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用血流程(包括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
输血科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沟通流程

输血科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沟通流程英文回答: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Anesthesia Department, and Surgery Department is crucialfor ensuring the safe and effective delivery of blood transfusion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 The proces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o ensure clear and accur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epartments.Firstly, the surgeon sends a request for blood transfusion to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This request includes details such as the patient's name, medical record number, blood type, and the amount of blood needed. The request is usually made through an electronic system or by contacting the department directly.Once the request is received,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checks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requested blood type and quantity. If the blood is available, they preparethe blood products and label them appropriately. They also ensure that the blood is cross-matched with the patient's blood type to prevent any adverse reactions.After the blood is prepared,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notifies the Anesthesia Department and Surgery Department about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blood product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a phone call, email, or by updating the electronic system use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epartments.The Anesthesia Department then reviews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including any allergies or previous adverse reactions to blood transfusions. They also assess the patient's current condition and determine whether any specific precautions or additional monitoring are necessary during the transfusion.Once the Anesthesia Department completes their assessment, they inform the Surgery Department about the patient's readiness for the blood transfusion. This communication can be done verbally during a pre-operativebriefing or through the electronic system used for intraoperative communication.During the surgery, the Surgery Department closely monitors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overall condition.If any complications or unexpected events occur, they immediately inform the Anesthesia Department and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to ensure prompt action and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to the transfusion process if needed.After the surgery,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and Anesthesia Department collaborate to ensure proper documentation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including the amount of blood used, any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patient's response to the transfusion. This information is important for future reference and for the patient'sfollow-up care.Overall,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Anesthesia Department, and Surgery Depart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safe and successfuldelivery of blood transfusion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 It ensures that the right blood type is availabl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s properly assessed, and any complications are addressed promptly.中文回答:输血科、麻醉科和手术科室之间的沟通流程对于手术过程中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

术中用血规范与流程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及《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一、手术用血指证(一)、符合用血的条件急性大量出血患者和手术中用血患者;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患者;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患者;严重烧伤患者;(二)、成分血的适应征:红细胞适应证:Hb<70gL,应考虑输;Hb在70-100gL之间,依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血小板适应证: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50×109,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冷沉淀适应证:外伤病人有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全血适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及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的患者。
二、手术用血流程(一)医师在决定是否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备血前,必须对患者术中是否需要输血进行评估,术中用血患者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由麻醉医师填写“术中输血前评估表”,麻醉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二)患者或家属签署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的,应向患者及(或)家属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签字,术前备血由主管医师执行,术中紧急用血(术前未备血时)由麻醉医师执行,必要时由手术医师执行,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使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手术用血流程(包括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

手术用血流程(包括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在手术中,当预计会出现大出血或者发生非预计大出血时,需要迅速进行血型鉴定、输血申请,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同时,需要通知输血科备血、确认库存血是否足够,并向台下医护人员及手术科室反馈信息,同时启动血液保护措施。
血液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自体输血及减少术中出血。
自体出血可以通过自体血储存、血液稀释、血液回收等方法实现。
而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则包括:控制性降压、压迫止血、以及止血药物的应用。
在术中,需要根据出血量和Hb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如果不需要输血,则需要继续观察,密切注意出血量和生命征。
目前,开始输血的时机一般为Hb60~70g/l(Hct18%~21%),但对于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等患者,应维持在Hb为100g/L,Hct30%以上。
如果需要输血,则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并确认库存血是否足够。
如果输血科库存血不足,应及时通知麻醉科并汇报医务科,通知台下护士取血,联系血站,积极与血站沟通。
如果无法获得血液,则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沟通决定是否暂停手术。
最后,需要麻醉科和台下护士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根据Hb水平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输血,并再次核对血型、进行一般处理、记录、观察病情是否缓解。
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停止输血,通知输血科,并汇报科室,医务科组织抢救。
在确认库存血足够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护士领取血液后与输血科核对,进入手术室后再次与麻醉科核对无误后进行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麻醉科和台下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果没有输血反应,则可以继续输血,根据患者的HB水平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输血。
如果出现输血反应,则应再次核对血型,并采取一般处理措施,记录情况,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缓解。
如果病情未有好转,则可以继续输血,根据患者的HB水平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输血。
相反,如果病情未有好转,则应停止输血,通知输血科,并向科室和医务科组织抢救。
医院手术室用血制度

术中输血制度-(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
如需血量大或者有特殊要求(如成份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
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子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 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 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查对 1 遍,输血或者加血者查对 1 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
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
(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手术中输血流程1、麻醉师根据术中病人病情及失血情况开出配血医嘱,填写输血申请单。
2、巡回护士核对医嘱后,进行血样采集,通知服务中心人员送检。
3、输血科做血型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复核后通知服务中心人员取血。
4、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分别签字确认。
5、巡回护士与取血者双方必须共同查对以上相关内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
6、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输血单与血型单信息: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ABO 血型、 Rh 血型。
核对输血单与血袋信息:血型、血袋号、血液成份、有效期、血液质量、血量等,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输血单上签名。
7、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来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清醒病人共同参预核对,确认与输血单信息相符后开始输血。
8、取 0.9%氯化钠冲输血管,输入适量盐水。
9、无菌操作下将输血器插入血袋内,调整输血速度。
10、再次核对血型,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双签名。
术中输血制度流程

• 3)、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 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 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 处理。
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维持静脉通路;
• 1、输血申请; • 2、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 • 3、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 ; • 4、血液入库核对 ; • 5、发血环节 ; • 6、输血环节 。
精品课件
•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 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 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 方可输血。
• 3、应及时检查出现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可能存在的问 题,提出分析结果,避免今后类似原因输血反应的重复发 生。
• 4、对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统 一部署,采取抢救措施。
• 5、出现输血反应,应做好一切记录,包括事件过程及原 因分析记录,严格登记病人资料,以备后用。
精品课件
• 三、紧急用血取血流程:
•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 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 找原因,做好记录。
• A、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 试验结果记录;
• B、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等。
精品课件
•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 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 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 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术中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术中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输血已经成为许多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术中输血旨在补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血液损失,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液循环的稳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术中输血的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术中输血流程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以及输血的适应症。
同时,医生也会了解患者的血型和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并与输血科医生进行沟通,确定输血的计划。
在手术当天,护士会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术中检查:在手术过程中,护士会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凝血指标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以及输血的剂量和速度。
3. 采集血液:当确定需要输血时,护士会准备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等。
同时,护士也会核对患者的血型和输血单上的信息,确保血液的配对准确无误。
4. 输血过程:在输血过程中,护士会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将输血管连接到患者的血管上。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同时,护士也会定期检查输血管和输血包装的完整性,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
5. 输血结束:当完成所需的输血量后,护士会及时停止输血,并记录输血的总量以及输血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同时,护士还会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
二、术中输血注意事项1. 血液安全:在术中输血过程中,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在输血前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血型,以及输血单上的信息。
同时,护士还需检查血液包装的完整性和有效期,防止输血过程中出现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2.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的控制也是术中输血的重要环节。
输血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增加出血风险;而输血过慢则无法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影响手术的进行。
因此,护士在输血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输血速度。
输血科与麻醉科有效沟通制度及流程

输血科与麻醉科有效沟通制度及流程
1.了解每天手术备血情况,及时和麻醉科医生沟通,制定合
理用血计划,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身体情况好的患者,输血科可建议麻醉科,手术前可安排
自身贮血。
贮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
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
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自体储存的血液只能本人使用,不得用于他人。
3.患者胸、腹腔积血或手术野出血的手术,如心胸外科、胸
腹外科、整形外科、妇产科、骨科等手术者,输血科应告知麻醉
科和手术室,做好术中自体血回收,按程序自动过滤、分离、洗
涤红细胞。
如出血过快来不及洗涤,也可直接回输未洗涤的抗凝
血液。
手术回收式自体输血,由患者所在科室负责实施,麻醉科
和手术室协助,输血科提供技术指导。
4.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心脏外科手术者;术前估计失血量在 1000~2000ml 者;因血容量丧失、休克、血液浓缩和高血液粘滞性而使微循环受损者,输血科可建议麻醉科做稀释性自体输血。
稀释性自体输血,由患者所在科室负责宣传动员,并于术前通知麻醉科。
麻醉科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与科室共同制定采血计划,并由麻醉科负责采血,采集的血液于术后回输给患者。
5.有急诊输血时,输血科积极配合,协调相关人员进行交叉配血,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根据手术需要,办理相关手续。
输血科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沟通流程

输血科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沟通流程输血科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的沟通流程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中,麻醉科和手术科室与输血科之间的沟通尤其关键,因为涉及到输血手术前后的血液管理和患者安全。
以下是输血科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沟通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手术前的准备阶段1、手术申请和评估:手术科室在确定患者需要手术后,会向输血科发送手术申请,并提供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和手术计划。
2、患者评估:输血科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手术计划进行输血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并计划输血的时间和量。
3、血液准备:根据输血科的评估结果,麻醉科和手术科室会准备相应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浊液、血小板悬浊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等。
4、术前讨论:麻醉科和手术科室会邀请输血科的医生参加手术术前讨论会,共同讨论患者的输血需求和术中术后的血液管理计划。
二、手术中的血液管理1、手术过程中的输血监测:麻醉科负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血压、心率等指标,与输血科密切配合,及时调整输血速率和血压控制药物的使用。
2、血液状况的实时共享:麻醉科会通过监护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输血情况,并将相关数据与输血科实时分享,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3、术中血液管理的调整:在术中,如果患者的血液损失超过预期或出现意外的出血情况,麻醉科和手术科室会与输血科立即沟通,调整输血方案并及时补充血液制品。
三、手术后的血液管理1、术后输血的监测和评估:手术结束后,麻醉科和输血科会密切监测患者的术后输血情况,并评估输血效果和患者的血液状况。
2、输血后的并发症处理:如果术后患者出现输血相关的并发症,麻醉科和输血科会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处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通过以上流程的严密执行和沟通协作,输血科与麻醉科和手术科室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并为手术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希望通过不断地沟通和协作,三个科室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加紧密和顺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用血流程(包括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
当预计术中大出血或者发生非预计大出血时迅速进行血型鉴定、输血申请、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通知输血科备血、确认库存血是否足够,并反馈台下医护人员及手术科室,同时启动血液保护措施。
血液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保护盒保存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并有计划地管理好、利用好这一天然资源。
血液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自体输血及减少术中出血。
自体出血包含:自体血储存、血液稀释、血液回收;
减少术中出血的主要方法有:控制性降压、压迫止血、止血药物的应用。
根据术中出血量、HB决定是否输血。
当不需要输血是继续观察,密切注意出血量及生命征。
目前界定,开始输血时机为Hb60~70g/l(Hct18%~21%),而在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等患者,应维持在Hb为100g/L,Hct30%以上。
当符合输血标准需要输血时,请输血科交叉配血并确认库存血足够,如果输血科库存血不足,应及时通知麻醉科并汇报医务科、通知台下护士取血、联系血
站,积极与血站沟通,如果无法获得血液,则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沟通决定是否暂停手术。
当输血科交叉配血确认库存血足够,领取到血液时台下护士与输血科核对,入手术室后台下护士再次与麻醉科可对无误后输血,输血期间麻醉科及台下护士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如无输血反应则可继续输血、根据HB决定是否再次输血;如果出现输血反应则应再次核对血型、并一般处理、记录情况、密切观察病情是否缓解;如果病情未有好转则可继续输血、根据HB 决定是否再次输血;相反如果病情未有好转,则应该停止输血、通知输血科、并汇报科室及医务科组织抢救。
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流程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