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城改造问题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旧城改造1:研究背景1.1 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1.2 旧城改造的需求和目标2:调查目的和方法2.1 调查目的2.2 调查方法2.3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3:旧城区现状调查3.1 建筑物状况调查3.2 道路和交通状况调查3.3 绿化和环境状况调查3.4 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调查4:旧城改造方案评估4.1 建筑物保护和改造方案评估4.2 交通规划和道路改善方案评估4.3 绿化和环境改善方案评估4.4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方案评估5:社会经济影响评估5.1 就业机会增加及创造方面的影响评估5.2 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评估5.3 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影响评估6:风险评估与对策6.1 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估6.2 改造工程时间与成本风险评估6.3 社会反对和舆论风险评估6.4 管理层运营风险评估7:建议和推荐7.1 建筑物保护和改造方案推荐7.2 交通规划和道路改善方案推荐7.3 绿化和环境改善方案推荐7.4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方案推荐8:结论与展望8.1 改造项目的实施建议8.2 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附件:附件1: 调查数据和统计结果附件2: 建筑物状况和改造方案图片附件3: 交通规划和道路改善方案图纸附件4: 绿化和环境改善方案图纸附件5: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方案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筑物保护法 - 一种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具有历史、文化或艺术价值的建筑物。

2:土地规划法 - 一种法律法规,用来规定土地用途、土地划分和土地改造。

3:环境保护法 - 一种法律法规,用来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老城区改造的调查报告**区老城区位于**市中北部,介于路桥区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总用地面积33.5平方公里。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老城区一直受到环境差、基础设施陈旧等矛盾的困扰。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走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经营城市、以城养城的路子,不断加大老城区建设和改造力度,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老城区改造的主要成果1、规划编制力度不断加大。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出精品、出形象的总体要求,先后编制完成了***区铁东地区、***区铁西地区综合整治规划等10余项分区规划,中桥路、友谊大街、新中八路、中五路改造规划等30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建设、给排水等5项专项规划,并在建设会战大街、世纪大道、东干线立交桥等工程规划上,请名院、用高手进行设计规划,在塑造精品上大做文章。

基本构筑起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框架,以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以各类专项规划为网络的城市规划体系。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投资和协调临街业户投入等办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改造会战大街、中桥路、会战西街、站前路等街路18条,道路两侧硬化面积10余万平方米,维修道路3万余平方米。

通过市区投资及招商引资,近几年新建老城区改造项目17项,投入建设资金21.5亿元;新建扩建各类市场32处,面积46万平方米,完成了东干线立交桥、站前广场、旧物市场、煤炭市场等功能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3、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

加强了环境建设,新建了以绿地为主体景观的中林生态园、老市政府南侧公共绿地、站前广场绿地等6项公共绿地建设工程。

铺种草坪5万余平方米,栽植乔木、灌木等2万余株。

完成了铁东铁西楼区等居住区绿化,建设绿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

近年来,老城区共植树56万株,新增绿地192万平方米。

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将33条街路和6个平房区卫生保洁权进行了公开招标拍卖,提升了保洁档次;开展烟尘污染专项整治,拆除锅炉房242座;城区工业和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三篇

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三篇

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报告三篇一、调研现状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让城市宜居程度变成了城市建设的主要指标。

老旧小区改造为民生重点工程,基于城市现代化、环保可持续发展基础。

城镇老旧小区指的是建造时间比较长,市政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项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居住小区。

通过调研和过去一年多的试点情况来看,这些小区可能已经建成了20年以上,由于原来设计标准比较低,管网破旧、公共服务缺失直接关系到生活在小区里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应通过外部环境的改造和基础设施的改造、服务设施的健全,提升居民的宜居水平。

在城市改造中,老城区属于重要地段,但是在改造老旧小区期间却遇到了非常多的难点。

二、存在问题(一)环境设施状态落后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车辆保有量正在逐步提升的趋势。

小区道路比较窄,停车位不够,造成在私家车增长的状况下,车主只能够将车停到公共场所当中,这导致占据了大量的娱乐场所的活动空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娱乐活动。

道路由于太窄,再加上具有车辆,私家车之间难免会发生碰撞,使得住户间经常发生冲突,影响了小区的和谐发展;水电基础设备过于老化,管线长时间没有更换,造成小区会由于水电管线问题而发生路面坍塌、停水停电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供电线路老化还很有可能发生火灾、雷击等情况,这给住户造成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例如武警公寓、二干宿舍建成年代较早,小区存在许多以前的电力平行线和后期弱电管网乱牵拉现象;建筑外墙粉刷面受到了风化,建筑内墙面受到了大面积的腐蚀,缺少足够的照明设备。

小区雨污管网老旧,且雨污水混流排放。

例如保定新村部分管网堵塞、化粪池破损甚至坍塌导致小区雨污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每逢台风天气小区内涝污水横流、异味严重。

小区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破损严重。

安防技防设备不完善。

(二)居民意见难以统一老旧小区人员组成复杂,小区住户一般以老年人、临时租户、工薪阶层为主。

各方有各自需求,方案意见征求阶段,得到的意见征求结果与实施施工过程经常存在意见难以统一的情况。

加大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力度调研报告

加大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力度调研报告

加大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力度调研报告一、前言城市是现代人居住、生产和社交的主要场所,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趋势。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旧城区的问题日益凸显,低劣的城市建筑和环境对城市形象和居住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

二、问题背景老旧城区是城市中的重点改造对象,主要因为以下原因: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老旧城区的建筑和环境越来越拥挤和卫生状况不佳。

2. 低劣的城市建筑和环境造成了对城市形象和居住质量的影响。

3. 一些地区的老旧城区已经成为城市破败面世的重要因素,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与居住品质。

4. 老旧城区的交通、环境、文化、社会等问题非常复杂,需要针对不同地区提出更加有效的改造措施。

三、问题分析1. 建筑老旧城区的建筑是城市改造的重点。

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问题:a. 建筑外观需要保持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

b. 住宅需要保持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

c. 建筑内部也需要进行大力改造,如管道、电线、水管以及其他方面。

d. 老旧建筑地基、结构和墙壁等必须进行改造和加固。

2. 环境老旧城区重点改造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环境。

环境改造需要考虑以下问题:a. 绿地和公共花园的建设,改善周边的环境。

b. 公共道路需要改造扩建,使出行更加方便。

c. 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垃圾清理。

d. 环境整洁,城市形象美化。

3. 社会老旧城区的改造也包括了社会方面的考虑:a. 组织居民进行社区活动,活跃社区氛围。

b. 加强安全管理,增加治安设施的投入。

c. 组织志愿者服务关键地点,优化社区服务体系。

d. 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公正、公平和企业的发展。

四、问题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解决。

1. 周期性统计通过周期性统计分析,了解城市改造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实效性,有助于更好的指导项目的开展。

2. 舆论引导借助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城市改造进行公开引导,增强居民的参与和了解,增加改造工作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

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

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老旧城区得以重焕生机。

对于这些老旧城区,既应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又需通过改造提质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市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对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的调研,以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老旧城区的主要问题1. 建筑老旧、不适应居住由于市中心区居住需求的增加,一些老旧建筑被用于居住,但这些建筑由于年代久远、设施落后等原因,居住条件较差,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 道路拥堵、交通缓慢老旧城区一般交通条件较为拥堵,小街道和繁忙商业区共存使得道路交通非常缓慢,车辆行驶难度大,市民出行不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3. 缺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些老旧区域比较拥挤,没有太大的绿化空间,公共卫生设施比较落后,环保问题比较严峻。

二、老旧城区改造提质的建议1. 发挥历史文化优势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性,对老城区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存。

利用古建筑、历史巷陌、建筑艺术等,打造更有文化魅力、更有特点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附加值。

2. 改善交通环境,减少拥堵运用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通过道路拓宽、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停车场、推广公共交通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更好地解决新旧城交通运输的矛盾。

3. 注意生态环保,提高生活品质在保护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在老旧城区新增绿化、废旧物品回收、垃圾分类等公共设施,增加公共卫生设施,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4. 进一步开发旅游业通过开发旅游,加大对老城区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老城区的认识度和参与度,吸引游客到老城区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也为老城区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活力。

5. 深化社会管理,提高社区服务通过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加强社区旧城区文化、体育、旅游等特色服务品牌,增强老城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

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

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

老旧城区改造提质工作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老旧城区是指建设时间较早、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的城市区域。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老旧城区存在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住条件恶劣等。

为了提升老旧城区的品质,需要进行改造提升工作。

2. 目标和意义改造提质的目标是通过完善老旧城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优化交通流动等方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品质。

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改造提质的工作内容(1) 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确保老旧城区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当代发展需要。

(2) 居住条件改善:改造老旧住宅,提升住房质量,加强住房安全管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3) 交通流动优化:优化老旧城区的交通网络,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便利度。

(4) 环境改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升老旧城区的环境质量,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现状和问题分析(1) 基础设施老化:老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大部分建设于几十年前,存在老化严重、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

(2) 住房条件恶劣:老旧城区的住宅建筑年代久远,多为老式小区,存在房屋老化、设施陈旧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提升。

(3) 交通拥堵问题:老旧城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现象普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也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

(4) 环境脏乱差:老旧城区存在垃圾乱堆、污水排放等环境问题,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影响。

5. 改造提质的方法和措施(1) 资金投入: 增加对老旧城区改造提升的资金投入,保证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政策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城区改造,加大对老旧城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

(3) 综合规划: 制定综合规划方案,合理安排改造项目的建设顺序和时间节点,确保改造工作按计划推进。

(4) 合理布局: 优化老旧城区的空间布局,合理规划道路、绿地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旧城改建调研报告

旧城改建调研报告

旧城改建调研报告旧城改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旧城改建是指对已有的老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功能。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旧城改建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为我国旧城改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旧城改建的理论和实践。

2. 实地调研:选择了我国某地的一个老旧城区,实地考察了其改建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1. 国内旧城改建情况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国内的旧城改建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大多以商业、旅游为主要目标。

改建方式多样,包括保留历史建筑、改造老厂房等。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规划不合理、历史文化保护不到位等。

2. 国外旧城改建情况国外旧城改建经验丰富,各国都有多个成功案例。

如德国的柏林东区,通过改建工业场地,打造成以各种创意产业为主的城市区域。

法国的巴黎老城,以其独特的法式建筑和文化底蕴,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这些成功案例可以为我国的旧城改建提供借鉴。

3. 实地调研结果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该老旧城区的改建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现代化的商业街,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游客。

此外,还进行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城区更具特色。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历史建筑的破损问题等。

四、建议和对策1. 加强规划和设计力度:在旧城改建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确保改建后的城区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功能。

2.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旧城改建需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尤其是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城区的亮点和吸引力。

3. 做好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在旧城改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和需求,鼓励他们参与其中,提升整体效果。

4. 多元化经营模式:旧城改建不仅仅是商业开发,还可以引入其他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

5. 加强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旧城改建的进行,提供资金和法律保障。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

关于旧城改造的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老旧城区。

这些地区建筑陈旧、设施落后,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

为了改善旧城区的面貌,促进城市发展,旧城改造成为许多城市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旧城改造的现状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调研,希望能够找到促进旧城改造的有效途径,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

四、调研结果1. 旧城改造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旧城改造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资金短缺:旧城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政府资金不足、开发商利润低等,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旧城改造的主要因素之一。

停工现象:由于资金问题或其他原因,一些旧城改造项目出现了停工现象,导致改造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立法不健全:我国目前对旧城改造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政策和规定,给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2. 旧城改造的困难通过对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我们了旧城改造的一些困难:拆迁问题:旧城改造需要对一些老旧建筑进行拆迁,但拆迁涉及到居民利益和社会稳定问题,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推进旧城改造工作。

立法改善:旧城改造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合规划:旧城改造需要进行综合规划,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议题等多个方面,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五、解决方案针对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旧城改造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途径确保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

2. 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旧城改造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改造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3. 健全拆迁机制:建立健全的拆迁补偿机制,确保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功能布局混乱。县城主要的商业金融、行政办公和居住人口都集中在老城,老城区居民住宅、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用地混杂交错,整个老城似如一块没有规则的拼图。例如,槐花街从北向南沿街分布着实验小学、教育局、**宾馆、菜市场、饮食店、服装店、原财政大楼、新华书店、3家银行和部分居民住房等,几乎集聚了教育、商业、金融、居民住宅生活服务等所有功能。复兴街、寺后街、溪滨北路、胜利街、剧院路等几条老城主要街道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老城缺乏科学规划或规划相对滞后导致建设随意性增加而造成。
近几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县城”和“十件实事”为载体,不断加大老城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相继建设和改造了缙中路、南塘路、复兴街、胜利街、溪滨南北路、望溪路、大桥南路等道路,对老城区所有的公厕进行了改建,完善了环卫市政设施,同时严格控制老城建筑改建行为,老城的城市景观和居住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老城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问题的研究,切实加快老城区更新改造步伐,实现新老城区区块功能良性互补和区块效应良性互动,不断改善城市景观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已成为我县“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一、老城的基本情况
**县城老城,通常指相对于新区而言,泛指330国道**二桥以西部分城区,该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老城区实际未经较大规模现代改建的范围为老城核心区域即原东门、中心、建设、丹阳、水南五个村发展集聚而成,该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自唐初**建县以来,老城区即为县府所在地,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老城四面环山,其中东望后陈山,南临风景山,西靠客星山、九盘山,北倚微翠山,中座吏隐山,好溪穿城而过,生态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县城按照一“心”两“翼”的结构框架发展,其中一“心”指以老城区为依托的中心城区,老城区以商业金融和居住为主,新区以新的行政、商业文化中心及生活居住区为主。
老城区各主要路口车辆左右转弯比例对照图
1、大桥北路与黄龙路交叉口2、大桥北路与溪滨北路交叉口3、寺后路与南塘路交叉口
4、寺后东路与南塘路交叉口5、寺后路与溪滨北路交叉口6、缙中路与南塘路交叉口
7、南塘路与溪滨北路交叉口8、迎12全文查看
关于老城改造问题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水平在新区建设和工业平台的牵引下显著提高。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新老城区的互动效应却不尽人意,老城区在用地结构、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布局及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给广大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对老城区改
**县城区块基本情况比较表
县城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
建筑密度(%)
绿地率
(%)
道路面积
(万平方米)
休闲场
地面积
(万平方米)
公建项目
(个)①
新城区
22
43.8
25
老城区
52
35

28
核生、金融等;②包括风景山绿地万平方米。
二、老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城区交通拥堵。老城交通任务主要由溪滨南路、溪滨北路和寺后路、南塘路两纵两横道路网承担,道路交通负荷过重,交通节点不畅,车辆、行人、商贩等流动无序,城市公交水平不高,行车难、停车难、行路难的现象比较严重。2006年5月8-12日上午7:30-8:30,通过对寺后路、溪滨北路高峰时段车辆通行时速及各主要路口左右转弯车辆比例两项数据调查显示:寺后路、溪滨北路在该时段车辆通行时速经常低于10公里甚至低于5公里(按惯例标准低于10公里/小时为交通拥挤,低于5公里/小时为交通堵塞);各主要路口左右转弯车辆比例均在20%以上(路口车辆转弯比例与通行状况成反比,超过20%极易造成交通堵塞)。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是近年来社会车辆急剧增加,尤其是家庭购车明显增加;二是道路网主框架缺乏规划,交通性干路和商业性干路混杂,路网疏散和调控能力差;三是城区交通管理力度仍须进一步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