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木塔

《梵天寺木塔》复习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患.其塔动 ( )
2.贻以
..金钗 ( ) 3.人履.其.板 ( ) 4.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5.人皆伏.其精练 ( )
6.盖.钉板上下弥束
.. ( ) 7.而.动如初. ( ) 8.乃以瓦布.之 ( ) 9.但.逐层布板讫. ( ) 10.钱氏据.两浙时 ( )
11.便实钉
..之 ( ) 12.匠师如.其言. ( ) 13.塔遂.定 ( ) 14.方.两三级 ( )
15.六幕相联
..如胠.箧 ( ) 16.钱氏据.两浙时 ( )
17.问.塔动之因 ( ) 18.六幕相持. ( )
19.自.不能动 ( )
二、句子翻译
1.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2.人皆伏其精练。

3.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三、问题探究
1.“笑”字的理解。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梵天寺木塔》练习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梵天寺木塔》练习 苏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梵天寺木塔》同步练习1.《梵天寺木塔》选自,作者,代科学家、政治家。

2.解释带点的词。

(1)患.其塔动( ) (2)未布.瓦( )(3)贻.以金钗( ) (4)盖.钉板上下弥束( )(5)人皆伏其精.练( ) (6)方.两三级( )(7)乃.以瓦布之( ) (8)问塔动之因.( )(9)匠师如.其言( ) (10)但.逐层布板讫( )(11)六幕相持.( ) (12)钱氏据.两浙时( )(13)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14)但逐层布板讫.( )(15)而动如初.( ) (16)故.如此( )(17)上下弥束..( ) (18)于.杭州梵天寺( )(19)乃以.瓦布之( ) (20)贻以.金钗( )(21)问塔动之.因 ( )3.给加点的字注音。

(1)钱氏据两浙时( ) (2)方两三级( )(3)但逐层布板讫( ) (4)人履其板(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钱帅登之 (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匠师如其言( ) (4)此易耳 ( )5.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B.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C.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D.人/皆伏其精练6.《梵天寺木塔》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用“()”、“()”来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

初中文言文《卖油翁》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卖油翁》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文言文《卖油翁》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列《卖油翁》《南方多没人》两个文段,完成15-18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5.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断2处)(2分)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o(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18.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答案:1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16.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关键词“矢、但、颔、日、道”等词漏译、错译一个扣1分。

2022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梵天寺木塔

2022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梵天寺木塔

2022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梵天寺木塔(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2小学五年级阅读练习: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才]二三级[层],钱帅登之,患[嫌,担心]其塔动。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六《河中石兽》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六《河中石兽》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六《河中石兽》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B.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 竟.不可得(毕竟)D.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地中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渐沉渐深耳. B.阅.十余岁C.僧募.金重修 D.尔辈不能究物理..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二石兽并沉焉(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人教版七(下)《卖油翁》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人教版七(下)《卖油翁》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人教版七(下)《卖油翁》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人教版七(下)《卖油翁》对比阅读五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15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欧阳修)[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

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

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

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

(2)据:统治,割据。

(3)级:层。

(4)患:嫌,担心。

(5)布:铺排。

(6)贻(yí):赠给。

(7)讫(qì):完毕。

(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

弥:紧密。

(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打开的箱子。

胠箧,音qūqiè。

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11)履:走,踩踏。

(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匠师如.其言()(2)人皆.伏其精练()(3)尝.射于家圃()(4)惟手熟尔.()9. 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卖油翁》对比阅读 (5篇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卖油翁》对比阅读 (5篇 含答案)

《卖油翁》对比阅读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一】【甲】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

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 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_____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天寺木塔阅读答案
(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18—21题。(共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
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
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
练。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钱氏据两浙时 (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
(3)但逐层布板讫 ( ) (4)人皆伏其精练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20.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21.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18.①统治②派③终了,完毕④通“服”佩服(2分,对2-3个得1分)
19.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
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2分,有两个实词
错不给分)
20.(4分)未布瓦,上轻 ;(2分)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2分)(多与少均不给
分)
21. (4分,) 文中“笑”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 。(2分)同时流露出他的内心世界是:
对解决塔动这件事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有对匠师无能的嘲笑。(2分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
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
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概括这一段文字三层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钱氏据两浙时( ) ②方两三级( )
③但逐层布板讫( ) ④人履其板( )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患其塔动( ) ②故如此( )
③未布瓦( ) ④贻以金钗( )
⑤匠师如其言( ) ⑥盖钉板上下弥束( )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②乃以瓦布之( )
③贻以金钗( ) ④但逐层布板讫( )
⑤问塔动之因( )
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钱帅登之( ) ②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③匠师如其言( ) ④此易耳( ) [内容来自raoxue.com]
6.翻译句子
①六幕相联如胠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①讲建塔过程中的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际都未能解决。②写喻皓
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③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
人对此事的反映。 2.①jù ②fāng ③qì ④lǚ 3.①担忧。②所以。③铺排。④赠给。⑤
遵照。⑥因为。 4.①在 ②用 ③拿 ④只 ⑤的 5.①塔 ②匠师 ③喻皓 ④指固塔这件
事 6.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②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
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三)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15—18题。(共12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
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①匠师如其言,塔
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②人皆伏
其精练。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钱氏据两浙时( ) (2)而动如初 ( )
(3)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4)但逐层布板讫(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① ②
17、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18、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4分)
15、(1)当政(或作官、管理) (2)当初、原来 (3)派、叫 (4)完(共2分。答
出2个给1分)
16、(1)匠师按照他说的话去做,塔就不动了。(2)人们都佩服他技术熟练。(共2分。每
句1分)
17、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
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2分)
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
断的正确与否。(其它分析只要恰当也可)(2分)
(共4分。写出两点原因各1分;写出启示给2分)
18、匠师能虚心好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面子,不敢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
(共4分。答出1点给2分。)

四、
阅读《梵天寺木塔》,回答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
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
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意思。(4分)
(1)患其塔动( ) (2)贻以金钗( )
(3)钱帅登之( ) (4)乃以瓦布之( )2、
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课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详略得当,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匠师按
喻皓指点实施略写,你能说说这样处理详略的好处吗?(2分)

1、答:(1)嫌,担心。(2)赠给。(3)指正在建造的木塔。(4)用。
2、答: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3、答: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这样便于体现喻皓技艺的高超,交代清楚
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一笔带过,略写。这样安
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