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郑州市农业条件概况

郑州市农业条件概况

郑州市农业条件概况
郑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座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城市。

以下是郑州市农业条件的概述。

气候
郑州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
冷干燥。

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并且有利于农业生产。

土地利用
郑州市农业土地面积广阔,多样化的土壤类型适应不同作物的
种植。

主要土壤类型包括黄土、沙壤土和水稻土。

不同的土壤类型
有助于多样化的农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
郑州市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

这些农作物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农民的重要
经济来源。

农业技术
郑州市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
质量。

农民通过使用现代化农业设备、农药和肥料,以及采用科学
种植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农产品加工
郑州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了农产品的增值服务。

农产
品加工企业通过加工、包装和销售农产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农民的收入。

农业政策
郑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农业补贴、贷款支持和技术培训等。

这些政策鼓励农民积极投资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郑州市农业条件的概况。

郑州市拥有良好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政策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

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

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本文将介绍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和农业发展情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内陆省份之一。

它位于黄河中游,东临安徽省,北接河北省,西北与山西省相连,南界湖北省,西南毗邻陕西省,东南与山东省接壤。

河南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一个理想的农业生产区域。

同时,河南省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

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农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河南省的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

在粮食作物方面,常见的有稻谷、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红薯等。

蔬菜水果方面,河南省种植了多种蔬菜和水果,如番茄、黄瓜、葡萄等。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河南省的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上,占总种植面积的大部分。

其次是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

种植面积的分布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

河南省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河南省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关于河南作物种植情况及种植面积的简要介绍。

以下是河南省主要作物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的列举:玉米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简介:玉米是河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

大部分玉米种植用于粮食生产和畜牧业。

小麦种植面积:约500万亩简介:小麦是河南省的另一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小麦种植主要用于面粉、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

水稻种植面积:约300万亩简介:水稻是河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适中。

水稻种植主要用于米饭和米面制品的生产。

大豆种植面积:约200万亩简介:大豆是河南省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

大豆种植主要用于食用油和豆制品的生产。

___种植面积:约150万亩简介:___是河南省主要的果树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适中。

几省农业概况

几省农业概况

几省农业概况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在农业领域,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省的农业概况,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河南省河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糖料种植、畜牧业生产和玉米种植省份,但是其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土地和水资源的短缺。

河南省的地处黄河中游,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地下水丰富,但是也极为紧缺。

农民通常需要进行长距离的灌溉,而且由于过度使用,土地肥力逐渐丧失。

此外,河南省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偏低。

因此,河南省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并且教育农民接受新技术。

二、湖北省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较快,其总产量逐渐提高。

然而,湖北省农业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传统依赖于自然气候,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同时,由于湖北省地广人稀,管辖面积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同时还存在土地流转不畅、土地利用率低、资源浪费较多等问题。

因此,湖北省需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引进新技术和设备,逐渐实现区域内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三、四川省四川省是中国盛产农业用品的省份之一,包括茶叶、水果、蔬菜和家禽等。

但是,四川省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技术含量低,农民在农业领域经济效益偏低。

同时,由于一些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导致部分农产品需求量不足。

因此,四川省需要改进与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市场价格竞争力,增加农产品流通渠道,引入流通企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并提升农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几省在农业领域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土地和水资源的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科技落后、流通渠道不畅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投入到农业领域的科技和资金,引领并帮助农民采用新科技手段。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业大省之一,农业发展在河南省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的总结。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河南省农业在生产结构上不断优化调整,逐渐从以粮食为主向粮食、油料、畜禽、水产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河南省农业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大,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农业科技推广覆盖率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三、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河南省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第一。

农民种粮积极性高,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加强和完善,农作物品种更新迭代速度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这些都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畜牧业和水产品产业发展迅速河南省畜牧业和水产品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养殖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水产品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方式不断创新。

五、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良好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农村电商覆盖面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逐年增长,改善了农产品流通机制,提高了农民收入。

六、农村旅游蓬勃发展河南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农村旅游业发展蓬勃,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河南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旅游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河南省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品产业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蓬勃发展,为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也要注意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农业发展现状河南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首先,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

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有效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

与此同时,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产量也有所增长,满足了人民对多样化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

其次,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逐渐改变,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

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集群等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然而,河南省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扩张和农村工商业发展,农地减少,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其次,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产品生产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

再者,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人工投入压力。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保险和救灾工作,提高农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发展在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相信河南农业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中部省份,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四大农业大省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推进,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首先,农业依然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

河南省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河南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河南省还有发展畜牧业和渔业的优势,养殖业和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工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

河南省的重点产业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

郑州、洛阳、焦作等城市是河南省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服务业也在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新增长点。

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河南省还有一些特色的产业。

例如,河南省是中国的小麦之乡,面食加工业在河南省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同时,河南省还以驻马店大曲、郏县豫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闻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体来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局面。

农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工业是支撑河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服务业是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未来发展中,河南省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

河南种植作物

河南种植作物

河南种植作物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种植作物种类繁多。

河南的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优越,土地肥沃,这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河南广泛种植的作物,并对其特点和产量进行分析。

1. 玉米:玉米是河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河南的经济作物之一。

河南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而且玉米的生长期较短,适应能力强。

河南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也很高。

河南主要种植旱地玉米和水田玉米,其产量稳定,为河南的农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小麦:小麦是河南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国的主要小麦生产区之一。

河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小麦的生长,而且种植技术也相对成熟。

河南的小麦品种丰富,适应性强,品质好,因此产量也较高。

河南的小麦主要用于面粉、面条、面包等食品加工,供应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3. 水稻:水稻是河南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河南农业的支柱作物。

河南的气候和水利条件都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而且河南拥有广阔的水田资源。

河南水稻种植面积大,品种多样,产量相对较高。

河南的水稻主要用于人类的食用,同时也作为饲料供应给养殖业。

水稻作为河南的经济作物,为当地农民创造了丰收的机会。

4. 高粱:高粱是河南的耐旱作物之一,也是传统的经济作物。

河南的气候干燥,适宜高粱的生长,而且高粱对土壤要求较低,生长期相对较短。

河南的高粱品种丰富,产量稳定,以酿制高粱酒为主要出口品。

高粱的种植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乡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豆类作物:豆类作物是河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大豆、黄豆、绿豆等。

河南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豆类作物的生长,既适宜种植绿豆等夏季作物,又适宜种植大豆等秋季作物。

豆类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对于调节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豆类作物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植物油,满足人们的日常饮食需求。

总之,河南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多样化的种植作物。

不仅能保障粮食安全,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一、绪论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行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河南农业行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农业产业结构1. 农作物种植河南省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其中,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小麦和玉米产量也较高。

棉花产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农药使用和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2. 果蔬养殖河南省蔬菜、水果、养殖业发展迅速,优质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养殖业以猪、牛和羊为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挑战。

三、农产品加工与销售1. 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在河南省占据重要地位,涉及食品、饲料、油脂等领域。

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方面不断努力,推动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

2. 销售市场河南省农产品销售市场广阔,既包括城市市场的超市、批发市场,也包括农村市场。

销售渠道多样化,但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价格波动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现有问题与挑战1. 技术创新和机械化水平不高河南省农业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传统农具使用比例较高的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兽药残留、农产品加工环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安全隐患。

3. 环境污染与绿色发展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河南省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发展前景与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河南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河南省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概况※地理状况※河南省,简称豫。

位于中国中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径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古有“中州”、“中原”之称。

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这块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璀璨文化的摇篮。

全省地势西高东低,北有太行山,西有伏牛山,南有桐柏山和大别山,中东部是广阔的黄淮冲积平原。

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74%,其中山地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占26.6%,丘陵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占17.7%,平原面积约9.3万平方公里,占55.7%。

南北长530公里,东西长580公里,周边与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六省接壤。

※行政区划※河南省现辖18个市、地,158个县、市、区,2131个乡镇,4万多个行政村。

1999年底,全省总人口9387万人(列全国第1位),其中农业人口7560万人,占总人口的80.5%。

※自然资源※河南省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

首先,有充足的光热资源。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

全省年降水量600—1400毫米,自南向北递减。

无霜期为190—230天,日照时数1740—2310小时,光照温热条件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

其次拥有肥沃的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为683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

无论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还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区,绝大多数土地上都有深厚的土层和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

其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堃内有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

全省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0多条,其中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0多条,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的有16条。

大中小型水库2394座,水库容量267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年平均达430亿立方米。

※农业生产情况※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199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253.25万吨(列全国第2位)。

其中,小麦产量231万吨(列全国第1位)。

为适应市场新形势下社会消费需求,我省今年种植852万亩优质强筋小麦,可向社会提供加工专用小麦近300万吨;棉花总产达到70.73万吨(列全国第2位),可向社会提供30万吨商品棉;油料总产349.25万吨(列全国第1位),其中花生产量292.85万吨,芝麻产量24.54万吨;蔬菜总产3392.35万吨,水果总产349.42万吨。

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1999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485万吨(列全国第2位),禽蛋产量251万吨(列全国第3位),奶产量15.9万吨(列全国第10位)。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760万千瓦(列全国第3位)。

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07万台(列全国第1位)。

1999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123亿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8.36元(列全国第20位)。

目前河南省正在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业资源,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蕴藏着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和商机,我们热忱欢迎上海的各界朋友来河南开发农业,洽谈贸易,开展合作。

我们深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豫沪之间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与开发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名特优产品※(一)原阳大米黄河北岸的原阳大米以无污染、无公害、无残毒、品质优良、晶莹剔透、软筋香甜而享有“中国第一米”之美誉。

曾连续获得国家“七五”星火科技博览会金奖,两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

(二)开封西瓜史称“汴梁西瓜”。

八百年前,已相当出名。

主要特别是:花色品种多,皮薄,色鲜红,脆沙多汁,甘甜爽口,不空心,中心含糖12度,在国内享有“开封西瓜甜到皮”的美誉。

(三)中牟大蒜中牟盛产大蒜,是重要的出口基地,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中牟大蒜的特点主要是:瓣大茎粗、肉白皮薄、味道鲜美、质地纯正,蒜瓣只要不脱离,久放不坏。

畅销国内外。

(四)驻马店小磨油小磨香油以优质芝麻为原料精制而成。

富含维生素E、B,芝麻林素、芝麻酚、亚油酸等营养成份。

油质清纯,香味浓烈,持久,能抑制人体胆固醇和脂肪的形成。

历年来畅销不衰。

(五)永城辣椒群众称“秦椒”。

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椒长、个大、皮色紫红、肉厚油多、辛辣适度,既是人们家常小菜,又系佐料佳品。

(六)淮阳黄花菜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花蕾肥大,双层6瓣,有7根金针似的花蕊,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份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嫩甜脆,品质之优良,居全国黄花菜之冠,并远销港、澳、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七)信阳毛尖信阳茶叶,历史悠久。

早在东周时期就开始种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茶叶品质上乘。

全区茶叶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万公顷,总产量7850吨。

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8年获中国首次食品博览会和中国首届优质保健食品“金鹤杯”奖。

1990年10月“龙潭牌”信阳毛尖荣获国家质量金奖。

除畅销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外,还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八)南召柞蚕南召柞蚕,因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使柞蚕丝纤维,内含亲水的“氨基酸”、“羧基”均高于全国的同类产品。

而且又不含“葡萄酸甙”和“龙胆酸氨”,其珠光宝气之色泽,又为同类“伙伴”所不及,故而成为当今纤维世界之“皇后”。

(九)西峡猕猴桃西峡是猕猴桃的故乡,全县种植面积10533公顷,其中,人工栽培2000公顷,年产鲜果300万公斤。

由于猕猴桃生殖集中,鲜果量大,品质优良,成为全国14个名优特商品基地之一。

猕猴系列产汁、片、酱、罐头、果脯、酒已远销日本、西德、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十)洛阳牡丹洛阳牡丹初植于1400多年前的隋朝,到了唐代,种植、观赏牡丹达到高潮。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赋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就是洛阳牡丹开花时节倾城观花盛况的生动描写。

宋朝欧阳修感叹道:“是洛阳牡丹者天下第一也”。

从此,“洛阳牡丹甲天下”便流传至今。

现在,洛阳市商品牡丹基地已初具规模,栽培面积146公顷,牡丹品种400多个,红、黄、兰、绿、粉、白、紫、黑八大色俱全。

每年四月中旬召开“洛阳牡丹花卉节”,以花为媒,吸引大批国内外客商在牡丹节期间开展经贸活动。

(十一)鄢陵腊梅鄢陵腊梅的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代刑部尚书王士正云:“鄢陵腊梅冠天下”。

鄢陵腊梅具有花大、色艳、瓣多、香味浓、蜡质厚、花期长等特点。

在长期的实践中,广大花农培养出一批誉满全国的优良品种,主要有:虎蹄梅、金钟梅、素心梅、狗牙梅四个品种。

它是美化庭院、培置花坛的重要花卉,也是盆栽、切花、插花和制作盆景的好材料,特别是腊梅古桩盆景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十二)灵宝苹果灵宝苹果具有果实硕大,色艳味浓,含糖量高,耐贮运,易加工等特点,因而久负盛名,享誉国内外。

“新红星”、“青香蕉”、“红富士”等品种,在国家组织的鉴评中,多次夺得第一名。

灵宝苹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东欧、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被国家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

(十三)新郑红枣皮薄、肉肥、核小、质柔,味道纯正甜而不酸,糖量高,水分少,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都在同类产品之上。

全县种植5600公顷,拥有枣树150多万株,年产量1736吨,其商品量达90%以上,年出口量400多吨。

(十四)河阴石榴产于荥阳北邙、广武一带。

栽培历史距今已二千余年,其个大形圆、色泽艳丽、籽粒晶莹、酸甜适度、法多渣细、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

(十五)内乡山茱萸该县山茱萸,个大、核小、肉厚、出药率高、药质好,产量高。

栽植山茱萸树达2933公顷,结果树达2000公顷,年产量20万公斤以上。

(十六)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果大型美、色泽金黄、皮薄质脆,甘甜多汁,素有“果宗”、“蜜父”之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目前,该县金顶谢花酥梨总面积已达11546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远销港、澳等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1992年在北京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1994年获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览会金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十七)卢氏核桃卢氏县地处我国核桃适生区中心,全县现有核桃166公顷,300万株,常年产量4000吨,占全省产量的1/3,居全国核桃主产县的第三位,是首批百家特产之乡评委会命名全国唯一的“中国核桃之乡”。

(十八)四大怀药四大怀药是“怀生地、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

属名贵中药材,产于河南武陟、温县、沁阳、博爱一带,古属怀庆府所辖,故名怀药。

怀药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东南亚、日、美等国,有“珍贵礼品”、“华药”之盛誉。

(十九)仰韶杏仰韶杏因果实如鸡卵,俗称鸡蛋杏,成熟后,肉、核分离,摇之有响声,又叫响铃杏。

因产于我国仰韶文化之区,故定名仰韶杏。

1990年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

(二十)信阳板栗信阳板栗以个大、肉嫩、皮薄、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种皮易剥离,果肉含糖量高、品质优良、香甜可口而深受喜爱,适于作糖炒栗子。

除炒食外,可生食、烘食或可磨成栗粉,做各种糕点,也可做烹调材料。

主要分布在信阳、新县、光山、罗山、潢川等县。

(二十一)新县银杏我国宋朝时银杏已遍植于黄河中下游,欧阳修有“降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的诗句。

新县银杏,肉质糯滑,微带清香、有特殊风味,是传统出口果品,畅销于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既作食物,也作药用。

(二十二)西峡西洋参西峡县西洋参的药材性状、组织特征与进口西洋参基本相同。

有效成份定性定量分析,总浸出物与人参皂甙含量符合部颁标准,国家中医中药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认为,河南伏牛山区,所产西洋参总皂甙和R61单体皂甙含量全国最高,质量第一。

(二十三)镇平杜仲镇平杜仲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

现有杜仲1600多万株;产量90多万公斤。

为全国杜仲六强县。

(二十四)南阳黄牛南阳黄牛原产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的唐、白河流域的平原农区。

属肉役兼用优良黄牛,肉用性能好。

未经育肥的中等膘情的公牛屠宰率为51.7%,净肉率为43.2%,阉牛屠宰率为54.5%,净肉率为45.5%,皮质优良,皮薄毛细,皮板致密,素有“南皮”之称。

(二十五)郏县红牛其毛色多为红色、浅红和紫红而得名,产于河南省郏县、宝丰、鲁山等县。

郏县红牛挽力大,使役性能好,肉用性能也很好,生长发育快,成熟早。

该牛种皮张坚实,质地密致,韧性大,拉力强,在牛皮中素列上乘。

(二十六)泌阳驴泌阳驴全身被毛黑色,而眼圈、嘴头和腹下三部皆粉白色,故又称“三白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