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丝网印刷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丝网印刷的原理与优点

丝网印刷的原理与优点

丝网印刷的原理与优点丝网印刷的原理与优点001、丝网印刷是属于孔版印刷,与平印,凹印,凸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

原理是印版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图象和文字。

特点:A、适应性强:可在平面,曲面,球面,凹凸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

B、墨层厚度:立体感强,质感丰富,墨层厚度一般可达到30μm左右,而胶印在5-10μm。

C、耐光性强,色泽鲜艳丝网印刷作为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印刷,根据承印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织物印刷,塑料印刷,金属印刷,陶瓷印刷,玻璃印刷,电子产品印刷,彩票丝印,电饰广告板丝印,金属广告板丝印,不锈钢制品丝印,光反射体丝印,丝网转印电化铝,丝印版画以及漆器丝印等等。

织物印花就是指在织物上以印刷方法形成图案的工艺过程。

印花的方法有:型版印花、丝网印花、滚筒式圆网印花、转移印花和多色淋染印花等方法,其中丝网印花来源于型版印花(包括型纸版和锌版),开始由手工操作,逐步走向半自动化、完全自动化,后来又和平网式发展到圆网式。

织物印刷一般有几种印刷方式:1、涂料直接印花涂料直接印花就是把调制好的印花色浆直接印在织物上,这是印花工艺中最简单而普遍使用的工艺。

涂料直接印花工艺一般是指在白色或浅色织物上印花,它拼色方便、工艺简单,印花后经培烘处理即可,适用各种纤维的纺织物。

涂料直接印花工艺根据目前经常采用的粘合剂可分为阿克拉明F型粘合剂。

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丁苯乳液与甲壳质粘合剂三种直接印花工艺。

2、丝绸印花丝绸印花的主要方法有直接印花法、拔染印花法、防染印花法。

直接印花法前面已有介绍,拔染印花法以及转移印花法、渗透印花法等将在后面有关小节中单独介绍,这里主要介绍防染印花法。

3、针织内衣印花针织内衣印花主要应用涂料直接印花工艺,织物印花后经倍烘或自然干燥即可,避免了针织物湿处理容易变形和农片湿处理困难等问题。

印花方法以平网丝印为主,又分为手工刮印和机器操作两种方式。

这种印花方法能适应各种构成形式与组织结构的花型图案,并适合小批量多花色的生产需要。

简述丝网印刷的原理

简述丝网印刷的原理

简述丝网印刷的原理丝网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技术,适用于各种材料和平面的印刷。

其原理是利用薄膜(丝网)上具有开口的网孔,通过涂刷、喷涂或压力等方式,将油墨或颜料均匀地传输到印刷物的表面,形成所需的图案或文字。

丝网印刷的主要原理包括网板制作、油墨传递以及压力控制。

首先,网板制作是丝网印刷的关键步骤。

网板一般由丝网纱线和框架组成。

网孔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油墨的传递量和图案的精细度。

丝网纱线的材质有许多种,根据不同的印刷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纱线。

制作网板时,需要将纱线拉紧固定在框架上,然后在合适的位置上用覆膜或屏版膜形成开口的网孔。

开口的大小和位置要根据印刷需求来确定。

其次,油墨传递是丝网印刷的核心原理。

油墨的传递是通过丝网网孔中的毛细现象实现的。

在印刷时,将油墨涂刷在网板上,然后用一定的压力推动油墨穿过网孔,传递到印刷物表面。

在传递过程中,油墨会填满网孔,形成油墨层。

当印刷物接触到网板时,油墨层会传递到印刷物上,形成图案或文字。

油墨的黏度决定了其传递的均匀性和粘附性,而油墨的稠度和颜料的大小则决定了图案的清晰度和颜色的鲜艳度。

最后,压力控制是丝网印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印刷过程中,压力可以影响油墨的传递量和图案的清晰度。

压力过小会导致油墨传递不均匀,甚至传递不到印刷物上;而压力过大则容易产生拖曳或模糊的效果。

因此,要通过调整印刷机的压力系统或加工工艺,使得油墨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印刷物上,形成清晰的图案。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原理,丝网印刷还有其他一些辅助原理。

例如,印刷物表面的特性会影响油墨的传递效果,例如表面的光滑度和吸墨性;油墨的粘性也会影响其在传递过程中的行为;印刷速度和温度等参数的控制也会对印刷效果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丝网印刷的原理主要包括网板制作、油墨传递和压力控制。

通过这些原理的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将油墨均匀地传递到印刷物表面,形成所需的图案或文字。

丝网印刷具有传递量大、颜色鲜艳、适用于各种材料和平面等优点,因此在广告、纺织、电子、玩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丝网印刷原理及常见问题

丝网印刷原理及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1. 2. 3.
印刷质量 图形不偏移 各道印刷重量 三道无虚印
1. 2. 3.
低效片 二道铝背场重量 保证能被烘干 各道工艺卫生

铝背场 铝背场主要控制印刷重量和印刷图形不
偏移,避免出现毛边。 印刷重量太小烧结过后容易产生铝苞,对硅片的 钝化效果下降,铝背场与硅片接触面不能形成有 效的镜面反射;印刷重量太大二道过后会烘不干, 烧结过后容易产生铝珠,并且硅片会有下降,图形
区由于经常摩擦图形区会有很多洞,而且非图形 区漏浆会增多,网孔增大,浆料致密性降低,此 时需要更换网板。
印刷原理及常见问题
生产部丝印------孙斐
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丝网、刮刀、 浆料、工作台及硅片。丝网印刷的基本原 理是:利用丝网图形部分网孔透浆料,非 图形部分网孔不透浆料的基本原理进行印 刷。印刷时在丝网一端倒入浆料,用刮刀 在丝网的浆料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 丝网另一端移动。浆料在移动中被刮板从 图形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硅片上。由于浆 料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 内,印刷过程中刮刀始终与印刷网版和硅 片呈线接触,接触线随刮刀移动而移动, 由于丝网与硅片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 得印刷时的丝网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 刮刀的反作用力,使丝网与硅片只呈移动 式线接触,而丝网其它部分与硅片为脱离 状态,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硅 片。当刮过整个印刷区域后抬起,同时丝 网也脱离基片,工作台返回上料位置,至 此为一个印刷行程。

表现:虚印太多电流收集能力会下降,串阻增大,
有时烧结过后可能会由于受热不均匀将PN结烧穿 导致漏电增大。

铝粉污染:正面之所以会被铝粉污染,根本上说就
是台面上气孔的缘故。所有可能由于吸气孔将铝粉粘 附到正面的铝粉都是潜在污染源。由于网板长时间印 刷或网板本身质量问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漏浆,有时 会在台面纸上看到在硅片周围某个地方留有铝浆,这 些浆料干了以后就会由于吸气孔的缘故将铝粉带到硅 片正面;同样的由于刮刀和回料刀的压力,时间长了 在网板非图形区也会粘附有干铝浆,同样由于吸气孔 会被带到正面。此外,所有和正面接触的传送带、一 道台面纸等地方如果不干净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方法,它利用印刷网版上的开孔部分来传送墨料到印刷材料上,从而形成图案或文字。

它的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三个步骤:网版制备、墨料传递和印刷材料接受。

首先,网版制备是丝网印刷的第一步。

制作网版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材料,通常是由天然丝或合成纤维制成的丝网,网孔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印刷效果。

制备网版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是用感光胶或者蜡纸将不需要的部分封住,然后用光照曝光使得胶或者蜡固化,形成传墨部分。

接下来是墨料传递的步骤。

在丝网印刷中,墨料通常放在网版的上部,通过通过上刮刮板或者刮刀的压力,使墨料从网孔中传递到印刷材料上。

刮刀的硬度、压力的大小和墨料的粘度都会对印刷效果产生影响。

墨料的传递方式可以是单色传递,也可以是多色传递,根据需求来确定。

最后是印刷材料接受墨料的步骤。

印刷材料可以是纸张、布料、塑料等各种材质。

在墨料传递的同时,印刷材料需要与网版保持适当的接触,以确保墨料能够均匀地沾附于其表面。

印刷材料的性质也会影响墨料的吸附和固化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丝网印刷的原理是通过网版制备、墨料传递和印刷材料接受墨料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

通过合理调整制版、墨料和印刷材料的参数,可以达到所需的印刷效果。

该印刷方法广
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纺织品印刷、电子产品制造以及艺术品制作等。

丝网印刷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丝网印刷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丝网印刷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困难的往往是回答那些看上去似乎简单的问题。

一些初学者常常问到,为什么印刷时颜色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印刷工人要保持一个活件与另一个活件的颜色完全一致是如此的困难?惟一的回答是采用认真的工艺控制和自动调节技术,才能使颜色的变化减小到最低限度。

当你刚刚开始从事丝网印刷又对工艺一无所知时,这是一个合适的解答。

但从一个有经验的生产印刷工人的观点来说,对于颜色变化的一系列原因,他们也不一定都了解得十分清楚。

如果印刷简单的线条活件,这是单色印刷,此时可以不考虑四色网目调,这一答案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道理的。

具体地说,考虑的主要因素应有以下几点。

油墨调配不好如果,假设油墨中的颜料调配得当,那么,造成颜色变化的通常原因是加入的溶剂。

在一个控制良好的车间里,油墨应该是准备好后随时供应给印刷机,也就是说,印刷工人不应该去调配油墨。

在许多公司里,油墨不是调好后供给印刷机使用,而是留给印刷工人去调,他们便根据自己的感觉去添加和混合油墨。

这样一来,油墨中的颜料平衡被打破。

对于水基普通油墨或UV油墨来说,油墨中的水以溶剂油墨中的溶剂相同的方式发生作用,加入水会使干燥的油墨膜减薄,并影响到油墨的颜色,进而降低颜色的密度。

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还可以进一步追溯。

在油墨仓库里,配墨工人不使用称量装置,只依靠自己的判断去添加适量的溶剂,或一开始混合得不合适,或者在印刷时变化了的油墨的混合量,这样混合的油墨将产生不同的颜色。

当这一活件以后再次印刷时,这种情况会变得更糟,除非有足够的油墨配比记录,否则重现一种颜色几乎不可能的。

丝网选择不合适任何一个丝网印刷者,如果认为丝网目数仅仅是丝网结构的一个变量,只会影响到印刷油墨的沉积,那么,他就会遇到麻烦。

丝网的网线直径和编织的方式,即平纹还是斜纹,对印刷的油墨膜的厚度有很大的影响。

丝网供应商会提供丝网的详细技术资料,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油墨容积,它表示在一定的印刷条件下所通过丝网网孔的油墨量,一般用cm3/m2来表示。

丝网印刷技术介绍

丝网印刷技术介绍

丝网印刷技术介绍一、丝网印刷技术原理1.制作丝网板:首先,需要制作一个金属丝网板,在丝网上涂上感光胶。

然后,通过人工或机器的力量,将感光胶通过微小的孔洞挤出,形成所需的图案或文字。

2.曝光:将制作好的丝网板与感光化学材料一起暴露在紫外线下。

感光胶在紫外线作用下,会引发化学反应,并形成固化层。

3.涂覆油墨:制作好的丝网板放置在需要印刷的物体上方,然后通过刮刀将色浆或油墨涂覆在丝网板上。

4.传输油墨:在丝网板上施加压力,使其与所需印刷的物体产生接触。

然后,油墨就会通过丝网上的开孔传输到物体表面,最终形成图案或文字。

5.固化油墨:让油墨在物体表面逐渐固化,以确保图案或文字的耐久性。

二、丝网印刷技术应用领域1.服装行业:丝网印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行业,用于印刷T恤、帽子、袜子等各种纺织产品。

其优势在于能够精确传输高质量的图案,丝网的耐久性也能满足洗涤和穿戴的要求。

2.广告行业:丝网印刷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如布料、塑料、金属等,因此广告行业中的标牌、海报、户外大型广告牌等也广泛使用丝网印刷技术。

3.电子产品:丝网印刷常被用于印刷电子产品上的标识、屏幕等。

其传输能力以及稳定性使得印刷品质高,也能满足高精度的要求。

4.包装行业:丝网印刷技术在包装行业中经常使用,用于印刷盒子、袋子等包装材料。

丝网印刷能够适应不同的材料和形状,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三、丝网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传统的丝网印刷技术存在一些困难,如排版、数量限制等。

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丝网印刷技术逐渐兴起。

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图案设计和印刷,提高生产效率。

2.自动化: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丝网印刷技术也趋向于自动化。

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正在被机器替代,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印刷质量。

3.环保型油墨: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油墨的成分逐渐趋向环保型发展,丝网印刷技术也需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环保型油墨具有低挥发性和无毒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及流程丝网印刷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技术,用于在平面或物体上印刷颜料、油墨或其他材料。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上的开孔部分来通过墨料的压力使其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以下是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印模制备:首先需要制备印刷所需的模版即印模。

印模多采用金属、纤维素或陶瓷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印模上有开孔部分,根据不同的印刷要求,开孔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各不相同。

2.胶浆制备:胶浆是一种用于印刷的粘性液体,通常由树脂、颜料和溶剂组成。

胶浆的选择要根据印刷材料的特性和要求来确定,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和持久性。

3.配色和调整:根据需要,在胶浆中添加适量的颜料进行配色。

颜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印刷对颜色的准确度和持久性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胶浆的黏度适中,以便于在印刷过程中均匀地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4.印刷材料准备:准备好需要印刷的材料。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是纸张、布料、塑料或金属等。

印刷材料的特性和表面质量对印刷效果有重要影响。

5.印刷过程:将印刷材料固定在印刷机上,确保表面平整。

然后将印模放置在印刷材料上,使其与印刷材料紧密接触。

在模板上倒入适量的胶浆,然后用刮刀或刮刀等工具将胶浆平均涂布在开孔部分上。

6.墨料传递:将刮刀或刮刀从模板上移开,通过胶浆的黏性和湿度,将胶浆从开孔部分传递到印刷材料上,形成所需的图案或文字。

7.固化和干燥:印刷完成后,需要对印刷图案进行固化和干燥。

固化是指使胶浆中的树脂成为坚固和耐久的状态,可以通过烘干、紫外线照射或热处理等方法进行。

干燥是指使胶浆中的溶剂完全蒸发,以确保图案在接触时不会被移除或模糊。

8.清洗和保养:完成印刷后,需要及时清洁和保养印模和印刷机。

清洁可以除去模板上的残留胶浆,防止堵塞和印刷不准确。

保养包括定期检查和修复印模,防止磨损和损坏。

丝网印刷流程简单而直观,但要取得高质量的印刷效果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

通过了解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并在应用中取得更好的印刷效果。

丝网印刷的原理

丝网印刷的原理

丝网印刷的原理第一节丝网印刷的原理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即网版、刮刀、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

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

印刷时再网版一端上倒入油墨,用刮刀在网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网版另一端移动。

油墨在移动中被刮刀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

由于油墨的粘性作用而使印迹固着在一定范围之内,印刷过程中刮刀始终与网版和承印物呈线接触,接触线随着刮刀移动而移动,由于网版与承印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使得印刷时的网版通过自身的张力而产生对刮刀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成为回弹力。

由于回弹力的作用,使网版与承印物只呈移动式线接触,而网版其它部分与承印物为脱离状态。

使油墨与丝网发生断裂运动,保证了印刷尺寸精度和避免蹭脏承印物。

当刮刀刮过整个版面后抬起,同时网版也抬起,并将油墨轻刮回初始位置。

至此为一个印刷行程,这就是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丝网印刷中油墨厚度控制考虑因素1、网版的张力(影响开孔大小、丝网目数、线径、网厚)。

丝网在绷网过程中,随着张力的增加,丝网本身的技术参数相应会跟着发生变化。

首先影响到丝网的目数,张力越高目数下降的越大(直到丝网发生塑性变形)。

接下来会影响到丝网的孔宽,网孔会变大,线径会变细,网布会变薄,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下墨量的变化。

2、膜层的厚度(决定下墨量)。

如果我们采用感光胶来制作网版,我们还要考虑感光胶本身的固体含量,固体含量低的感光胶在制版后,膜层会随水分被挥发,膜层将会边薄。

所以我们只能用测厚仪来检测网版整体的厚度。

3、油墨类型(间接影响墨层厚度)。

我们知道溶剂型油墨在印刷后,溶剂会挥发,最终墨层也会变薄。

光固型油墨在印刷后,树脂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瞬间发生固化,所以墨层保持不变。

4、油墨的黏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

黏度越低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墨层会越厚,因为油墨本身含的溶剂少,相反则越薄。

5、刮胶的硬度(间接影响墨层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丝网印刷颜色再现的基本原理
【天意数字快印】彩色印刷品不同于单色印刷品的地方就在于颜色再现。

原稿上的颜色,是利用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被再现在印张上的。

一、颜色分类和特征
色来源于光,光又伴随着色,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让一束太阳光射进暗室,通过狭缝照射到三棱镜上,透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便显示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叫做光谱。

如果三棱镜对白光的色散不充分,可以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各占光谱的1/3。

假若做一系列的色光合成实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红、绿和蓝色光进行组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颜色,故称红、绿和蓝色光为色光的三原色。

为了统一色度方面的数据,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红、绿、蓝三原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2nm,546.1nm,534.8nm(1nm=1×10-7cm)。

图1
若将三原色光,每两种或三种相加,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

红(R)+绿(G)=黄(Y)
红(R)+蓝(B)=品红(M)
蓝(B)+绿(G)=青(C)
红(R)+绿(G)+蓝(B)=白(W)
以上各式表明,色光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新色光其亮度增加,故称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

改变三原色光中任意两种或三种色光的混合比例,可以得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

光是作用于人眼并引起明亮视觉的电磁辐射,具有能量,色光混合的数量愈多,光能量和值愈大,形成的色光愈明亮。

如果把红、绿、蓝三原色光,分别和青、品红、黄三种色光等量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即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当两种色光相加,得到白光时,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

因此,红光与青光互为补色光,绿光与品红光互为补色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二)色料三原色和色料减色法
若将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每两种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又可以得到色光三原色的颜色,即
黄+品红=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品红+青+黄=黑(K)
图2
改变黄、品红、青三种色料的混合比例,因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色光,便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颜色。

然而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匀不能获得黄、品红、青,故色料的三原色是黄、品红和青。

从色光补色的关系可知,色料三原色呈现的色相是从白光中,减去某种单色光,得到的另一种色光的效果。

从白光中分别减掉(吸收)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便得到了被减色光的补色光青、品红、黄故把黄称为减蓝、品红称为减绿、青称为减红,即黄、品红、青也可以叫做三减色。

色料的相加(混合)所获得的颜色其明度降低,故称色料的混合为减色法。

色料减色法的呈色原理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表达。

Y+M=W-B-G=R
Y+C=W-B-R=G
C+M=W-R-G=B
Y+M+C=W-B-G-R=k(黑)
黄、品红、青三种色料混合在一起,蓝光、绿光、品红光分别被黄、品红、青色料吸收故呈现出黑色。

从彩图2中看到,黄色料和蓝色料相混合得到黑色,品红色料与绿色料相混合得到黑,色青色料与红色料相混合也得到黑色。

凡是某种色料与另一种色料相混合呈现黑色时,这两种色料互为补色料。

所以,黄色与蓝色互为色料补色、品红色与绿色互为色料补色,青色与红色与色料补色。

色料补色混合后呈现黑色,色光补色混合后呈现白光,两者恰好相反,但是,光的三原色的补色色料的三原色,色料三原色的补色又是光的三原色,因此,光与色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这种联系已经被人们巧妙的应用在彩色原稿的颜色分解之中。

(三)非彩色
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

非彩色就是黑、白以及从黑暗到最亮的各种灰色,它们可以排列成一个系列,称为黑、白系列,该系列中由黑到白的变化可以用一条灰色带表示,一端是纯黑,另一端是纯白。

物质将可见光全部反射,反射率等于100%为纯白;物质将可见光全部吸收,反射率等于0%为纯黑。

实际生活中没有纯白和纯黑的物质,氧镁的只能近似纯白,黑绒接近纯黑。

黑白系列的非彩色只能反映物质的光反射率变化,在视觉上的感觉是明亮的变化。

当印刷品的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辐射的反射率都在80%~90%以上时,视觉上的感觉便是白色。

若反射率均在4%以下则是黑色。

白色、黑色和灰色物体对光谱各波长的反射没有选择性,称它们为中性特色。

(四)彩色
黑白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称为彩色。

任何一种彩色均由三个量表示: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1.色相
色相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人们根据色相来称呼颜色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色相由物体表面反射到人眼视神经的色光来确定。

对于单色光可以用其光的波长确定。

若是混合光组成的色彩,则以组成混合光各种波长光量的比例来确定色相。

例如:在日光下,印刷品表面反射波长为500~550nm的色光,而相对吸收其它波长的色光,该印刷品在视觉上的感觉便是绿色。

色相可以利用分光反射率曲线的形状来表示,曲线A表示物体的色相为绿色,曲线B表示物体的色相为绿蓝色。

2.亮度
在光度学上把颜色的亮度描述成光的数值(即光的能量)。

可以用光度计测量。

一般认为,彩色物体表面的反射率高,它们亮度就大,A、B两种颜色的色相是相同的,但A颜色的亮度大于B,因而在视觉上A、B两种颜色是有差异的。

3.饱和度
饱和度(也叫彩度)指颜色的纯洁性,可见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颜色。

当光谱色掺入的白光成分愈多时,就愈不饱和。

物体颜色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表面反射光谱辐射的选择性,物体对光谱某一较窄波段的反射率高,而对其它波长的反射率很低或没有反射,这一颜色的饱和度就高。

1.网点的并列
彩色印刷品的亮调部分在黄、品红、青、黑各块印版和原稿亮调相对应部位的网点覆盖率都比较小,网点分布稀疏,因而印刷品亮调部分的网点大多处于并列状态。

当黄网点和品红网点并列时,白光照射到黄网点上,黄网点吸收蓝光,反射出红光和绿光;白光照射到品红网点上,品红网点吸收绿光,反射出红光和蓝光。

四种色光在空间进行混合,按照色光加色法,红光、绿光、蓝光混合成白光,而余下的为红光。

若两个网点的距离很小,彼此十分靠近,人眼看到的是红色。

同样道理,品红和青网点并列人眼看到蓝色,青网点和黄网点并列人眼看到绿色。

两个网点并列时,产生的颜色,偏色于大网点的一方,例如大的青网点和小的吕红网点并时,产生的颜色偏青色。

黄、品红、青三个网点并列时,由于油墨吸收了部分色光,纸张对色光也有不同的吸收,不能100%的反射色光,当网点间距离很小时,人眼看到的是灰色。

2.网点的叠合
彩色印刷品的暗调部分,黄、品红、青、黑各块印版和原稿暗调相对应部位的网点率都比较大,网点密集,因而印刷品暗调部分的网点大都处于叠合状态。

当品红色的网点叠合在黄网点上面时,白光先照射到品红****点上,白光中的绿光被吸收,红光、蓝光透射到黄网点上,蓝光被黄网点吸收,透过品红网点照射到白,再从纸面上反射出来的只有红光,人眼看到的红色。

同样道理,吕红和青网点叠合人眼看到的是蓝色,青网点和黄网点叠合看到的是绿色。

黄、品红、青三****点叠合在一起时,白光中的蓝、绿、红光均被吸收,人眼看到的是黑色。

网点叠合再现颜色的方式,受到油墨透明度的影响,透明度低的油墨呈色效果不,完全不透明的油墨只能作为第一色印刷。

印刷品的中间调部分,层次丰富,颜色合成的方式即有网点并列又有网点叠合。

根据网点并列和网点叠合再现颜色的原理可以知道,油墨吸收色光的多少,墨层的厚,油墨的色浓度,印刷的顺序,均会影响颜色再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