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孔子教给我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 孔子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
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
关于孔子的优秀满分作文范文五篇

关于孔子的优秀满分作文范文五篇以孔子为主题的优秀作文(一)大家应该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还创立了儒家思想。
孔子从小就十分聪明,可是,他从小就父母双亡。
孔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但他不向困难低头,勇敢的向前走去。
胸怀大志的孔子一心想改变社会,让天下太平,他继续虚心的学习,奋发进取,最终成为了政治家。
后来,孔子的名声传了开来,很多人都想拜孔子为师。
孔子在30岁左右时收了第一批弟子,因此,他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以私人身份公开教学的教育家。
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的六经已成为中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还根据他平时的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出《论语》一书。
后来,清圣祖康熙还把孔子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与现在的人类恰恰相反。
孔子一生不求回报的奉献着。
而我们现在呢就等天上掉下的大馅饼,自己却奉献的微乎其微。
对这些事我是真的深有感触。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修车,只见在一张“老板椅”上,坐着一个有“水桶腰”和“将军肚”的人,那人带着一个黑墨镜。
一看就是这里的老板。
爸爸和人家谈好之后,那位老板指着身边的一个人凶巴巴的说:“你,去把那台车修好,快去。
”那个人急匆匆的跑了过去,把车开向修理车间。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心里还在想这件事。
修好之后,爸爸准备付钱给那位修车的叔叔,可谁知爸爸刚把钱给了叔叔,那位老板对我们说:“嘿!给错认了,我是老板。
”说着走过去便从叔叔手里夺走了钱。
又坐在了老板椅上。
手还不停的在数钱。
马上数完了,嘴里抽着根烟对我们说:“正好”我和爸爸开车走了。
人类,醒醒吧!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的时候。
以孔子为主题的优秀作文(二)今天,放学回家后,我从书柜里拿出李一本写的<<孔子拜师>>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是一位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热爱学习,到处向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

三一文库()〔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导语: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议论文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孔子一生不得志。
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
“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
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3、理解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
有关孔子的高考作文

有关孔子的高考作文【篇一:2014高考作文素材--孔子.嵇康】2014高考作文素材:万能议论文素材精选之孔子[1]2014高考作文素材:万能议论文素材精选之孔子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孔子一生不得志。
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
“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3:理解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
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
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
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
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
高考作文素材孔子及《论语》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孔子及《论语》一.孔子事迹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
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开始讲学授徒,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的出身----孔子,名丘,字仲尼。
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账目,清楚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的志向----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处处受压抑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没人能任用自己,说:“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之地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或许有希望吧!”打算前往。
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
孔子说:“他们召请我,岂能徒劳无益呢?如果任用我,我将在东方复兴周道!”然而结果没有成行。
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国----孔子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论语读后感高考800字优秀作文5篇

论语读后感高考800字优秀作文5篇《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论语读后感高考作文800字,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高考作文800字1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典籍不计其数,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论语》就是对人们影响最深的书籍之一。
学习《论语》内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本分。
本学期我们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论语》十句经典,让我感慨最深的就是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边感叹的,他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宝贵的时间。
是啊!时间飞速流逝,一去不复返。
有一句名言:请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只有抓住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我们才会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延长,出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崇拜“游戏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导致学业荒废,这是非常可惜的。
如此美妙的花样年华,却被白白浪费在虚拟的游戏中,被白白浪费在浑浑噩噩中。
年轻时代,时间不能太随性去支配,要让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过得踏踏实实。
我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鲁迅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纵观古今,没有哪一位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不是珍惜时间,忘我勤奋的楷模。
时下,不少中学生缺乏的就是时间观念,他们没有人生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上课就萎靡不振,无心听讲。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无畏与敬畏,面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无畏与敬畏,面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生活中,常有人说要有无畏的精神。
上述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类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文题解析】:材料中,孔子说,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这表明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对天命、长辈和圣人的话有所敬畏。
而生活中,常有人说要有无畏的精神,这表明有些人认为,无畏的精神是重要的品质。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立意:1.敬畏与无畏并不矛盾。
敬畏是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的尊敬和畏惧,无畏是指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毫无惧怕的勇气。
君子应该对天命、长辈和圣人的话有所敬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无畏的精神。
相反,正是因为有了敬畏,才能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敬畏和无畏是相互补充的品质。
敬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从而更加谦虚和谨慎。
无畏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恐惧和犹豫,从而更加果断和勇敢。
只有同时具备敬畏和无畏的品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3.我们还可以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有所敬畏,因为这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社会也应该对一些事物和人有敬畏之心,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无畏的精神是重要的,但敬畏之心也不能缺少。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让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在敬畏和无畏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勇气。
佳作赏析【佳作赏析】:无畏与敬畏,面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诲中,提到了君子应具备的三种敬畏之心: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时常被激励去拥有无畏的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态度——敬畏与无畏,究竟在我们的人生中起到何种作用呢?敬畏之心是我们面对未知与无法掌控的事物时,所保持的一种谨慎与尊重的态度。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我心目中的孔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受用一生。
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影响。
孔子孟子庄子屈原苏轼要求选好人物和他的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例文】我心目中的孔子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
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
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
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
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
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
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
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孔子教给我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
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
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
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
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
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孔子的思想深如汪洋大海,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尾小鱼,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汲取其中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