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方案一、优化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中医护理质量管理组二、优化内容及依据:(一)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化1、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增加:红光治疗、中药灌肠。

2、中医护理技术改良对穴位贴敷进行改良,即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指导。

通过文献查找发现,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于子时(05:00~07:00)大肠经当令进行穴位贴敷可达到补足肺气、排便通畅作用。

(三)健康指导的优化在情志护理中加入中医特色:增加以其胜治之、五行相克原理:比如,以情治情的喜胜忧;移情解惑法;暗示法;药食法(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

(四)效果评价优化1、疼痛评分:采用NRS疼痛评分法。

2、将主要症状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消失),并赋予每个等级不同分值,护理效果评价根据症状改善的分值差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3、依从性评价:制定依从性评价标准,作为临床判断的参考依据。

4、满意度评价:根据对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患者评价的实际结果作为判断标准。

5、护理方案实用性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得分差/治疗前得分百分比结果进行评价。

(五)结构优化1、取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难点2、护理效果评价表格进行优化(1)将主要症状及分级、辨证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技术、实施前后的分差、护理效果评价编制在同一表格区,提高临床护士评价效率。

(2)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结果与标准编制在同一表格区。

(3)中医护理实用性评价结果、标准、计算公式编制在同一表格区。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

舌红、苔黄腻。

(二)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

舌淡、苔薄。

(三)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

肛瘘患者的护理

肛瘘患者的护理
(2)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 ,随时给以安慰 、 鼓 励 ,并 指 导病 人 配合 手术 。
(3)要熟 练 地 配合 医生手 术 ,使 手术 时间 缩 短 , 以减少 病人 痛 苦 。
(4)不 要 高 声 喧 哗 ,也不 要 窃窃 私语 ,避免 对 病 人 造成 的不 良刺激 。 3 术后 护 理 3.1 认 真执行 术后 医嘱
2.2 术 前 护 理
2.2.1 心理护理 面对手术 ,大多数病人存在焦虑 或 恐 惧 心 理 ,因此 ,在 做 护 理操 作 前应 向病 人 介 强 病 人信 心 ,促 使 其 配 合 治 疗 ,以最 佳 的心 理 状 态接 受手 术 。 2.2.2 一般护理 :(1)禁食水和有效 的胃肠减压 ; (2)术前常规备皮 、皮试和完善各项检查 ;(3)严密 观察生命体征 ;(4)严密观察患者腹部疼痛情况 、肠
维普资讯
新疆 中医药 2008年 第 26卷 第 4期(总第 116期 )
79
准 备 。介绍 手 术病人 的情 况 、手术 过程 及护理 措施 ,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使他们放心地接受手术。 2 术 中护理
(1)认 真仔 细做好查对 制度 ,热情接待手术病 人 ,让病人感到放心 、有安全感 ,消除紧张情绪。
1.3 指导患者进食有营养 、易消化 、无辛辣刺激性 的食 物 。 1.4 认真执行医嘱,作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清洁 灌肠时 ,护士应 向病人解 释清楚 目的 、意义及 要求 病人如何配合等 。操作时,再处置室内进行 ,予 以适 当遮挡 ,注意操作轻巧 ,用石蜡油润滑肛管 ,可与病 人 交谈 ,分散病 人的注意力 ,以减轻 因插管而 引起 的疼 痛 。 1.5 患者感到焦虑 、恐惧,主要是 由于害怕疼痛。有 的 因 为 以前 手 术 治 疗 失 败 ,或 者 担 心 手 术 是 否顺 利 ,害怕不能一次成功。护士要关心体贴病人 ,多和 病 人 交 谈 ,鼓 励 病 人 提 出 问题 ,了解 焦 虑 恐 惧 的原 因 ,然后 有 针 对 性 进 行 解 释 和 积 极 的疏 导 ,千 方 百 计地消除病人 的顾虑 ,使病人情绪安定 。 1.6 可组 织 同类手 术病 人 交流 信息 ,使 其 心理 上 有

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医护理

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医护理
合, 不可 因过 劳而 影响切 口愈合 .
引起切口水肿和出血; 术前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 对 功能不全的患者, 应 嘱其避免受凉和过劳。 手术 日晨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异常变化, 如有异常
应 立 即报告 医生 及时 处理 , 高者遵 医 嘱给予 降压药 物 , 血压 待血压 下降 到
10 0 3 -9mmh g以下方 可施行 手 术。
后患者的康复。 有效减少和防止 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关键词 】 肛瘘 手术 中医护理 功能锻炼 【 中图分类号 】 6 71 6 R 5 .+ 【 献标识 码 】 文 B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1 ) 一 3 9 0 l7 — 5 3 2 1 0 0 — 2 1 I
《 求医问药 》 半月刊 S e 下 ekMe i l n s h d i 2 1 年第 9卷 第 l 期 dc dA kT e i n 0 aA Me c e 1 1
2 结 果
39 0
2 1 疗效标准 参照 . 中医病汪诊断疗效标准》 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疗 效 标 准I痊 愈 : 部症状 和 体征完 全 消失 , 。 腰腿 腰背部 功 能正常 , 活动 自如 ; 好转 : 腿部 症状和 体征基本 消 失 , 部功能 基本正 常 , 劳 累后 仍感 腰 腰背 过度
于病 员右手腕 上 , 并与 手术 室接病 员之 护士 做好 交接班 。 2 手术 后 中医护 理
肛瘘 是一种 比较常见 的肛肠疾 病 , 多于女 。 男 我科20— 08 07 20年问共收 治肛 瘘病 员 12 , 采用不 同术式 治疗单 纯 洼肛瘘 和复杂 性肛瘘 , 1例 并 均取得 了满意 的疗 效 。 手术获 得更 好 的疗 效 , 们在手 术前 后做好 相关 中医 为使 我

肛瘘(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

肛瘘(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低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低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 编码:BWG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 编码:K60.3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内治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炒栀子、车前子包、白术、茵陈。

(2)正虚邪恋证:扶正祛邪。

推荐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炒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

(3)阴液亏虚证:养阴托毒。

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

肛瘘中医方案护理课件

肛瘘中医方案护理课件
肛瘘中医方案护理课件
肛瘘概述中医对肛瘘的认识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肛瘘的预防与保健肛瘘的中医特色疗法肛瘘的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contents
目录
01
肛瘘概述
肛瘘是肛门内部和肛周外部皮肤之间形成的通道。这个通道通常由感染或脓肿引起,并可能反复出现脓液、出血和疼痛等症状。
肛瘘定义
肛瘘的形成通常与肛门腺体的感染有关,这种感染可能由痔疮、便秘、腹泻、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发。
unsurprisingly,seems to have a person responsible for keeping整. streamline boxing's nameboxing's namebox_nameboxing's nameboxing, IOS端"name
"nameboxing"是指输入名称空间中的“nameboxing”是指输入名称空间中的“name:nameboxing"是指输入 nameboxing"是指输入nameboxing"是指 input name boxing"是指 input name boxing"是指 input name boxing"是指 input name boxing"是指 input name boxing"是指 input name boxing"是指 input name
适当运动
01
肛瘘患者应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久坐
02
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肛瘘症状。因此,肛瘘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每小时可起身活动5-10分钟。

肛瘘中医治疗方法

肛瘘中医治疗方法

肛瘘中医治疗方法肛瘘中医治疗方法本病的治疗,当注意攻、补的适宜,治实不忘补虚,补虚则当顾其实。

根据本病的特点,应注重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并重,初起寒热交作,大便坠痛,宜用轻剂解散。

已成内热,口干,大便秘结,脉沉实而有力者,当下之。

肛门肿痛,常欲便而下坠作痛者,导湿热兼泻邪火。

肛门焮肿疼痛,小便涩滞,小腹急胀者,清肝利小水。

出脓腥臭,疼痛不减,身热者,养血、健脾、更兼渗湿。

脾胃虚弱,不能收敛者,滋肾气、补脾胃。

一、内治法,辩证论治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方药:止痛如神汤或化毒除湿汤加减。

黄柏,银花,丹皮,赤芍,茯苓,生薏仁,苍术,归尾,枳壳,通草,生甘草。

若便秘者加大黄、火麻仁;痛甚者加元胡、防风。

2.正虚邪恋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或十全大补汤合五味消毒饮。

党参,黄花,当归,白术,茯苓,桔梗,银花,白芷,山甲,皂刺。

待腐肉去,肉芽生,食纳佳,二便调,神情自如时,投以八珍汤,补气补血。

3.阴液亏虚治法:清热养阴。

方药:秦艽鳖甲汤加减,秦艽克,鳖甲,银柴胡,地骨皮,全当归,青蒿,知母,乌梅,炙甘草。

二、单方验方1.土贝母、雄黄。

共研细末后,用桐油调成糊状备用。

适用于结核性瘘管,有脱腐生肌之作用。

2.露蜂房、白芷,或大腹皮、生大黄,将二味药煎水外洗,适用于肛瘘初起者,可缓解症状,有消肿止痛散瘀之作用。

3.防风、黄芩、龙胆草、苦参,鱼腥草、生大黄,加水煎汤熏洗或坐浴。

4.红粉,朱砂,加生石膏。

将上药制成油纱布条外用。

适用于瘘管术后,残留管壁未消及胬肉增生,有化腐生肌的作用。

5.鲜榆白皮、白糖各15克。

二味放入石臼内捣烂,搓条如针状,徐徐纳入瘘管,可使瘘管自行脱落。

每日上药一次,适用于肛瘘初起。

6.大黄、黄柏各,姜黄,白芷,川朴、陈皮、甘草、苍术、南星,天花粉。

上药共研细末,与凡士林配成20%软膏外敷。

适用于肛瘘发炎,有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7.大生地,黄连,黄柏、当归尾,紫草,黄蜡,香油。

肛瘘诊疗方案

肛瘘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肛漏病(BWG050)西医病名:肛瘘(k60.3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肛瘘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肛瘘是指直肠与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窦道,常见于肛门周围。

中医认为,肛瘘是由于阳明经湿热郁结、脾虚湿困等因素引起的,治疗肛瘘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

下面为您介绍一种中医护理方案。

1.中药治疗应用中药可以改善阳明经湿热之气郁滞,清除体内湿热毒素,以促进肛瘘伤口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苍朮、黄柏、黄芩等。

可将药材煎煮后,用药汤进行清洗患处,也可口服药物。

中药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坚持,以达到理气通经、消炎止痛的效果。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通过针灸刺激患处周围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伤口愈合。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足三里等。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医师操作,治疗时应注意卫生,以避免引起感染。

3.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煮沸后用蒸气熏洗患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

常用的药材有白芷、黄连等。

熏洗时应注意火候,避免烫伤皮肤。

熏洗一般每天进行1-2次,每次10-15分钟。

4.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护理中非常重要。

应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肛门压力。

5.心理疏导肛瘘患者常常因为病情影响生活质量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中医护理中应重视心理疏导,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总之,中医护理方案以中药治疗为核心,辅以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方式,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同时,合理的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护理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实用性较强□ 完成日期: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护士长签字:
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 正虚邪恋证□ 阴液亏虚证□
其他:
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 法
肛周溃口 流脓□
1.观察□ 2.皮肤护理□ 3.其他护理措 施:
1.中药熏洗□ 2.中药外敷□ 3.其他:
肛周疼痛 □
1.评估疼痛□ 评分: 2.体位□ 3.其他护理措 施:
1.穴位贴敷□ 2.穴位按摩□ 3.中药熏洗□ 4.其他: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肛周溃口流脓 1.观察脓液的颜色、性质、量。 2.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阴、阳陵泉等穴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肛周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 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脾俞、肾俞、合谷、外关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阴陵泉等穴。 5.遵医嘱中药熏洗。 6.遵医嘱物理治疗。
肛瘘的中医护理方案 2019
普外科:周瑞娇
学习内容
1
常见证候要点
2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3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4
健康指导
5
护理效果评价
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 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 (二)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 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 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 (三)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 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 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 2.疼痛不适时可听音乐,看电视,或与家属、病友聊天,以分散注 意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护理效果评价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效果评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忌久坐、久立或久蹲,坐位时最 好选用"O"型软坐垫。 3.术区结扎线完全脱落后指导患者行提肛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 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 及睡前各做20~30次。
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之品,忌生冷、辛辣、冬瓜、粟米 等。食疗方:粟米粥。 2.正虚邪恋证:宜食扶正祛邪的食品,如大枣、木耳、藕、豌豆等。 食疗方:大枣滋补粥。 3.阴液亏虚证:宜食养阴生津的食品,如百合、银耳、核桃等。食 疗方:百合银耳羹。
: 好□ 较好□ 一般□ 差□
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中医 护理 技术
中药熏洗
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中药外敷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健康指导 签名
/
/
责任护士签名:
/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改进意见:
其他:□ (请注明 1.2.3. )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好□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较好□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一般□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差 □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疼痛评分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3.外用中药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洗 2.穴位贴敷 3.穴位按摩 4.中药外敷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术后疼痛。 (1)可采用移情调志法。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关元等穴。 2.排尿困难。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艾灸下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