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美术课堂是小学生们展示自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场所。
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的手段,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渗透方方面面,通过艺术的表现和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接下来将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情感教育美术课堂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场所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情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美的东西,比如自然风景、动物、花草等,让学生对美的事物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艺术作品的观摩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珍惜美,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友爱互助的品质。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观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表达欲望。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对情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懂得关心他人、善待他人,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品德教育在美术课堂中,品德教育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渗透。
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律自强的品质。
而美术作品的创作背后需要学生的细心、耐心和专注,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美术课堂中,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观摩一些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培养学生的美的品味和艺术情操,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美德观念。
通过对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的事迹和情感的讲解,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促使他们向他们学习,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公民。
曹仟。试论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教育

试论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教育社会公德是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规范。
加强社会公德要从小抓起。
这个“小”既是小事情也是小时侯。
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高职学生正,处在青年期,是更新知识,正确认识自身,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阶段。
他们的可塑性大,犹如一张白绢“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要改掉他们这些不良习惯单以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老师的苦口婆心就显得苍白无力。
我发现利用美术欣赏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等。
有人说“一部好书能改变一个人”。
同样,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也能改变一个人。
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培养自身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能够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守纪律,这是一条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途径。
、欣赏课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美术作品最能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们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无论是古代的悠久文化,还是近现代的民族抗争、自强奋斗,都描绘得生动详实。
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欣赏唐代绘画作品《步辇图》时,可介绍我国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唐朝至唐太宗时己经成为东亚的盟主。
政治上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惟才适用,慎用刑法,与少数民族通婚;经济上对外贸易繁荣,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往来,多个民族融合。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
”民风淳朴,社会稳定。
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上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出灿烂的唐文化《步辇图》通过大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再现了唐太宗如何接见吐蕃族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庄严的历史场面。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是最早反映中国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
学生在对这些历史知识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对一个国家以及此国国情有所了解美术欣赏教学是理论与实际、教与学的统一。
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分析

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在小学阶段,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其未来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而美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德育教育和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能力和艺术才能,还能对小学生德育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学习绘画、造型等美术技巧,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增强美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美术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
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小学生可以得到一种心灵宁静及满足感,学会做人的本领,增强敬畏自然、守望生命的情感,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锤炼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品质。
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一)设置正确的美育目标。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育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达成共识。
(二)融入德育教育元素。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或故事进行教学。
例如,选取一些儒家思想中的孝道题材作为教学素材,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孝敬父母。
或者选取一些关于格物致知的名言警句,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勤奋、调理、回归本真这几个方面对于优秀艺术表现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性思考。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教育思想的引导。
例如,当学生首次接触到水彩画的时候,老师不仅要讲解水彩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法,更应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性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水彩画的美丽和神奇,并引导学生通过表达、联想、感悟等多种方式,对美的概念和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注意师生交流互动。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贯彻“生动活泼”教育思想,建立两端互动的教育模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老师不仅要讲解艺术知识,更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感悟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发掘潜意识中蕴含的情感体验。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的方法

美术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进一步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其形成良好审美观念,在美术教学中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一、欣赏美术作品,领悟传统德育内涵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美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审美意识以及鉴赏能力的关键途径。
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美术作品,在作品鉴赏环节中深入领悟传统德育教育内容,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内涵,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性德育渗透,让学生形成强烈德育认知,领悟传统德育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比如在《水墨园林》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PPT 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展示常州四大名园图片,了解近园、约园、意园、未园各自造园特点。
PPT 中对于各个园林所处的地址、历史、主人、景观等人文资料进行一一呈现,帮助学生认知。
之后,围绕近园进行详细解说,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进近园,感受园林故事、了解近园历史,映射城市文化底蕴,重塑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引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爱之心,品读近园之美。
走进其中,微风徐来,树影摇曳,满是清香,山水花木、亭台楼榭中处处体现淡语皆有味的意境,小径深处,皆有惊喜,其制虽小,处处奇巧,江南园林“远山近水自成趣”的韵味随处可觅,叫人流连其中不忧尘世叨扰。
在近园中感知到可触摸的城市记忆,除了目之所及的风景,还有承载了常州半生文化积淀的宅院亲密对话。
带领学生们品位近园,共同继承与发扬近园文化,将其落实到自我实际行动中。
向北行是“秋水亭”,一路下去小径往还,清幽自然,极富“远山近水自成趣”的意境,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借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的方法□ 王 媛助PPT 的方式带领学生们共同走进近园,鉴赏其古色古香的风景。
四面为花格的玻璃窗,使人嗅到中西合璧的味道,沉浸其中,感知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妙之处。
通过赏析,让学生们在欣赏中学会保护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并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强烈德育认知,品位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积极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定稿)

(1)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亲身感受艺术作品中的德育魅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开展德育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将道德观念融入艺术创作,提升道德实践能力。
4.强化评价机制
(1)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德育表现,激发学生的道德成长动力。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道德体验和情感变化,提高德育效果。
2.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反馈,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德育渗透的持续有效性。
十七、总结
本方案从背景分析、实施方案、预期效果、保障措施、具体实施步骤、持续改进与优化、资源保障、实施监控与评估、政策支持与推广、教师专业发展、家校社会协同、学生参与与反馈、跨学科融合、持续发展策略、预期成果以及实施成效评估与反馈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望能够构建一个系统化、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将德育融入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优化调整,为我国美术教育领域贡献一份力量,推动德育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取得成功。
十、教师专业发展
1.增强德育意识
-通过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对德育渗透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德育教学的责任感。
-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德育渗透,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能力。
2.提升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观摩和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德育渗透的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德育相关的学术研究和项目申报,提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学生对德育渗透的看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引言美术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
首先,艺术是对人类文明和情感世界的表达,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并培养审美情感。
其次,美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最后,美术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宽容、尊重他人的态度。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1.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修养的引领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德,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艺术作品的选择和分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蕴含着道德和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自身的人生和价值观。
而不仅仅是追求技巧的熟练,通过分析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课堂讨论和互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探讨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思辨,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
美术教学中德育内容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
因此是育好人。
因此,,德育成为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一。
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其光辉的地位。
它不但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使用性,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德育因素。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
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中如何注重挖掘这一因素,并恰当的将其融化,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一定会大有裨益。
那么如何结合美术教学,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呢?合美术教学,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呢?一、通过美术渊源,激发爱国情感一、通过美术渊源,激发爱国情感通过讲述美术渊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美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光辉灿烂的历史。
我国美术以点、线、面、形、体、色为基本因素,在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上为中国世界艺术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美术水平日益提高。
我们的祖先从打制石器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技能,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
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陶塑兵马俑,是中国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作为中国传统画的中国画,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画坛上也独树一帜,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是指以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和培养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其在思想、言论、行为等方面拥有高度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起到渗透、影响和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
首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美术作品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念。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表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
例如,在绘画中表现的美善、勇敢、守信义等等,都可以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次,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造来培养学生的个性。
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核心在于通过表现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本质,去创作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体验。
学生通过自由创作和表达,可以激发其自我思考和独立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念。
再次,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精神和品格来激励学生成长。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付出极高的热情、毅力、创造力和耐心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可以学习这些精神,从而激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德育教育需要注重方法和方式,采用启发式、情感化、实践性等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绘画中选择题材、构思创作,让学生从多方面学习和感知绘画表达的道德价值。
综上所述,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致力于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成长和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德育渗透贯穿于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使其真正实现艺术与德育的无缝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
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
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
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
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
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
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
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
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
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
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
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
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
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
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
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
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
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
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
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
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
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
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
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
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着
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
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
《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
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
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
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
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
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
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
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
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
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
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
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
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
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
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
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
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
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
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
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
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
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
识,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齐白石的故事来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抗
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
大师齐白石(1863一1957年)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
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
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
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
袖而去。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
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
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齐白石先生的
浩然正气,不卑躬屈膝、不委曲求全的高尚情操。从而树立起学生的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
思、布局、色彩,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运动;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
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
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
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
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
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
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通过
讲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
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通过介绍德拉
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讲述了19
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不仅使
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
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美术的特点、技巧和效果,让学生利
用手中的画笔,捕捉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
生们俨然像摄影师一样,用自己的美术作品,或歌颂、或
批判,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使学
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
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
时,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
地上生根、开花,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
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
年的“西洋画”,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国民族与地方的特
色,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
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
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
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
现风格上,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
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
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
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
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
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
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
学环节,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
同的教育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
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
总之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
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
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
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
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
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
德育的特点。我希望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教育成为每个
教师的共识,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
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
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课
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
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
我们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
彩的活动以及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
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使美育
和德育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