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浅谈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浅谈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摘要: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它不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而且能影响儿童在语言、认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游戏;儿童发展;意义一、游戏的本质关于游戏的本质这一问题,不同的游戏理论都做出了各自的经典阐释。

但由于游戏本身的复杂性、人们理解角度及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给游戏下一种可行的、公允的定义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相互联系的因素来说明游戏的特性。

概括起来,游戏具有自发性、自主性、虚幻性、体验性、非功利性五个基本特性。

(一)游戏的自发性儿童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

游戏灵活多变,自由自在,能适应儿童的需要。

儿童主动、自愿地进行游戏活动,并且游戏没有外部的控制、强加的要求,没有要完成任务的需要,让儿童没有压力,在一种放松、自由的环境中活动。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

(二)游戏的自主性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游戏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进程。

在游戏中,儿童也会反映着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例如,扮演汽车司机、解放军、售货员等等。

也就是说,游戏的各个方面都是由儿童自行决定的,儿童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儿童自由、自主的活动。

(三)游戏的虚构性儿童的游戏是虚构性的,是充满想象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在游戏中儿童的生活经验得以创造性地再现,具体表现在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在游戏中,一切都是“好像是”、“假装是”,儿童可以在假想的情境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游戏在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在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在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游戏在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为什么要游戏呢?皮亚杰认为这是因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

"儿童不得不经常的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

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

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是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

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

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

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

"也就是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儿童可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活跃思维,并且用实物和动作在表现周围的世界。

即: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的。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什么样的游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由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皮亚杰认为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所进行的游戏主要是练习性游戏,前运算阶段所进行的游戏主要是象征性游戏,而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所进行的游戏主要为有规则的竞赛游戏。

1、练习性游戏(exercise play)练习性游戏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是在感知感知运动阶段出现的唯一的一种游戏,而且以后仍部分地保留着。

它不包含任何象征性成分和任何的游戏方法,只是在适应环境过程中,通过重复习得的活动,达到控制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目的而取得快乐。

例如:幼儿对身边的物体表现出兴趣,会用手去触碰或者丢开。

这种最初的重复性活动,是为了适应并了解它,还不是什么游戏。

但在这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重复行为,比如说反复的触碰摇晃它,那便是真正的练习性游戏,他重复这种行为的模式是为了单纯的快乐。

游戏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游戏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游戏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作者:丁宁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02期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尤其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幼儿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发展、意志发展四个方面阐述游戏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总结目前园所在游戏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世界幼儿教育之父福绿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生活的源泉,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手段,游戏是幼儿这个阶段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

游戏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意志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游戏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第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实际物体的观察能促进其感知觉能力的发展,通过不同感觉器官的刺激增加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例如,在对玻璃球和毛毡触摸中体会光滑与粗糙的区别;在摆弄积木的过程当中,逐渐对积木特性、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感知。

第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不断聆听、移动、观察与触摸,其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判断力均在不断的发展与培养之中。

譬如,在建构积木的过程当中,幼儿凭借观察与摆弄便能够逐渐形成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此种关联思维的形成恰恰是日后幼儿创造性思维建构的基础。

第三,游戏对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幼儿角色游戏以及表演游戏中,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模仿或想象现实生活或故事中角色的语言,此类活动既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又能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性思维的培养。

2.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当幼儿进入游戏情境当中,便学会循序渐进地遵守及掌握游戏规则、懂得团结合作。

游戏活动的开展需要幼儿们的共同参与,幼儿能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逐步学会和他人交流沟通及相处,其自身的社会性能力便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与锻炼。

比如,“娃娃家”是游戏活动当中时常出现的一种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在娃娃家扮演的环节中注意使用礼貌性用语表达,帮助幼儿逐步掌握准确表述交谈内容与表达自我内心情感,进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结合案例谈谈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结合案例谈谈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结合案例谈谈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

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那么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一、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

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

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

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

例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扮演母亲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

”扮演母亲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

二、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

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

例:我在开展游戏活动中,观察到我班阳阳小朋友,看他长得高大,其实他的胆子特别小。

有一次,我发现他自己吊起药瓶不停地给自己扎针,游戏结束后我跟他谈话,他说:“平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打针,我总是又哭又叫,爸爸说我不像男子汉,丢脸。

老师你看,刚才我给自己打针,不是没有哭了吗?”原来在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现实中做不到的事,证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说的“丢脸”。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西方情境教育的引进,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游戏不仅是儿童充分表达自我和情绪的重要渠道,更是一种促进其认知、情绪和身体发展的教育方式。

第一,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智力。

根据研究表明,参与趣味游戏,孩子可以更快地了解社会规则,通过参与游戏,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游戏中找到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孩子可以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尝试许多不同的游戏,丰富他们的认知经验,有助于其提高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

第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情绪。

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如激动、兴奋、沮丧等,这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

通过参加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处理问题时增加自信心,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有助于他们的情绪稳定。

第三,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体能。

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促进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和调节。

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耐力、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运用所学知识来达到有效的目的。

概括起来,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游戏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情绪能力和身体机能,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

然而,家长也要重视孩子游戏的安全性,多带孩子参
加有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获得理想的心理发展。

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

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

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由此可见,幼儿喜欢游戏,不仅是身心特点的反映,也是身心发展的需要。

因此游戏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很大的难度。

有人曾经让体育健将模仿新生儿的动作,结果运动员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是婴儿不觉得累,婴儿是在活动当中身体得到发展的。

所以让小孩子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对他来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是很困难的。

现在孩子的游戏变得认知性比较强,其实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

运动将保证幼儿生长中对运动量的需求。

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活动的协调性上,这些均可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实现。

教师可以组织如攀登、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进幼儿大肌肉群发展,并使动作趋于协调。

手影、手指操、折纸、捏橡皮泥、串珠等游戏则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及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

当教师提供了这些游戏内容,幼儿便可根具自己的运动能力去选择游戏的内容,并在游戏中发展运动的能力。

这样两者相辅相成,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认识水平的发展。

幼儿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

在幼儿生活中,再也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加深刻的了。

由于游戏是幼儿自觉活动,其兴趣不仅可以在此聚集,也可以在此显示,更可以在此深化,即表现出热情高,倾注性强,对事物的观察注意更为集中和持久。

论幼儿游戏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论幼儿游戏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论幼儿游戏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1. 引言1.1 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幼儿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游戏不仅是幼儿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锻炼身体,促进体能发展;可以培养自信心和探索精神,提升心理素质;可以与其他幼儿互动,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社交能力;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也能帮助幼儿释放负面情绪,学会情绪管理和调节。

幼儿游戏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幼儿游戏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方式,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并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是幼儿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游戏是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有效方式。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户外跑跳玩耍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运用不同的肌肉群,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在玩具操纵游戏中,幼儿可以培养手眼协调能力,提高手部灵活性。

游戏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在玩耍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记忆、解决问题,这些活动都能够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加强大脑的发育。

拼图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

通过各种类型的游戏,幼儿的身体发育可以得到全面的促进。

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保持活泼健康的身体,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机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2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整体发展。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幼儿能够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创造力。

玩益智玩具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参与团队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努力、互相帮助。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德育研究复兴的伟大重任都是很不利的。

有必要让幼儿学习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从革命先烈们的身上学习那种坚定地革命意志,并在实际生活中展示出个人的意志力,而通过故事讲授法是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可以更好的启迪幼儿、培养意志力。

我们班有个很内向、胆小的小男生当当,他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在一边看别人玩,就算是参与集体游戏,他也是一言不发,担当配角的角色。

游戏内容上,他总喜欢玩搭积木,剪纸等比较简单、没有挑战的项目,对于强度稍大,需要跑跳攀爬的游戏,他总躲一边不参与。

有一次,我安排幼儿们玩攀登杆,大多数幼儿都勇敢地爬到了最高处,只有当当站在角落里不敢爬一步。

于是我走过去和当当聊起了天:“当当,你不去玩吗?那老师和你讲讲故事吧!”于是我和当当讲起了红军长征的故事,我给当当描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跋涉雪山、沼泽地的艰辛,但红军叔叔们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念,所以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格外坚毅自信。

当当仿佛特别喜欢听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讲完后若有所思,然后突然说:“我也要去爬雪山了,我也是英雄!”,只见他跑到了攀爬干下,手握竿子,脚一步一步慢慢的踩着踏板往上爬。

我看出了他的紧张,但这一次当当遇到困难不在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他以坚强的意志力完成了从未有过的新挑战。

军人的故事总是特别能激励人,这源于军人的意志力是坚毅、果敢、顽强、拼搏、上进……军人的故事个个都散发着正能量,是很好的培养幼儿意志力的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善用军人的故事,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讲述,以启迪幼儿思考并从中有所收获,促进自身意志力的提高。

三、结语心理学家认为,幼儿阶段是个性的形成关键期,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发展幼儿的意志力,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尽管物质条件优越,但成长道路上依然荆棘丛生,需要幼儿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和持久的耐力勇往直前。

教师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幼儿意志力培养过程中,善用身边的资源进行针对性教学,让幼儿对意志力的理解更通俗、更具体,并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019-09-04
心理学论文
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在人类社会中,从古至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欢游戏。

可以说有儿童就有游戏,儿童是在游戏中发展和成长的。

但是,游戏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上的良好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与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

因此,组织好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可以促进游戏心理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实现。

游戏;引导;心理
“快乐的学习”是教育的目标,而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位儿童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与发展。

游戏是儿童普遍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让儿童感到快乐、自由、满足、促进心灵发展。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可以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身体健康,从中学会社会合作,促进其心灵成长。

游戏不仅带给幼儿快乐,也是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模式去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游戏对于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游戏究竟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什么关键性作用呢?以下是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做的几点总结。

一、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初步发展时期,随着年龄增长,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活动,并进行评价与调节,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从扮演角色之始就要区分自己和别人,撇开自己,扮演别人,这可以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

游戏中幼儿表现了自己影响和掌握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

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游戏结束后经常举行的游戏评价中,幼儿学习自我客观评价,可以促进幼儿自我认识的发展,在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从而获得自信。

二、建立积极情感,调整消极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情感健康的幼儿,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反之,就会导致自我孤立,逃避行为,攻击行为以及各种偏离的异常人格,这将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好的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它不仅给幼儿以快乐,而且丰富和深化幼儿的情感,从而陶冶幼儿的.性情。

幼儿在体能类的游戏中可以培养自尊心、自信心、领导能力、团体生活能力,达到自己我价值的认同,增进对他人的信任与亲近,也可以培养有爱精神及与人合作的意愿,也可以使其认识自我特点、兴趣、优点等,从体能游戏中得到满足感。

在规则性的游戏中,例如策略规则、场地限制。

器材使用及运动礼仪等,幼儿借由游戏经验协助形成自我认同和增加自我概念。

有些幼儿的性格属于积极、好胜、爱表现自己的类型,反之有些则为被动、消极、不喜欢与他人互动。

在规则性游戏的过程中判断每位幼儿的个性,给予佘当的修正与协助,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具有正向的个人特质。

三、保证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从角色扮演的游戏中,例如过家家,扮演医生、护士、病人、顾客等角色,幼儿了解到社会不同角色的道德观念认知。

在过家家时,模拟父母及兄弟姐妹等角色,
体验各角色的不同责任与义务。

从中幼儿会联想起日常生活中家长对自己的教导,明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加深对道德伦理的记忆。

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幼儿在参与游戏竞赛中可以了解成功与失败的概念。

游戏结果必须展现在其他同伴下,幼儿会因此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并且可以借由游戏内容,让幼儿了解并遵守规则。

规则性游戏也可以培养运动家的精神——如服从裁判的判决,“胜不骄,败不馁”。

从游戏中分享喜悦与提升内在动机,并从失败中学习成长与接受挫折,不断地朝工作取向努力不懈。

另外,构建性的游戏鼓励幼儿分享自我地创作概念,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创作精神,防止抄袭他人的创意,脱离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从小启发幼儿的个别性思考与创意。

四、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及人际交往的技能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与人团结协作且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为了避免戴减少幼儿将来进入社会以后的各种角色错位现象,从而减少对社会的不适应,必须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与人相处的技能。

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者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动。

比如,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教幼儿学习如何参加小组,如何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决发生的争吵和不同意见,从而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自我中心的能力。

规则性的团体游戏让幼儿群体性的互动,从游戏中学习沟通技巧和轮流参与的秩序,并且在冲突和合作游戏中学习社交技巧,有助于幼儿的同伴社会地位认知。

在游戏中与他人的互动接触,可以培养其团队合作、明辨是非、决断、自律的能力;角色扮演可以使其了解某一特定角色的期待与规范,提升社交能力,并培养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

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

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帮助,并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多游戏需要幼儿自己动手来完成,这样可以使幼儿了解身体与外在环境的关
系,知道如何移动、何处移动和何时移动,达到动脑益智的目的,也可以满足探索欲与好奇心,并且从游戏中获得丰富知识,增长智慧。

例如堆积木游戏、折纸游戏、结绳游戏(利用手指编织出各种不同的物体)、拼图游戏等等。

在幼儿构建游戏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强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发展其组织逻辑推理能力。

每一个物体的建造皆有助于幼儿个别性的创作和思考,提升其语言学习和文字排列的能力。

增强其自主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创新逻辑组织方式的能力,铸造其人格,培养其道德品质,增进其社会各方面的价值。

角色扮演游戏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积极作用,它借由游戏设计的情景带领幼儿进入游戏的状态,引导幼儿融入不同的情境里,让幼儿借由各种不同的情景扮演观察者或是示范者,以往常的经验和本身的想象力,模仿该情景下应有的动作和行为规范,启发儿童自由思考与语言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最有效的活动形式,通过各种乐趣性的游戏,幼儿可为未来的生活的做准备,学习将来人生中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

从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中获得满足,让身体健康地成长,丰富精神,调和情绪。

游戏时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可在游戏活动中,反映现实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并且从游戏的尝试与错误中学习探索。

游戏的内容越丰富多元,想象力也就越活跃,同时启发幼儿对于自我与环境的好奇心,有助于成长过程中的脑部发展,进而提升阅读能力、逻辑能力和人格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