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4、观察蜗牛
观察蜗牛的实验记录和观察日记

观察蜗牛的实验记录和观察日记实验记录: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观察蜗牛的行为和生理特征,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本次实验共观察了10只蜗牛,每只蜗牛观察时间为1小时。
1. 观察时间:2022年5月1日上午9点-10点蜗牛1:蜗牛壳呈褐色,壳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蜗牛在触碰到外界刺激时,会立即缩进壳内。
蜗牛2:蜗牛壳呈浅灰色,壳面光滑,蜗牛在遇到刺激时会慢慢缩进壳内。
蜗牛3:蜗牛壳呈深褐色,壳面有明显的弧形纹路,蜗牛在触碰到外界刺激时会迅速缩进壳内。
2. 观察时间:2022年5月2日下午3点-4点蜗牛4:蜗牛壳呈黄褐色,壳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纹路,蜗牛在遇到刺激时会迅速缩进壳内。
蜗牛5:蜗牛壳呈深灰色,壳面光滑,蜗牛在触碰到外界刺激时会慢慢缩进壳内。
蜗牛6:蜗牛壳呈浅黄色,壳面有规律的螺旋纹,蜗牛在遇到刺激时会缩进壳内。
3. 观察时间:2022年5月3日上午10点-11点蜗牛7:蜗牛壳呈深棕色,壳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蜗牛在触碰到外界刺激时会立即缩进壳内。
蜗牛8:蜗牛壳呈淡黄色,壳面光滑,蜗牛在遇到刺激时会慢慢缩进壳内。
蜗牛9:蜗牛壳呈深灰色,壳面有规律的螺旋纹,蜗牛在触碰到外界刺激时会缩进壳内。
4. 观察时间:2022年5月4日下午2点-3点蜗牛10:蜗牛壳呈淡黄色,壳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纹路,蜗牛在遇到刺激时会迅速缩进壳内。
观察日记:2022年5月1日: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蜗牛的壳上有明显的螺旋纹,这可能是由于壳的生长方式导致的。
当我用手轻轻触碰蜗牛时,它会迅速缩进壳内,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
2022年5月2日:今天观察到的蜗牛壳表面光滑,壳的颜色有浅灰和黄褐两种。
不同的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也有所不同,有些蜗牛会立即缩进壳内,而有些蜗牛则较为缓慢。
2022年5月3日:蜗牛的壳上有规律的螺旋纹,这是蜗牛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征。
当我用手轻触蜗牛时,它会迅速缩进壳内,这是一种逃避外界危险的反应。
2022年5月4日:观察到的蜗牛壳表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纹路,这可能是由于壳的构造所致。
观察蜗牛实验报告

观察蜗牛实验报告观察蜗牛实验报告引言: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其缓慢的行动和壳的特征使其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经典对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蜗牛的行为和生理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一、实验设备和方法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包括玻璃容器、土壤、蔬菜叶片、水源等。
首先,将一定量的土壤倒入玻璃容器中,形成适合蜗牛生活的环境。
然后,将蜗牛放入容器中,并在一角放置蔬菜叶片作为其食物来源。
最后,保持环境湿润并提供适量的水源。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1.行动习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蜗牛的行动确实非常缓慢。
它们用肌肉的蠕动来移动,每次移动距离很短。
这种行动习性使得蜗牛对于逃避天敌或寻找食物都非常不利。
2.壳的特征蜗牛的壳是其身体的一部分,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观察发现,蜗牛的壳通常呈螺旋状,外表光滑而坚硬。
壳的颜色和纹路因蜗牛的种类而异,有些蜗牛壳上还带有斑点或花纹。
壳的形状和大小也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食物偏好在实验中,我们提供了蔬菜叶片作为蜗牛的食物来源。
观察发现,蜗牛对蔬菜叶片表现出较高的食欲,它们会用舌头舔食叶片的表面。
蜗牛喜欢吃富含水分的食物,这与其生活环境中的湿润条件相吻合。
4.适应能力蜗牛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生物。
在实验中,我们模拟了蜗牛的自然生活环境,包括土壤和水源的提供。
观察发现,蜗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良好生存,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它们能够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需求。
三、结论与启示通过观察蜗牛的行为和生理特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1.蜗牛的行动缓慢,这与其生活环境和生理结构有关。
2.蜗牛的壳是其身体的一部分,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3.蜗牛对蔬菜叶片表现出较高的食欲,喜欢吃富含水分的食物。
4.蜗牛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生物,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这些观察结果和结论对于我们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它们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和保护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尊重它们的生存权利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观察蜗牛》 青岛版

14.《观察蜗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蜗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二年级下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课以动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通过探究蜗牛的外形特征,进而将动物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让学生寻找蜗牛的活动,观察蜗牛的生长环境。
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了白醋、蜂蜜、树枝等研究材料,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分两个大活动,活动一是“蜗牛生活在哪里?”通过对比观察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大都是阴暗潮湿的;活动二是“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验分别从蜗牛遇到食物、不同的气味、味道、光线等做出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知道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蜗牛,并通过画图、写日记、拍照等方式记录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
学生乐于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探究,从而建立蜗牛的身体特点与感知环境的联系。
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科学的观察和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感期,通过思维导航或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蜗牛的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二年级科学 4、观察蜗牛

《观察蜗牛》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照顾小动物(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1、猜谜: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小动物?(蜗牛)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蜗牛。
【评析】研究对象的突然出现,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1、谈话:通过观察,你们对蜗牛有了哪些认识?2、学生汇报,3、谈话:对蜗牛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能不能把观察到的蜗牛外形画出来?4、学生画画。
〖说明〗教师适时发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展评时,适时介绍不同种类的蜗牛,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三、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1、提问:刚才的画图说明同学们对蜗牛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2、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提问: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4、学生讨论。
5、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①蜗牛是怎样爬行的?材料是一块玻璃、放大镜。
②蜗牛怎样吃食?材料是盘子和若干食物。
③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材料是干土、湿土,或干布、湿布。
6、学生分组研究并作记录。
【评析】我们的教学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但是增加自由度并非放任自流,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有选择地研究几个问题,是在学生思维充分发散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学生研究的重要项目。
7、组织研讨。
①谈话:刚才的活动,大家表现都很好,每个同学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
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通过这次观察研究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②学生汇报。
◇关于蜗牛的爬行;◇关于蜗牛的吃食;◇关于蜗牛喜欢的环境。
8、提问:如果要给蜗牛重新安一个舒适的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评析】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所以孩子们都会大道理思考,如何给蜗牛安家。
《观察蜗牛》的实验报告

《观察蜗牛》的实验报告一.所需探究问题观察蜗牛外形观察蜗牛爬行是否留下痕迹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观察蜗牛的嗅觉和味觉二.观察过程1、观察蜗牛(1)观察蜗牛的外形,用放大镜分别观察可壳、足、触角、眼、口等部分。
(2)标出并认清各个部分。
2.观察蜗牛爬行(1)准备材料(2)蜗牛、白纸。
(3)进行观察(4)将蜗牛放在白纸中间,观察蜗牛是否爬行?爬行时是否留下痕迹?(5)观察结果(6)蜗牛爬行了,爬行时留下了痕迹。
3.观察蜗牛是否有视觉(1)准备材料:手电筒、书、蜗牛。
(2)进行观察。
将书罩在蜗牛前5cm的上空。
用手电筒在正上方照射。
(3)观察结果蜗牛向阴暗处爬行。
(4)得出结论蜗牛具有视觉。
3.观察蜗牛是否有触觉。
准备材料。
吸管、蜗牛。
进行观察。
将蜗牛放在纸上,用吸管分别触碰它的壳、足、触角。
观察蜗牛哪一部分最敏感?观察结果。
用吸管触碰蜗牛任意部位时,蜗牛有反应。
触碰蜗牛触角时蜗牛反应最大。
(4)得出结论。
蜗牛具有触觉,且触角最敏感。
5.观察蜗牛是否有听力。
(1)进行实验。
在正在爬行的蜗牛的前方0.5米处用力鼓掌,观察蜗牛有没有反应。
(2)实验结果。
蜗牛没有做出反应。
(3)得出结论。
蜗牛并无听觉。
6.观察蜗牛的嗅觉(1)准备材料。
吸管(棉花)、糖水、米醋。
(2)进行观察。
用吸管沾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3cm处,观察蜗牛是否有反应。
用吸管沾一点糖水放在蜗牛前3cm处,观察蜗牛是否有反应。
(3)观察结果蜗牛会用触角碰一碰米醋再绕开。
蜗牛会用触角碰一碰糖水,再靠近。
(4)得出结论。
蜗牛有嗅觉。
三.总结上述实验说明了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
四.反思实验并未设计怎样研究蜗牛是否有味觉,没能得出结论。
二年级有趣的观察蜗牛日记范文

二年级有趣的观察蜗牛日记范文观察发现蜗牛好像没有骨头,身体柔软,全身湿漉漉的。
头部有一对螺旋形的触角,对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应。
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暴晒,它们很快就从用薄膜封闭着的“门洞”里出来了,这说明蜗牛非常害怕强光的直射。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在阳光下闪烁。
这说明它行走时需要润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有趣的观察蜗牛日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观察蜗牛日记1今天早上阳光明媚,我到公园玩耍。
来到凉亭旁我看到有一个小东西动来动去就把它捡了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蜗牛,我赶紧把它握在手里准备带回家观察它,谁知它马上他头缩进壳里,回家后我就把它放在地上观察。
我看到蜗牛的两边肉只要一碰他就会紧紧的收起来,然后拼命往上爬,在它爬过的地方留下一些黏液,听老师说这些黏液可以让它长时间趴在树枝上不掉下来。
该吃饭了,因为我不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所以只能让它自己选,我拿来了很多吃的有:菜叶、面包、栗子、苹果,我看到别的东西它看都不看,直朝着菜叶出爬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菜叶就被它吃得一干二净了,吃完后它就把身体收进壳里睡大觉了。
为什么蜗牛吃东西吃得这么快呢?带着疑问我来到电脑前查了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下一跳,原来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一共有两万五千多颗牙齿。
这次观察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观察蜗牛日记2今天,我做完了作业,就一蹦一跳地跑到了我家的花园去观察蜗牛。
到了花园,我就拿了一个塑料杯,装了一些水,找到一个正在睡觉的蜗牛,把它放在了水里。
过了一今天,我做完了作业,就一蹦一跳地跑到了我家的花园去观察蜗牛。
到了花园,我就拿了一个塑料杯,装了一些水,找到一个正在睡觉的蜗牛,把它放在了水里。
过了一分钟。
蜗牛突然醒来,我就不假思索地把水到出来,再把它到出来,这时,我发现蜗牛有两对触角,它的眼睛是长在触角上的,我有发现它的背上还有一座小房子,我就用一根小木棍,掏的身体,只见他一下子就将触角缩进了自己的小房子里。
观察蜗牛的_二年级日记

观察蜗牛的第一篇:白玉蜗牛石睿扬最近,我家来了几位新成员,那就是白玉蜗牛,我给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取为大白、中玉、小蜗。
它们和龟一样,身上都背着一个重重的壳,那壳是褐色的,壳的花纹有的是向左旋转的,叫左旋纹;向右旋转的,叫右放旋纹。
它们的身体呈白色,还有两对长短不一的触角,较长的触角顶端长着一对小眼睛,就像雷达似的,探测着四周的一切。
那对短触角是用来寻找食物的。
它们喜欢潮湿、阴暗的地方,怕光照,所以我不能带它们晒太阳。
一天早上,我打开昆虫盒观察它们时,发现其中一只正在排便。
那粪便是深绿色的,长长的、湿湿的,原以为大便会很脏,不好打扫,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它像一根很有弹性的绳子,一下子就夹出来了,用力了也没断,外面那层湿湿的,应该是它的粘液,在粘液的包裹下才不会断。
我又拿来几片菜叶喂它们,蜗牛们一触到食物,马上就伸长“脖子”,整个身子张开,先把菜叶放在自己身体下,然后整个身子卷起来,再把菜叶放在嘴边,一大口一大口地啃起来,一大片菜叶瞬间就被它们消灭光了。
我想,它们之所以吃的那么快,大概是因为它们两万五千六百多颗牙齿的缘故。
如果你轻轻碰下它的头,它会非常敏感的把头“倏”地一声缩回壳里去。
等它们吃饱后,就会抬起头,面对面地交头接耳,像在讨论着什么。
这时,我把它们放在玻璃桌上,它们马上就在桌子上“散步”了。
你看,它们把身子拉的10厘米长,3厘米宽。
爬行时,它们的腹部动起来像一波波的波浪,那是它们用腹足蠕动形成的。
活动了15分钟左右,大概累了,它们就待在原地休息了。
我喜欢我家的新成员,不仅因为它们有趣可爱,还因为它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二篇:可爱的蜗牛王晗朵今天,妈妈带我去太婆婆家里玩,突然,我看见葡萄架下,有一只蜗牛在往上爬,不禁想起了一首歌,就是:“阿门、阿前,有颗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于是,我就把它从葡萄架上弄下来,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就想起科学老师说过,蜗牛喜欢吃卷心菜的叶子,所以,我就用盒子给它做了一个窝,再从厨房里拿了几片叶子,在窝上放了一层薄薄的卷心菜叶子,再把蜗牛放在了叶子上面,刚开始我就一直没看见蜗牛把头伸出来,就问妈妈:“蜗牛怎么躲在壳里了呢?”妈妈说:“把它先放到水里试试看吧。
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14课观察蜗牛 青岛版(六年制)(9页PPT)

4.4 观察蜗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来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图片的观察、资料的交流,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对比,发现蜗牛对刺激、食物和光线的反应。
总结
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 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刺激:遇到刺激性气味缩回触角甚至身体 食物:喜食菜叶 光线:怕强光,喜欢阴暗
基础达标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 ①夏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蜗牛在晒太阳。( ) ②蜗牛闻到醋的气味就会靠近。( ) ③蜗牛没有眼睛,靠触角来“看”东西。(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选项不是蜗牛食物的是( )。 A.菜叶 B.苍蝇 C.瓜果皮 ②蜗牛适合生活在( )的地方。 A.高温干燥 B.阴暗潮湿 C.低温潮湿 ③用铅笔触碰蜗牛时蜗牛会把身体缩进壳里,这说明蜗牛( )。 A.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B.不喜欢铅笔的味道 C.不喜欢和人玩耍
综合探究
观察下面蜗牛的身体结构图,查找资料,了解其身体各部分的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1.必然和偶然存在于经济发展、历史 事件和 文学之 中,且 必然和 偶然的 关系在 文学中 是辩证 统一。 2. 巴尔扎克提出的“机缘”的意思是 “偶然 碰巧” ,他的 话形象 地说明 了偶然 在小说 创作中 的意义 。 3.必然要通过偶然而起作用,也就是 说,在 必然与 偶然这 辩证统 一因素 之中, 偶然的 作用比 必然大 。 4.偶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许多 文学作 品之所 以引人 入胜, 一个重 要因素 就是充 满了偶 然。 5.恩格斯认为,经济运动是各种因素 交互作 用的必 然结果 ,而经 济向前 发展的 必然性 要通过 无穷无 尽的偶 然事件 来实现 。 6. 普列汉诺夫认为如果埃及皇后克莉 奥佩屈 拉的鼻 子生得 低一点 ,世界 史就会 发生改 变,这 表明个 人能够 影响历 史的走 向。 7.偶然机缘对戏剧的创作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 义,古 今中外 的许多 优秀戏 剧都恰 到好处 地运用 了“偶 然”或 “机缘 ”的因 素。 8.中国古代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正 是因为 在故事 情节的 叙述中 有许多 偶然机 缘,这 些偶然 机缘能 够引起 读者的 惊奇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蜗牛》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动物(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1、猜谜: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小动物?(蜗牛)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蜗牛。
【评析】研究对象的突然出现,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
1、谈话:通过观察,你们对蜗牛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
3、谈话:对蜗牛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能不能把观察到
的蜗牛外形画出来?
4、学生画画。
〖说明〗教师适时发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展评时,适时介绍不同种类的蜗牛,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三、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1、提问:刚才的画图说明同学们对蜗牛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提问: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4、学生讨论。
5、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①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材料是一块玻璃、放大镜。
②蜗牛怎样吃食?
材料是盘子和若干食物。
③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材料是干土、湿土,或干布、湿布。
6、学生分组研究并作记录。
【评析】我们的教学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但是增加自由度并非放任自流,在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有选择地研究几个问题,是在学生思维充分发散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学生研究的重要项目。
7、组织研讨。
①谈话:刚才的活动,大家表现都很好,每个同学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
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通过这次观察研究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
②学生汇报。
◇关于蜗牛的爬行;
◇关于蜗牛的吃食;
◇关于蜗牛喜欢的环境。
8、提问:如果要给蜗牛重新安一个舒适的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评析】研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一块儿来思考,互相交流每个人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从而形成每个孩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提高每个孩子的概念水平,所以孩子们都会大道理思考,如何给蜗牛安家。
9、提问:有同学发现蜗牛躲在壳中不出来,假如蜗牛一直躲在壳中,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爬出来吗?又有什么办法让蜗牛缩回去呢?
【评析】此处调整了一下教材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再提出研究项目,而且这个研究项目可以说是本课的高潮部分,相信学生对这项研究会有极大的兴趣和收获。
10、学生研究。
11、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12、谈话:你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蜗牛究竟是靠什么来对外界作出怎样的反应的。
四、巩固、延伸。
教学片断赏析
师: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里爬出来?又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蜗牛从壳外缩回去?
(学生讨论研究方法后汇报)
生:用针刺它的壳,蜗牛没有反应。
生:用针刺它的触角,蜗牛动了一下,但没有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蜗牛的身体缩到壳里去了。
生:用针筒吸水后注入蜗牛壳里,蜗牛慢慢爬了出来!
生:我们小组没有碰它,蜗牛也自己爬了出来。
生:它先伸出头部,再慢慢地把身体探了出来。
生:用针刺它的头部,他又缩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