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1)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0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四年课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说说本课你的收获?情趣导入新课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得出概念。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

四、作业:回家后自己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做玩具。

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物体受外力形状改变去掉力恢复原状——弹性→→(有限)体积弹力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5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六年课题人体的司令部神经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

找出获胜者。

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

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部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笔记要点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笔记要点

科学笔记(下学期)班级姓名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一、骨骼1、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2、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头部有骨头29块,手臂有骨头64块,腿脚有骨头62块,躯干有骨头51块,一个婴儿油275块骨头。

3、和其他动物骨骼一样,人的骨骼也是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骨头中央的软物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骨头是灰白色的。

4、骨骼主要有支撑运动、保护内脏的作用。

5、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答:颅骨、胸骨、盆骨、肋骨。

二、关节1、骨与骨之间相连能够活动的地方叫关节。

2、关节有颌关节、颈关节、肩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3、关节对我们的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僵硬。

4、关节的主要作用:运动、连接、缓冲。

5、关节有活动关节和固定关节。

6、关节按活动方式分为:铰链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指关节。

(屈伸:只可以向一个方向运动,不能朝反面方向运动)旋转关节:桡尺关节(旋转)球状关节:颌关节、肩关节、髋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还能向多个方向运动)7、最灵活的活动方式的关节是球状关节。

8、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三、肌肉1、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肌肉占到了人体重的40%,我们的身体有600多块肌肉。

2、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靠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现实的。

3、肌肉是怎样工作的?答: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

如果肌肉连接着两块骨头,那么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靠近。

4、人体的肌肉最多的地方是手臂、大腿、臀部,较少的是手掌、头、小腿面等地方。

5、人在不运动时哪些肌肉仍在工作?答:人在不运动时负责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器官的肌肉仍在工作。

6、怎样制作手臂活动模型?答:①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把另一硬纸板的一端剪圆,夹在对折硬纸板的中间,用铆钉固定住。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反思一: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1.灵活处理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并增设压簧收缩的长度与什么有关系?这一问题作为拓展。

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真刀真枪地干科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

2.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因此以学生喜欢的玩引入教学,在玩的过程中激起学生探究热情。

3.解放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从而体会、理解物体的弹性。

弹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就让学生将弹簧拉长,然后慢慢松开手,体会手上的感觉,由于采用动手做的办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使得弹性、弹力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思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在《力在哪里》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力是怎样的、这些力有什么特点、如何来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常见力中的弹力。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我以学生喜爱的玩具气球引入教学,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然后对身边其他弹性物体展开研究,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

弹性以及弹力这两个概念教学,利用橡皮筋、海绵、压簧、钢尺等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从而总结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生硬的塞给学生。

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自然会使他们理解更透,印象更深。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特点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弹性和弹力及弹性的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三: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本课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身边一些常见的弹性物体进行观察、研究,然后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找出这些物体的相同性质都有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些物体,通过实验,知道这些物体在恢复原来形状的时候要产生一种力弹力,接着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章恒鑫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变化情况记录表
实验报告单(一)
物体名称 橡皮筋
原来的样子
受外力后的样子
去掉外力后的样子
压簧
海绵
塑料直尺
实验论: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形 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去掉外力后, 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 性质叫做弹性 。
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 的力,叫做弹力 。
弹硬币实验
• 三个硬币排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和右边的 硬币紧靠,左币与中间币保持距离。使劲 按住中间硬币,然后弹左币,观察右币会 发生怎样变化。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变产生的力。 这个实验说明: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弹性是普遍存在的。
弹性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簧拉伸长度和拉力之间关系
探究:
•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的长度 会怎样?
• 如果在弹簧上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 簧会怎样,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弹簧拉伸长度和拉力之间关系
这个实验说明问题一: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少,弹簧拉伸(
越长 越短
), )。
• 如果在弹簧上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 簧会怎样,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弹簧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苏教版
物体的形状 改变以后
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下
导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吹过气球吗?那么 在吹的过程中,气球发生了什么 变化 呢?
导入新知
我们刚才看到气球变大了,它的 形状发生了改变。今天我们一起 来研究“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会发现什么变化?
新课讲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 们试着改变他们的形状,研究一下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新课讲解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三个硬币摆放成一条线,其中前两枚挨着放, 第三枚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劲按住中间硬币, 然后向前两枚硬币方向弹第三枚,结果会怎样?
新课讲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试着改变他们的形状,研究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读数时视线要保持水平
结果我们发现和第三 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你有什么发现?
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就会拉长,而且每加一个钩码弹簧就会拉长2厘米。
枚硬币被弹开了。 拉力越小,弹簧拉伸就越短。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下 说明:有的物体形变是用肉眼观察不到的,因为中间的硬币受到外力后,瞬间形变产生的力使前面的硬币弹出去的,这种力就叫做“弹 力”,这说明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弹性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在学习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时,通过“对问题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采集数据——验证预测、得出结论”这 样的环节来培养思维能力。 弹力球利用压缩空气的弹力来弹高身体;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弹力。
新课讲解
弹性与弹力有什么区别呢?
弹性是物体自身具有的一种性质,而弹力 是受外界力的作用后才产生的一种力。
新课讲解

最新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最新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
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
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
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25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满庆明
授课教师
苗振田
年级
六年
课题
人体的司令部神经
听课纪实
分析意见
一、导课:
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找出获胜者。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
9、观看视频了解膝跳反射。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神经
神经:大脑
脊髓: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利用电教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20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课题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大全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大全
分组
41
4.生态平衡
做个生态瓶
分组
47
种小草
分组
48
五、神奇的能量
1.各种各样的能量
制作“火箭”
分组
53
2.能量的转换
3.能源
认识能量的转换
分组
55
飞旋扣子的秘密
分组
56
制作太阳能灶
分组
58
制作水轮
分组
59
第六单元:自由研究
1.拓展
尺压报纸实验
分组
64
水的热传递实验
分组
65
气垫汽车
分组
65
让瓶子吹泡泡
做一件小乐器
分组
38
四、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给吃的食物分类
分组
40
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分组
41
2.我们怎样搭配食物
设计一天的食谱
分组
44
3.食物的消化
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分组
47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调查食品添加剂
分组
49
五、排序和分类
1.排序
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排序
分组
53-54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排序
研究磁化现象
分组
40
自制指南针
分组
41
5.电磁铁
做一个简易电磁铁
分组
42-43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组
43
探究电磁铁s/n极
分组
43
四、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测量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的变化
分组
47-48
2.肺和呼吸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实录与反思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实录与反思

生: 弹簧 轻轻一 按 就变 矮 了 , 松开 手后 弹簧 又
变 成 了原来 的样 子 。
引导学生 进行 小组 合作 探究 , 学生 动手操 作 , 在 充
分 感知 的基 础上 , 发现 物体 具有 弹性 , 知道 什 么 叫
弹性 , 么 叫弹 力 。 什
1 实验 导 入
生 : 绵用手 一捏 就变 小 了 , 开手后 海 绵又 海 松 变 成 了原来 的样 子 。
觉。
师 : 出示一 把钢 尺 , 手掰 弯 ) 尺 的外形 怎 ( 用 钢
么 了?
生: 弯了。 变
( 学生 操作 , 感受 弹 力 。教 师巡 视指 导 。 )
师 : 么 会变弯 的 ? 怎
生 : 师 的双手 用力 掰 的。 老
师: 能告诉 大伙 , 感觉 到 了什 么 ? 你
对。
生: 钢尺 弯 了 。
师: 物体 的 形状 改 变 以后 会 怎样 呢? 今 天 我 们 就来 研究 这个 问题 。
2 探 求 新 知
( ) 识 弹 性 1认
师 : 么跟 你作 对 了? 怎 生: 我用力 把 皮筋往 外 拉 , 这个 力把 我手 往 里
面拉 。
师 : 你们 利用课桌 上 的实验 材料 , 别给 它 学实录 与反思 教
口 彭 亚庆
江苏省 如东 县 拼茶小 学 2 60 2 46
本节课 是 《 处不在 的 力》 一 单元 中 的第 2 无 这
课 。教学 中 , 教者 以学生 熟悉 的材 料 为探究 对 象 ,
情 况 ) 能 给这 种跟你 作 对 的力取个 名字 吗 ? 你
生: 海绵 轻 轻一按 就瘪 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弹簧、泡沫塑料、气球、橡皮、钢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一、谈话、揭示学习内容
1、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力,那么各种常见的力是怎么样产生的?
这些力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如何来控制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一起来学习、研究。
2、演示实验:用手压住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把手放开会有什么现象产生?谁让气球变大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分析具体事例:玩蹦蹦床
3、总结: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就是弹力。这个弹力是对抗所施加的外力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反。
作业设计
完成书后作业
板书设计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弹性:当物体受到外力,形状发生变化,
去掉外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
教学反思
④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做一做。
6、实验演示:用橡皮筋拉长,突然松手,橡皮筋弹到手上,很疼。谁打了我的手?这种力来自于谁?是由于什么产生的
7、揭示:这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8、动手做,操作实验器材,感受弹力的存在。
9、读一读:P49页方框内内容。
三、研究弹性与弹力的应用
1、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弹力呢?举例说说。
3、物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形状以后,很多东西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改变形状以后所引起的一些变化。
4、读题: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学习新课
一、研究弹性物体,认识弹性与弹力
1、分发材料,提实验要求: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有什么发现?
2、分组活动:各小组利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及自己的学习用品做实验
课题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科学知识
会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间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
3、交流实验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4、这些物体在刚才的变化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
5、对,这些物体都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性质,叫“弹性”。
①出示: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外力时,还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读一读
②辨析:教师演示活动:捏橡皮泥。它也具有弹性吗?为什么?
③弹性物体具有什么关键的性质?再读这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