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学设计)定稿

合集下载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2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2

《孔子游春》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孔子游春的故事情节,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提炼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理解孔子教育理念的内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经典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情节,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2.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

3.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孔子游春》课文。

4.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一生和其教育理念。

(2)引发学生对《孔子游春》的兴趣,导入新课。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深入探讨其含义和孔子的教育理念。

(2)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探讨成果。

5.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5.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5.6 课堂小结:5.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孔子游春》。

(2)写一篇关于孔子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孔子游春的场景之中。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

《孔子游春》教案优秀10篇孔子游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局部?二、精读课文: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1)自由朗读。

(2)引导同学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

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腾不息,是抚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1)自由读,考虑: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3)“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那你觉得能合理的补充那些特点呢?(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古通今、孝亲敬长……)(4)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吗?(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如,巧妙地暗示弟子。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溢了智慧。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孔子的教育智慧。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孔子的教育思想。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的教育魅力,培养尊师重道的品质。

学会与人为善,关爱他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孔子的教育智慧。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探究孔子的教育思想,领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介绍孔子及其教育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课文的韵味。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段讲述课文,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孔子最令人敬佩的教育故事,讨论孔子的教育智慧。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自主拼读,理解词义。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探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部分,进行交流分享。

6.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孔子的教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8.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篇孔子的教育故事,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正确率高。

3.学习效果: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孔子的教育智慧,学会与人为善,关爱他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对话环节,让学生尝试模仿孔子的教育方式。

2.教学难点: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体验并理解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深刻含义。

《孔子游春》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的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孔子游春》是一篇描绘孔子带领弟子们游春的文章,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游春过程中的对话,传达了孔子对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智慧。

本节课将通过解读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孔子游春》;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孔子游春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孔子游春中的对话,体会孔子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章梗概《孔子游春》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游春的场景,文章中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涵盖了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

通过游春的过程,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了深刻的智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孔子游春》;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孔子游春中的对话,体会孔子智慧。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孔子游春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孔子游春》。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孔子游春中的对话,分享学习心得。

(3)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智慧。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游春》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黑板板书:标注关键词语和句子,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

(2)提问:“什么是游春?”引导学生思考游春的意义。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孔子游春》,理解文章内容。

(2)回答问题:“孔子游春时与弟子们谈论了哪些话题?”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孔子游春中的对话,体会孔子智慧。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4.4 启发引导(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智慧。

《孔子游春》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孔子游春》的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孔子游春》。

(2)理解《孔子游春》的内容,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孔子游春》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敬先贤、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孔子游春》的内容。

(2)掌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

2.2 教学难点:(1)分析《孔子游春》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读《孔子游春》,了解课文背景及人物关系。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3.2 学生准备:(1)预习《孔子游春》,了解课文内容。

(2)收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了解孔子的一生。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采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

(2)简介《孔子游春》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孔子游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孔子相关资料,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孔子游春》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4 课堂讲解(1)讲解《孔子游春》的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游春经历,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人生哲理。

4.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孔子游春》。

(2)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孔子游春》的内容,绘制一幅孔子游春的场景画。

5.2 作业批改与反馈(1)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1)学生对《孔子游春》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孔子游春》教案模板

《孔子游春》教案模板

《孔子游春》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子游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同和敬仰。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孔子游春》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句子含义的理解。

2. 孔子思想的介绍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研究性学习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分析课文内容。

4.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课文中的知识点和孔子思想。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孔子游春》课文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生平和思想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教学卡片:用于呈现关键词语和句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孔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背诵练习。

3.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句子理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义。

5. 孔子生平介绍:介绍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一生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7. 研究性学习: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索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八、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课文《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

《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孔子游春》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了解孔子的品德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讨论、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学习孔子品德和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孔子游春的故事,感受孔子的品德和智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分析孔子游春故事中所体现的品德和智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孔子游春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思考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孔子游春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孔子的品德和智慧。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展示孔子游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孔子游春的故事。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孔子的品德和智慧。

4. 案例分析(1)教师以孔子游春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孔子的品德和智慧。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所学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子游春的小作文。

(3)调查身边人对孔子的了解,分享调查成果。

《孔子游春》公开课教案

《孔子游春》公开课教案

《孔子游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孔子游春》是一篇描绘孔子带领弟子们游春的文章,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游春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展现了孔子的智慧与教育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领略孔子的人格魅力,感受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孔子及弟子的人格特点。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1)导入新课,简介孔子及其弟子。

(2)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2.2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

第三章:课堂讨论3.1 孔子形象讨论(1)分组讨论:孔子在课文中的形象特点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2 弟子形象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弟子们有哪些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案例选取(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案例涉及孔子及弟子的言行举止。

4.2 分析讨论(1)分组讨论:案例中的人物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5.2 作业反馈(1)检查生字词抄写情况。

(2)挑选部分心得体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六章:课堂拓展6.1 儒家文化介绍(1)介绍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了解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6.2 相关故事分享(1)分享与孔子及儒家文化相关的成语故事。

(2)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增强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新平县平甸乡者甸小学 李子拥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3、《孔子游春》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8自然段。
2、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
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说,仁慈
宽厚的人喜爱山,智慧聪明的人喜爱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
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
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
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2

(二)精读第一段(重点读第二节)
1、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
边游玩。涨着春潮的泗水河畔,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景色呢?(配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泗水春景的句子。
(课件)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
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指读------齐读
2、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欣山美景)让我们再
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畔的美景。(齐读课件)
3、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
(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
千红总是春。
4、此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泗水河边,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
你们呢?让我们用朗读吟出那份春意吧。(齐读课件)
5、(欣赏美景)这么美的春景,看了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作
者想像的一点也没错,---(课件)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
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6、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
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谁来用朗读告诉大家。
7、填空练习:这样的美景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造就的。大
自然这位母亲为我们创造了什么呢?仅仅是这些吗?你怎么知道
的?(省略号)分析句式,(看课件)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我们
3

的大自然母亲吗?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
(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衣衫)
(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
(壮阔的大海)是她(沸腾)的(血液)
„„
8、你们简直就是诗人,你们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诗
一样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泗水以及大自然的那份美。
(齐读第二节)
(三)精读第二段(重点读第八节)
1、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
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孔子曾说,学贵有疑,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八
自然段,看谁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2、(课件)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
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
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
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
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齐读)
3、质疑:
(1) 怎么理解孔子论水的四个方面的品行。
(2)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4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
(4) 论水的用意是什么?
4、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同桌讨论讨论,可以抓
住孔子话语中的重点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自己的想法。
5、交流评价
(1)谈谈自己对孔子论水的四个方面的品行是怎么理解的。(水
的志向是流向大海,为此它穿山岩,凿石壁,可见它在前进的道路上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过许多艰难险阻,但他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朝着理想奔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水默默无闻,它无私地用甘甜的
乳汁哺育一切生灵,真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水具有宽容之心,它能容
万物,以自己的和顺温柔去感化教育别人,多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教
师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自高处向低处流,和顺温柔,具有温文尔
雅的性情„„)
(2)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省略了水的其他品行)
(4)那么,水在你心目中又有怎样的品性呢?你也来当一回孔
子,赞赞你心目中的水。(水若满则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乐,不能
贪得无厌;水受到阻拦,或慢或转,它好像知道谦和礼让;水滋润万
物,孕育天地,它好像很仁慈;水扬清激浊,洗涤万物,它好像在教
人求真求善求美;水有刚强的一面,胸怀志向,百折不回,它好像有
5

韧性;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水小可成滴,大可成
洋,它好像有气量;无边无际→胸襟宽广;静静流淌→默默无闻;海
纳白川→肚量大、包容„„)
6、对比学习
(课件)水好像有德行,它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水
好像有情义,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
水好像有志向,它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水好像善施教化,万
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跟课文对照着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文中孔子论水的品性时,是先讲水的某种形态,在总结出它
具有的品性,且四句话都是这样。)
孔子为什么不先说出水的品性?(能回答就不用再读)请再一次
仔细读文。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他这样说是想让弟子们有思考的时
间)
现在你知道孔子为什么遇水必观了吗?(孔子通过观水悟出许多
做人的道理;在孔子眼中水具备了所有君子的美德;想教育弟子们做
“水”那样的君子„„)
7、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
满了智慧。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
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
6

8、或许,这就是孔子成为大教育家的原因所在。
(四)小结:
同学们真的体会到了孔子教育的精妙,说得太精彩了!孔子带弟
子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泗水河畔,让一花一草含情,让一树
一木开口,让一山一水育理,用生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
孔子循循善诱,充满智慧。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齐
读课件。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2、8三个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3、孔子游春

水是真君子 哺育生灵——有德行
循 流必向下——有情义
循 穿岩凿壁——有志向
善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诱 „„

第三课时: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