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丝印工艺原理

丝印工艺原理

丝印工艺原理
丝印工艺原理是一种常用的图案印刷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上,如纸张、塑料、金属等。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丝印网版将油墨透过网孔压印到印刷物表面,形成所需的图案和文字。

丝印网版通常由金属丝或纤维丝制成,由于其网孔直径小而均匀,可以达到较高的印刷精度。

在制作网版时,需要通过化学处理或机械方式将图案或文字形成网孔,然后再将网版紧贴在印刷物上。

在印刷过程中,首先将油墨涂刷在网版上,然后用刮刀将多余的油墨刮掉,只留下填满网孔的油墨。

接下来,将印刷物放置在网版上方,并施加适当的压力,使油墨透过网孔压印到印刷物表面。

最后,将印刷物取下,经干燥或固化处理后,即可得到所需的图案和文字。

丝印工艺原理具有以下优点:印刷适应性广泛,可适用于不同材料的印刷;印刷精度高,可以实现较细腻的图案和文字;耐久性好,印刷效果经久耐用;适用于多种油墨类型,如水性、溶剂性等;适用于较大面积和不规则形状的印刷。

因此,丝印工艺广泛应用于包装、广告、电子、陶瓷、纺织等行业。

印刷知识

印刷知识

印刷知识一、印刷基础知识与理论(一)印刷基础1、印刷定义:使用印版或其它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2、印刷种类: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二)彩色复制原理1、色光三原色;红、绿、蓝2、色料三原色:青、品红、黄3、彩色印刷品色彩再现原理:利用网点并列、叠合来实现彩色印品的色彩再现原理是先减色法(印在纸上),后加色法(被人眼观察)。

二、包装印刷技术基础(一)平版印刷1、平版印刷工艺:a.印前准备(包括印版、油墨、润版液、印刷纸张、印刷环境)b.印刷2、平版印刷原理:利用水墨平衡的原理,使印版上图文部分形成厚薄均匀的墨层,非图文部分形成一层较薄的水层,再由橡皮滚筒的转印,油墨转移到纸上,形成图文。

(二)凹版印刷凹版印刷工艺:a.印前准备b.印刷(三)凸版印刷凸版印刷工艺:a.印前准备b.垫版 c.印刷(四)丝网印刷丝网印刷工艺:首先要将油墨调到丝网印版上,然后用刮版与丝网版接触并形成一定夹角,边施加压力边移动,从而使油墨通过丝网印版漏印在承印物上。

印刷工艺主要包括:a. 印前准备;b.绷网;c.印刷(五)柔性版印刷柔印工艺:a.印前准备(油墨、印版、承印物、网纹辊等)(六)特种印刷特种印刷主要包括喷墨印刷、静电印刷、全息照相印刷等(七)直接制版系统或称数字化印刷1、计算机控制的印刷机直接成像;2、数字打样。

三、印刷后加工印刷品印完后,可根据要求进行压油、上亮、复膜、烫金、模切、糊盒等操作。

公司印刷产品的分类介绍:1.包装印刷类:主要包括药盒、皂盒、牙膏盒、电池挂卡、烟盒、期刊宣传画、地图、说明书。

特点:多色印刷,精细美观,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安全防伪性能。

摩托罗拉、宝洁、联合利华、中美史克、辉瑞、卡夫天美等国际知名企业选择了我公司为其长年产品包装物供应商。

2.卡类:主要包括IC卡、非接触卡、IP卡、ID卡、磁条卡、纸卡。

特点:样卡美观大方,使用便捷。

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交通、医疗、通讯、娱乐等行业。

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

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

Just Used in Trina
12
结束语
太阳能电池印刷是电池片生产线的重要工序,对电池片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太阳能电池印刷技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各种技术的组合,需要工艺工程师和 设备工程师的协同工作:既要了解各个参数的特点,又要了解其相互的制约关系; 3种印刷工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需要针对不同工序的具体要求分别优化各 工艺参数,制定出不同工艺实施方案,方可印刷出符合工艺的产品。
Just Used in Trina
6
Just Used in Trina
7
丝网
常用的丝网材料有不锈钢和尼龙2种。不锈钢丝网的特点是丝径细、目数多,耐磨性 好,强度高,尺寸稳定,拉伸性小,由于丝径精细,浆料的通过性能好,尺寸精度稳 定,适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印刷。尼龙丝网是由化学合成纤维制作而成,具有很高的强 度,耐磨性、耐化学药品性、耐水性、弹性都比较好,由于丝径均匀,表面光滑,故 浆料的通过性也极好。其不足是尼龙丝网的拉伸性较大。这种丝网在绷网后的一段时 间内,张力有所降低,使丝网印版松驰,精度下降,在太阳能电池片的印刷中采用不 锈钢丝网;考虑到成本和使用寿命,目前天合采用复合材质的网板。 制作丝网:制作丝网图形由专业厂商订做,目前天合量产网板为昆山乐邦提供,根 据印刷图形的精度选择丝网目数的高低、丝径的粗细、丝网开口面积的大小、丝网伸 缩率的大小等。
Just Used in Trina
10
浆料
浆料是由功能组份、粘结组份和有机载体组成的一种流体,浆料有导体浆料、电 阻浆料、介质浆料和包封浆料等。在背银,背铝及正银工序中所用浆料为导体浆料。 在导体浆料中,功能组份一般为贵金属或贵金属的混合物。载体是聚合物在有机溶剂 中的溶液。功能组份决定了成膜后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载体决定了厚膜的工艺特性, 是印刷膜和干燥膜的临时粘结剂。功能组份和粘结组份一般为粉末状,在载体中进行 充分搅拌和分散后形成膏状的厚膜浆料。烧结后的厚膜导体是由金属与粘结组份组成。 浆料的技术性能指标是指浆料中功能成分(背银浆料中的银铝成分、正银浆料中的 银成分,背浆料中的铝成分)经过烘干和烧结后与电池片的欧姆特性,其影响电池片 的各项电性能指标;浆料的工艺特性是达到上述指标的保证,各浆料生产厂商针对3 种印刷工序有推荐的工艺参数如浆料的粒度、黏度,固体物含量,丝网的目数;前面 提到网格的孔长为浆料粉体粒径的2.5~5倍;浆料的粘度影响刮板条的印刷速度;固 体物含量决定印刷后的湿厚度经烘干和烧结后的最终厚度。背铝及正银三工序的浆料 不同,由此决定他们在丝网和印刷参数各有不同。 Just Used in Trina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方法,它利用印刷网版上的开孔部分来传送墨料到印刷材料上,从而形成图案或文字。

它的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三个步骤:网版制备、墨料传递和印刷材料接受。

首先,网版制备是丝网印刷的第一步。

制作网版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材料,通常是由天然丝或合成纤维制成的丝网,网孔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印刷效果。

制备网版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是用感光胶或者蜡纸将不需要的部分封住,然后用光照曝光使得胶或者蜡固化,形成传墨部分。

接下来是墨料传递的步骤。

在丝网印刷中,墨料通常放在网版的上部,通过通过上刮刮板或者刮刀的压力,使墨料从网孔中传递到印刷材料上。

刮刀的硬度、压力的大小和墨料的粘度都会对印刷效果产生影响。

墨料的传递方式可以是单色传递,也可以是多色传递,根据需求来确定。

最后是印刷材料接受墨料的步骤。

印刷材料可以是纸张、布料、塑料等各种材质。

在墨料传递的同时,印刷材料需要与网版保持适当的接触,以确保墨料能够均匀地沾附于其表面。

印刷材料的性质也会影响墨料的吸附和固化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丝网印刷的原理是通过网版制备、墨料传递和印刷材料接受墨料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

通过合理调整制版、墨料和印刷材料的参数,可以达到所需的印刷效果。

该印刷方法广
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纺织品印刷、电子产品制造以及艺术品制作等。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动 识别网版位置(通过自动从行走臂上运一张电池片到印刷
台后)时会报警,需要对网版进行手动校正

• Camera 9 检测左边校正点
Camera 10 检测右边校正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二. 手动校正步骤: (手动模式Manual)
• 1. 网版校正点位置重新调整步骤: • (以Alignment Error Camera 9 报警为例,假设图像显示校正点位置偏低) 先按F5键将印刷头升高.
• ①Baccini主菜单中Vision → ②51Cameras Pieces Alignment → ③ • Image → ④Live cam 9点 → ⑤ Move Camera 9 Axis → ⑥
Screen • position Y camera 9 move → ⑦Step offset (100) → ⑧ B(-) → • ⑨ Confirm Pos. → ⑩ Exit → Save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丝网印刷机 •操作规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主机操作面 板
•烘箱操作面板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键 盘
•电源总开 关
•程序界 面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丝网印刷机开关机流 程 正常开机顺序:
l 合上电源开关(1) → 等待计算机和Baccini程序自动运行 → 程序运 行后按下Auxiliaries(会有闪光) → 按下F4键,锁紧网版 按下 → Cycle reset使机器复位(其灯一直闪烁,直到复位结束) → Cycle start闪烁时 将其按下,开始正常工作(自动模式下机器状态显示灯中 绿色灯会亮)。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它通过丝网的网孔来传送油墨或其他印刷材料,将图案印刷到所需的物体表面上。

丝网印刷原理主要包括网版制作、油墨传送和印刷过程三个方面。

首先,网版制作是丝网印刷的第一步。

网版是由丝网和网框组成的,网框一般
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丝网则是由细密的网孔构成。

在制作网版时,需要先将设计好的图案转移到丝网上,这可以通过光敏感涂层、蜡纸或者直接绘制的方式来实现。

然后,将制作好的网版安装到印刷机上,就可以进行印刷准备工作了。

其次,油墨传送是丝网印刷的关键环节。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被涂刷在网版的
上方,然后利用刮刀或者压力辊将油墨压入网孔中,再通过网版的压力将油墨传送到印刷物体的表面上。

这一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油墨的粘度、流动性和黏度,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印刷过程是丝网印刷的最后一步。

在进行印刷时,需要将印刷物体放置
在印刷台上,并将已经涂有油墨的网版压在其上方。

然后,通过印刷机的压力和速度,油墨被传送到印刷物体的表面上,形成所需的图案或文字。

印刷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印刷压力、速度和温度,以确保印刷效果的清晰和准确。

总的来说,丝网印刷原理涉及到网版制作、油墨传送和印刷过程三个方面。


过精确控制这些环节,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丝网印刷效果。

同时,丝网印刷原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印刷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选择。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丝网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技术,用于在平面或物体上印刷颜料、油墨或其他材料。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上的开孔部分来通过墨料的压力使其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以下是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印模制备:首先需要制备印刷所需的模版即印模。

印模多采用金属、纤维素或陶瓷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印模上有开孔部分,根据不同的印刷要求,开孔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各不相同。

2.胶浆制备:胶浆是一种用于印刷的粘性液体,通常由树脂、颜料和溶剂组成。

胶浆的选择要根据印刷材料的特性和要求来确定,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和持久性。

3.配色和调整:根据需要,在胶浆中添加适量的颜料进行配色。

颜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印刷对颜色的准确度和持久性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胶浆的黏度适中,以便于在印刷过程中均匀地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4.印刷材料准备:准备好需要印刷的材料。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是纸张、布料、塑料或金属等。

印刷材料的特性和表面质量对印刷效果有重要影响。

5.印刷过程:将印刷材料固定在印刷机上,确保表面平整。

然后将印模放置在印刷材料上,使其与印刷材料紧密接触。

在模板上倒入适量的胶浆,然后用刮刀或刮刀等工具将胶浆平均涂布在开孔部分上。

6.墨料传递:将刮刀或刮刀从模板上移开,通过胶浆的黏性和湿度,将胶浆从开孔部分传递到印刷材料上,形成所需的图案或文字。

7.固化和干燥:印刷完成后,需要对印刷图案进行固化和干燥。

固化是指使胶浆中的树脂成为坚固和耐久的状态,可以通过烘干、紫外线照射或热处理等方法进行。

干燥是指使胶浆中的溶剂完全蒸发,以确保图案在接触时不会被移除或模糊。

8.清洗和保养:完成印刷后,需要及时清洁和保养印模和印刷机。

清洁可以除去模板上的残留胶浆,防止堵塞和印刷不准确。

保养包括定期检查和修复印模,防止磨损和损坏。

丝网印刷流程简单而直观,但要取得高质量的印刷效果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

通过了解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并在应用中取得更好的印刷效果。

丝网印刷的工作原理

丝网印刷的工作原理

丝网印刷的工作原理
丝网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常用于印刷标志、海报、衣物等物品上。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制作丝网:首先,根据设计需求,制作丝网模板。

丝网通常由金属丝或合成纤维制成,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粗细和间距的网孔。

2. 涂布墨水:将所需的墨水或油墨倒在丝网上方的印刷网框上。

3. 墨水腰刀:使用墨水腰刀(也称为刮刀)将墨水刮过丝网,刮刀的边缘须与丝网表面贴合,以确保墨水均匀地通过丝网上的网孔传递到印刷物上方的材料上。

4. 传递印刷物:将待印刷的物体(比如纸张、布料)放在丝网下方,使其与丝网上的墨水接触。

5. 压力与传递:应用适量压力,使丝网上的墨水通过网孔传递到印刷物上,形成所需的图案或文字。

6. 固化与烘干:在墨水传递完毕后,需要对印刷物进行固化或烘干处理,以确保墨水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印刷物上。

7. 清洗与维护:在印刷完成后,需要清洗丝网和印刷设备,以保持其清洁并延长使用寿命。

丝网印刷的原理主要依赖于墨水通过丝网上的网孔传递到印刷
物上的特性。

通过控制涂布墨水的质量和压力,可以实现精确的图案和文字印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网印刷中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彩色印刷品不同于单色印刷品的地方就在于颜色再现。

原稿上的颜色,是利用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被再现在印张上的。

一、颜色分类和特征
色来源于光,光又伴随着色,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暗室,通过狭缝照射到三棱镜上,透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便显示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光谱。

如果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不充分,可以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各占光谱的1/3。

假若做一系列的色光合成实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进行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故称红、绿和蓝色光为色光的三原色。

为了统一色度方面的数据,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红、绿、蓝三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2nm,546.1nm,534.8nm (1nm=1×10-7cm)。

若将三原色光,每两种或三种相加,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

红(R)+绿(G)=黄(Y)
红(R)+蓝(B)=品红(M)
蓝(B)+绿(G)=青(C)
红(R)+绿(G)+蓝(B)=白(W)
以上各式表明,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

改变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比例,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

光是作用于人眼并引起明亮视觉的电磁辐射,具有能量,色光混合的数量愈多,光能量和值愈大,形成的色光愈明亮。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

因此,红光与青光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二)色料三原色和色料减色法
若将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每两种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又可以得到色光三原色的颜色,即
黄+品红=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改变黄、品红、青三种色料的混合比例,因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色光,便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颜色。

然而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匀不能获得黄、品红、青,故色料的三原色是黄、品红和青。

从色光补色的关系可知,色料三原色呈现的色相是从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得到的另一种色光的效果。

从白光中分别减掉(吸收)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便得到了被减色光的补色光青、品红、黄故把黄称为减蓝、品红称为减绿、青称为减红,即黄、品红、青也可以叫做三减色。

色料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颜色其明度降低,故称色料的混合为减色法。

色料减色法的呈色原理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达。

Y+M=W-B-G=R
Y+C=W-B-R=G
C+M=W-R-G=B
Y+M+C=W-B-G-R=k(黑)
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混合在一起,蓝光、绿光、品红光分别被黄、品红、青色料吸收故呈现出黑色。

从中看到,黄色料和蓝色料相混合得到黑色,品红色料与绿色料相混合得到黑,色青色料与红色料相混合也得到黑色。

凡是某种色料与另一种色料相混合呈现黑色时,这两种色料互为补色料。

所以,黄色与蓝色互为色料补色、品红色与绿色互为色料补色,青色与红色与色料补色。

色料补色混合后呈现黑色,色光补色混合后呈现白光,两者恰好相反,但是,光的三原色的补色色料的三原色,色料三原色的补色又是光的三原色,因此,光与色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这种联系已经被人们巧妙的应用在彩色原稿的颜色分解之中。

(三)非彩色
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

非彩色就是黑、白以及从黑暗到最亮的各种灰色,它们可以排列成一个系列,称为黑、白系列,该系列中由黑到白的变化可以用一条灰色带表示,一端是纯黑,另一端是纯白。

物质将可见光全部反射,反射率等于100%为纯白;物质将可见光全部吸收,反射率等于0%为纯黑。

实际生活中没有纯白和纯黑的物质,氧镁的只能近似纯白,黑绒接近纯黑。

黑白系列的非彩色只能反映物质的光反射率变化,在视觉上的感觉是明亮的变化。

当印刷品的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辐射的反射率都在80%~90%以上时,视觉上的感觉便是白色。

若反射率均在4%以下则是黑色。

白色、黑色和灰色物体对光谱各波长的反射没有选择性,称它们为中性特色。

(四)彩色
黑白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称为彩色。

任何一种彩色均由三个量表示: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1.色相
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人们根据色相来称呼颜色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色相由物体表面反射到人眼视神经的色光来确定。

对于单色光可以用其光的波长确定。

若是混合光组成的色彩,则以组成混合光各种波长光量的比例来确定色相。

例如:在日光下,印刷品表面反射波长为500~550nm的色光,而相对吸收其它波长的色光,该印刷品在视觉上的感觉便是绿色。

色相可以利用分光反射率曲线的形状来表示,曲线A表示物体的色相为绿色,曲线B表示物体的色相为绿蓝色。

2.亮度
在光度学上把颜色的亮度描述成光的数值(即光的能量)。

可以用光度计测量。

一般认为,彩色物体表面的反射率高,它们亮度就大,A、B两种颜色的色相是相同的,但A颜色的亮度大于B,因而在视觉上A、B两种颜色是有差异的。

3.饱和度
饱和度(也叫彩度)指颜色的纯洁性,可见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颜色。

当光谱色掺入的白光成分愈多时,就愈不饱和。

物体颜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物体对光谱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高,而对其它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这一颜色的饱和度就高。

1.网点的并列
彩色印刷品的亮调部分在黄、品红、青、黑各块印版和原稿亮调相对应部位的网点覆盖率都比较小,网点分布稀疏,因而印刷品亮调部分的网点大多处于并列状态。

当黄网点和品红网点并列时,白光照射到黄网点上,黄网点吸收蓝光,反射出红光和绿光;白光照射到品红网点上,品红网点吸收绿光,反射出红光和蓝光。

四种色光在空间进行混合,按照色光加色法,红光、绿光、蓝光混合成白光,而余下的为红光。

若两个网点的距离很小,彼此十分靠近,人眼看到的是
红色。

同样道理,品红和青网点并列人眼看到蓝色,青网点和黄网点并列人眼看到绿色。

两个网点并列时,产生的颜色,偏色于大网点的一方,例如大的青网点和小的吕红网点并时,产生的颜色偏青色。

黄、品红、青三个网点并列时,由于油墨吸收了部分色光,纸张对色光也有不同的吸收,不能100%的反射色光,当网点间距离很小时,人眼看到的是灰色。

2.网点的叠合
彩色印刷品的暗调部分,黄、品红、青、黑各块印版和原稿暗调相对应部位的网点率都比较大,网点密集,因而印刷品暗调部分的网点大都处于叠合状态。

当品红色的网点叠合在黄网点上面时,白光先照射到品红色网点上,白光中的绿光被吸收,红光、蓝光透射到黄网点上,蓝光被黄网点吸收,透过品红网点照射到白,再从纸面上反射出来的只有红光,人眼看到的红色。

同样道理,吕红和青网点叠合人眼看到的是蓝色,青网点和黄网点叠合看到的是绿色。

黄、品红、青三色网点叠合在一起时,白光中的蓝、绿、红光均被吸收,人眼看到的是黑色。

网点叠合再现颜色的方式,受到油墨透明度的影响,透明度低的油墨呈色效果不,完全不透明的油墨只能作为第一色印刷。

印刷品的中间调部分,层次丰富,颜色合成的方式即有网点并列又有网点叠合。

根据网点并列和网点叠合再现颜色的原理可以知道,油墨吸收色光的多少,墨层的厚,油墨的色浓度,印刷的顺序,均会影响颜色再现的效果。

品红+青+黄=黑(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