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Van’t Hoff (范特霍夫)
V nRT
cRT bRT
:渗透压;V:溶液体积; T: 热力学温度; n: 溶质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浓度; R:气体常数; R = 8.314 J ·mol-1 ·K-1
▪ 渗透压平衡与生命过程的密切关系
①人的营养循环; ② 植物的生长; ③给患者输液的浓度。水主分要在依小靠肠营的养吸素收吸
(374℃) 。即高于647.35K水只能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再加多大外压气体也不能液化。所以647.35K和221Pa是 气-液平衡曲线的顶端。就是水的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是气液 共存的一种边缘状态。 8、超临界流体
处于超过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时的流体。 特点: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度高,黏度、扩散系数接近于气 体,扩散速率快,容易实现快速分离。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1、 蒸气压下降(核心) (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发:在液体表面,超过平均动能的分子克服邻 近分子的吸引进入气相中的过程。 凝聚: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不断蒸发的同时,部 分蒸气分子又会重新回到液体的过程。 饱和蒸气:一定温度,在密闭容器中,当蒸发与 凝聚达到平衡时液面上的蒸气。 饱和蒸气压:由饱和蒸气产生的压强。 蒸气压只与液体本质和温度有关。不决定于液体 或蒸气的体积。
Δp: 纯溶剂蒸气压与稀溶液蒸气压之差。
对于稀溶液,溶剂物质的量nA 远远大于溶质物质 的量nB ,即nA nB
X B nB (/ nB nA ) nB / nA
设溶液的浓度以1000g溶剂(水)中含的溶质物质的
量nB为单位,则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为: b = nB(mol ∙ kg-1)
相的概念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完全相同的且与其他部 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 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溶液和胶体溶液》课件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可以将溶液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当水作为溶剂时,溶液可分为酸溶液、碱溶液、盐 溶液等;当有机物作为溶剂时,溶液可分为有机酸溶液、有机碱溶液、有机盐溶液等。此外,还可以根据溶液的 浓稀程度、是否饱和等进行分类。
02
胶体溶液的特性
胶体的定义
01
02
03
胶体的定义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 径在1nm~100nm之间的 分散系。
05
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溶液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溶剂、反应介质、萃取剂等。
化学工业中,溶液和胶体溶液的精确 控制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
胶体溶液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于制备涂 料、粘合剂、胶水等,其稳定性、粘 度和流变性等特性使得胶体溶液成为 这些产品的关键成分。
THANK YOU
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将固体物质分 散于液体中,制备胶体溶液。
蒸馏法
通过蒸馏技术将物质分离成纯品 ,再将其分散于液体中制备胶体
溶液。
分离与提纯方法
过滤法
通过过滤介质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实现固液分 离。
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溶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实现分离和提纯。
蒸馏法通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再将蒸汽冷凝回 收,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分散质的差异
分散质
溶液和胶体溶液中的物质被分散的程度。在溶液中,分散质被完全或近乎完全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 均一稳定的体系。而在胶体溶液中,分散质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这些颗粒保留着原有的物理和化 学特性。
分散质的差异
溶液和胶体溶液在分散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溶液中的分散质被完全或近乎完全地分散在溶剂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而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这些颗粒保留着原有的物理和 化学特性,因此胶体溶液具有不稳定性。
【2019年整理】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了解胶体的的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
3、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4、培养由宏观实验现象推断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能力与方法: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以及胶体性质实验。
三、教学难点:
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方法。
四、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烧杯、酒精灯、钢笔式电筒、玻璃纸、U形管、试管、直流电源
实验药品:饱和氯化铁溶液、0.01mol/L 硝酸钾溶液、2 mol/L 氯化钠溶液、
0.01 mol/L硫酸铝溶液、0.001mol/L铁氰化钾溶液、1%明胶溶液、蒸馏水、尿素
五、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硫酸铜溶液和泥水都属于混合物,各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在形式上有何相同点?答案硫酸铜晶体中的微小离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硫酸铜溶液;泥土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泥水,为悬浊液;二者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
(由此引伸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2.分散系存在比较广泛,大家熟知的溶液都是分散系。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有:烟、雾、碘酒、食盐水、有色玻璃等。
(1)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分散质、分散剂;比较分散质、分散剂的存在状态(填写下表)。
(2)答案分散系可分为9种,如下图。
3.粗盐溶液因含少量泥沙而变浑浊,常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除去。
过滤时,氯化钠溶液能透过滤纸得到滤液,少量泥沙不能透过滤纸而残留在滤纸上,由此可说明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若以此为分类标准,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归纳总结1.分散系有关概念分散系是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是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是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1)依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分散系。
(2)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分散系⎩⎪⎨⎪⎧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浊液又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之间1.现有如下各实验:①将1 g KCl 加入99 g 水中 ②将1 g 可溶性淀粉加入100 g 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 g CaCO 3粉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 g 植物油加入10 g 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⑤将96 mL 酒精与5 mL 水充分混合。
(注: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_。
如何学好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如何学好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胶体知识与我们身边的生活、生产、自然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如由豆浆制豆腐、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等就与胶体的聚沉有关,还如新技术纳米材料(几nm至几十nm)与胶粒的大小相近,可应用胶体的制备方法来制备纳米材料。
一、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1、胶体的制备(1)物理分散法:使难溶于水的物质颗粒分散成1nm~100nm之间的胶粒溶于水,如研磨。
(2)化学凝聚法:如制备Fe(OH3)胶体:将1~2mL FeCl3饱和溶液滴入20mL沸水中至溶液显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易错点提示:①所用FeCl3溶液要饱和且没有浑浊;②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时要不断振荡;③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以免生成沉淀,④化学方程式不用“”和“↓”等符号。
2、胶体的重要性质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垂直于光的方向观察),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现象。
应用此性质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易错点提示:浊液和胶体都有丁达尔现象,且浊液的丁达尔现象还更明显。
二、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分散系、胶体等概念的理解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2、列表比较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醒:①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 nm~100nm 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②分离方法:渗析法(将胶体与溶液的混合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流动的蒸馏水中,逐渐可分离去混在胶体里的溶质)。
③鉴别方法:根据丁达尔现象。
三、适当进行知识拓展,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1、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微粒使光线散射而产生的,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太小,没有这种现象。
散射是怎么一回事?当光通过不均匀媒质悬浮的颗粒或分子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到各个不同方向去,称之为光的散射。
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一. 教学内容:胶体和溶液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依据,制备、重要性质、分离和应用。
2、了解溶液的涵义、组成,理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结晶和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理解温度等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3、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及其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
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1、胶体的制备与性质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一、胶体: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说明:(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2)胶体可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证明滤纸上的小孔大于半透膜上的小孔,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是由于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胶粒之间不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下来。
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不显电性。
(5)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部分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粒吸附阴离子带部分负电荷,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同种电荷。
(6)胶体聚沉的原因是由于破坏了胶粒所带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使胶粒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加入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破坏胶体内部的电荷平衡,使胶体聚沉,同时加热、加入酸碱等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高一化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解析] A项,溶液和胶体均呈电中性;B项,若溶液中 溶质是分子,如蔗糖,通电时溶质粒子不发生移动;C项,溶 液和胶体都是有的有色,有的无色;D项,溶液无丁达尔现 象,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答案] D
(1)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不同,常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和溶液。
(2)部分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荷,有的分散质微粒带正 电荷,有的带负电荷,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3.胶体的性质: (1)均一、稳定、透明;(2)丁达尔现 象; (3)电泳;(4)聚沉。
4.分离、提纯胶体的方法——渗析。
1.什么是溶液?它是怎样组成的? 提示:(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 剂的质量。
()
解析:A项,为分馏装置;B项,为渗析装置;C项,为过滤 装置;D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装置。 答案:D
[课堂双基落实]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
D.化合物
解析:浊液、溶液、胶体均属于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答案:C
2.鉴别胶体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最好方法是
>100 nm
较均一、透 明
不均一、不透明
分子集合体、 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
高分子
合体,呈固态或液态
分散系
溶液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稳定性
稳定
实例
食盐水、 碘酒
胶体 能
不能 较稳定 氢氧化铁胶体、淀 粉溶液
浊液 不能 不能 不稳定
泥水
[例1]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 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是无色的,胶体是有色的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 光路,前者则没有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④胶体的聚沉与盐析的区别:胶体的聚沉是不 可逆的,而盐析是可逆的. ⑤胶粒呈电中性的胶体(如淀粉胶体),无电泳 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 可采用加热法. ⑥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或强碱时,先聚沉形成 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Fe(OH)3胶 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
例题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电泳现象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 粒直径大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D.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 纳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
例题解析
A项:胶体有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不一定是 液体. B项:电泳现象能证明胶粒带电,不能证明胶体粒 子直径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 C项:光线照射时,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 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项:纳米粒子虽然与胶体粒子大小相当,但纳米 材料不符合分散系的概念.
练习题解析
A项:胶粒呈电中性的胶体如淀粉,遇电解质溶 液不发生聚沉; B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种光学性质,布朗 运动是胶体的动力学性质,电泳是胶体的电学 性质,上述三种性质均属胶体的物理性质; C项:从溶液中提纯胶体应采用渗析法.
谢谢合作
Hale Waihona Puke 练习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 粒子凝聚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B.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都是胶体的 物理性质 C.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 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D.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要比 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4)胶体的聚沉 ①加入电解质;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③加热.
3.胶体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胶体和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虽然它们看起来相似,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胶体和溶液的区别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介绍一些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一、胶体和溶液的定义
1、胶体
胶体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两种或多种物质以微小的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这些被悬浮在溶液中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粒子。
这些颗粒通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
2、溶液
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一个物质(溶质)被另一个物质(溶剂)完全溶解。
在溶液中,溶质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纳米以下。
二、胶体和溶液的性质区别
1、性质
胶体和溶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很不同。
例如,胶体的粘度通常比溶液的粘
度高,而溶液通常呈透明状态,而胶体则表现出浑浊或乳白色。
2、导电性
溶液中的离子可以传播电荷,因此溶液的导电性很高。
然而,在胶体中,
胶体粒子太小,不能传播电荷,所以胶体的导电能力很小。
3、沉淀
溶液在静止状态下通常是稳定的。
当两个液体混合时,一些物质会溶解,
而另一些物质会沉淀下来。
但胶体在静止状态下并不稳定,因为粒子会相互吸
引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颗粒。
这就是为什么胶体需要被持续搅拌或震动以保
持其分散状态。
4、光学性质
溶液是透明的,而胶体通常呈浑浊或乳白色。
这是因为当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粒子会散射光线,使胶体呈现出不透明的外观。
三、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1、运用Tyndall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
Tyndall效应是一种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简单方法。
当光线穿过溶液时,光线被完全吸收而不会散射,因此没有可见光散射。
但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中的
颗粒会散射光线,这导致胶体呈现出浑浊外观。
因此,通过观察光线在混合物
中的散射,在混合物中检测到光线的射线可以确定混合物是胶体还是溶液。
2、运用表征胶体和溶液的光学性质的迈克尔斯–明兹曼散射光谱鉴别胶体
和溶液
迈克尔斯-明兹曼散射光谱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胶体和溶液的光学性质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测量在散射角度的变化中光线的强度。
通常,溶液的光学特性
与光的强度成反比,而胶体的光学特性随颗粒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同时分
析散射光的强度和散射角度,可以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3、重量分析测量鉴别胶体和溶液
可以通过重量分析测量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两
个液体混合物中添加相同重量的物质并进行混合。
在溶液中,添加的物质将完
全溶解。
在胶体中,一些物质可能会被溶解,而另一些物质则会形成胶体粒子
并存在于溶液中。
通过测量两种混合物中的重量差异,可以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四、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胶体和溶液的定义及它们的性质差异。
此外,我们还介绍了三种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Tyndall效应、迈克尔斯-明兹曼散射光谱和重量分析测量。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胶体和溶液,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