说,“我们要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孟连县的橡胶产业最初是由政府、企业、胶农和各方群众采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方式培育起来的。
一些胶农用自己的土地种植、管理橡胶,却只有三成多的股权,还必须把橡胶专供给橡胶公司。
从“孟连事件”看行政伦理失范及其治理

系过程 中越 位 与错 位 , 使胶 农 的利 益诉 求 长期 得 不 到解 致
决 。当企业与胶农 发 生利 益 冲突时 , 县委 、 政府 不是 站到 县
维护群众 利益 的立 场上 , 却应 企业请 求做 出“ 严打农 村 黑恶
势 力” 的错误决策 , 调动警力对付胶农 。l孟连县的胶 农对基 L
行政机关 、 行政组织及行 政人员等 主体 , 在行 政决策 制定 、 行 政管理运行 、 行政 体制 改革 中应遵 循 和符合 伦理 价值 要求 ,
以追求 民众公 共利益 、 实现社 会公 平正 义 、 维护公 共 伦理 秩
序 为 目的 系列 原 则 规 范 的总 和 。
风 。政府及其 公务 员 的责任 意识 缺 乏是 群体性 事 件 中行 政 伦理缺失 的重要表现。分析群体性事 件 的成 因过程 中 , 会发 现其 中一 个很重要 的原 因就 是政 府 有关 各部 门 的相互推 诱
21 第 l 0 1年 O期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u a fLio igAd ns ain Colg o r lo a nn miit to lee n r
No 1 2 l . O, 01
(第 l 3卷第 l O期 )
( o. 3 N . 0 V 11 . o 1 )
( ) 一 行政 伦理与行政伦理 失范界 定 国内学术 界关 于行政伦理 内涵 的分析 意见不一 , 的从 有
行政 主体 分析 , 的从行 政 伦理 的 目标 指 向分析 , 的从 行 有 有 政 内涵一 的制度 、 政策 、 活动等面 向来分析 , 没有形 成统一 的
观点 。综合诸 多见解 , 笔者认 为行 政伦 理 的内涵 , 是包 括 应
孟连事件

一、孟连事件简介:2008年7月19日,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执行任务的公安民警被不明真相的500多名群众围攻、殴打,冲突过程中,民警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2人被击中致死。
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
之所以说“7·19”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必然性,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当地少数领导干部与橡胶公司交往甚密,相互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地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如孟连县委原书记胡文彬,在当地工作3年,每年下乡的次数只有十多次,而且下乡的目的地常常是两个橡胶公司。
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积月累,加上其他少数干部的种种行为,群众对他们的心理已经从单纯的“看不惯”演变成了厌恶直至对抗;二是由于与橡胶公司的利益关系,导致群众与公司的利益出现冲突时,个别干部作为既得利益者无视群众的困难和感情,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站到了老板这一边。
这种失职渎职行为,致使胶农与橡胶公司之间的矛盾累积,最终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孟连的变化天翻地覆。
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总结: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最根本的是以执政为民理念为引领,最核心的是以群众利益实效为检验,最关键的是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为保障。
融冰:“就是一块石头也要把它焐热”孟连县委书记吴朝武回忆,“7·19”事件后,干群关系跌至“冰点”。
群众在村口设关卡,政府工作队进不了寨子,进去的甚至被群众扣押身份证。
孟连胶农和橡胶公司的矛盾由来已久。
胶农私自出售胶乳,遭到公司派出保安阻止,彼此多次发生冲突。
当地简单地以治安案论处,反复动用警力介入。
“7·19”事件前,就已累计发生群体性事件7起。
“孟连事件”让孟连蒙羞:干部们出差在外都不愿说自己是孟连的,有的干部想辞职,一些干部就连公务员也不想当了。
县里认识到:要打开工作局面,必须从干部思想教育入手。
同在法庭现丑相——孟连系列腐败案透视

种疯狂 。 据公诉 机关 指控 , 宏贪污公 款2 0 . 万元 , 刘 05 4 9 占
20 年孟连县 的地方财政收入39 万元的一半 多 1 08 58
20年 , 0 3 刘宏 以其 弟刘某 之名 , 出购 买被纳入 乡 提 镇 企业改制 的班顺 茶 厂 , 并安 排财政 局划2 万元 以“ 0 茶
贪污公 款2 . 万元 。 83 6 浑水摸鱼的“ 改制 ” 得手之后 , 刘宏 还是对这些本来
说 明里面有钱 , 没有说要办什么事 。都 是作为下属拜 年 送 的礼 , 目的是为 了搞好关 系 , 这样 的款项不具 备受 贿
罪的犯罪要件 。 类似这样 “ 推脱不过” 的诸如下级给领 导 发奖金 、 发创 收收入 、 年礼金等等说法 , 实都是胡文 拜 其
叶基地建设款 ” 名义拨人茶厂 。20 年 , 0 4 刘宏安排茶厂将 该厂账上 的2 . 万元f 86 3 含财政局 拨入的2 万元 和茶 厂剩 0 余资金8 3 . 万元) 自己筹集 的3 万元 , 6 及 1 交到孟连县企 改 办, 以刘某 的名义个人 购买 了班顺 茶厂 。刘宏从收购 中
斌 根本站 不住脚 的最后 的“ 稻草 ”天上 哪有无 因而掉 的 , “ 馅饼” ?
和胡文斌同时 出台的另一丑角是 15 年 出生 , 96 比胡 文彬 大1 岁 的刀 立富 , 是胡 文彬 的前 任 , 其两年 担 0 他 早
就不属 于他的钱投入他 的企业不够满足 , 又动起 了歪 他
建人纷纷向胡文斌 “ 投钱” 攻关 。 胡文斌 的受贿就此拉开
了序幕 。在不同时间 、 地点 、 场合 , 他从承建 体育中心的
云南支部 生 ̄2 0 . 09 8
毛概群众路线的例子

毛概群众路线的例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
2008 年,孟连县 719 事件震惊全国,成为全国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的负面典型;三年后,孟连事件转变为孟连经验,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这是一个为什么要走好群众路线的鲜活例子,值得广大党员干部经常自查反省。
719 事件的根源是一些基层干部漠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对老百姓诉求总是躲躲藏藏、推诿扯皮,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成为老板服务,没能及时处理胶农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纠纷,导致了胶农长久积怨逐步发展成为对基层党委政府的强烈不满,干群关系降至冰点,对立情绪升至极限,导致事件引爆开来,深深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庆幸,党的群众基础牢,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整改,当地政府更是痛定思痛,及时拿出良好态度,全力做好群众路线回归,采取了三五群众工作法,落实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职责,不但保住了安身之所、立足之地,还更好的维护了干群关系,重建了鱼水深情。
孟连事件警示我们违背了群众路线,终将丧失立足之地;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
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做到党的宗旨不能忘、群众路线不能偏、群众利益不能损、矛盾纠纷不能拖。
【篇二群众路线的例子】她来殷坝村多次,村民几乎都认得她。
大家知道,吴菊芬“走亲戚”,就是来看望老上访户。
做了近十年信访干部,吴菊芬有多少“亲戚”,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故事一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
吴菊芬的急脾气是出了名的,当初还在乡镇工作时,熟悉的人常说她“早上割小麦,下午就要做成饼”,做起事来风风火火。
调到信访局,吴菊芬的急脾气“升级”了,她立下“群众上门,必须当天接待、当天给出初步说法”的规矩。
故事二民情日记记录群众疾苦。
很乐意被叫“吴满意”吴菊芬的包里装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上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记录着他们的疾苦。
我的记性不好,有空时就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
"笔记本里写着信访人姓名、协调难点、协调部门、赔偿金额等关键词——这些都时刻提醒着吴菊芬,群众在期盼着她。
是利益之殇还是转型之痛?——从云南孟连“7·19”事件看群体性事件

— —
‘
从云南孟连 “ 1 ” 7・ 9 事件看群体性事பைடு நூலகம்
欧 明 湖北 武 汉 407 ) 3 04
( 中科 技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华
摘 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对外开放 的逐步扩 大, 国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 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 我 各种利益主体之 间、 旧 新 体制之 间和新 旧观念之 间的种 种矛盾 冲突凸显 出来 。近年来 , 作为社会矛盾和冲 突特 殊表 现 的各种 群体性事件数 量不断攀升 , 模也 日益 规 扩 大, 表现形式趋于激烈 , 已引起 社会 各界 的广泛关注。本文 以2 0 0 8年的云南孟连“ 1 ” 7・ 9 事件为例 , 政府危机 管理 的角度介 绍了这一事 从 件 的发 生过程 , 分析 了该事件爆发 的深层 次原 因, 并就如何 防范和 治理该类 关乎利益表达的群体性事件提 出建议。 关键词 :孟连“ l ” 7・ 9 事件 ; 社会转 型;结构性怨恨 ; 对剥夺 感 ; 相 利益诉求 中图 分 类 号 :9 3 C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0 9 2 1 0 17 9 2( 0 0) 7—0 8 0 0 7— 2
性 事 件 层 出不 穷 的局 面 。 1 社会 转 型一 生存 危 机 与 结 构 性 怨 恨 的 非 制 度化 释 放 .
而由于权力机构的强力弹压 , 通常表现为集体行 动的领导层被 拘押 、 判刑或处置失当 , 被认为是对社 会正 义的极端践 踏时 ,新的怨 恨又再 生 产出来 ,于是进一 步激化 了集体行 动参 与者和支持 者的情绪 ,促使抗 议 活动在有可能付出极 大成本 而无 明确 收益 的预期 中进人下一个循环 。这 是 “ 成 本 ,无 收 益 , 恨 水 平 提 升 一 参 与 ” 式 ② 。 在 孟 连 “ ・ 9 事 有 怨 模 7 1” 件中 , 安机关对 勐马镇 勐阿村 5 公 名胶农采取强制传唤 , 以及在 冲突过 程 中 2名胶农 的死亡是使胶农 因利 益纠纷 问题产生 的怨恨升 级的导火索 。 随着怨恨水平的提升 , 许多胶农 在无 法预 知参与是 否会为 自己带来利 益 时也参与了这次群 体性事件 , 以表达 自己的不满 , 发泄怨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起因
孟连县“7·19”事件
孟连事件
,表面上看是警民冲突,实质上是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所引发的一起较为严重的群体性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集中表现。
经初步调查,孟连县的橡胶产业发展从八十年代以来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乡镇企业改革,一次是股份制改革,但两次改革都不彻底。
由于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特别是随着2008年橡胶价格的不断上涨,利益分配纠纷逐渐激化,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发展成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不满,加之少数违法人员乘机进行挑唆、误导,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围攻、打砸橡胶公司,甚至围攻、殴打县乡工作组人员,打砸公私财物,非法收缴群众费用,欺压群众等情况,致使基层政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群众正当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调处。
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稳定。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孟连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整顿社会治安,调整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决定于2008年7月15日派出工作组深入勐马镇和公信乡各村寨开展群众工作,深入宣传《孟连县深化橡胶产业产权及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公信乡勐马镇部分农村地区进行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的通告》及《关于限令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限令违法犯罪人员主动投案自首。
7月19日上午,公安机关在依法对勐马镇辖区内的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传唤措施时,遭到被人挑唆、误导和不明真相的胶农干扰阻挠,甚至围攻、殴打执法公安干警,从而引发了冲突事件。
[3]
2事件经过
孟连县的橡胶产业开始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胶农按协议价格把胶乳卖给橡胶公司。
“勐马”和“公信”是孟连县最大的橡胶企业,经历了从乡镇企业到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的两次改制,但改制并不彻底,留有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的后遗症。
2005年以来,橡胶价格大幅攀升,从原来的几千元达到2.5万元以上,但公司对胶乳收购价格不作调整,橡胶价格飞涨和农特税取消带来的利益被橡胶公司老板独享,引致胶农愤慨。
胶农决定中止出售胶乳给公司,自行给价高的收购者,遭到公司派出的保安阻止,双方多次发生冲突。
县乡党委、政府对此简单地以治安案件论处,反复动用警力介入,刺激胶农,致使警察被打、警车被砸,“7·19”前已累计发生群体性事件7起。
孟连县委、县政府认为,这些事件是农村黑恶势力作怪,要求普洱市调用警力进行打击。
2008年3月,普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丕坤专程到省政法委汇报,孟苏铁听了情况后说,要分清矛盾性质,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利益,调整利益纠纷,不同意治安整治和抓捕。
省政法委派出工作组到孟连调研后认为,当地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群众利益纠纷,再次重申对少数人采取强制措施可能引起群体事件的风险。
2008年6月14日,普洱市公安局又向省公安厅书面请示跨县调动400名警察到孟连,省政法委、公安厅明确否定了这一请求。
然而,2008年7月2日的普洱市委常委会依然决定打击孟连农村黑恶势力,跨县调警之事不再向省里报告。
2008年7月11日,市公安局调动的警力向孟连集结。
2008年7月15日,孟连县派出工作组对公信乡、勐马镇部分胶农因利益纠纷与当地橡胶企业发生冲突事件开展处理工作。
2008年7月19日上午,公安机关依法对勐马镇勐啊村芒朗组分别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故意伤害罪的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传唤措施,在依法强制传唤任务执行完毕后,按计划
向村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时,500多名不明真相的人员在极少数别有用心人的煽动下,情绪激动,行为过激,多次冲越警戒线,手持长刀、钢管、铁棍、木棒向民警进行攻击性劈砍、殴打,致使多名民警受伤,民警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经多次喊话劝阻、退让、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由于距离较近,致使两人死亡。
事件还造成41名公安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事件发生后,省委书记白恩培作出批示,要求积极抢救伤者,安抚好死者家属,做好善后工作和群众工作,尽早平息事态,防止事态升级扩大;了解群众诉求,创造做好群众工作的条件;尽快查明事件原因,及时公布事实真相。
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作出批示,要求迅速组成工作组,尽快赶赴现场,帮助指导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工作,迅速平息事态;千方百计做好善后和伤员的治疗工作,疏导和稳定群众的情绪;查清事情起因,认真听取群众的诉求,正确处理好群众利益,防止进一步激化矛盾。
3处理措施
事件发生后,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平息事态。
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等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抢救伤者,安抚好死者家属,做善后工作和群众工作,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去查明事件起因,及时公布真相。
组成了由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副省长曹建方挂帅的工作组,前往孟连县指导事件处置工作。
省、市、县领导深入事发地点,采取一切措施,尽最大努力平息事态,与胶农直接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经过4天的艰苦努力,事件处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受伤人员得到救治,死者遗体已进行火化,群众情绪基本稳定。
4后续工作
认真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妥善处理好胶农、企业和各方利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抓紧开展胶农与橡胶企业利益调整工作。
省政府已成立孟连县橡胶产业利益调整工作指导小组,普洱市成立孟连县橡胶产业利益调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吸收公信、勐马2个乡镇的有关群众代表参加。
两个组成立后,将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摸清基本情况,认真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孟连县橡胶产业利益调整方案。
方案必须做到“两个兼顾”,即:必须兼顾胶农、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必须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突出“一个重点”,即: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
方案出来后要及时公开征求意见特别是广大胶农的意见,征得大多数群众认可后择机组织实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消除引发矛盾的根源,为边境地区长治久安创造条件,为建设和谐、稳定边疆作出贡献。
采取有力措施,迅速开展“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兴边富民工程”会议精神的部署,迅速开展“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组织市、县、乡三级“兴边富民”工作队,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学习文化科技、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发展目标,完善发展思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协调解决矛盾,维护社会治安。
围绕兴边、富民、强省、睦邻的目标,依靠和发动群众,在做强做大橡胶产业的同时,拓宽经济发展的门路,做好其他优势产业的发展,使农民有更多的增收机会。
要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掌握民情,让老百姓真正从“兴边富民工程”中得到实惠,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深刻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整改,把事件变为经验,把痛苦变为财富,把压力变为动力。
要以此次事件为借鉴,痛定思痛,举一反三,针对我们的部分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淡漠群众利益,忽视群众诉求,听不进群众意见,离群众越来越远的问题,
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牢基础,切实维护好边疆各族群众的利益,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确保边境安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