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锻炼方式。
太极拳的基本功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它包括身体的姿势、动作和呼吸等方面的训练。
下面是一些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姿势训练:太极拳的姿势是基本功的核心。
正确的姿势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减少受伤的风险,并促进身体能量的流动。
下面是一些建立正确姿势的训练方法:-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注意脚掌、膝盖、骨盆和脊椎的位置。
-慢速移动:保持姿势,在平稳的地面上慢慢地移动。
通过保持平衡,让身体适应不同的移动方式。
-动态保持:练习不同的太极拳姿势,如"单鞭"、"白鹤亮翅"等,保持每个姿势10-30秒钟,以加强肌肉和平衡。
2.动作训练:太极拳的动作是太极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作的流畅和协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下面是一些建立流畅动作的训练方法:-单独动作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是很重要的。
通过反复练习每个动作,逐渐提高动作的技巧和协调性。
-整体动作练习:将一系列动作组合起来,形成太极拳的套路。
练习整套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连贯性和呼吸的协调性。
3.呼吸训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和增强能量流动非常重要。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增强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排毒功能。
以下是一些呼吸训练的方法:-深呼吸:练习慢而深的呼吸,缓慢地吸气和呼气,感受气息在身体中的流动。
-腹式呼吸:通过将呼吸引导到腹部,让腹部在吸气时膨胀,呼气时收缩。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放松身体,稳定情绪。
4.内力训练:太极拳的内力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内力的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能量和力量,并提高身体的耐力。
-冥想:通过冥想来静心,集中精神。
冥想可以帮助练习者深入感受身体的能量和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
-慢速练习:慢速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力量的控制和集中力的训练。
新手学习打太极拳的要诀

新手学习打太极拳的要诀对于新手而言,学习打太极拳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极具益处的活动。
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和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修养身心。
然而,要想学好太极拳,掌握一些关键的要诀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心态是新手学习太极拳的重要基石。
初学者要有一颗平和、耐心和专注的心。
太极拳不是一项速成的运动,不能急于求成。
很多新手一开始可能会因为动作的复杂和缓慢而感到不耐烦,但要明白,太极拳的精髓恰恰在于这种缓慢和沉稳。
保持平和的心态,能让我们更好地沉浸在每个动作的细节中,去感受身体的变化和力量的流动。
耐心同样不可或缺。
每一个动作的熟练掌握,每一次呼吸的配合,都需要时间去反复练习和体会。
不要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而灰心丧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
专注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涵。
在练习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动作、呼吸和内在的感觉上,排除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太极拳的世界中。
其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规范是打好太极拳的基础。
从站立的姿势开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身体保持中正,头部挺直,目光平视前方。
这看似简单的站立姿势,实则蕴含着太极拳的核心原则——立身中正。
在进行动作时,要注意身体的各个部位协调配合。
比如,手臂的伸展和弯曲要自然流畅,不能僵硬;腰部的转动要灵活,带动全身的力量;脚步的移动要轻盈稳健,重心的转移要平稳。
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要领和规范,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新手需要认真领会这些要领,并在练习中不断调整和纠正自己的动作。
呼吸的配合也是学习太极拳的关键要点之一。
太极拳讲究呼吸自然、深沉、均匀。
一般来说,动作伸展时吸气,动作收缩时呼气。
通过呼吸的调节,可以更好地引导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强练习的效果。
但对于新手来说,不必刻意去控制呼吸,而是随着动作的熟练和身体的适应,逐渐将呼吸与动作协调起来。
另外,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是新手入门的重要途径。
初学者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初学者太极拳的教学方法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也是一种养生功夫,很多人都对太极拳有兴趣,想要学习。
对于初学者来说,太极拳的教学应该注重基础,渐进式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和精髓。
以下是初学者太极拳的教学方法。
1.热身准备在开始实际的太极拳教学之前,先通过热身活动来准备身体。
包括轻拍身体各部位,头部、颈部、肩膀、胸部、腰部、臀部、腿部和脚部,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为后续的太极拳动作做好准备。
2.基本姿势教学应从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开始,包括站立、膝盖微屈、胯部放松、背部挺直、头部挺直等。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站姿和呼吸方法,这对于后续动作的进行非常重要。
3.动作分解将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分解为独立的部分,让学生逐步掌握。
可以从上半身动作开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进行下半身动作。
教师可以逐个解释每个动作的要点和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模仿。
4.缓慢示范教师应该以缓慢和流畅的动作进行太极拳的示范。
学生应该观察教师的动作,并注意教师动作中的重心转移、气息的调节和肢体的协调性。
教师可以多次示范,并加以解释动作的内涵和意义。
5.合理练习顺序由于太极拳动作繁多,初学者不容易一下子记住所有的动作。
因此,教学应该根据动作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
一般来说,应该先教授一些基本的动作和招式,等学生逐渐熟练之后再引导进行更复杂的动作。
6.动作延伸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太极拳动作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动作的延伸和组合。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太极拳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7.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太极拳练习。
比如,对于想要锻炼身体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太极拳的力量练习;对于希望提高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太极拳的冥想练习。
8.每日练习教学结束后,应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
每天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并逐渐提升技能水平。
学生也应该明白,太极拳需要长期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太极学习计划书

太极学习计划书第一阶段:初学者阶段时间:1个月目标:1. 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理论;2.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3. 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和姿势;4. 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学习内容:1. 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和基本理论: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传承,理解太极哲学的基本原理;2. 学习基本姿势和动作: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步法,如“起势”、“单鞭”、“白鹤亮翅”等;3. 呼吸控制和身体柔韧性的训练:通过呼吸练习和简单的舒展体操,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和提升身体的柔韧性;4. 平衡感的训练:练习站桩和单腿站立等训练平衡感的动作。
第二阶段:进阶练习时间:3个月目标:1. 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套路;2. 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3. 加深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4. 开始感受太极拳的内在气质。
学习内容:1. 太极拳套路的练习:逐步学习太极拳的整套套路,包括“太极十三式”、“陈氏太极拳一路”等;2. 身体力量和灵活性的提升: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3. 深入理解太极拳哲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与老师探讨,加深对太极拳内涵的理解;4. 开始练习“内功”:练习太极拳的内功修炼,包括小周天、大周天的练习和感受体内气场的变化。
第三阶段:深入修炼时间:半年目标:1. 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和应用;2. 深入修炼太极拳的内功;3. 提高对太极拳内在境界的感悟;4. 可以进行一定水平的太极拳教学和传授。
学习内容:1. 太极拳各种招式和应用的练习:加强每个招式的训练,掌握太极拳的精髓;2. 深入修炼内功:练习太极拳的内功,包括“合气”、“磁劲”等内功的修炼;3. 深入感悟太极拳的内在境界:通过定力、静坐等修炼,提高对太极拳内在境界的感悟;4. 开始进行太极拳的教学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水平的太极拳教学和传授。
第四阶段:成为太极拳师时间:一年目标:1. 提高太极拳的修炼水平;2. 深入研究太极拳的理论;3. 可以独立开展太极拳教学;4. 培养太极拳传承人。
初学太极拳步法要领

初学太极拳步法要领
初学太极拳步法要领如下:
1.太极拳的步法有很多种,包括马步、虚步、仆步等。
在练习时,需要把握每种步法的核心要领。
例如,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
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虚步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的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芋虚虚点地:仆步则要求一腿屈膝下蹲,臀部距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
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2.芋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
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
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
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3.在学习太极拳步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呼吸的配台。
初学者可以先尝试自然呼吸法。
即根据动作的变化调整呼吸的节奏和深浅。
随着动作逐渐熟练。
可以逐渐学握腹式呼吸法,即通过腹部的张缩来控制呼吸。
4.太极拳的练习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初学者可以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逐渐学握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同时,也需要注重身体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您学握太极拳的步法要领。
建议咨询专业的太极拳教练或阅读相关书籍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制表:审核:批准:。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起先学习练习太极拳一、训练方法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宁静集中,用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行牵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软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温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起伏,连接和顺,到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镇静,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镇静,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行运用拙力二、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态的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行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敏捷,不行惊慌;肩──平正松沉,不行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行松软;胸──舒松微含,不行外挺或有意内缩;背──伸展伸拔,称为拔背,不行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敏捷,不行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行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用劲力贯注下肢,不行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态,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需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顺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行片面理解不用力。
假如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改变,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

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太极拳的门派众多,各有各的风格特点,因此,在练习前先研究一下各派特点,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练习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欢迎阅读。
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一是选准一门太极拳:专门学练某一武林门派的一种太极拳,所称民间传统太极拳。
我看后者是比较可取的,而且所练太极拳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不但动作准确,而且打出来的拳架也美观大方,更主要的是健身作用明显。
二是练好拳架:练好拳架是练太极拳的基础。
也是先师们所总结的叫练体固精。
首先,第一位的就是,通过练好拳架,先把自己的身体练好,调整好。
拳架在太极拳中的地位很好,练不好拳架则无法领会太极拳的精神要领,因此,要勤加练习。
三是意会动作要领的技击含义: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离开了技击应用就不称其为武术。
而太极拳作为武术它又是达到太极功法和太极心法的一个重要过程。
太极拳的技击应用它并不是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精、气、神、虚为混然一体的太极之光。
所以掌握好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击应用,是达到太极高层次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
初学太极拳最大的障碍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太极拳好比是爬悬崖,初始阶段是最难的,但是只要爬到崖顶,后面几乎就是一马平川。
技击是每个习武之人的目标,练技击不仅有实战的作用,对身体保健功效也很突出。
又好象是种果树,不可能今天下种,明天就发芽,后天就结果,必须得几年如一日的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但是树长成之后,你就可以年年享受甜美的果实了。
太极拳从开始训练到基本掌握,需要一个过程。
过去有“傻三年、悟三年、练三年”之说,即便是有天赋、有明师的高手胚子,也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
三年,是基本可以掌握全部技术,十年是自己访师寻友,历练提高,使拳与道合、拳与性合的过程。
现在,经过太极拳明师们的提炼,提升了训练程序的效率,可以免去“傻练”的过程,一般人三个月就可以掌握一个梗概,具备一定的功力。
怎样学习太极拳最好

怎样学习太极拳最好怎样学习太极拳最好 1第一阶段,打基础:初学太极拳,首先要学“三项基本功”,打好基础。
“三项基本功”是:压腿、走步;转腰运掌,重点动作。
这些动作虽少,简约易学,但却包括了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技术。
通过练习,就能初步掌控太极拳的一些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学好拳套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搭架子”:根据简化太极拳的套路动作顺次,逐个式子地学,然后连接成套,叫做“搭架子”。
初学时,还可将每个式子的动作分成儿个部分学习,然后,再把分解的动作连贯起来练习。
这种先分解,后综合的方法,能使初学者概念清晰,简单记忆。
当学完全部套路动作后,再用肯定时间订正姿态和娴熟动作,以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果。
完成这段学习后,要求达到拳套不乱,姿态正确。
第三阶段,练劲力:劲力是指打拳时能量的运用。
初学者在娴熟地掌控太极拳动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钻研打太极拳时的意识,呼吸和动作的协作方法,以意行气和运劲的方法,使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拳技和熬炼效果。
当然学习需要掌控学习太极拳原那么,留意太极拳学习误区,才能少走弯路,尽快的获得全身心的训练。
怎样学习太极拳最好 2第一、练好基本功(1)采气:1、捧气通身;2、拉气进身;3、合气沉丹田;4、提气上丹田(2)站桩、转丹田、静坐(3)基本缠丝功法:1、正面缠丝;2、穿掌缠丝;3、侧面缠丝;4、横开步;5、前进步;6、倒步;7、独立步;8、小缠丝。
第二、套路练好了基本功就好比盖大楼打好了地基,地基以上的部分就根据地基的框架去建造就是了。
当吃透了套路中的劲路,真正表达出轻灵圆活时,就可以加大套路练习的遍数,练习器械、抖大杆和推手乃至散手。
第三、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基本缠丝功指的是太极拳的单式练习,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采气、站桩和一整套基本缠丝功法。
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一个单式,一个单式地练,这个单式练不好就不能练下一个单式,最末才练套路。
今日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还是以站桩和一个单式的训练为基础的,只要这个单式里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套路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训练方法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二、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
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
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
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
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
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
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身法要特别重视:“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
”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
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
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
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
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
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
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
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
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
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
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
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
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
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
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
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
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
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
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
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
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
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
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四、太极拳的规律学任何东西都一样,聪明人掌握规律,一般人学姿势。
学练太极拳,掌握规律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陷入【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阵。
(一)掌握规律:1、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2、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3、运劲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为旗杆,手为旗帜。
5、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实际是胯),形于手指。
练胯、腰腿间求之。
(二)主要问题:1、概念:搂膝拗步(掌),是太极拳标志性的动作,最具有代表性。
“掌”是李雅轩专门加上的。
我们平时往往是搂腰,因裆打不开。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相随,协调,右脚左手称“拗步”。
手足到位,腰为轴,手为车轮。
2、动作要领:接手挥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转,再打开手(肩肘手)成前后平衡状。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脚跟落地。
(3)腰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随腰落成搂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状、左手指第二关节与左膝尖平、跟膝于左边一拳远,右手与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领:腰要旋,并带动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于两腿根上(胯)使腿根处向两边胀开。
前7后3为标准(矛盾桩称歇步,前3后7)。
(三)太极拳的三个阶段:一步功夫铁牛耕地,二步功夫如履薄冰,三步功夫行云流水。
铁牛耕地,是基础功,四川李雅轩传的杨式大架里的基本功,目的达到扎实的腿功,练出的劲有弹性。
24、40、42、、48、85式等根据传统套路结合所谓陈吴武孙四家精华编制而成,以杨式传统套路为主。
(四)学习过程:1、推手:减掉了单推,直接进入双推(四正推手),掤捋挤按,达到浑圆的弹簧劲(掤)即向外撑的劲。
2、做好开合、劲的均匀,最难匀,特别是转弯处断续。
合(收)时,百会、会阴上下一条线;开(出)时,中轴线变粗,向外膨胀。
3、传统的练法,从推开始(3年)——对拔(3年)——浑圆(3年)——虚无(1年),太极10年不出门。
实际上方法恰当,直接进入浑圆阶段,不需要3年,进入虚无阶段。
4、每个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过高,只与自己比、与最接近的人去比较。
5、求实态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极拳不在架式在气势,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五、练好太极拳的五个要点太极明师李正老师在讲解(怎样练好太极拳)的论述中,讲了五个要点。
1、学拳这个阶段是指学太极拳的招数。
2、修拳(指修正)如果你学一套拳用一个月的话,那麽修拳就要用十个月,这阶段让老师帮着纠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领3、练拳拳打万遍,自然精。
4、内外合一太极拳的中级阶段是懂劲这个阶段要把太极拳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都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肌发出的力量达到四稍。
5、随心所欲,太极拳的神明阶段这也是太极拳的高层次,拳不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从内劲呼吸上也畅通无阻,一气呵成,使人感到练得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
六、如何练好太极步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走好太极步。
太极拳要求运动如抽丝,要求连绵不断,讲究其跟在脚,发劲于腿,如不能正确走好太极步是达不到以上的境界。
太极步包括前进、后退和左右移动。
它贯穿于太极拳整个套路,只有正确走好太极步,太极拳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韵味。
怎么走好太极步?第一,必须保持正确的身型、身法(即上虚下实)。
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走路时要像鸭子游水一样,上体中正、安舒、沉稳,只有下肢运动。
第二,迈步时须缓缓将重心移向一侧,其胯根内收,使腹部充实重心坐稳,然后缓缓提起另一侧腿,(必须由大腿蓄劲于膝,带动小腿,提脚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迈出足尖由下垂变为上翘,足跟落地要轻点(迈步如猫行),然后过渡到足掌足尖,后身体有意识向下沉劲,重心稍压前腿,随后再重心后移做下面的动作。
动作要点是速度不能有快有慢,无论下落和上翘,必须要有阻力感,不可随意,这样才能做到运动如抽丝,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第三,后腿向前上步时,必须把重心全移到左腿,并向下沉实后,才能缓缓提后腿。
要防止重心还未移到位,后腿就蹬地上提。
这样也保证了步伐的稳定性七、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太极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項体育活动。
它不受性别、年龄、场地环境、体质条件的限制。
尤其脑力工作,长时间坐着工作、学习,以及体力活动逐渐减少的中老年人,体弱者,练后都能感觉到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首先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锻练。
又能使血气循环畅旺盛。
对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